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田 劉博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固支撐,也是決定一個國家未來長遠發展的重要因素。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是推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原文化軟實力建設現狀為引導,從四個維度出發提出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實施路徑和優化舉措。
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及本質要求
文化研究專家及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是指“已經改造過的環境和變更的人類有機體”,即文化是人與動物相區分的重要標志,是人類所獨有的典型特征。中國傳統學術理論將文化的本質定義為“人文化成”,意指人們在向前發展中逐漸摒棄蒙昧和野蠻,逐漸找尋到通而不隔的本心所在。人文精神的最終歸宿也就是返至人心之大同。文化軟實力雖然是近兩年來才開始被廣泛運用的新鮮詞匯,但是其內容和概念對于我們卻并不陌生——古人所崇尚的“以文德服人”便是當今文化軟實力的另一種語義形態。中華是與“梗化”相對的一個概念,指代“人文地理”,蘊含有開化、中正、和平之意。中華文化是人理道德之秩序說明,其有根有本的禮樂制度及教化內容,來自人心之大同。
中華傳統文化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礎,也是整個文化體系的核心所在,在傳承與發展中表現出巨大的包容性、先進性和普遍性等特點。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體系的主干部分,是其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中原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處境,與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處境十分相似。在科技不斷發展和時代觀念革新的雙重催化下,地區政治、科技、文化和經濟四者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不再是單獨的事業,而是整體發展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對下好中原地區整體發展這盤大棋具有重要作用。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的初衷和使命便是傳承和發揚中原文化核心內涵,使其成為新時期中原地區乃至中華發展的精神指引,發揮其道德教化和文化熏染作用,緊密連接人民群眾,朝繁榮復興之路不斷邁進。
中原文化軟實力建設現狀
中原文化源遠流長,集結了不同時代的文化精英和歷史名家,是中華大地具有較強文化軟實力的區域之一,在中華民族文化建設與發展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自中國將文化建設置于戰略性地位,提出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等政策以來,中原文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相關產業呈現出直線上升式發展趨勢,不僅為文化事業建設,也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實際效益。中原文化的開發及保護工作更加趨于完善,且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也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成了地區發展新的增長點。從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層面看,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帶動了文創產業發展,推動了文化與經濟的融合,在中國經濟體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原文化產業發展與提升的進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其一,與國內其他文化產業相比,中原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還較低,主要局限于周邊城市及北方地區,對南方城市消費者的吸引力較低,無法“走出去”,不能形成更大影響。其二,中原文化發展目標不夠明晰,對于自身定位存在模糊不清的問題,未能真正找到自身在中華文化軟實力體系中的地位,致使其行進過程中容易發生搖擺不定、形象模糊的情況,不利于其實現長久發展。其三,文創產業創新進程較為緩慢,缺乏文化人才和專業人才團隊引領。綜上所述,雖然當前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事業具有蓬勃發展的態勢,但是也要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采取針對性舉措,積極應對新挑戰,在“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引下創設良好發展環境,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時代價值
中原文化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形成和穩健發展的重要地基。正是在中原文化理論依托之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被大多數中原人民所接受,成為指引中國人民前行的重要思想和道德準則。中原文化與傳統文化理念相連接,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能夠展現中原地區特質,彰顯中國傳統文化魅力。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弘揚黃河文化,能夠進一步強化民族凝聚力與自信心。中原文化中的精忠報國,以及勇往直前、不懈拼搏的奮斗精神一直都是中華民族開天辟地、奮斗不止的重要精神支撐,也成為中華民族難以割舍的文化價值理念。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原文化面臨著新的發展性挑戰和時代機遇。以黃河文化為支撐,不斷弘揚和提升中原地區文化軟實力,能夠進一步增強民眾應對挑戰的決心和信心,使其在目標指引下一路披荊斬棘。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實現其高質量發展,有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幸福感和文化獲得感,使文化成為新時代集聚民心的有力吸引,增強中華民族對傳統文化的信賴感和自信心,自覺成為傳承和弘揚中原文化的一員,主動承擔時代重任,向外傳播中原文化。
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對外進行文化傳播的堅實保障,能夠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體系中的話語權和感召力,使其他國家得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能夠更好應對文化交融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入侵現象。通過宣傳中華民族艱苦樸素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可以筑造中華民族文化的防護墻。通過對中原文化進行創新改造,提升中原文化時代內涵及質量,使其與新時期社會理念要求和價值觀相契合,持續加強中原文化的影響力。同時,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與文化產業和地區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中原文化中蘊含的物質資源是中原地區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天然資源,是推動文化產業轉型變革、穩健發展的重要支柱。以文化轉變而來的經濟產業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有助于推動中原地區經濟發展建設進程,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綜上所述,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是關乎政治清明、文化傳承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事業。當下需要不斷開拓并找尋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和對外傳播的多種平臺與多維路徑。
