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梅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千百年來,孝敬老人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有些人出于種種原因,孝敬父母卻要瞞著自己的另一半,被稱為“隱孝族”—
我和童凱戀愛的時候,我媽跟我說:“童凱出身農村,成長環境跟你完全不同。我們并不歧視他的家庭,但我得告訴你,家庭環境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婚后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矛盾,你可要做好思想準備。”當時我和童凱正如膠似漆,根本沒把我媽的話放在心上。
商量如何舉辦婚禮時,童凱的爸爸要求我們回老家辦,說童凱是他們村最有出息的年輕人,他們要風光一下。于是,我們在城里和童凱老家各舉辦了一場婚禮。通過婚禮期間的接觸,我對公公有了初步了解,最突出的感覺就是他特別虛榮,愛吹牛。在他嘴里,剛入職的童凱是職場新貴,身為普通職工的我爸媽都成了富豪。
婚后,童凱把工資卡交給我管理。我和他雖然不在一個單位,但我有個閨蜜跟他是同事,因此他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我很清楚。除了每個月的工資,他還有項目獎金、考勤獎金等,都是另外單發。我不想在經濟上控制他,默許了他工資之外的收入由他自己支配。男人嘛,身上得有些活錢。
童凱很孝順,我每次回娘家,他都會買營養品送給我爸媽。投桃報李,我也時不時地提醒他給公婆買些營養品,他總是說:“營養品他們不吃,拿回去也是被他們轉手送人,不如直接給點兒錢。你別管了,我安排。”他說得有道理,與其買些不討喜的東西,不如直接給錢更實惠。至于童凱給他爸媽多少錢,多久給一次,我從沒問過,他也沒說過。
有次我和閨蜜一起逛街,閨蜜又買衣服又買包,喜滋滋地說:“一個大項目完工,剛發了獎金。”我不禁疑惑:“咋沒聽童凱說發獎金的事呢?”聽我這么一說,閨蜜先是一驚:“都發了呀,他沒跟你說嗎?”接著便一臉緊張:“哎呀,他是不是在外面有情況?前幾天聽說他還跟同事借錢呢,我還以為你們要買房子呢!”我也緊張起來,趕忙給童凱打電話。童凱這才告訴我:“我爸想給家里的房子加蓋二層,咱們回去住著寬敞,也氣派,需要10萬元,我就把剛發的獎金給了他,又向同事借了幾萬元。”我再也不淡定了:“你有多少私房錢我不管,你孝敬父母我也不計較,但不能為了滿足你爸的虛榮心不自量力呀!你家的房子才蓋兩三年,我們一年也就回去一兩次,有必要加蓋二層嗎?這么大的事,你一直瞞著我,心里還有我嗎?”話不投機,我倆爭了幾句,我氣得差點提出離婚。
過后童凱跟我道歉,態度很誠懇:“我以前覺得爸媽養我不容易,我應該盡量滿足他們的愿望。這幾天我想了很多,你說得對,我爸有些要求不合理,我不該答應。我跟他說了,我其實沒錢,給他的錢大都是借的,讓他過幾年再蓋房。他同意了,把錢又給我了,我都還給了同事。我爸其實不糊涂,就是愛面子。以后我把錢都交給你管,如何孝敬老人都聽你的。”我借坡下驢:“也不必矯枉過正,該孝敬老人的咱要盡力,把握好分寸就行了。”
點評:孝敬父母是美德,但不顧自身實際,無原則地滿足父母的不合理要求,甚至舉債滿足父母的虛榮心,實在不可取。余女士要求丈夫量力而行,盡管一時引發了夫妻口角,但從長遠看利大于弊,做法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