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
摘要:泥鰍是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名優魚類,稻田養殖泥鰍前景看好。文章介紹稻田養殖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優勢、水稻種植中育插管理、除草劑選用、施肥控肥、蟲害防治等的技術要點和泥鰍養殖中的苗種放養、防逃設施、工程建設、飼料投喂、適時起捕等技術要點,供養殖者參考。
關鍵詞:北方地區;稻田;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養殖
中圖分類號:S964.2文獻標志碼:A
稻田養殖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北方地區重要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之一。近些年來,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推廣取得顯著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在黑龍江省每畝效益達到500元~1000元[1-2]。稻田養殖泥鰍的核心是在水稻種植的前提下,把控好田間工程和種養技術措施,兼顧泥鰍養殖,注重苗種選擇、施肥控肥和病害防治等關鍵環節,進而實現增產增收。
1 稻田養殖泥鰍的優勢
稻田養殖泥鰍是利用稻田實現種養結合的新型生態環保養殖模式,具有較大優勢。利用稻田養殖泥鰍,可以節約水面、獲得水產品,具有養殖成本低、易于管理、效益較高等優點,是農民致富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不破壞稻田原有生態系統、不增加水資源利用的情況下,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直接提高經濟效益。稻田為泥鰍的飼養和棲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泥鰍生活在稻田中,可以直接吃稻田中包括水蚯蚓、搖蚊幼蟲、昆蟲等各種餌料生物,起到了生物防治害蟲、節約農藥和減少面源污染的作用,生態效益更加突出。稻田養殖泥鰍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間、溫度、水源和餌料優勢,實現種養結合,提高耕地利用率,促進水稻和泥鰍互利共生,大大提高稻田的綜合經濟效益。
2 水稻種植的技術要點
2.1 育插管理
作為養鰍稻田,下面這些通俗易懂且好記的順口溜,就是需要牢記的關鍵點。選良種、要慎重,米質高產又抗病;稀播種、秧苗壯,移栽地上接著長。旱田育、出壯秧,滲透溫升快生長;大地育、稻苗弱,耕作層硬難通過。早播種、溫度低,應對寒流要警惕;晚播種、溫度高,苗嫩徒長調控好。平耙地、要提前,藥奏效果泥沉淀;遠穴距、少栽株,通風透光病遠離。畝栽穴、一萬三,穴收一兩一千三;穴栽苗、二三株,兩次分蘗棵數足。
2.2 除草劑選用
丁草胺、田毛、西草凈、稻田凈等一定要禁用。相對安全的草克星在不超量的情況下,對水生動物傷害最小。插秧后一周左右是水綿、青苔的發生期,一般施用的青苔凈量小起不到效果,但量大會對泥鰍魚造成傷害。
2.3 施肥控肥
盡量一次性土壤施肥,苗種入田后刺激明顯的肥盡量不用。如需補肥,特別是尿素,在苗種進田7d前用完;7月上旬孕穗到8月初出穗期間,如果水稻發黃、缺肥,可通過葉面噴肥來解決。
2.4 蟲害防治
第一次防治稻象甲,要在插秧前3d在苗床用藥,省錢省力,內吸劑藥效在28d~30d。在6月末至7月初的一次二化螟和8月初的二次二化螟時,用康寬、蚍蟲林、阿克泰,對泥鰍基本沒傷害,但要提前用藥。稻飛虱、潛葉螢一般在8月末灌漿前后發生,多集聚在稻穗和尖一、尖二葉面上,用不是觸殺劑的殺蟲藥安全。
3 泥鰍養殖技術要點
3.1 苗種放養
一是選擇體長5cm以上的苗種最好,以尾重2g~3g為宜。此時泥鰍已進入呼吸功能的全能期,從腸呼吸、鰓呼吸到皮膚呼吸轉換結束,可適應在不同的水質環境生存。注意的是買苗前2d必須經過兩次以上的拉網煉苗。拉網鍛煉的魚苗,正常條件下成活率要在50%以上。在6月初,水稻插秧結束放池喂養,可相對延長生長時間。把握立秋前的黃金養殖期,是養出大泥鰍的重要環節。二是要注意的是泥鰍暫養方式和時間,就是說泥鰍從野生環境中捕來收購后,最好不要在水泥池中暫養,而是經過篩選后按不同規格放入坑塘中暫養。在運輸前用適量的植物油,能減少水泡沫的形成,防止空氣隔絕缺氧。三是采用食鹽加小蘇打合劑(2∶1),按1.5%的濃度浸泡3mins~5mins,預防黏液脫落所致的腐皮、水霉、爛尾,比其他藥劑安全有效。四是放養密度要適宜。泥鰍苗種種放養密度為10kg/畝~20kg/畝,單產可達50kg/畝~100kg/畝[3]。除了泥鰍外,還可放養河蟹扣蟹,畝放扣蟹400只[4]。
