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沭劼
摘 ? ?要:在英語寫作教學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教師可依托教材文本,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在寫作中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并在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中把握好輸入與輸出的一致性、任務設計的層次性和教學的整體性。
關鍵詞:修辭手法;寫作教學;讀寫結合
在寫作中恰當運用修辭手法,可使語言更鮮活,從而大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引起讀者的遐想和共鳴。然后,在實際的英語寫作教學中,修辭手法的運用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選文地道,許多課文中的修辭手法運用,可作為學生學習修辭手法的范例。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依托教材文本,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以下是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ters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為閱讀文本的讀寫結合教學設計及其實踐反思。
一、教學設計
(一)解讀文本,制訂教學目標
讀寫結合教學以讀輸入、以寫輸出,因此,教學目標應圍繞寫作來設置,教學重心應放在寫作指導上,教學活動可以根據寫作需要直奔課文內容理解[1]。這就是說,閱讀重點應根據學生的寫作需求來決定,即讓閱讀為寫作服務。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是紀實性報告文學,體現了災害無情人有情的主題意義。其寫作特色是: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內容更具說服力和震撼力,使文字更具生命力。因此從文本出發,筆者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在完成學習后,學生能夠:
①辨識擬人、明喻、夸張、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
②初步學會在寫作中合理地運用修辭手法。
基于這一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確定了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教學重點為:通過發現、理解和欣賞,了解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運用修辭手法來表達思想情感。教學難點為:改變學生“修辭太難了”的“偏見”,帶領學生走進修辭、認識修辭,并學以致用。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根據語篇傳遞的主題意義,本節課用關于自然災害的視頻作為導入材料,以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使學生產生共情,做好情感態度的準備。視頻在語言上運用了修辭手法,能激起學生對修辭學習的期待,使學生順利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狀態。
2.閱讀
(1)尋找發現
教師指導學生把閱讀目標指向修辭手法的運用,引導學生尋找文本中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了解具體的修辭手法及其特點、作用。
【活動設計】
教師提問:
Q1: What do you think the title means?
Q2: Did the earth need to sleep? What type of the figure of speech is used in this title?
Q3: Can you find more sentences that use figures of speech?
設計意圖:Q1和Q2可以引發學生對標題的思考,發現運用擬人這一修辭手法可以更生動和形象地展現地震那一夜人們的不安。教師總結提出擬人是修辭手法的一種,開啟本節課的修辭手法學習之旅。Q3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運用的擬人、明喻、夸張、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并了解其特點、作用。考慮到學生對修辭手法的掌握還處于入門階段,教師降低活動難度,讓學生在規定的段落里尋找修辭句。這樣既能達成活動目標也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2)觀察辨別
在尋找發現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辨別修辭手法,以突破教學難點。
【活動設計】
Find out the figure of speech of each sentence.
①Thank you a thousand.(hyperbole)
②A real friend is like a mirror.(simile)
③The night gently lays her hand at our heads.(personification)
④Everyone in the classroom was chatting happily while Sam sat alone, at a loss.(contrast)
⑤The trees were blown down, the billboards were blown down and the houses were blown down, some of which even lay in pieces.(repetition)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前一環節的學習是否到位,是否能獨立判斷修辭手法,為后面的寫作奠基。
(3)朗讀賞析
教師引導學生把關注點放在修辭手法和情感層面,通過大聲且有感情地朗讀,對比句式,進一步理解運用了修辭手法的語句,體會其語境。這也是本節課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之一。
【活動設計】
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賞析前兩個環節學習過的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并提出:“如果不使用修辭手法而用普通的語言表達,句式是什么樣的?對比兩種句式,你的感受是什么?”教師示范朗讀,學生模仿,感受情感基調。掌握方法后,學生分小組自主朗讀,并進行課堂展示。
朗讀賞析舉例如下:
課文中的句子: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 but no wind could blow them away.
學生給出的對比句:The bricks fell to the ground.
分析討論的結果:相比直接描述磚塊倒在地上,課文使用了明喻(磚塊像紅色的秋葉一樣覆蓋著地面),充分體現了地震的破壞力大,且有一種凄美的畫面感。
賞析后,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句子,注意語音、語調、重音等,即重讀red、autumn、leaves、no wind、blow away。
教師朗讀要烘托氣氛,讓學生感到有畫面出現,感受到地震帶來的震撼。然后,教師請學生代表朗讀,并作點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作者使用修辭手法的意圖,體會運用修辭手法帶來的效果,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3.寫作
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為達到教學目標,寫作分為兩個步驟:仿寫和篇章寫作。
(1)仿寫
教師設計仿寫任務,引導學生使用學過的修辭手法造句、寫句。
【活動設計】
Learn to write sentences.
l personification
①這又是一個城市的不眠夜。
It was another night when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能聽見鳥兒在唱歌。
I can hear the birds _________________.
l simile
③夜色就像一個靦腆的姑娘。
The night ___________ like a girl who _____________.
④人類歷史像一條長河。
The human history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hyperbole
⑤海嘯看起來像猛獸要把整個村莊吞噬了。
____________the tsunami were coming to swallow the whole village like a fierce monster.
⑥當看到這次災難的新聞時,她淚流成河。
When she watched news of the disaster, ____________ poured out.
l contrast
⑦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Modesty makes one progr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repetition
⑨失敗了,不能停止;成功了,不能停止;悲,不能停止;喜,不能停止。
Even if we fail, we will not stop trying. Even if we succeed, we will not stop trying. Even if w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較為簡單的翻譯填空,可以幫助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子,將學習到的修辭手法知識從一種情境遷移運用到另一種情境。
(2)篇章寫作
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能把修辭手法運用在寫作上,即學生能獨立或在教師的幫助下運用修辭手法完成篇章寫作。
【活動設計】
Use figures of speech you have learn to write a short essay about the typhoon you once experienced.
此活動分四步進行:學生自主完成寫作:小組討論;學生評價分享,教師講評,判斷學生完成的句子是否符合語法和語境;全班在音樂伴奏下朗讀作品,激發情感,升華情感。
設計意圖:需要填空的部分難易適中,個別難度較大的題為能力強的學生提供發揮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語境和教師的提示運用修辭手法,基本達成教學目標。
二、實踐反思
經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要培養學生在寫作中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教師應在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中把握好輸入與輸出的一致性、任務設計的層次性和教學的整體性。
一是輸入與輸出要有一致性。讀寫結合教學以閱讀為語言輸入形式,并在寫作中輸出語言,所以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必須保持一致[2]。就本課而言,教學設計要做到: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中出現的修辭;在學習相關修辭手法的知識之后,設置有助于鞏固知識的寫作任務。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支架和鋪墊,保證學生能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修辭手法。
二是任務設計要有層次性。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提高作品的文學性,但培養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理解修辭手法開始,先學會閱讀欣賞,再進行仿寫練習,進而學習寫一段話、一個小篇章。
三是教學要有整體性。教師要把高中三年看成一個整體,結合學生心理和學習能力發展的規律,尊重語言學習循序漸進、思維和能力螺旋上升的特點,由淺入深地安排修辭手法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張獻臣.基于教材讀寫板塊開展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11):35-40.
[2]蔣必武.英語閱讀課中讀寫整合策略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