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萍
在向中高端價值鏈攀登的時候,中國制造正受到來自先行者和追趕者兩方面的挑戰。要應對之,供應鏈的鏈主是一股重要力量,尤其是其在推動自主創新、帶動行業補齊向上爬升的斷板、解決“卡脖子”問題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
“卡脖子”看上去是一個技術節點,是一個孤立問題,但實際上,其向來都是因系統性失靈造成的,涉及到與供應商和其他行業的知識連接。鏈主在其中可以起到樞紐作用,通過傾注場景、資金和拉通資源,倒掛金鉤,很好地破解創新難題。
當然,鏈主需要有良好的系統集成設計能力,才能帶動整個鏈條的發展。其對供應商是“無為供應鏈”和“有為供應鏈”中的哪種態度,會對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無為供應鏈”是指供應商有什么產品,鏈主就用什么產品,雙方僅限于商務采購關系。“最低價中標”往往是“無為供應鏈”的一種極端情況,它割裂了鏈主跟上游共同擔當的聯系,將供應商看成這是一個隨時可換掉的插件,忽視了供應商其實是整體創新活動的一部分。“有為供應鏈”則意味著鏈主會通過積極參與供應商的經營活動,甚至介入到產品研發流程,激發供應商的創新潛能。有為鏈主在助推攻克“卡脖子”零部件方面,意義重大。
發展整機,是一種很寶貴的系統集成能力。從整機和零部件的角度看,中國制造發展的路徑正是“整機先行,零件跟隨”。20年前,在工程機械領域,美國卡特彼勒公司、日本小松公司在中國市場都是巨人般的存在,而工程機械的關鍵零部件液壓系統基本是日本川崎液壓閥和KYB油缸的天下。中國在工程機械領域的追趕,就是從整機廠開始的。三一重工、廣西柳工等逐漸做大體量,進入了第一陣營。
若沒有整機廠作為鏈主,采取“有為供應鏈”方式扶持上游供應商,基礎材料的工藝突破甚至連方向都沒有,遑論突破“卡脖子”技術。而鏈主越是強大,零部件突破就會越快。例如,在柳工、三一重工的扶持下,常州恒立液壓就得以率先突破掌握在日本KYB油缸手中的“卡脖子”技術。而有了鏈主的推動,恒立液壓開始挑戰難度更大的液壓閥,對決業內霸主。鄭煤機與鞍鋼、武鋼攜手,在高端鋼材品種上的突破,也是鏈主和供應商同步攻堅的一個典范。
鏈主如何推動供應鏈的發展,有幾種思路可供借鑒:
第一種是應用反哺,使用供應商的產品,并提出大量的反饋意見。很多“卡脖子”技術,并非由于技術難以突破,而是因為供應商很難接觸到用戶實際使用的真實場景。中國3C消費電子的發展,就給中國檢測設備帶來了巨大的突破機會。例如,手機玻璃屏帶有一定的曲面度,測量起來非常麻煩,以前多是采用英國泰勒霍普森等測量儀,但這種接觸式測量,探針要在玻璃表面劃過,容易造成劃傷。得益于中國手機制造企業作為鏈主所提供的機會,深圳中圖儀器公司開發出了曲面輪廓光學測量儀,可以通過白光聚焦的方式實現無接觸式測量。從設備供應鏈來看,中圖本身也是鏈主企業,也需要向上游供應商尋找合適的零部件。最初,其只能使用德國普萊茨特公司的光學共焦測頭,在掌握初始樣機的特性之后,中圖大膽地引入了深圳立儀的共焦測頭,通過提供參數和場景,經過三次迭代,立儀成功地在這類儀器上站穩腳跟,可以跟國外的測頭進行競爭。
第二種是長臂創新,鏈主在鏈條上帶動更多環節參與創新。汽車芯片是成熟制程,但依然“卡脖子”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汽車主機廠的芯片用量不足,導致德國英飛凌等芯片設計公司不愿意向其直接供貨,而是選擇供貨給主機廠的一級供應商。加之其他因素,中國芯片廠商幾乎無法入局。補齊汽車芯片短板,要靠主機廠的有為供應鏈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就一直在堅持推動國產芯片的發展,通過跟一級供應商、芯片廠家、代工廠合作,在方向盤、電源芯片方面等帶動了國產零部件的發展,讓“卡脖子”的斷點接續了起來。聯想聯合京東方,與上游供應商奕斯偉共同攻關電源驅動芯片,向后者提供使用細節指導和標準規范,使得奕斯偉的電源芯片快速成長,能夠與國際上的壟斷性電源芯片廠商一決高下。
第三種是卡點投資。近幾年,很多優秀的企業建立了實體投資公司,投資給上游供應商,以解決技術卡點。華為2019年成立的哈勃投資公司,就投資于材料、測量設備等方面,應對技術封鎖。到今年3月,哈勃投資的近90家企業中,很多都成為有絕活的小巨人企業。這種投資并不著眼于快速獲得財務回報,而是致力于解決戰術卡點。在被投公司進入正軌后,哈勃往往會抽身而退,轉向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