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及交往方式等發生了急劇變化。如何應對數字乃至人工智能時代對人的發展的要求,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人的“核心素養”,并積極倡導“為素養而教”。如國際經合組織于2003 年提出了交互使用工具、在異質群體中有效互動以及自主行動能力三大素養;歐盟于2006年提出了涵蓋母語交際、外語交際、數學素養、數字素養等八大素養的核心素養體系。2016 年中國教育學會也發布了中國學生九大核心素養指標體系。為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發展目標,《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研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各學科育人目標,并發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
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課程改革率先因應而動。其中《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首次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強調英語學科育人價值。在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當前的高中英語教材在編寫理念上,強調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努力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四要素在教材中協同發展,呈現出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特點。人教版教材提出要“充分體現英語學科特殊的育人價值,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北師大版教材指出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世界”,體現了學科育人價值。
——摘編自:陳柏華、蘆銘霞、王嘉琦《我國高中英語教材的發展:從學科知識到學科育人的轉變》,《教育導刊》2021年12月(上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