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實施路徑
一是提升文化素質,優化人力資本。
文化素養是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與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力資本發展是關乎中原地區文化產業建設的關鍵所在。因此,中原地區應當積極引入創新型與復合型人才,提升相關人員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為中原地區文化建設事業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提升文化素質、優化人力資本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黨員干部文化素質。黨員干部應當好中原文化軟實力提升與發展的引領者角色,不斷夯實和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政治素養,以終身學習為要求進行自我提升,以積極飽滿的情緒投入到中原地區文化開發和傳承工作中。
其次,依托新興科技人才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進一步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的質量。文化研究團隊及專業隊伍應當融合區域文化資源,利用產業及優勢,形成包括鄭州嵩山、宋都古城等在內的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使其成為當地文化產業的重要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參觀。并依托現有文化產業進行改革發展,形成動漫產業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構建高質量文化科技示范平臺。
最后,提升經營管理人員的文化素養。經營管理人員應當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和軟實力提升的整體規劃,具有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創新精神。
二是整合文化資源,增強精神動力。
中原地區作為中華文明寶庫,是中華先進文化和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載體,積累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對中原地區文化資源進行整合處理,能夠進一步提升中原地區的向心力,增強地區文化的凝聚力,進一步提升民族精神。
首先,應改變中原地區文化呈地域式分散的問題,對其進行標準化管理和整合處理。中原文化包括但不限于龍山文化、仰韶文化、裴李崗文化,儒、道、墨等中華元典文化,以及宋明理學、魏晉玄學等,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德規范、典章制度、思想體系、人文精神及價值取向等意識形態的外化和內隱,既形成了可視化的物質文化遺產,也形成了具有內隱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地區省市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應當對其進行統一管理,將其進行整合處理,成立保護團隊進行長期維護。其次,要重視中原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文物的保護工作,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和基礎知識普及工作,向文物所在地區的居民普及文物保護知識,使其明確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當地居民的文化保護意識和文化繼承意識,擴大促進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隊伍。最后,應當加強中原文化的資源轉化工作,使中原文化得以披上時代新衣,以嶄新卻不失內涵的形象呈現在人們眼前。中原文化應當發揮其影響力和號召力優勢,通過塑造具有強烈吸引力的地區文化形象,促進中原地區傳統文化資源的轉化,利用新媒體平臺和綜藝效應,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進一步提升中原文化影響力。
三是堅持文化為民導向,增強中原文化凝聚力。
中原地區文化資源豐富多樣,而當地生活的百姓是使得這些文化內涵得以流傳的重要因素。首先,應當發展民間特色文化產業,拓展新時期特色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路徑。國內學者及專家應當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徑,重點對民族文化發展和民族之鄉建設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其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傳統手工技藝和藝術形式因為科技發展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其繼承人員也在逐漸減少。因此,當地政府應當保護好這些傳統手工藝術家,使其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未來發展價值和良好的前景,夯實其文化傳承的信心,形成文化傳承的專業團隊,使團隊與文化領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者及專家進行合作,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融發展,形成具有時代屬性的文化產品和創新項目,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長久流傳下去。最后,需要不斷夯實文化創新工程中的群眾基礎,積極采納當地居民和廣大網民的建議。中原文化之所以擁有較強的向心力和號召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能夠真正反映人民訴求,傾聽人民心聲,是人民群眾的思想映射。因此,應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進行文化宣傳和創新工作,使根植于中原文化體系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時代教化作用,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原文化體系的協同發展。
四是創新文化表達,增強中原文化承載力。
文化軟實力提升不僅體現在內容創新與完善上,也體現在文化表達載體和表達形式的創新上。中原地區文化資源雖然豐富,但文化本身卻缺乏有力的傳播技術支撐,對外傳輸途徑較少,傳播范圍受到較大局限。針對以上情況,首先,應當不斷創新文化表達形式和傳播形式,迎合國內外民眾的文化需求和審美需求。只有通過表達形式和傳播手段變革,才能真正使中原文化煥發活力,影響人們的思想及生活。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短視頻、微信、QQ等平臺具有較大的用戶基數,是具有較高傳播效力的新媒體。因此,應當秉持“經濟搭臺,科技助力,文化唱戲”的原則,利用網絡平臺的號召力進行文化改造和文化傳播工作,使中原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其次,要革新文化傳播理念及傳播思路,主動尋求和積極開拓文化生產、文化傳播的新領域,創造多種形式的文化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文化旅游產業不僅應當注重深挖內涵,還應當從表現形式上下功夫,以靈活多變的方式讓人們看得到、看得明白,從而使中原文化真正變為大眾文化,獲得更大范圍內的積極影響。例如,河南省以動漫行業為切入口,將中原文化發展創新與新興行業發展結合,打造出了少林海寶、華豫兄弟、小櫻桃等一批動漫作品,在電影制作中引入傳統文化元素,使傳統文化對外傳播介質更為豐富,傳播途徑得以進一步拓展。
(作者單位?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