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
摘要:舞蹈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元的社會意義。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員將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相結合,且連貫、富有節(jié)奏地展現(xiàn)出來,就能準確表達作品中蘊含的獨特主題和情感,所以舞蹈動作也成為一種特殊語言,在舞蹈演員與觀眾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溝通橋梁。因此,舞蹈演員應對此有所認識,并在日常加強訓練,熟練掌握各種舞蹈動作,從而在表演中完美展現(xiàn)出舞蹈的藝術魅力。本文主要分析舞蹈動作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并對舞蹈動作的訓練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舞蹈表演? 舞蹈動作? 特殊的動作
中圖分類號:J7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9-0105-04
舞蹈表演是一種動態(tài)變化的時空藝術,要求舞蹈演員運用相應舞蹈動作來表達內容,并揭示作品想要展現(xiàn)的精神世界,以達到吸引觀眾、產(chǎn)生共鳴的效果。但舞蹈動作并不等于肢體動作,它是舞蹈演員支配身體產(chǎn)生的一種有節(jié)奏的律動。舞蹈動作的形態(tài)主要來源于大自然的各種運動形態(tài),在此基礎上,將其進行藝術提煉、組織和美化后,便形成了獨特的舞蹈語言。因此,要想在舞蹈表演中表現(xiàn)作品的藝術魅力,就要求舞蹈演員對生活進行觀察,然后根據(jù)作品特點,將各種肢體動作進行合理藝術加工和改編,并融入個體情感,使其成為富有審美特征的舞臺動作,從而賦予舞蹈表演生命力,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一、舞蹈表演概述
舞蹈被稱為藝術之源,是人類文明中最早出現(xiàn)的一種表演藝術。早在語言誕生之前,人們就使用各種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來進行表達和交流,由此逐漸催生出舞蹈表演這一藝術形式。到秦漢時期,舞蹈表演已初具雛形,并在各種儀式、慶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由此,舞蹈表演也被賦予了一定的社會屬性。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舞蹈藝術也持續(xù)發(fā)展,至宋元時期,我國舞蹈表演已趨于成熟,并成為了一種綜合性舞臺藝術,不僅被用于表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內容,還與其他類型的藝術相互融合。比如小說,主要以文字表達人的緊張、喜悅、驚恐等深層心理狀態(tài)。舞蹈創(chuàng)作者將相應文字內容進行藝術提煉、改編后,配以恰當?shù)囊魳罚偌由衔璧秆輪T豐富的面部和肢體語言,也能用舞蹈動作直觀地表達上述各種情緒。如此一來,舞蹈表演具有的內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得到了深入挖掘、開發(fā),便綻放出更加厚重飽滿的藝術魅力,并逐步由一種生活化的藝術轉變?yōu)槌錆M生命力的藝術。
二、舞蹈表演中舞蹈動作的重要性
在舞蹈表演中,動作是構成舞蹈的核心元素,它與時間、空間等元素結合后,便成為一種動作語言,使得舞蹈表演具備敘事、表情功能,并最終實現(xiàn)了語言化藝術價值的升華。
(一)準確表現(xiàn)舞蹈作品內容
