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春


摘要:為探討青少年鍛煉滿足感與自殺意念的關系,及同伴關系在鍛煉滿足感和自殺意念之間的中介作用,采用體育鍛煉滿足感量表(PTSS)、自殺意念自評量表(SIOSS)、同伴關系量表(PRS),對603名學生進行問卷測查。結果表明:(1)鍛煉滿足感、自殺意念兩個維度均存在性別上差異;(2)鍛煉滿足感與同伴關系顯著正相關,鍛煉滿足感與自殺意念顯著負相關,同伴關系和自殺意念顯著負相關;(3)鍛煉滿足感與同伴關系對自殺意念具有負向預測作用,同伴關系在鍛煉滿足感和自殺意念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結論:鍛煉滿足感不僅直接抑制青少年自殺意念的產生,還會通過提高同伴關系間接減少自殺意念的產生。
關鍵詞:體育鍛煉;鍛煉滿足感;同伴關系;自殺意念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6-0010-05
一、引言
自殺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聯合國報告顯示,自殺已成為青少年群體非自然死亡的第二大因素[1]。在我國,自殺同樣是青少年群體的高危因素之一[2-3]。結合以往自殺學生生前狀態發現,大部分自殺學生長期飽受心理上的折磨[4],生活滿意度普遍偏低[5],對過去或當下發生的事情難以釋懷,交往密切的同伴較少[6]。有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對生活表現出更高的熱情且對未來充滿希望[7];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會激發人們以一種積極態度去面對未知的生活[8]。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鍛煉滿足感、同伴關系對自殺意念的影響路徑,以期發現一種可以降低青少年自殺行為的有效途徑。
自殺意念(Suicidal Ideation)是指個體產生的自殘或自殺的意圖與想法[9]。自殺的實現是先有自殺意念的產生,再有自殺行為的出現,因此,通過降低自殺意念產生從而降低自殺行為能夠有效減少自殺事件的出現。
鍛煉滿足感(exercise satisfaction)是指通過體育鍛煉使身體方面和心理方面獲得滿足的感受。體育鍛煉是鍛煉滿足感的先決條件。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體育鍛煉是一種沒有被仔細研究過、沒有副作用、可以預防自殺的方法,體育鍛煉可以在幾個重要的自殺風險因素中起到抑制作用,包括抑郁癥[10]、焦慮癥[11]、精神病癥[12-13]等。國內學者針對足球夏令營成員研究發現,體育鍛煉與自殺意念呈顯著負相關[14],韓國學者以本國北、中、南部8所高中87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觀點[15]。
同伴關系(peer relationship)是心理發展水平差不多的個體或同齡人間在交往過程中發展和建立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16]。青少年進行體育鍛煉時能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17-19],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初中學生形成優良的人品和性格,幫助初中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20],能夠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如安慰或談心)、緩沖負面情緒的影響,降低初中學生產生焦慮、抑郁等問題的風險[21],從而緩解壓力和沖突,減少偏差行為的出現[18]。國外學者在研究同伴關系、焦慮對小學生自殺意念的影響時發現,焦慮在同伴關系與自殺意念之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2];有學者用邏輯回歸方法研究校園中同伴關系對初高中生自殺意念的影響時得出結論:積極同伴關系可以抑制學生自殺意念的產生,反之則相反[23]。
綜上所述,鍛煉滿足感和同伴關系對自殺意念有負向影響。那么同伴關系在鍛煉滿足感和自殺意念之間起著什么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設:(1)鍛煉滿足感對自殺意念具有直接效應;(2)同伴關系在鍛煉滿足感和自殺意念之間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隨機選取濟南市若干所中學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個年級62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研究。其中各年級學生人數基本相近,男生與女生之間的人數基本相近。發放問卷625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共收回有效問卷603份,有效回收率96.5%。其中,男生297人,女生306人。
(二)研究工具
1.體育鍛煉滿足感量表(PTSS)
本研究使用的體育鍛煉滿足感量表改編自張力為等學者編制的訓練比賽滿足感量表[24],修改了原量表中的個別表述,將“訓練比賽”等詞語改編為“體育鍛煉”,采用5級李克特量表方法計分,該量表共包含5個題目,單一維度,總分為各項得分相加之和,總分越高代表體育鍛煉滿足感越強烈。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χ2/df=3.658,GFI=0.994,CFI=0.995,NFI=0.995,AGFI=0.970,RMSEA= 0.074,RMR=0.040,可見體育鍛煉滿足感量表結構良好,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4。
