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 覃翠紅



摘要:文中對恩施土家族儺文創產品的推廣前景進行了一定的調研,在恩施土家族儺文創產品的設計實踐流程中整理了恩施土家族儺面具的視覺元素基本特征,筆者通過提取、重組、夸張變形以及重構等設計方法與手段,將恩施土家族儺面具的視覺元素及特征轉化為設計元素,結合現代設計方式創造出一定數量的文化創意產品。不僅探究了恩施土家族儺面具的視覺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可行性,同時也更好地促進了恩施土家族儺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傳播,探索出恩施土家族儺面具視覺元素結合文創產品設計的發展新途徑。
關鍵詞:視覺元素;文創;恩施土家族;儺面具
中圖分類號:J520.9?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2-0768(2023)02-0080-07
一、恩施土家族儺文化與儺面具
目前,中國儺文化分布于19個省市,而各地的儺文化表現形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具體包括了儺儀、儺舞、儺戲、儺技、儺面具、儺俗等各種形式[ 1 ]。分布在北方黃河流域的儺文化大體屬于“社儺”,是3000年前周代“社祭”的演變[ 2 ]。當時是為了酬謝“農業神”[ 3 ],慶祝豐收,也是自娛自樂的活動,豐富了后來儺文化的成分。長江沿岸一帶的儺文化大體屬于“族儺”,是為了保佑家族興旺進行的祭祀活動,如安徽貴池、江西婺源及南豐等地的儺祭、儺戲、儺舞。“愿儺”[ 4 ]或“教儺”,是一家一戶為求子、治病、沖壽、過關等愿望而舉行的儺事活動[ 5 ],不受節日限制,由巫師組成儺壇班演出[ 6 ],主要分布在我國湘、鄂、黔等省份[ 7 ]。土家族地區是我國目前保存儺戲最豐富、最完整的地區,是我國西南地區儺文化的代表,研究中國儺文化不可不研究土家族儺文化[ 8 ]。
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了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儺戲是恩施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現象之一[ 9 ],目前流行在恩施市紅土鄉、石窯鄉、鶴峰縣部分地區。儺面具是儺戲演出使用的道具,是儺戲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符號化特征[ 10 ]。
挖掘恩施土家族儺面具特有視覺元素,提煉具有代表性的圖案色彩與造型特征為設計前提;將動態的戲劇藝術轉化為靜態的視覺藝術,兼顧文化內涵,以文化產業為依托結合現代設計手法,創新表現形式,設計出兼具恩施土家族儺文化特色與現代設計審美的文化創意產品[ 11 ];使恩施土家族儺文化在新時代生生不息,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12 ];從而推進地方產業經濟的發展,體現文化藝術價值和傳承利用價值的意義所在。
二、恩施土家族儺文創產品的推廣前景調查
為了更好的進行恩施土家族儺文化文創產品的設計與研究,筆者以問卷形式進行了一次針對恩施土家族儺文創產品的推廣前景調查。參與此次調查的有效人數共有80人次,其中男性55人占總人數的68.75%,女性25人占總人數的31.25%。
通過調查獲得了調查群體對“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的了解程度”的印象統計。其中對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毫無了解的為48人占總人數的60%,不太了解的為23人占總人數的28.75%,了解的為6人占總人數的7.5%,非常了解的為3人占總人數的3.75%。
通過調查獲得了調查群體對“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典型代表有哪些”的認知統計。認為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典型代表是儺戲的有65人占總人數的81.25%,認為是儺歌的有34人占總人數的42.5%,認為是儺祭的有69人占總人數的86.25%,認為是儺戲的有75人占總人數的93.75%。
通過調查獲得了調查群體對“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的視覺感受”的觀點統計,如表1中所示。其中認為從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中帶來神秘色彩濃郁視覺感受的有59人,認為帶來古樸通俗視覺感受的有47人,認為帶來地方特色鮮明視覺感受的有53人,認為帶來宗教藝術色彩強烈感受的有54人,認為帶來封建迷信、面目猙獰視覺感受的有32人,認為帶來枯燥無味視覺感受的有4人。
通過調查獲得了調查群體對“目前市面上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文創產品設計存在的問題”的意見統計。其中認為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文創產品設計質量差做工不精細的有50人占總人數的62.5%,認為缺少設計感和本土特色的有65人占總人數的81.25%,認為同質化嚴重的有55人占總人數的68.75%,認為實用性不強的有50人占總人數的62.5%,認為價格偏高的有32人占總人數的40%。