舞蹈動作是表現(xiàn)作品內容的重要方式,也是連接觀眾與舞蹈表演的紐帶。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員演繹作品時,只有將個人主觀意識融入舞蹈動作中,才能準確用肢體語言表達出相應內容。這也要求舞蹈演員的動作應足夠熟練、流暢,表情應足夠豐富,并掌握用不同舞蹈動作表達不同內容的方法。例如在情節(jié)發(fā)展到高潮部分,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復雜的內容和場景,此時舞蹈演員不能平鋪直敘地展現(xiàn)肢體動作,應運用一些具有難度的技巧,并通過改變肢體擺動幅度、動作類型、移動節(jié)奏快慢等,使舞蹈動作達到交織、交響效果,從而突出動作表現(xiàn)力,使其符合情節(jié)發(fā)展需求。因此,舞蹈表演和舞蹈動作本就是相輔相成的,舞蹈演員日常應注重強化肢體協(xié)調性訓練,只有掌握了熟練運用肢體語言的方法,才能在舞蹈表演中準確表現(xiàn)作品內容。
(二)增強舞蹈表演的敘事功能
區(qū)別于話劇、電影等有聲藝術,舞蹈表演中并不能直接運用人類的語言文字,所以舞蹈演員必須運用舞蹈動作來敘事,這也要求各種肢體動作必須具有達意功能,能夠讓觀眾看得懂。而一些現(xiàn)實生活的肢體動作本就具有指向性,比如雙目圓睜代表憤怒、高舉單臂寓意十分振奮等。編排者將這些動作進行采集、改編后,融入舞蹈表演之中,便能將觀眾帶入相應情節(jié)中。舞蹈實際上是將生活中的各種內容用舞蹈動作進行表現(xiàn)的一種表演形式,如果觀眾感覺動作索然無味,或者不明其意,那么舞蹈表演無疑就是失敗的。所以對舞蹈進行編排時,就應增強舞蹈動作敘事性,即用肢體語言來“講故事”,編排者可以將矛盾沖突十分激烈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出來,再設計一些帶有明顯指向性的動作,即能將相應內容用生動的舞蹈動態(tài)表現(xiàn)出來,而舞蹈表演風格也能變得十分鮮明、突出。
(三)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舞蹈人物形象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所塑造出的飽含主體思想、能被直接感知的動態(tài)形象,它在舞蹈表演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物形象確定了,舞蹈表演的中心也就確定了。而舞蹈動作主要提煉于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動作,將其搬上舞臺后,只要突出其中一些重要特征、風格,就能表現(xiàn)出鮮明的人性形象。例如我國東三省地區(qū),當?shù)厝罕娦愿衿毡楹浪娎保援數(shù)氐难砀栉枳钅荏w現(xiàn)地方特色。在動作上,秧歌舞突出腰的扭動,十分夸張。而在腳步上,單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種不同變化,踢出的一瞬間是非常快的,收腳時的節(jié)奏變得稍慢,但很快又是一個重重的落地。三者結合,即能塑造出一個性格豪爽、潑辣,且做事風風火火的人物來。因此,舞蹈演員把握住生活動作中的各種主要特征,即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將其貫穿于舞蹈表演的各部分,便能讓觀眾如同閱讀小說、欣賞影視一樣感知鮮活的人物。
(四)準確表達情感
舞蹈表演通常具有較高的藝術魅力,這種藝術魅力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情感價值中,觀眾可以通過觀看表演,體會到別樣的人生經(jīng)歷,并獲得不同的人生感悟。就舞蹈動作本身而言,單純的肢體擺動對情感表達是非常有限的,舞蹈演員需要用個體意識進行注解后再重新排列、組合,并在舞臺這個空間范圍內連續(xù)不斷地將其展現(xiàn)出來,便能賦予舞蹈動作特殊情感。例如在表達喜悅、歡欣等情感時,可以將不動的肢體動作進行組合,再以快捷、流暢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當表達煩悶、悲傷等情感時,可以用一些僵硬、遲滯、重復性動作來表達,如此一來,觀眾便能獲取相應的審美信息,自然也能感知到具體情感。因此,舞蹈演員應將內心情感融入肢體的各部位,讓自身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靈動起來,并通過舞蹈動作向觀眾展示出來,從而激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
(五)傳遞文化信息
