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對于促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幾乎所有的專家和政府領導的觀點都是一致的,村落的環境、生態、村貌都是他們關注的核心。
傳統村落未來如何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亟待思考的問題,不僅是對中國,對全球亦是如此,這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國家聚焦于鄉村小鎮發展,其中不乏平衡了傳承保護和現代發展的特色村落案例。
保護為首??修建博物館以研學
“對于促進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幾乎所有的專家和政府領導的觀點都是一致的,村落的環境、生態、村貌都是他們關注的核心。”正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研究中心研究院安娜·寶拉·波娜所說,如何平衡古村落的保護和現代發展這一沖突是所有百年古村面臨的共同難題。比斯庫平考古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沃伊切赫·帕沃夫斯基表示,“人們曾試圖保存未被發現的木質遺骸,但由于暴露在干燥通風的環境中,盡管付出了許多努力,它們仍在惡化。”
資金在古村落保護、發展,甚至是平衡兩者的過程中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記者從波蘭國家文化推廣機構密茨凱維奇學院(culture.pl)了解到,被譽為波蘭龐貝的比斯庫平在被附近公立學校的學生在湖邊放牛時意外發現后,由于考古資金不足,第一次發掘規模并不大,考古隊只有8個人,并從當地社區雇傭了35名工人來幫助挖掘。但這支“迷你考古隊”非常擅長在媒體上推廣他們的比斯庫平項目,從而獲得了更多資金,考古隊也隨之擴大到18名科技人員和約70名工人。
作為琥珀之路上重要的村落定居點,幾個世紀以來,曾有來自各個國家種族的人在Biskupin古老的木制村莊居住。這里有凱爾特人、維京人和斯拉夫人的蹤跡。通過比斯庫平村落的考古,人們驚異地發現,這里從前就是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這里沒有寺廟,沒有任何一間古屋比其他古屋建筑更宏偉,或陳列了華麗的人工制品來表明某個古屋居住著酋長、統治者或部落領袖。比斯庫平是一個缺乏社會差異的典型案例,由于這里的考古和教育意義重大,在綜合考慮后,這里并沒有因為一味地追求發展被完全生活化,而是被修建成中歐最大的露天博物館。
這也成為比斯庫平地區居民創收的重要途徑之一。據華沙記者、音樂家馬雷克介紹,比斯庫平非常受游客歡迎,疫情前每年約有25萬人參觀。在旅游旺季,游客可以在這里遇到身著2700年前服裝的表演者,講述那個時代的生活故事。一些古屋被改造用作主題博物館課程培訓地。
復活百年“鬼鎮”
全球范圍內的“鬼城”“鬼村”不勝枚舉,從秘魯的馬丘比丘到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再到日本的端島……誠然,“鬼城”或“鬼鎮”并非字面意思,而是指那些曾經紅極一時,卻由于各種原因被廢棄后變得空無一人的城鎮村莊。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特靈瓜(Terlingua)鬼鎮正是如此。它始于淘金浪潮時期,曾因礦產聞名一時,鼎盛時期擁有幾千人。然而隨著西部拓荒熱的退去,居民也日漸四散,如今整個鎮子也不過七八十人。據大彎地區負責人Belle介紹,特靈瓜鬼鎮近兩年開始大力發展旅游業,2018年吸引了4.4萬來自全球各地的游客,除美國本土游客外,以荷蘭、德國游客為主。
這一數字對于其他久負盛名的景點來說微不足道,但是對于身處荒蕪之中,且從無到有的鬼鎮,它別有意味。《國家地理》在2019年3月曾報道過這樣一則信息:2002年,一家名叫“鬼鎮之旅”的私人公司被授予了獨家經營納米比亞鬼鎮旅游業的權力,如今,每年約有3.5萬名游客到訪鬼鎮,給附近的沿海小鎮呂德里茨帶了不菲的經濟收入。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采用專門的旅游公司運營才達到每年3.5萬的客流量,而特靈瓜鬼鎮為何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達到4.4萬客流量?
