李佳 畢長春 白雪蓮

摘要:隨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推進以智能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已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一種主流趨勢?!皟舌彙崩砟钕拢蜿栐谕七M基層社會治理方面還存在著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發展不均衡、推進主體主動性不夠、參與主體單一化、專業人才儲備不足、信息孤島等問題,需要進行頂層設計,踐行“兩鄰”理念,培養復合型、智能化人才,搭建網格化信息管理平臺及智能化、一體化政務平臺,通過完善法律法規來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發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沈陽路徑。
關鍵詞: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兩鄰”
一、沈陽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發展不均衡
沈陽在智能化基層社會治理建設過程中存在著發展不均衡、整體水平和先進地區存在一定差距、數字鴻溝有待填補、工作人員數據素養和數字技術有待提升等問題。根據調查,現在基層社會治理很難使用海量數據,具有一定局限性和模糊性,嚴重影響了事物關聯性分析,導致難以捕捉治安維穩、便民服務、打擊犯罪的征兆信息。[1]基層公共服務水平、配套設施、人員配備等都無法有效滿足基層群眾的利益訴求,阻礙了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實現,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
(二)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推進主體主動性不夠
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政府在履責過程中切實履行信息服務內容規定的責任。沈陽在利用智能化手段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中主動性略顯不足。基層社會治理涉及的很多部門負責人沒有數智化基層治理觀念,仍傾向于使用傳統的治理手段。不熟悉、不了解、不學習智能化社會治理知識,造成區域內智能化社會治理工作未形成有效合力。在智能化社會治理推進過程中,仍更多關注自身區域工作進度,沒有挖掘數智化工作深度,也沒有考慮橫向和縱向“鄰里” 需求,沒有挖掘更多數據價值,造成了資金浪費。
(三)基層社會治理參與主體存在單一化問題
基層社會治理的功能定位是“便民”“惠民”,智能化并不是追求科技潮流,顯示平臺的高端大氣,而是切實提升服務效率、效果,提高居民滿意度,讓居民感受到來自“鄰里” 的關懷,享受便利的生活和服務。沈陽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過程中,政府仍然作為治理主體,未形成多元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共治格局,尤其是企業、居民、商戶等參與度較低。一是政務公開正在有效開展,但是數據利用度不高,開放的數據資源有限,間接影響了數據應用;二是在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推進過程中,前期需要大量資源投入,以儲備和培養數智化人才。且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工程周期比較長,缺少政策支持會讓企業在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推進方面望而卻步,影響其參與積極性;三是居民參與度不高。年輕居民工作壓力較大,很難抽出時間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僅有部分年紀大的居民愿意參與其中,但提供的建議及幫助有限。因此,需要調動更多居民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過程中來。
(四)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推進過程中,需要專門的數智化人才,而沈陽在這方面儲備略顯不足。首先,需要儲備平臺建設人才。雖然可以和企業合作進行數智化平臺的建設和開發,但是如果自身沒有能進行平臺建設和開發的專業人才,則會影響平臺整體規劃、數據匯總分析及整合應用等;其次,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復合型人才不足?;鶎由鐣卫睃c多面廣,需要一段時間基層鍛煉,又要儲備智能化專門技術,因此對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而既懂基層社會治理業務,又熟悉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設計、數據分析、應用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儲備不足;最后,基層智能化工作人才流動比較大。智能系統維護和開發主要由臨時工作人員完成。臨時性工作人員由于其自身特殊情況,會面臨多種職業選擇,因此造成其流動性偏大。
(五)基層社會治理各部門之間仍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過程中,信息互通互聯是基本要求,也是基層社會治理服務效率的保障。首先,沈陽在推進基層治理智能化過程中,大部分部門對重點項目推進給予了較高關注度,但是信息及數據資源整合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隨著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和社會治理水平提高,需要越來越多的部門開展業務協同、共享。但是平臺數據基本來源于各獨立系統,各個系統之間只是物理上的整合,原始數據并未實現共享,數據獲取存在“壁壘”,有賴在技術上實現突破。而單獨機構數據與其他機構數據之間往往存在關聯和影響,沒有有效的數據融通,就沒有辦法形成綜合預警分析、綜合協同服務,影響了協同效率。此外,統一的基層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尚未建立,業務仍然分散于各個系統和各個部門中。上級統推的系統并未充分考慮平臺治理服務功能及系統之間的銜接,各系統之間存在功能重復現象,基礎數據也存在重復采集問題;其次,基層社會治理數據整合難度非常大。基層社會治理涉及單位多、業務面廣、數據量大,因此,數據整合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否則就會影響整合成效。雖然相關部門構建了網格化管理平臺,但在基礎信息統計方面投入不足,造成人、地、事、物、情、組織等基本信息不完整、不準確,未有效整合水、電、熱、氣、暖等服務功能。已建成的信息系統由于運行時間長、編程語言等接口問題,也加大了平臺之間的整合難度。單平臺數據有其自身價值,但是如果數據之間無法有效融合,則無法發揮數據的真實價值。各級數據中心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逐級協同,進行數據信息的匯聚融合;最后,智能應用終端開發少?,F在水電繳費、燃氣繳費、就醫、費用繳納等一些功能可以通過政務服務APP進行操作,但是與其他智能應用之間的聯動比較少,尤其是與居民“鄰里” 之間關系密切服務,其功能性APP開發不足,與政務服務APP功能連接也不足。
二、“兩鄰”理念下沈陽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路徑
