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


摘?要: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第二篇章,解決鄉村發展問題,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文章在實地調查石頭鄉所取得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探尋了石頭鄉發展面臨的困境,主要歸結為以下三方面,村落民族特色未得到充分利用、自然景觀的開發有待加強、產業規模小、發展不完善,同時也對石頭鄉優勢的展現和宣傳提供了數字化的建議,并提出依托石頭鄉現有的特色民俗文化、豐富自然景觀資源和原始村落面貌,建設民族生活體驗點,促進種植業旅游業協同并進,力爭將石頭鄉建設為一個現代化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石頭鄉
中圖分類號: F27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5-0000-001?引言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全國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振興鄉村產業,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建設人民向往的鄉村。文章選擇麗江市石頭鄉為調研地點,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和實地觀察法,對當地村民、基層公務員進行了調查和訪問,觀察了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產業現狀,最后,實踐團隊整理收集而來的資料,針對當地的多民族特色,結合云南省的發展規劃,提出了將石頭鄉建設為數字化景觀小鎮和現代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發展建議。
2?調查基本情況及調查結果
2.1?石頭鄉基本情況
麗江作為一個旅游城市,國內外知名度都較高,但其旅游路線基本限定在麗江的三大古鎮和玉龍雪山沿線,石頭鄉距離麗江市僅需兩個小時的車程,且作為一個擁有5個少數名族的鄉鎮,具備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典型特征有3個中國傳統村落,其中,桃園村還是中國第一個森林文化村。它坐落在老君山腳下,山上遍布原始森林,山下有著著名的老君山峽谷漂流景區和利苴滇金絲猴保護區,具備很大的發展優勢。但其發展卻不盡如人意,在玉龍縣,它屬于貧困鄉鎮,鄉內的利苴村曾為省級深度貧困村,近幾年,在國家的扶貧工作的幫助下,鄉內發展了一些小產業,如養魚產業,萬壽菊種植產業。
2.3?調查所獲得的基本數據
2.3.1?“人”
石頭鄉男女比例結構較為均衡,人口結構以中老年人為主。在調研過程中,實際發放1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8份,受訪對象男女比例分別為48.98%和51.02%,與實際相符;當地青壯年基本都外出務工,勞動力流失現象嚴重;民族結構以白族為主,其次為傈僳族、納西族、普米族、彝族;民眾文化水平相對較低,職業分布以種地農民為主;調查時,九十八份問卷中有18份是由鄉政府基層公務員填寫,除去這一部分,文化水平小學及以文化程度占比達到45%。(下圖為石頭鄉村民男女比例和從事職業統計圖)村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對自己本鄉的自然景觀和一些民俗活動都非常認可和喜愛,大多數人都認為發展所需要的是資金與技術。
2.3.2?“業”
3.3?多樣的村落原始風貌
石頭鄉保留有中國傳統鄉村的特點,有三個中國傳統村落,每個村落都有其獨特之處,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屋內陳設有很大變化,但房屋外觀基本保留原貌,如桃園村,每家每戶基本都是黃色泥巴與石頭混合的墻壁,整個村落具有一致性;龍華村以古樹眾多而聞名,村內環境優雅,古樹參天;石頭村奇峰怪石眾多,不失為打卡好去處。可在石頭鄉建設一個小型數字文化館,將鄉內各村的代表性原始面貌以攝像視頻的方式保留下來,在數字文化館內進行展示,對石頭鄉最原始的村落面貌和已經快要失傳的一些民俗活動可采取口述成像的形式,將其還原出來,也展示在數字文化館內。
4?對石頭鄉鄉村振興提出的建議
充分利用石頭鄉現有產業,發揮其資源優勢,擴大產業規模,打造“石頭品牌”,建設民族生活體驗點、構建電商化“種旅協同”的發展模式,促進經濟,文化協同并進,為石頭鄉的振興畫出藍圖。4.1?宣傳石頭鄉發展優勢
順應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將石頭的優勢宣傳出去。宣傳可分為兩個層級,一是對外界進行第一次宣傳,二是對來到石頭鄉的游客進行二次宣傳,增強其引力創造增長點。第一次宣傳可采取主渠道與微傳播“聯合出動”的形式,與玉龍縣的縣級融媒平臺合作,將石頭鄉的民俗風情、傳統村落面貌、自然景觀傳播出去,再聯系玉龍縣本地的微博大V,依托具有名氣的阿納果和老君山峽谷漂流對石頭鄉進行宣傳。第二次宣傳更多在于將石頭鄉建設好,讓石頭鄉的各個優勢能盡數展現給游客,讓游客心甘情愿把石頭鄉宣傳給其他人。將石頭鄉建設好,可采取建設景觀與數字相結合的“景觀小鎮”發展模式,石頭鄉政府所在地作為整個石頭鄉的中心,可在當地建設一個小型數字文化館和VR虛擬仿真體驗館。此外,在石頭鄉建設多個電子屏幕既能將石頭鄉的豐富自然景觀展現出來也以一種可視化的形式對其進行了良好的宣傳,讓石頭鄉的數字化特征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