2.自殺意念自評量表(SIOSS)
采用夏朝云、王東波、吳素琴[25]編制的自殺意念自評量表,修改了量表中的個別表述使其更貼近學生的理解。該量表共26個題目,包含樂觀、睡眠、遮掩與絕望四個維度,采用0或1計分。如果遮掩維度得分大于等于4分時,則該問卷的測量結果不可靠,需要舍棄。其余三維度得分相加為總分,總分越高代表自殺意念越強烈。將總分大于等于12分作為有無自殺意念的篩選標準分界線,無自殺意念的編碼為0分,有自殺意念的編碼為1分。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χ2/df=3.497,GFI=0.995,CFI=0.994,NFI=0.991,AGFI=0.988,RMSEA=0.035,RMR=0.047,可見自殺意念自評量表結構良好,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15。
3.同伴關系量表(PRS)
該部分采用鄒泓[26]的同伴關系量表,參照研究對象和研究問題對其部分表述進行修訂,最終形成適合本研究的新的同伴關系量表。該量表采用4級李克特量表方法計分,共25個題目,包含交往焦慮、交往恐懼、交往自卑、交往自信四個維度??偡譃樗膫€維度得分相加,分數越高越說明同伴關系越好。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χ2/df=4.788,GFI=0.975,CFI=0.987,NFI=0.986,AGFI=0.950,RMSEA=0.076,RMR=0.016,可見量表結構良好。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34。
(三)施測過程
主試在施測學校的教師及學生知情同意后,以班級為單位發放問卷測評。要求被試在填問卷前認真閱讀填寫說明,并根據指導語認真作答,不允許交頭接耳,完成后由主試當場收回。
(四)數據處理
使用Excel、SPSS 20.0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相關、t檢驗、回歸檢驗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檢驗
使用Harman單因子分析法來檢驗問卷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結果顯示,在特征值大于1的9個因子中,第一個公因子的方差解釋率為17.578%,小于40%的臨界指標,證明該樣本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偏差[27]。
(二)各維度的描述性統計和性別間的差異性檢驗
通過對鍛煉滿足感、同伴關系和自殺意念三個維度的描述性統計和性別的差異性分析,發現男生和女生在鍛煉滿足感和自殺意念兩個維度中均具有顯著性差異,男生的鍛煉滿足感高于女生,自殺意念低于女生;男生和女生在同伴關系維度中不具有顯著性差異,詳見表1。
(三)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對學生鍛煉滿足感、同伴關系和自殺意念的相關性分析發現,三個維度間兩兩具有顯著相關。學生鍛煉滿足感與自殺意念呈負相關、與同伴關系呈正相關,同伴關系與自殺意念呈負相關,詳見表2。
(四)變量的中介效應分析
選擇PROCESS宏程序中的模型4進行中介效應模型檢驗,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標準化處理,將性別、年齡作為控制變量,鍛煉滿足感作為自變量,自殺意念作為因變量,同伴關系作為中介變量。采用Bootstrap法進行重復抽樣,默認進行5000次校正,置信區間為95%,判斷依據為若置信區間中不包含0,則中介效應顯著。
表3顯示鍛煉滿足感對同伴關系正向預測顯著,鍛煉滿足感和同伴關系對自殺意念負向預測顯著,說明同伴關系在鍛煉滿足感和自殺意念之間存在顯著的部分中介效應,鍛煉滿足感對自殺意念的直接效應為-0.328(95%置信區間為-0.56~-0.16),間接效應與直接效應比值為21.95%。
四、討論
本研究考察了青少年鍛煉滿足感與自殺意念之間的關系,探討了同伴關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得到一些有價值的發現。
(一)鍛煉滿足感、自殺意念在性別上有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發現,男生的體育鍛煉滿足感顯著高于女生,這和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14]。產生性別差異的原因是男女生之間喜歡的運動項目和追求目標不一樣,男生喜歡競爭性強的體育運動,肢體接觸往往就使其得到滿足;女生喜歡柔軟、塑形、強度小的運動,在鍛煉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時往往不會滿足[28]。同時,男生的自殺意念顯著低于女生,這是由于男女之間的心理韌性、抗壓能力不同,與女生相比,男生往往具有更高的抗壓能力[29]。
(二)鍛煉滿足感和同伴關系可以負向預測自殺意念的產生