通過調查獲得了調查群體對“目前市面上的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文創產品設計可從哪幾方面入手”的建議統計,如表2中所示。其中認為可從土特產食品包裝入手的有43人,認為可從文具、圖書音像入手的有43人,認為可從玩具入手的有49人,認為可從衣物入手的有52人,認為可從旅游紀念品入手的有58人,認為可從其他方面入手的有1人。
通過調查獲得了調查群體對“目前市面上的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文創產品設計發展前景期望值”的態度統計。其中表示無期望的有14人占總人數的17.5%,表示希望得到國家、社會、個人的重視的有47人占總人數的58.75%,表示希望全國各地都能了解的有38人占總人數的47.5%,表示有期望、但無太多想法的有16人占總人數的20%。
通過調查獲得了調查群體對“目前市面上的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文創產品創新設計必要性”的態度統計。其中表示非常有必要的有68人占總人數的81.25%,表示比較有必要的有9人占總人數的11.25%,表示一般有必要的有4人占總人數的5%,表示不必要的有2人占總人數的2.5%。
從《恩施土家族儺文化文創產品的推廣前景調查》問卷調查結果中, 可以得出以下五點結論:1.大部分人對恩施土家族儺文化并不了解,希望得到國家、社會、個人的重視,進而推廣傳承。2.絕大部分人認為巫儺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儺面具、儺祭和儺戲,且帶有神秘、色彩濃郁、古樸通俗、宗教藝術色彩強烈的特點。3.消費者認為恩施土家族儺文化文創產品設計類型可以旅游紀念品、衣物、文具、圖書音像、玩具等為主。4.消費者認為目前市面上的恩施土家族儺文化文創產品設計存在缺少設計感和本土特色、同質化嚴重、實用性不強、質量差做工不精細等問題。5.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目前市面上的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文創產品創新設計非常有必要性。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受訪群體對恩施儺文化相關文創產品的期望值較高、購買意愿較強,而市面上儺文化的文創產品種類和數量相對較少,同質化嚴重,缺乏個性,不能滿足大眾消費需求。經實地考察發現,儺面具手工藝人較少,而制作過程又比較繁瑣,導致儺面具數量少,在傳承方面陷入困境,因此消費者對儺文化了解也不多。在這兩種因素的影響下,儺文化相關文創產品的市場發展較慢。
目前恩施土家族儺文化文創產品現有特征大致總結如下:產品類型單一、互動體驗不充分、產品附加值不高、表現形式固定主要以戲劇形式存在,在旅游景點、網絡等媒介傳播時局限性大,不方便流通。此外通過實地考察發現恩施當地政府經常舉辦非遺活動,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1.恩施州博物館側重于文化的傳播,以面具和儺祭道具為代表。2.民俗博物館側重于文創產品的輸出,以戲劇和文創產品為代表;但戲劇只在重大節日表演,文創產品種類較少,沒有特點,購買率不高。
因此,為了更好的促進恩施儺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創新與傳承,提高大眾群體對土家族傳統儺文化的認知,建立文化認同感,并且能夠近距離的感觸非物質文化,使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儺文化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在設計中需要注重傳承與創新發展并行,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相結合,設計出多樣化、個性化的恩施土家族儺文化文創產品,來增加吸引力,滿足廣大信仰者和文化創意產品愛好者的消費需求。
三、恩施土家族儺文創產品的設計流程
(一)設計定位
用現代視覺設計手法,提煉恩施土家族儺面具中具有代表性的圖案色彩與造型等視覺元素特征,使其兼具恩施土家族儺文化特點和文創產品視覺形象特征,從而更易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的喜聞樂見。
(二)設計思路
儺面具文創產品的設計是在保留原面具視覺造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造型上對面具進行平面化處理,運用單一提取、雙向提取和文化故事情節提取等方法來構建圖像元素,從而豐富構圖層次感和視覺效果。對原面具中一些猙獰可怕的神態的視覺元素進行弱化,在設計上增加一些符合現代人審美的趣味性,使消費者群體的接受度更高。在色彩上盡可能保留原面具的色彩特征,根據儺面具中常用的一些色彩搭配對色彩進行重組,運用對比色、互補色等增加圖案的視覺沖擊,迎合年輕的消費群體對文創產品個性化的需求。
(三)文化內涵提取
恩施儺面具分為正神、兇神以及世俗人物類。正神儺面具是正義、善良、吉祥之神的形象,造型五官端正、面目和善莊重,被人們視為祈福納祥的象征。兇神儺面具形象的神態兇狠猙獰,會讓人產生畏懼感,但少有邪惡之神,大多都是正義的神明,象征著降妖除魔、驅邪消災。世俗人物儺面具的形象慈善親和,風趣幽默,更加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帶有歡快的喜劇色彩。儺面具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取其角色的象征意義,賦予儺面具文創產品祈神庇護的吉祥寓意,使其在增加實用價值的同時也具有充足的民俗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更好的推動儺文化走進大眾視野。
