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薇 張騫
主持、參與的30余項科研生產項目設計高峰產能1400萬噸;帶領團隊打造2項國際領先標志性技術;幫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開發地質青年能手……他就是14年如一日跋涉在山川河流中,不斷突破找油找氣極限的范洪軍。
2020年2月,“區塊多、儲量散、豐度低”的墾利6- 1億噸級油田開發項目啟動。此時,新冠肺炎疫情對本就進展困難的項目無異于雪上加霜。眼看著團隊被畏難情緒包圍,中海油研究總院范洪軍主動扛旗掛帥擔任開發項目經理,組織項目組召開動員會,立下“軍令狀”。
時間緊、任務重?!吧习嗵觳涣痢⑾掳嗵煲押凇遍_始成為項目組的工作常態,范洪軍更是連吃飯的時間都舍不得浪費,經常一手拿著筷子,一手翻著資料。
面對“枝蔓式”的復雜儲層展布規律,以及“煎餅”一樣的薄儲層、低豐度,范洪軍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倔強勁兒被激發。他憑借多年參與前期項目的經驗,誓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并提出:“降本增效是墾利6- 1開發的核心,必須向單井成本要效益!”

他立刻統籌協調地質、油藏、鉆采、工程多個專業聯合開展單井降本增產的研究。一方面創新了適應性長水平井注采井網和水平井分段控制技術,有效提高了單井井控儲量;另一方面結合雙層采油樹、液壓舉升裝置等創新思路,使降本成效顯著。
在范洪軍的帶領下,項目組創造了“百人百天”完成億噸級可研方案的奇跡,實現了同月完成國家儲量申報和地質油藏方案審查。
圓滿完成任務,范洪軍除了激動更多的是感激:“感謝這些在困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兄弟姐妹們,墾利6- 1的奇跡離不開團隊的每一個人。”
作為近年來在渤海發現的最大氣田,渤中19- 6凝析氣田對于緩解華北地區用氣緊張、推動京津冀綠色低碳發展意義重大。然而,凝析氣主要蘊藏在潛山裂縫之中,被譽為世界性開發難題,實現經濟有效開發挑戰巨大。
“必須去野外實地考察!只有實地看了,才知道從哪里入手來創新我們的技術”,面對挑戰,范洪軍立即帶領團隊前往山東新泰等地,深入開展野外地質考察工作。
范洪軍腿部患有膝關節炎,但為了看清地質露頭,每次他都是爬得最高,走得最遠的。同行的人見他爬坡時眉頭微蹙,就勸他停下休息。他卻笑著道:“不累,我還能堅持?!?/p>
就這樣,范洪軍強忍著疼痛,將每天觀察到的潛山地質構造和裂縫樣式詳細描繪在記錄本上,力求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這些數據就是我們有效預測潛山地質模式和裂縫發育模式的重要參考,只有把裂縫準確表征出來,才能為儲量動用、井位優化提供有力支撐!”他邊記邊說。
根據實地觀測和調研,范洪軍突破傳統、大膽創新,成功解析出渤中19- 6氣藏的三層結構模式,邁出了探索國內海上潛山凝析氣藏開發的第一步。
“地質這門學科就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理論和技術的創新突破口就藏在山川河流之中?!币恍哪茉磮髧倪@些年,范洪軍先后獲得總經理特別貢獻獎3項、科技進步獎26項等榮譽,并被評為研究總院杰出博士后。面向未來,他表示,將繼續沖刺“十四五”開發方案設計產能建設,為打造“低邊稠”老油田開發標志性技術不斷突破。
編輯/車玉龍 統籌/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