舞蹈是生活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它的魅力在于通過舞臺這樣一個局部、有限的空間,來表現(xiàn)廣闊、豐富的生活內容。而文化正是生活內容在思想和精神上的一種濃縮,所以舞蹈表演在揭示生活內涵時,也能傳遞出相應的文化信息,舞蹈動作正充當著其中的載體。比如蒙古族人民過去生活在大草原上,特殊的自然條件決定了他們以“游牧”為主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馬成為他們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在蒙古族舞蹈中,通常都有“踏馬步”“碎抖肩”等富有特色的動作,這正是舞蹈動作對“游牧”文化的一種展示。因此,生活中的肢體動作是具體而實際的,而舞蹈中的動作是虛擬而抽象的,但這種抽象并不代表舞蹈動作沒有意義,它反而傳遞出各種文化信息,更成為了思想和精神內容的一種具體表征。
三、舞蹈動作的訓練方法
(一)注重磨煉意志
舞蹈表演是一種藝術實踐活動,要求舞蹈演員具有較高專注度,并長時間進行肢體動作訓練,這無疑是十分艱難的。所以舞蹈演員應不斷磨煉自身意志,由此樹立起不畏苦、不懼難的堅強信念。意志并非自發(fā)產(chǎn)生的,它是舞蹈演員在長期訓練、表演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機能,也是大腦基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舞蹈動作的物理規(guī)律等內容進行綜合思維后表現(xiàn)出的一種反應。舞蹈演員從認識舞蹈動作在表演中的價值開始,并在平時的練習中反復訓練、加強反思深化這種認識,進而對不足之處改進、提高,由此才能逐步樹立起堅強的意志。同時,意志也能反過來支配舞蹈演員的行為,促進他們積極投入到訓練中,并精心做好舞蹈表演的準備工作。
在意志訓練中,一是要調整好自身心態(tài)。面對一些復雜甚至具有危險性的動作時,每個舞蹈演員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適度壓力能夠增強訓練的適應性,而壓力過大會則會背負沉重的思想包袱,影響正常發(fā)揮。所以舞蹈演員應調整好情緒,確保在訓練中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二是應克服畏難心理。舞蹈演員可了解、學習一些名人事跡,并從中汲取養(yǎng)分,以克服畏難心理。比如楊麗萍,她為了跳好孔雀舞,多年來一直堅持素食、堅持訓練,最終在該項表演中獲得了極高的成就,因此,意志是個體賦予現(xiàn)實心理現(xiàn)象的總和,舞蹈演員應注重磨煉自身意志,從而專注于舞蹈訓練和表演之中。
(二)加強基礎動作訓練
舞蹈中存在一些基礎動作,能夠改善身體柔韌性、肢體協(xié)調性和肢體穩(wěn)定性,舞蹈演員應加強基礎動作訓練,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舞蹈專業(yè)水平。
1.站姿訓練
“站”是舞蹈中最為基本的動作,可以彰顯出一個人的氣質,所以舞蹈演員應從“站”開始練習,塑造出一個優(yōu)美站姿。主要方法如下:第一,下肢訓練。雙腳呈小八字站立,略微繃緊足背,并將臀部收緊上提。在體重作用下,可以明顯感覺到來自地板的反作用力沿足踝關節(jié)——小腿骨——膝關節(jié)——大腿骨向上傳遞,并起到支撐腰部的作用,能達到俗稱“腰以下全是腿”的效果,如此一來就能更好地施展舞蹈動作。第二,上肢訓練。挺胸收腹,放松肩部,使其微微張開,并自然下落,同時將背部繃緊,雙臂可下垂、前伸或抱圓。應注意的是,背部并不是嚴格的幾何學上的平面,而是微微向外凸起,練習時可以明顯感覺到肌、背的重力向兩腋延伸。堅持上肢練習有利于施展舞蹈動作時保持上身穩(wěn)定性,從而達到更好的舞臺效果。第三,頭頸練習。鎖骨下沉,想象頭發(fā)受到向上拉力,并保持頭頸直立。長期進行頭頸練習可以讓頸部線條變得更加優(yōu)美,帶給人“修長”的感覺,從而改善身體比例,讓舞蹈動作更具形態(tài)美。
2.單一動作訓練