本研究還發現,鍛煉滿足感和同伴關系與自殺意念存在顯著負相關,鍛煉滿足感與同伴關系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14]。鍛煉滿足感負向預測自殺意念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個體長期進行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心率變異性[30],而心率變異性與自殺意念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31-32];另一方面,青少年在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獲得滿足,這些滿足感會抵消對生活的部分不滿,或者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來宣泄負面情緒,其內在機制是運動可以促進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33],使大腦興奮,從而可以降低自殺意念的產生。
同伴關系顯著負向預測自殺意念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擁有良好同伴關系的個體在出現情緒低落、抑郁、焦躁不安等情緒時,好朋友能及時發現并開導;或者個體可以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傾訴心聲,排解不良情緒。
(三)同伴關系在鍛煉滿足感與自殺意念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還發現,同伴關系在鍛煉滿足感與自殺意念的關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這說明,學生的鍛煉滿足感不僅能影響自殺意念,還會通過提升學生的同伴關系來抑制自殺意念的產生。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在體育鍛煉中建立的友誼是最可靠、最牢固的;另一方面,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互相支持、鼓勵、反饋,使學生覺得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在心情不好時可以從同伴那里獲得情緒上的安慰,有助于緩解壓力和緊張感,降低自殺意念。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滿足感不僅直接影響自殺意念,還通過同伴關系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自殺意念。這提示我們,增加體育鍛煉、密切同伴關系是預防學生自殺意念產生的有效手段。
五、教育建議和研究展望
(一)教育建議
基于本研究結果,針對教師和父母提出以下幾條建議,有助于預防學生產生自殺意念。
(1)鼓勵學生多參與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還能催生學生的愉快感、振奮感和幸福感,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能促使學生形成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
(2)贊許學生體育鍛煉取得的成果。對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教師、家長要多贊許,對學生現階段達到的成績表示肯定,對學生的付出表示認可,從而增強學生的鍛煉滿足感。
(3)鼓勵學生之間的正常交往,發展良好的同伴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使學生身心愉悅;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使學生自信心得到增強;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品質。
(二)研究展望
本文采用橫斷面研究,幾個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并非完全可靠,未來可以采取追蹤研究對研究結果進一步驗證。
本文僅僅考查了鍛煉滿足感、同伴關系對自殺意念的影響,后續研究可以納入環境因素(如學校氛圍)等進一步探討其對自殺意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Updesh Kumar. Handbook of suicidal behaviour[M].Springer,Singapore,2017.
[2] 張平,張蘭鴿,涂翠平.大學生自殺行為的保護性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6):939-942.
[3] 陳秀珍,賈珍榮,楊曉娟.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對大學生自殺意念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10):1557-1561.
[4] 高鑫,萬宇輝,謝陽,等.中學生童年期虐待經歷和近期負性生活事件與自殺心理行為的關聯[J].中國學校衛生,2021,42(3):392-395,398.
[5] Gowdappa Dushad Ram,Amulya Koneru,Basawanna.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skills,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family function,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attempted suicide[J].In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20,62(3):283–289.