(一)重新建構“兩鄰”理念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沈陽市沈河區多福社區考察時指出:“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盵2]傳統的鄰,是居住區內的鄰居。但是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過程中,要逐步樹立“大小” 鄰居概念。小鄰居,就是居住在身邊的鄰居,作為居民小鄰居;而大鄰居,則是以居民為中心,圍繞社區服務功能,涉及周邊商戶、政府職能機構、醫院、學校、小區物業等主體,都可以超越傳統意義上小鄰居的范疇。在基層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將居民作為鄰里工作的核心,圍繞居民人、地、事、物、情、組織,從更高層面整合基層治理資源,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務居民。
(二)制定基層社會治理復合型、智能化人才發展規劃
1.有序培養復合型、智能化人才
對高素質復合型、智能化人才,不僅要有“拿來主義”,更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培養。首先,進行現有人員挖潛。對具有專業技術知識背景、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基層社會治理人員,開展基層社會治理業務知識培訓;其次,與培訓機構簽訂培訓協議,通過開展必要的智能化技能培訓,以提升現有人員的智能化管理和應用水平。既夯實理論基礎,又訓練技能,使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信息數據整合應用能力能夠得到切實提高;最后,提升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的系統性,制訂培訓計劃、增加培訓投入。派遣人才到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發展較好區域掛職鍛煉,待結束后再應用于本地實踐。
2.引進優秀的復合型、智能化人才
人才引進可以快速實現復合型、智能化人才的補充,是實現人才引進戰略的有效途徑。應從整體層面分級進行人才規劃,采取座談、調研等方式了解人才需求,形成整體招聘計劃,既明確復合型、智能化人才引進標準,又要在人才引進過程中嚴格審核。同時,制訂好人才激勵配套政策,讓人才選擇沈陽、扎根沈陽。
(三)協調推進網格化信息平臺建設
我國城市網格化管理可分為城管市政網格化管理和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沈陽在推進網格化信息平臺建設過程中,應統籌協調城管市政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和社區網格化信息平臺。從“大小鄰里” 角度出發,社區網格化信息平臺更注重“小鄰里”,開展社區網格化劃分,深入調研網格內居民信息,將社區居民信息逐層裝入網格、樓宇、單元、住戶,儲備充足、完善的一手資源并錄入到社區網格化信息平臺。此外,整合“小鄰里” 周邊多元主體到社區網格化信息平臺,切實履行服務功能,如社區服務、水、電、氣、暖等一鍵報修、快速響應功能;整合應急、執法、信訪等服務功能;建立民意搜集及回復機制。整合周邊商戶、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實現網格區域內服務需求快速響應機制;在城管市政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將各職能部門功能整合到一起,與社區網格化信息平臺基礎數據進行共享,建立分級響應機制,社區解決不了的問題,能通過平臺快速反映到城管市政網格化信息平臺。對于重點問題、突出問題建立聯合解決機制,各職能部門既分工又合作,從“大鄰里” 角度出發,切實滿足鄰里之間的需要,建立和諧鄰里關系。
(四)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服務功能梳理和完善
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功能基于基層社會治理職能劃分及切實了解和滿足居民需求。因此,智能化平臺建設需要對居民需求進行細致了解和調研,最基本功能是滿足居民“衣食住行” 等最基本需求。然后是滿足居民的高層次需求,即環境美化、生活安全、運行順暢等需求。基層社會治理職能梳理應以“居民” 為核心,從“大鄰里” 角度出發,梳理好商戶、社區、基層治理職能機構等應發揮的作用和應盡的職責。以此為基礎,分層次、分階段明確服務功能,不斷對智能化平臺進行補充和完善。
(五)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一體化政務平臺建設
全域社區治理一體化應用是基于地圖直觀展現全域社會治理事件等信息的地理分布,實現全景、人口、房屋、單位、事件等專題數據的展示、查詢、統計,并且支持地圖逐級下鉆訪問。[3]搭建全域聯動的智能化、一體化政務平臺,要以各種管理數據作為支撐,融合大數據中心和各項網絡基礎設施。以政務服務平臺為依托,搭建全域縱向聯動一體化政務平臺,融合服務支撐功能,對城管市政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社區網格化信息平臺、警務平臺、信訪平臺、綜合執法平臺、視頻監控平臺等相關業務平臺進行對接和整合,建設成為覆蓋全要素網格,具備服務響應功能、業務查詢功能、綜合治理功能、預警響應功能、監督考核功能的一體化平臺。
(六)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
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給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對居民隱私也可能造成泄露風險。因此,需要健全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法律,加強監管,保障數據安全。對數據保護進行立法。嚴禁在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過程中人為造成信息泄露。同時,隨著新的基層社會治理工具的出現,不斷修訂原先不適用的法律。此外,在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不同層級之間,也可以結合自身需要,對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管控機制進行完善,結合以往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凝練提升。
三、結束語
作為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的技術驅動力,智能化為基層社會治理開辟了新空間、創造了新模式,從而使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變得數據化與可視化,使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可能。因此,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就必須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
參考文獻:
[1]?? ?劉三滿.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能力模型構建和評價體系路徑研究[J].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學報,2022,38(2):22-25.
[2]?? ?杜英姿,郭文治.遼寧省沈陽市:以“兩鄰”理念為指引,走出基層治理現代化新路徑[N].中國城市報,2022-08-15(B12).
[3]?? ?徐以民.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功能限度與運作優化[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9,21(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