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存峰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這是唐代詩人王貞白的一首詩,他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專心致志,閱讀經典,注重知識積累,不斷充實和發展自己。
“沒有閱讀就沒有個人心靈的成長,就沒有人的精神發育。”人的精神發育最重要的載體就是閱讀書籍。因為人的智慧、思想沒有辦法從父母那里通過基因來拷貝、遺傳。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外在的相貌和基因無法改變,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過閱讀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離開閱讀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所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學校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學校教育如果離開了閱讀,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訓練。”人的精神饑餓感,是在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形成的,所以,真正的閱讀要從兒童開始,從學生開始。
今天我首先要鼓勵老師們多讀書,還要鼓勵老師們與孩子、學生、家長共同閱讀一本書,這樣,教師、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與孩子更好地交流。
“只有知識型的教師才更受學生、學校、社會的肯定”,而讀書,就是取得知識的最好途徑。“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羅曼·羅蘭如是說。
以讀書為支撐,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從從容容傳道,授業,解惑;以讀書為信仰,教師可以積極坦然而寧靜地面對人生;以讀書為生活,教師可涵養自己的豐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銳的判斷和不竭的創造力,更好服務于學生的發展;以讀書為己任,可使教師的生命之樹常青。
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使自己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芒;讀書,能使教師充滿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讀書,能改變教師的人生,從而使教師思考人生,把教學變成一種過程、一種動態、一種求索;讀書,是教師可貴的生活品質,是一種詩意的人生境界。
再來說一說學生閱讀。有些同學喜歡閱讀,這非常好。但是在讀什么書的問題上,他們就非常盲目了。比如去讀玄幻、言情、武俠等故事,比如去讀東野圭吾的反映破案、兇殺等內容的推理小說。這些閱讀只是非常淺薄的網絡閱讀與娛樂閱讀。這些東西對個人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益。朱光潛說過:“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了讀一本有價值書的時間與精力,所以須慎加選擇。”所以,當你實在不知閱讀什么書籍的時候,可以去問老師。作為學生,閱讀應該朝著經典閱讀的方向發展。只有讀經典名著,從經典中接受文化熏陶,培養精神氣質,才能凸顯閱讀的質量與使命。
讀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暢游在粒子、生命和星體的處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澤。猶如攀登高山一樣,瞬間眼前呈現出仿佛九疊畫屏般的開闊視野。閱讀傅雷先生翻譯的《名人傳》,讓我們從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斗的勇氣。讀海倫·凱勒一個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感受遭遇命運打擊的人所具備的自強不息和從容豁達,從而讓我們在并非一帆風順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運真正的主宰者。在書籍的帶領下,我們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而我們的心靈也將漸漸充實成熟。讀書能夠蕩滌浮躁的塵埃,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
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古人說:“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明燈,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看得更遠、更清晰。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于人生。讓我們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乘風破浪,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