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楊平

陜西省大荔縣是全國黃花菜四大產區之一,主要產于沙苑一帶。這里土質肥沃松軟,排水性好,極宜黃花生長。早在清康熙年間,大荔黃花菜已被譽為“皇室貢品”,以觀為名花、用為良藥、食為佳肴而享譽國內外,大荔黃花菜在2012年3月28日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前大荔縣從事黃花菜生產、加工、銷售等人員有8萬人以上, 全縣種植面積達11萬畝,畝產鮮菜 1 750 kg 左右,干菜250 kg,畝效益達萬元。全縣黃花菜總產量3萬t左右,產值達10 億元,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生產基地。全縣已經形成2個萬畝鎮,30個專業村,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筆者根據生產實踐,總結了黃花菜規范化栽植管理與采后處理技術要點,供生產者參考。
1? ?規范化栽培
1.1? ?主栽品種? ?主栽品種為當地特有品種“大荔沙苑花”。
1.2? ?種植條件? ?選擇海拔340~360 m,土層厚度≥80 cm,土壤pH值6.5~8.5,有機質含量≥1%的沙壤土種植黃花菜。沙壤土土質疏松、通透性強、富含有機質且灌溉方便,利于黃花菜提高產量和品質。
1.3? ?苗木繁殖? ?分株繁殖。選擇健壯、無病害株叢,挖取株叢的1/4~1/3的分蘗作為種苗,按照自然分蘗分成單株或2~3株為1叢。邊挖、邊分、邊栽苗,成活率高,苗旺,緩苗快。
1.4? ?苗木栽種? ?采用起壟種植,大小行叢植,寬行中間為壟,窄行中間為溝。壟寬25 cm左右,大行距115 cm,小行距82 cm,穴距45 cm左右。每穴正方形四角栽植4株種苗,穴內株距15~20 cm,畝植2 500叢左右。
1.5? ?施肥管理? ?前期多施氮肥,中后期多施磷鉀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牛糞)4 000 kg、腐熟餅肥55 kg基肥;春季出苗前,畝施有機肥225 kg和餅肥825 kg生根肥,促使根系健壯生長;4月中旬抽苔時,每畝施多元復合肥10 kg,每半月1次,沖施2次,促使抽薹粗壯分枝多,早顯蕾;5月份下旬每畝施鉀肥0.45 kg催蕾,一般施4次,可使后期多發花蕾,減少脫落,延長采摘期。
1.6? ?合理灌排? ?抽薹期遇旱澆水,花蕾期遇澇排水,遇旱澆水。
1.7? ?采摘? ?選擇花蕾發育飽滿、含苞未放,花蕾中部色澤金黃、頂部呈淺黃色或黃褐色,飽滿花瓣上縱溝明顯,花蕾剛咧嘴始開而未開的采摘,開花前1~2小時采摘完畢最佳。
2? ?采后加工
2.1? ?原料挑選及裝盤? ?將采摘的花蕾選優去劣,剔除有病蟲、腐爛、干癟的部分,清水沖洗干凈后均勻放置托盤中,裝盤厚度不超6 cm。
2.2? ?蒸制(殺青)? ?采用全自動擺盤、帶式一體化殺青機,蒸汽溫度 100~120 ℃,殺青時間70~90秒,蒸至顏色由黃變淡黃色,手捏住花柄花蕾稍下垂即可。
2.3? ?制干
1)自然晾曬。晴天時,將殺青后的黃花菜連托盤一起,傾斜一定角度擺放至晾曬場,晾曬6~8小時,待花蕾初步定型后翻面,12小時后再次翻面,使其充分接受日光照射,去除多余水分。工藝如圖1。
2)烘干。如遇連續陰雨天,使用廂式熱風烘干機,烘干溫度65~85 ℃,分不同溫度干燥,逐步降溫。將裝滿蒸好的黃花菜連托盤放到烘架上,溫度逐步提高到65 ℃以上,濕度25%以下,當濕度下降到18%左右,溫度調整到50 ℃繼續烘干,直到成品水分小于13%,烘干結束。一般烘干時間為5小時左右。工藝如圖2。
2.4? ?包裝? ?干制黃花菜以色澤淡黃或棕黃色,條身較緊湊,粗細和長短基本一致,無蟲蛀和霉變,肉質肥厚,手感柔韌,手握成團、手松后能自然伸展開,嗅之有黃花菜固有的氣味,無異味為最佳,采用聚乙烯塑料袋密封包裝后裝箱貯存。
2.5? ?貯存? ?包裝好的黃花菜及時放入冷庫貯藏,貯藏溫度保持在-2~0 ℃。黃花菜加工期正值夏季高溫,干制黃花菜在高溫高濕天氣容易氧化褐變,甚至發霉,影響菜品品質,要及時貯存,確保品質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