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瑤, 李宇珊, 任 強, 王艷霞, 張 伊, 王圣熠, 張權宇, 王 耿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2;2.北部戰區總醫院 心血管內科,遼寧 沈陽 110016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作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療及預后均為患者較為關注的話題[1-3]。心臟運動康復為美國心臟病學會與歐洲心臟病學會推薦的CAD二級預防方案[4-5]。心肺運動試驗(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作為一種客觀、定量、無創的檢查方法,已在臨床展開應用[6-7]。美國心臟病學會與歐洲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學會均指出,CPET不僅在疾病診斷、危險分層、術前及預后評估等方面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同時可用于指導心臟康復及運動處方制訂[8]。CAD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并不相同,然而不同病變程度的CPET相關指標是否存在差異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CAD患者CPET相關指標的特征。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北部戰區總醫院自2015年1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 800例進行冠狀動脈造影且在出院前進行CPET的CA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9]:年齡≥18歲;確診為CAD且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出院前已完成CPET。排除標準:因關節等問題不能完成CPET者;信息采集不完整者。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將患者分為復雜病變組(n=2 271)與非復雜病變組(n=1 529)。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采用瑞士自行車功率計進行動態肺功能檢測[10]。根據CPET標準化操作流程進行環境測試及氣體定標[11]。靜息期(3 min):獲得靜息心率、血壓、心電圖、靜態氣體代謝等指標。無負荷熱身運動期(3 min):踏車速度維持55~65 r/min,記錄心率、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功率負荷期(6~10 min):踏車速度維持55~65 r/min,密切觀察患者癥狀、心率、血壓、氣體代謝指標、血氧飽和度及心電圖改變。恢復期(6~8 min):無負荷緩慢踏車2~3 min,速度維持30~40 r/min,觀察患者心率、血壓、心電圖及癥狀。康復醫師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發布的運動標準聲明對患者CPET報告進行解讀[12]。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收縮壓、N端B型鈉尿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orBNP)、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等指標,以及男性、既往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既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比例等指標。通過心臟衛士系統提取兩組患者的CPET相關指標。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復雜病變組患者男性、吸煙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既往PCI、卒中史、陳舊性心梗、NSTEMI、STEMI、接受PCI比例及年齡、心率、收縮壓、SYNTAX評分、支架總數、NT-ProBNP、總膽固醇、甘油三酯、LDL-C、肌酐均高于非復雜病變組,射血分數、HDL-C均低于非復雜病變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CPET相關指標比較 復雜病變組患者峰值心率、峰值功率、峰值代謝當量、無氧閾代謝當量、峰值公斤攝氧量、無氧閾公斤攝氧量、最大呼吸頻率、運動時長均低于非復雜病變組,運動峰值收縮壓高于非復雜病變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PET相關指標比較
《中國心臟康復與二級預防指南2018精要》指出,心臟康復與二級預防密不可分,CPET作為一種非侵入性、安全有效的評估手段,在臨床工作中得以廣泛應用[13]。有研究報道,不同梗死部位STEMI患者的CPET指標存在明顯差異,前壁心肌梗死STEMI 患者的運動耐力及呼吸儲備功能較差[14]。既往研究表明,CPET可用于CAD的早期診斷,CAD患者的峰值攝氧量、無氧閾值、峰值公斤耗氧量、峰值氧脈搏、最大運動負荷、峰值代謝當量及鍛煉持續時間均明顯低于非CAD患者[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復雜病變組患者男性、吸煙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既往PCI、卒中史、陳舊性心梗、NSTEMI、STEMI、接受PCI比例及年齡、心率、收縮壓、SYNTAX評分、支架總數、NT-ProBNP、總膽固醇、甘油三酯、LDL-C、肌酐均高于非復雜病變組,射血分數、HDL-C均低于非復雜病變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存在既往病史的CAD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較為復雜,SYNTAX評分仍為評判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有效指標[16]。有研究報道,男性患者的冠狀動脈疾病嚴重程度較重,不同年齡段急性STEMI患者的CPET特征有所不同,冠狀動脈疾病嚴重程度較重的CAD患者年齡較大[17-18]。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復雜病變組患者峰值心率、峰值功率、峰值代謝當量、無氧閾代謝當量、峰值公斤攝氧量、無氧閾公斤攝氧量、最大呼吸頻率、運動時長均低于非復雜病變組,運動峰值收縮壓高于非復雜病變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與冠狀動脈非復雜病變的患者相比,冠狀動脈復雜病變的患者運動時長明顯較短,針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較為復雜的患者,應著重關注以上特征指標。有研究報道,運動過程中心率變化與冠狀動脈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9]。另有研究報道,通過患者的基礎信息結合運動強度及運動時長可以有效評估患者的遠期預后[20]。在心臟康復過程中,應持續觀察患者的運動持續時長是否提升,有助于康復醫師判斷患者的恢復情況,并作出進一步的預后評估。
綜上所述,不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CAD患者的CPET指標存在明顯差異,冠狀動脈呈復雜病變程度的患者心肺功能較差。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存在一定選擇偏倚,仍需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進行佐證;本研究僅對入選人群進行二分類分析,而多分類分層是否存在差異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