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磊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黨的二十大對推動綠色發展作出重大部署,強調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作為能源電力央企,中國大唐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按照“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戰略部署,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方式不動搖、堅持高質量發展一流標準不放松、堅定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不停步,以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踐行者、推動者、引領者的新定位、新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譜寫中國大唐綠色轉型發展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把能源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牢固確立憂患意識與底線思維,也是保障民生的大局謀略與務實舉措。中國大唐擔負首都55%的供電和三北地區8億平方米供熱任務。面對去冬今春能源保供的嚴峻復雜形勢和發電成本嚴重倒掛的生產經營壓力,中國大唐始終把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作為首要責任,統籌抓好重要時期保供電、保供熱政治任務,克服困難確保燃煤儲存量,機組開備率由70%提升到97%以上,為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后,我們將繼續扛好能源保供政治責任,發揮能源電力央企保供“壓艙石”作用,助推經濟社會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立足中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中國大唐以實際行動落實“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求,加快煤電存量機組升級改造,超低排放煤電占比98.8%,居行業領先水平;科學有序發展先進煤電,建成了一批清潔高效煤電示范性項目,其中東營電廠采用世界首臺單軸“六缸六排汽”,設計供電煤耗257.8克標準煤/千瓦時,比全國平均低45克/千瓦時,名列全國清潔高效煤電前茅;率先開展國內劣質褐煤清潔高效示范利用煤化工項目,在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分級梯次利用方面開展了有益探索。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積極淘汰落后煤電,大力實施煤電“三改聯動”,重點發展“多能互補”、重要負荷中心支撐保障和應急調峰煤電項目。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大力發展風電,著力構建多元清潔發電體系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大唐開發的長大涂漁光互補項目成為全國首個大型海岸灘涂光伏工程,塞罕壩風電成為首個世界單體最大風電場,托克托“風光火儲”耦合發展示范工程成為國內首個以清潔高效先進煤電為支撐的多能互補項目,每年可新增50億千瓦時綠電進入北京,減少碳排放400萬噸。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堅持集中與分散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本地與外送開發并舉、單一綠電場景與融合發展場景并舉、綠地開發與合作并購并舉,將把新能源作為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助推國家能源資源“時空轉移”和優化配置。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科技決定能源未來,科技創造未來能源。能源電力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中國大唐全面貫徹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了23名院士和專家組成的科技咨詢委員會,健全完善科技創新決策支撐體系;發起成立中國智慧能源產業、新型電力系統等多個技術創新聯盟;與懷柔國家實驗室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穩步推進扎拉500兆瓦中國首臺(套)超高水頭大容量沖擊式水電項目,加快實施中衛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國家“揭榜掛帥”項目,積極推進鄆城630℃超超臨界清潔高效煤電國家電力示范項目。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系統實施科技創新工程,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在能源強國進程中展現央企擔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中國大唐積極開展能源國際合作,投資建設了柬埔寨斯登沃代水電和電網項目,打破了柬埔寨長期缺電以及省級區域電力孤島運行局面,顯著推動其經濟發展;與美國GE簽署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議,合作建立燃氣數據監測診斷、培訓和檢修“三大中心”,打造了中國乃至亞太地區電力智能服務基地;作為CDM全球咨詢商,集團與殼牌、瑞典能源署、法國電力等眾多國際碳買家展開合作。
在確保項目合理投資收益的同時,中國大唐注重向駐地國提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大唐路徑。特別是在印尼金光項目中,發起了“珊瑚礁修復長期生態保護計劃”,建立基金引導當地民眾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引起熱烈反響。
未來,我們將堅定奉行“海納百川,投創未來”理念,鞏固和拓展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同時積極探索與歐美發達國家更廣泛的合作。
編輯/車玉龍 統籌/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