特靈瓜鬼鎮的崛起絕非偶然。首先,它占據了較好的地理位置。特靈瓜鬼鎮的東側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彎國家公園,公園里分隔美國和墨西哥的天然懸崖屏障圣埃倫娜峽谷Santa?Elena?Canyon吸引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們開車駛出公園后,特靈瓜鬼鎮便成了不錯的停靠點,這里有國家公園中并不好尋到的酒店和餐廳,在荒漠中可以找到一張舒適的床為鬼鎮吸粉不少。在距小鎮車程15分鐘的原礦區,還設有馬場,不少前來騎馬的游客也會將鬼鎮設為落腳點。
其次,基礎設施和服務有保障。小鎮正中心的商店和餐廳組成了鬼鎮的游客中心。對于很多類似的荒郊野外的餐廳來說,商家往往實施的是“一錘子買賣”——食物價格高、難吃、服務差。但特靈瓜卻并沒有因人少而如法炮制,這里的服務生甚至會提供“頭等艙”級別的服務,蹲下來為坐著的客人點餐。此外,小鎮里的酒店“表里不一”。為了保持鬼鎮破落的景致,鎮上的酒店外表看起來破爛不堪,但走進后便會發現別有洞天,佩里大廈就是如此。今天的佩里大廈實為精品酒店,每間客房都有獨特的主題,單從外觀卻看不出里面的錦繡。當然,這一點并不是得克薩斯的獨創,希臘的圣托里尼為保證游客源源不斷,早在多年前就規定,當地居民在修建房屋時,無論室內采用何種風格裝修,室外房體都必須是白色。
再次,正如旅游和風景園林及WCCO組織專家張建庭所說,發展地方旅游要學會說故事、講傳說。西湖文化憑借“名人文化、美麗傳說、神話故事”的十二字獨特內涵吸引中外游客,得克薩斯州旅游亦是如此。這棟曾出現在系列電影《賭徒五》和電視劇《西域雙煞》中的佩里大廈建于1903年,是芝加哥商人佩里為妻子而建,歷經歲月流逝、百轉千回,佩里的礦產公司早已不復存在,大廈也幾經易手,但他對妻子的愛卻留在了這片土地上,仿佛時間永遠靜止在那一刻。于是,當地漸漸流傳起這樣的說法:如果羅密歐與朱麗葉來到鬼鎮,他們也會留在這里。
最后,特靈瓜鬼鎮善于巧借活動,宣傳造勢。每年11月,特靈瓜鬼鎮都會舉辦以得克薩斯州傳統食材——辣椒為主題的“國際辣椒烹飪廚藝錦標賽”。與此同時,大彎地區旅游局更是善用社交媒體,將特靈瓜鬼鎮殘垣斷壁、人去樓空的廢墟景象打造成了不花門票的網紅攝影地標。
世紀古村的原汁原味如何保鮮?
說到巧借活動傳承古村落風俗文化,不得不提位于達拉斯附城沃斯堡的牛仔小鎮。得克薩斯州的牛仔文化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初。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過往的人、事、物都只能在回憶中尋到,但在這里,牛仔文化和牛仔精神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為了使歷經5個世紀之久的牛仔文化保持原汁原味,牛仔小鎮堅持每天兩次的“趕牛”表演,百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同時,為了讓來訪者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牛仔們甚至開設了一家“畜產博物館”,1876年為了中轉運輸牛畜而修通的鐵路至今還保留著。
無獨有偶,記者從瑞士國家旅游局了解到,為了保護瑞士傳統古村鎮及其建筑的多樣性,推動發展可持續規劃和高品質建筑環境文化,瑞士聯邦文化局(FOC)精選50個瑞士最重要的定居點古村莊,并將其列入了《瑞士聯邦國家遺產目錄》(ISOS)。ISOS根據瑞士各地的統一標準對當地進行評估,并指定該國最有價值的古村鎮定居點。它是聯邦政府、州和市的重要規劃基礎,確保了高質量的古村鎮發展。
名錄提供了所列古村古鎮的發展、定位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不僅體現了歷史,也展現了它們今天的風貌:建筑、村落景觀,還包括街道、廣場、花園、公園和文化用地。正如《瑞士聯邦國家遺產目錄》的介紹中所寫,“在國家層面,聯邦文化辦公室負責保護當地的形象。一個地方形象是否值得保護取決于這些元素的質量,也取決于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對當地形象的關注和精心發展有助于瑞士建筑環境的質量和居民的福祉。”此外,瑞士出臺的《空間規劃法》很大程度上在平衡當地村鎮發展和保護方面上做出了貢獻,這項戰略提倡在向外擴張發展前優先考慮內城更新。這項工作主要由瑞士各市政當局負責,他們指定了保護區并制定了設計規則。
對于擁有上千座古村鎮的瑞士來說,村鎮發展十分注重避免同質化,尤其是在產業和旅游方面。位于日內瓦湖畔的Saint-Saphorin村莊因坐落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拉沃葡萄園梯田中,以葡萄種植及釀酒著稱。坐落在下博登湖的一處河流三角洲上的村莊Ermatingen是圖爾高州第一座曾出現在契約中、至今依然存在的村莊,主打捕魚和游船體驗。Ernen山村冬季是滑雪勝地,夏季則開展音樂節、徒步、山地自行車等活動。位于意大利與瑞士邊境的Castasegna村幾乎在山谷底部,這里的Castelmur宮殿融合了摩爾式風格與哥特式風格的裝修,非常獨特迷人。當地通過向游客展示以制作糕點為職業的Bergell山谷移民的生活來輸出自己的地域文化和風土民俗。
在意大利,傳統村莊小鎮是國家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大利曾舉行建筑師和技術人員第二次國際會議,通過了威尼斯憲章,這一遺產保護立法之后成為了歐洲國家保護文物和遺產的國際通則。在日本,很少發生大規模的村莊拆遷和建設,哪怕是在小規模的村莊改造和修復過程中,政府也十分注重與當地居民的溝通和合作,讓人們參與到村莊的保護和發展之中。為了保護古城村鎮的完整性,法國專門劃出可建設現代社區的區域,解決住房問題。法國規定,古城區村鎮的建筑不得隨意拆除、修復或重建。在1930年法國出臺的《風景名勝地保護法》將有歷史、藝術特色的地點列為保護對象,其中就包含對古村落的保護。此外,法國40%的古建筑保護資金來自政府,50%的舊住宅維護費用由政府承擔。在英國,民間團體在古城保護宣傳和制度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877年,英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古建筑保護團體古建筑保護協會成立。從那時起,類似的團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民間團體的參與不僅使英國古城保護成為一種民間意識,還通過促進立法來影響政府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