(四)造型設計
從恩施博物館陳列的儺面具中,用三種方式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和表情:
1.單一文物提取,就是從一個儺面具中提取造型和色彩等視覺元素進行加工和再創作。圖1中的儺面具素材來源于恩施州博物館展覽文物,儺面具名稱為太陰陽,該儺面具特點是造型獨特,面部表情顛倒且和諧不顯怪異,生動展現了太陽,月亮擬人化的特點,色彩用了黃色系中的金色,豐富了儺面具的表現力。造型提取過程中保留了面具本身特點,在此基礎上添加了火紋和太陽的紋飾,從而更好的詮釋了該儺面具的傳統寓意。如圖1所示:
2.雙向文物提取,就是從兩個或多個儺面具中提取造型和色彩等視覺元素進行加工和再創作。圖2中的儺面具素材來源于網絡中展覽的文物,這兩副儺面具,一副抽象面具表情猙獰,獠牙鋒利,怒目圓睜。一副寫實,面具表情形象具體,突出人體面部骨骼特點,能感覺到想表現的凄苦感。造型提取過程中根據恩施儺面具特點與素材面具的特點,通過整合重構的方法組成新的面具造型,在詮釋了該儺面具傳統寓意的同時也增加的新的解讀。如圖2所示:
3.巫儺文化故事提取,就是在單一提取和雙向提取基礎上加了場景圖像元素,并融入故事情節等。圖3中的儺面具素材一部分來源恩施州博物館展覽文物,一部分來源于網絡中展覽的文物。文物名稱分別是水神土司,太陰陽,火神土司,笑羅漢以及白虎面具。這幾副儺面具,形態各異,表情豐富多彩,能感覺到面具中的積極正派的氣息。造型提取過程中根據恩施儺面具特點與素材面具的特點,通過直接還原面具與整合重構的方法組成新圖案后,加入鐘馗這個人物組成了巫儺文化故事情節。既有鐘馗捉鬼,又有千變萬面,表現出和氣與正義的一面,突出了巫儺面具千變萬化以及恩施土家族儺文化的傳統內涵。如圖3所示:
(五)色彩設計
在色彩設計方面則是盡可能的吸取儺面具原本色彩,最大程度還原恩施土家族儺面具本身的色彩特征,加入對比色、互補色使部分面具沉悶的色彩富有感染力而又不失嚴謹,加深人們的視覺感官印象,讓人印象深刻。在之前造型設計的基礎之上我們將用色彩設計與之結合并得出最終結果。圖4中該儺面具色彩采用了黃色系中的金色作為主色調,豐富了儺面具的表現力。提取過程中保留了面具本身的色彩特征,在后期又加上了紅色的火紋和橙色的太陽,使得視覺效果更加豐富。如圖4所示:
圖5中的兩副儺面具色彩對比明顯,色彩也與人皮膚相似。提取過程中根據恩施儺面具特點與素材面具的特點,通過整合重構的方法組成新圖案。在色彩上進行夸張處理,并增加其純度,以藍色為點綴,形成冷暖對比。強烈的色彩對比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感,使巫儺形象在視覺上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讓人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如圖5所示:
圖6中的儺面具素材涉及到水神土司,太陰陽,火神土司,笑羅漢以及白虎面具。這幾副儺面具,色彩對比明顯。提取過程中根據恩施儺面具特點與素材面具的特點,在色彩上選用明亮活潑的色彩,增加圖樣的趣味性,給古老神秘的儺文化注入了一些年輕的活力。如圖6所示:
(六)文創產品應用設計
結合前期調研分析結果,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主要應用于旅游紀念品、衣物、文具、玩具等文化創意產品上,應用時需考慮到文創產品要符合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的定位,產品是否合適巫儺圖案造型,是否能達到突出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內涵等目的。恩施是湖北省九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享有“鄂西林海”“世界硒都”的稱號。近年來旅游業發展十分迅速,成為當地主要經濟來源,帶動了區域新興產業的興起,出現很多土特產品加工公司,衍生出了各種當地特色文創產品,供消費者購買和收藏。但恩施州景點的文創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缺少多樣式的產品來展現當地的文化內涵;同時,收藏價值、藝術審美價值、歷史文化價值都有待提高。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歷史積淀豐厚,表現形式多樣,有動態的戲劇藝術—儺戲,也有靜態的視覺藝術—儺面具,可以提取的視覺元素很多,能夠多方面的改變現有文創產品各種不足的現狀。
在旅游紀念品中主要運用了提取的單一巫儺形象視覺元素及加入背景、場景的巫儺形象視覺元素,制成了大量文創產品,大致種類為手機殼、系列明信片、扇子、系列餐具、燈具等。不僅豐富了當地旅游紀念品種類,到達宣傳文化,傳播推廣文化的作用,而且使消費者在旅游中充滿樂趣。但目前仍缺少圖文方面的設計,還可以從產品包裝、產品宣傳海報、互動性強的巫儺故事小插圖來設計文化創意產品。如圖7所示:
在衣物類應用主要運用提取的單一巫儺形象視覺元素及加背景和場景的巫儺形象視覺元素與圖文結合的方式,制成了部分產品,大致種類為圍裙、T恤、抱枕,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是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結合。如圖8所示:
在文具與玩具類應用中主要運用提取的單一巫儺形象視覺元素及加背景、場景的巫儺形象視覺元素,制成了大量產品,大致種類為魔方、拼圖、筆記本、書簽等產品,更能吸引青少年的目光。如圖9所示:
通過對恩施土家族儺面具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題的研究,對巫儺文化、文創產業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認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表現方式多樣化和傳播途徑的多元化。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都是要有推動的契機,作品的設計可以以文創產業為依托來實現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整個設計構思上筆者選擇以儺文化代表—巫儺面具為元素,通過三種方式提取造型特征和色彩元素來進行造型設計和色彩設計,組合形象設計中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火紋、太陽、月亮、云紋等視覺元素,最終應用于文創產品的設計中。
總體來說設計作品一定程度上抓住了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的特點和內涵,文化創意產品應用設計也比較符合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的文化定位,起到了推廣傳承儺文化的作用,吸引人們駐足觀看和了解恩施土家族巫儺文化。不足之處是應當更好的結合當下互聯網的高效、迅捷和廣泛的傳播能力,為恩施巫儺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與傳播做出更多的嘗試,比如動態的表情包、IP形象、小動畫、巫儺文化小游戲等,這些都將在后續的研究中進一步開發與研究。
四、結語
恩施土家族儺面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儺文化產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視覺元素及特征可以非常直觀地展示了當時的人們對神的詮釋和崇拜,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生產、勞作、人文風情及地域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通過研究恩施土家族儺面具的視覺元素及特征可以發掘出非常好的設計元素,將這些設計元素結合現代設計方式可以創造出大量優秀的文化創意產品,文中以案例分析與實踐的方式展開各種文創產品設計。我們不僅可以來探究其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可行性。同時也可以為促進恩施土家族儺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傳播,探索出恩施土家族儺面具視覺元素結合文創產品設計的發展新途徑。
參考文獻:
[1]蔡政,徐政,桂欣.地方非遺萬載儺文化的美育價值與傳承實踐[J].絲網印刷,2022(16):81-83.
[2]黃瑜.“社祭”傳統與“薩瑪”壇祠——都柳江流域的村寨空間、生計變遷與國家制度[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6(4):45-61.
[3]劉春雪.《詩經》農業神祭祀研究[J].理論導報,2011,(3):38-39.
[4]劉興祿.愿儺回歸——當代湘西用坪瓦鄉人還儺愿重建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5]向梅花.恩施土家族儺愿戲的藝術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0,(2).
[6]庹修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儺壇巫術與特技[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2,4(2):140-149.
[7]熊瓊.恩施土家族儺面具的傳播[J].青年文學家,2015(8):195.
[8]張金娜.湖北恩施土家族儺面具的制作工藝與藝術特征[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22.
[9]邵琦.儺文化的當代傳承與發展——基于恩施儺戲發展的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2):218-220.
[10]李伊凡.恩施儺戲面具符號表征與文化闡釋[J].民族藝林,2019(3):54-58.
[11]郭暢,張繼曉,丁凡倬.湘西儺面具裝飾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設計,2021,34(13):123-125.
[12]石慶秘,趙梓含.人神共存的恩施儺面具色彩運用探析[J].民族論壇,2017(4):89-94.
[責任編輯:馬好義]
收稿日期:2022-10-28
作者簡介:金波(1981-),男,湖北荊門人,荊楚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設計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