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才 彭玉桂
江蘇省海安市高新區孫莊街道通學橋村慈善工作站成立于2016年3月18日。目前,該村善款存量已達1139040元。僅2022年,全村就募集善款118770元。從成立慈善工作站以來,該村共救助困難群眾近900人,救助金額672900元。全村形成“人人慈善,奉獻愛心,溫暖社會”的濃烈氛圍。
構建慈善大舞臺。通學橋村慈善工作站在建站過程中,著力夯實基礎平臺,建立籌備小組,明確責任和分工;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抓好善款募集,增強救助困難群眾的能力;注重建章立制,確保善款募集和使用陽光透明。通學橋村慈善工作站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后,制定完善了救助辦法并予以實施。通學橋村慈善工作站成立的第一年就募集善款301875元,村民參與率達90%以上。
注重工作成效。通學橋村慈善工作站建設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贊譽和好評。通學橋村通過召開廣播會、懸掛慈善宣傳標語、發放致村民公開信等形式,大力宣傳慈善文化、弘揚慈善理念。該村組織干部、村民小組長深入農戶家中宣傳慈善理念,讓慈善政策和知識家喻戶曉。通過6年的不懈努力,通學橋村慈善工作站善款總量已超過百萬元。這筆基金的增值部分,每年為通學橋村困難群眾提供10余萬元的救助金,有效地提升扶貧濟困,扶老恤病的能力。同時,慈善工作站也為本村整合慈善資源、籌措慈善資金提供了平臺,保障有突發性災難的群眾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
形成善為風尚。以前農村信佛敬佛、上廟求佛成風,不少有錢人把錢花在寺廟里做道場,為菩薩塑金身,而慈善工作站的建設,扭轉了這一風氣。籌集善款是村慈善工作站的物質基礎,在籌集善款過程中,農村黨員干部、企業家、能人積極帶頭獻愛心、捐善款,一些困難群眾也主動支持慈善事業,涌現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黨員干部發揮帶頭作用。通學橋村3組村民小組長王長芳聽說村建立慈善工作站,主動到村捐款2000元,建站初期村干部就捐款1萬元,充分發揮了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企業家、能人發揮骨干作用。江蘇飛亞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主動向村慈善工作站捐獻2萬元,南通泰通化學科技有限公司捐款1萬元,轄區內其他企業紛紛慷慨捐款。廣大村民積極參與,自愿捐贈,發揮主力軍作用。村民是慈善工作站的基礎,也是善款捐贈的主力軍。當群眾理解了慈善工作的性質、作用,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噴涌而出。在村干部和企業積極捐款的基礎上,通學橋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村民小組長帶頭捐款并登門動員,形成了人人慈善,戶戶捐款的熱潮。如今,每年廣大村民都自覺捐款,有捐100元的,有捐50元的,一些困難家庭也踴躍參加捐款。愛心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通過募集善款,使全村群眾的善良、淳樸、關愛、濟弱的優秀品質得到了充分展現,廣大干群同心協力,為基層慈善事業建設筑起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精準助困暖人心。通學橋村慈善工作站堅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和量入為出的原則,秉持公正透明,實行陽光救助,保證善款用在確需救助的困難群眾身上,救助標準200至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