跳躍、翻身和旋轉是舞蹈表演中應用最多的單一動作,所以舞蹈演員的日常訓練也應圍繞這三個動作展開。第一。跳躍。舞蹈中的跳躍是人跳起以后在空中完成的一種舞蹈動作,比如閃、展、騰、挪等。常見的跳躍練習方法有單起單落、單起雙落、雙起單落和雙起雙落四種。起跳時應注意彎曲膝蓋,依靠小腿肌肉爆發(fā)力將整個身體騰空。舞蹈演員應反復進行上述四種跳躍訓練,以提高自身的彈跳能力和肢體協(xié)調能力,確保在空中順利完成各種舞蹈動作,從而帶給觀眾更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第二,翻身。翻身是一種獨特的舞蹈動作,它是以腰為軸,身體在傾斜狀態(tài)下的一種翻轉,可以表現(xiàn)出擰、仰、俯等舞蹈形態(tài)。在練習翻身時,可由“點翻”入手,即以一只腳為軸,用另一只腳發(fā)力,上身同時完成“立圓”運動,熟悉上述動作后,再雙腳交替發(fā)力,形成不斷移動的翻身動作(串翻)。第三,旋轉。在舞蹈中,旋轉指人體圍繞一個點或者一個軸進行圓周運動。練習旋轉時,可采用原地轉、行進轉和空中轉三種方式。原地轉時應雙腳輪流發(fā)力,用腰帶動身體轉動,并維持好身體重心平衡。行進轉則是在原地轉的基礎上移動身體重心,而空中轉訓練的重點在于騰空后輔以一定的姿態(tài)變化。舞蹈演員只需依照上述順序進行練習,即能熟練掌握旋轉的基本方法。
3.組合動作訓練
掌握各種基礎動作之后,還應連貫地表現(xiàn)出來,如此才能將其轉化為形象的舞蹈語言。所以舞蹈演員在日常訓練中,應將單一動作進行各種組合、串聯(lián),方法如下。首先,將單一動作進行疊加。比如將旋轉與跳躍組合,練習時應了解手、腳、軀干在動作連接中的具體位置、連接方式和路線等,在此基礎上將兩個動作進行疊加。其次,拆分復雜動作。面對一些十分復雜的動作時,可以對其進行詳細解構,拆分為各種已掌握的基礎動作,并通過反復練習充分感受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再完整做出復雜動作。最后,將組合動作連貫表現(xiàn)出來。按照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表演規(guī)范等,深入感知組合動作要領,再一氣呵成地將其表現(xiàn)出來。綜上所述,舞蹈練習中,單一動作代表舞蹈的基本要素,組合動作則代表舞蹈的邏輯結果,舞蹈演員應遵循由單一動作過渡到組合動作的練習程序,從而科學、系統(tǒng)地提升自身的舞蹈水平。
(三)控制好動作幅度
幅度是衡量舞蹈動作準確度的重要標準,它對舞蹈表演中的造型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比如中國古典舞中有“拉山膀”這一動作,如果只是簡單地將手臂張開和收攏,顯然難以表現(xiàn)其意蘊,只有拉直雙臂過肩,并將兩掌略上揚,形似一個“山”字,才能表現(xiàn)出相應的舞臺效果。因此,舞蹈演員應強化動作幅度練習。首先,動作幅度大小是身體張力的一種表現(xiàn),它與韌帶的韌性、肌肉和關節(jié)活動范圍有關,如果知道某個動作肢體應擺放的位置,但力所不能及,那么作出的動作自然不標準、不到位。所以舞蹈演員在日常練習中應科學了解肢體運動學規(guī)律,并針對性進行肌肉、骨骼和柔韌訓練,從而提升舞蹈動作幅度。其次,動作幅度反映了人體與外部空間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在舞蹈表演中,舞蹈動作是在具體空間范圍內進行展示的。該空間的方向、位置、距離等決定了何種動作幅度才能表現(xiàn)出最佳舞臺效果,比如舞臺位置離觀眾較近,就應減小動作幅度,避免給觀眾帶來突兀的感覺。所以舞蹈演員在練習時,應合理想象,將自己置身于不同舞臺空間之中,從而展現(xiàn)出不同的動作幅度。
(四)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氣息不暢則無法順利完成相應的舞蹈動作,只有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才能使舞蹈更具活力。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提、沉、沖、靠、含、舔、移”等,比如在跳躍之前就需要“提氣”,它是把吸入的氣體保持在胸室與腹室之間,讓身體繃緊,確保跳躍時軀干固定。而單腿站立時則需要“沉氣”,即將吸入的氣體保持到腹部,從而降低重心,確保單腿站立的穩(wěn)定性。因此,呼吸貫穿于舞蹈表演的始終,舞蹈演員進行呼吸練習時,應準確把握動作與呼吸之間的變化關系,從而準確控制好動作力度、節(jié)奏。
(五)將情感融入動作之中