[6]Tina R Goldstein,Rachel H Salk.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youth with bipolar disorder[J].Archives of Suicide Research,2020,24(2):236-250.
[7] 張菲倚,蔣利嬌,許克松.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人際關系困擾和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術與應用,2021,9(2):77-87.
[8] 劉珈彤,朱曉文,李玉磊.制度、平臺與人際關系:高?!扒嘟贰甭殘錾钯|量核心要素的質性探析[J].中國青年研究,2021(3):110-119.
[9] 程剛,黃大煒,吳映雪,等.大學新生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自殺意念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6):951-956.
[10] Schuch Felipe B,Vancampfort Davy,Richards Justin.Exercise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a meta-analysis adjusting for publication bias[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2016,77(6):42-51.
[11] Brendon Stubbs,Davy Vancampfort,Simon Rosenbaum,et al.An examination of the anxiolytic effects of exercise for people with anxiety and stress-related disorders:A meta-analysis[J].Psychiatry research,2017,249(3):102-108.
[12] J Firth,J Cotter,R Elliott,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5,45(7):1343-1361.
[13] S Rosenbaum,A Tiedemann.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for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2014,75(9):964-974
[14] 高元元.體育活動對高中生自殺意念的影響: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湖北體育科技,2019,38(11):992-995,1002.
[15] ??? ???.Relationship among physical activity,self-esteem,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of youth[J].Korea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2018,27(4):389-398.
[16] ???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of disabled men with stroke on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J].The Korea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2017,56(3):657-664.
[16] 周宗奎,孫曉軍,趙冬梅.同伴關系的發展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5,31(1):62-70.
[17] 殷恒嬋,傅雪林.對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效應研究的分析與展望[J].體育科學,2004(6):37-39,44.
[18] ???.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model on after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experiences,peer relationships,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J].Korea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2015,24(3):133-149.
[19] Misari Oe,Masaharu Maeda,Tetsuya Ohira,et al. Trajectories of emotional symptoms and peer relationship problems in children after nuclear disaster:evidence from the fukushima health management surv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8,15(1):10.3390/ijerph15010082.
[20] 鄒泓,林崇德.青少年的交往目標與同伴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9(2):2-7.
[21] Leeuwis Franca H,Hans M Koot,Daan H M,et al. Implicit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discrepancies,victim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te childhood internalizing problems[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15,43(5):909–919.
[22] Jang In Ja,Park Kyung Nam.A convergence of effects in peer relationship and parental relationship on suicidal ide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anxiety[J].Journal of Convergenc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9,9(5):137-146.
[23] Choi Su Jin,Choi Saeeun.Influence of peer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on the suicidal ideation of adolescents[J].Famil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2016,54(3):307-319.
[24] 解繽.中國專業運動員訓練滿意度量表的研制與應用[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25(3):270-276.
[25] 夏朝云,王東波,吳素琴.自殺意念自評量表的初步制定[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2(2):100-102.
[26] 鄒泓.青少年同伴關系的發展功能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體育教學,2006(5):54.
[27] 熊紅星,張璟,葉寶娟,等.共同方法變異的影響及其統計控制途徑的模型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5):757-769.
[28] Asztalos Melinda,Ilse De Bourdeaudhuij,Greet Card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varies across activity intensity levels and dimension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women and men[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10,13(8):1207-1214.
[29] 郭佳佳,楊飛龍,馮長虹,等.初中生正念與學校適應的關系: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3):403-406.
[30] 周贊.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學業成就的關系:自尊的中介效應[J].浙江體育科學,2018,40(3):84-89,101.
[31]章建成,張紹禮,羅炯,等.中國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報告[J].體育科學,2012,32(11):3-18.
[32]羅畏畏,方杰,孫雅文.網絡被欺負與大學生自殺意念的關系及生命意義感的調節作用[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8,6(4):211-217.
[33] Joseph E Donnelly,Charles H Hillman,Darla.Physical activity,fitness,cognitive function,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J].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2016,48(6):1197-1222
編輯/ 衛 虹 終校/ 張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