3.2 防逃設施
前期要合理選擇進、排水口網的網目,以不逃魚為原測。進水口網目一定要根據苗種規格來選擇,體長3cm~5cm的鰍苗,網目不能大于20目。由于網目小,要加長網桶,網內有雜草及時倒掉。隨著魚的長大,根據實際情況,在不跑魚的前提下,更換相應網目的網桶。中、后期要注意防逃網的位置。依據泥鰍鉆洞位置,在距壩埝20cm~30cm以內,網外側有1行~2行水稻的位置空間。
3.3 工程建設
核心是適合投喂和方便起捕。從機械作業、工程難度上考慮,能滿足近似自然狀態的生長條件、加上密度等因素,在每個田塊的下水口,設置1m2~3m2、深20cm的投料點,保證正常攝食;向內在兩側留出長10m~20m、寬60cm的與投料點同樣深度的連通溝,以滿足泥鰍的活動和攝食,并能為起捕放水入溝提供方便。
3.4 飼料投喂
飼料質量會直接影響泥鰍的生長,宜選擇優質飼料,最好是泥鰍專用料,硬粒飼料或膨化浮性飼料,膨化浮性飼料應用效果較好。一般每天投喂1次~2次,日投飼率為泥鰍體重的3%~5%。根據泥鰍吃食情況調整投飼量[5]。
3.5 適時起捕
在遼寧省盤錦地區,水溫低于15℃時,即處暑前后(8月20日)泥鰍就要鉆洞休眠。因此,應在水溫15℃之前起捕完。一般采用地籠網捕撈,適時檢查進入地籠內泥鰍量,及時取出泥鰍,避免缺氧死亡[6]。
參考文獻:
[1]孔令杰.北方高寒地區稻鰍共作技術研究[J].科學養魚,2016(1):40-41.
[2]孔令杰,鄒民,張毅,等.北方高寒地區稻鰍共作試驗[J].黑龍江水產,2016(2):42-45.
[3]張旭彬,孔令杰,趙志剛,等.寒地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研究[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21.
[4]肖祖國,李文寬,于永清,等.稻田河蟹、泥鰍混養試驗[J].河北漁業,2008(2):28-29.
[5]何登偉,劉長軍,馬春瑜,等.北方寒地泥鰍養殖增效關鍵技術措施[J].黑龍江水產,2022,41(2):58-60.
[6]孔令杰,張旭彬,楊秀.北方名特水產品養殖技術[M].北京:海洋出版社,2020.
Technical points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breeding in paddy fields in northern region
TIAN Jing
(Panshan County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Panjin 1600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is a famous fish popular with consumers, and there is a good prospect of farming loach in rice field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paddy farming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breeding and insertion management, herbicide selection, fertilizer control and pest control in rice cultivation, and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seed stocking, anti-escape facilitie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eed feeding and timely catching in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farming, for farmers reference.
KeywordsNorthern region; Paddy field;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Bree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