舞蹈動作是一種身體語言,舞蹈演員需要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融入動作之中,才能用真情實感打動觀眾,才能讓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聯(lián)系起自己的過往經(jīng)歷,激發(fā)起記憶中有關的印象、經(jīng)驗等,豐富和補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動和鮮明,進而在觀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加寬廣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含義。由上可知,舞蹈演員在日常練習時應根據(jù)表演需求,合理定位自己的人物形象、情感,從而讓形體與心靈相契合。比如表現(xiàn)大自然時,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小草隨風擺動,并將該思想內容注入舞蹈之中,肢體的擺動自然也就顯得更加靈動。
(六)堅持理論學習
舞蹈演員不僅要熟練運用各種舞蹈技巧,還應深度理解舞蹈作品,編排出能夠準確表現(xiàn)作品內容的動作,并在表演中根據(jù)觀眾反應隨時作出臨場調整,才能向觀眾呈現(xiàn)出一場高質量的舞蹈演出。這些能力都與舞蹈演員的文化水平有關,舞蹈演員只有掌握完善的舞蹈藝術理論知識,才能將肢體動作轉化為舞蹈語言。因此,舞蹈演員應在日常堅持各種形式的理論學習。首先,學習舞蹈文化知識。舞蹈演員可購買一些經(jīng)典舞蹈教材,如《中國舞蹈藝術概論》《中國古典舞身韻》等,系統(tǒng)學習最先進的表演理論和動作理論,由此掌握正確的表演和訓練方法。其次,觀摩學習。舞蹈演員可以和教練、同事共同觀看一些高質量的舞蹈表演錄像,從中挑選出一些優(yōu)美、復雜的舞蹈動作進行討論,并總結這些動作是如何編排的、又是如何表達作品主題的。最后,欣賞現(xiàn)場舞蹈演出。舞蹈演員應多觀看各種舞蹈演出,親身感受現(xiàn)場氛圍,近距離接受熏陶,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綜上所述,長期堅持學習舞蹈藝術理論知識,能夠豐富舞蹈演員的知識儲備,進而通過知識積累促進動作能力和表演能力發(fā)展。
四、結語
舞蹈是一種動態(tài)藝術,舞蹈作品的內容、思想、情感都由舞蹈動作所承載。對于舞蹈演員而言,應認識舞蹈動作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并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等方式提升個人藝術素養(yǎng)。除此之外,在進行舞蹈表演時,舞蹈演員還應深入研習作品,并將個人情感融入舞蹈動作之中,從而用舞蹈語言更好地傳情達意,帶給觀眾完美的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1]張新宇,毛榮.淺談舞蹈基本功訓練對培養(yǎng)舞蹈人才的價值[J].戲劇之家,2021(27):115-116.
[2]索南多杰.淺談民族舞蹈技術技巧的應用[J].藝術大觀,2021(02):91-92.
[3]李飛揚.淺談舞蹈藝術與技術技巧的關系[J].藝術大觀,2020(25):81-82.
[4]王曉丹.舞蹈技術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J].中國民族博覽,2021(15):134-136.
[5]李青.關于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探討[J].戲劇之家,2021(01):117-118.
[6]王韻思.舞蹈表演情感表現(xiàn)力的提升方案研究[J].藝術評鑒,2021(08):55-57.
[7]冀霄宇.舞蹈基本功訓練方法與教學方式探究[J].明日風尚,2019(06):91.
[8]劉楊,楊詩瑤,谷雨哲.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以《舞千年》中的《李白》為例[J].尚舞,2022(17):81-83.
[9]寶音阿木爾.蒙古族舞蹈風格特點的形成與融合發(fā)展研究[J].東西南北,2020(04):86.
[10]閆映東,繆思薇.多元創(chuàng)新型傳統(tǒng)民族舞蹈文化體系構建研究[J].戲劇之家,2022(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