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寅 劉勤
【摘 要】 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迭代,加速在各個領域應用,并對我國會計工作產生了深層次的影響?;谌斯ぶ悄軐嫻ぷ饔绊懙恼{查問卷,結合人工智能的技術模式與技術特征,通過會計工作者、會計屬性、會計決策、會計倫理、會計主體、會計內容等會計工作維度,研究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谡{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及其數據分析,歸納了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的研究發現與研究啟示:人工智能推動會計工作高質量發展,使會計工作內容向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審計、金融等“大會計”領域融合,并將會計工作深入供應鏈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會計工作者出現了“機器人”員工,在利用會計技術性的基礎上,使會計決策加速邁入最優決策,并開始考慮人工智能倫理對會計工作的影響。上述研究為我國人工智能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提供經驗證據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 人工智能; 會計工作; 調查問卷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3)12-0037-07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經濟社會進入全面的數字經濟轉型階段,加速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通過模擬人類的感知、思維、記憶、學習、適應等能力,利用智能算法和智能機器完成具體的工作。人工智能具有運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等技術特征,并基于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對技術特征進行分類。企業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特征,將更多具有規則和標準化的工作交給智能機器人,而人類專家輔助人工智能共同完成相關工作,實現人機協同模式。人工智能也可以與人類專家以非常融合的伙伴狀態完成具體工作,但更多是以人類專家智慧為主,達到人機共生模式的工作狀態。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依據,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效果,以提供會計信息的價值管理活動。會計工作是完成會計活動和履行會計職能的各項工作內容及其工作過程,可以涉及會計工作者、會計屬性、會計決策、會計倫理、會計主體及會計內容等維度[1]。會計理論可以明確會計工作應該是什么,以及會計工作應具有的內容和特征[2]。會計人員根據會計內容履行相關的會計職能,由于組織類型的差異性,不同的會計內容將賦予會計組織不同的會計工作,也使會計人員具有多樣化的會計職能,并在財務機器人的影響下,完成會計工作的會計工作者也將面臨多樣化[3]。企業對會計工作價值創造的需求,使會計主體能夠為供應鏈主體的生產、經營、管理等提供會計內容的服務[4]。會計主體在面臨不同的會計工作及其內容過程中,必然要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做出各種不同的會計決策,并考慮會計決策信息在服務宏觀經濟中的積極作用。會計屬性的內容包括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對會計工作者與會計決策體現更加積極的作用,導致會計屬性也具有技術性的特征[5]。會計倫理通過倫理沖突、道德誠信等角度更可能影響會計工作的各個維度[6]。
財政部制定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并印發了《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積極主動與會計工作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企業的各種會計工作,那么人工智能時代會計工作是否正在經歷變革、如何變革以及向哪里變革將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課題。會計工作是實現會計職能的各項工作內容及其工作過程,具有一定主觀性特征,會計人員利用會計信息系統或手工操作履行各種會計職能,因而涉及面比較廣泛,也未有統一清晰的概念范疇[7]。人工智能具有強大的感知、識別、學習、思考、推理、判斷等能力,對會計工作模式產生了深刻影響[8]?;诖?,本文將研究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到底產生何種影響?其影響機制又是什么?
現有文獻探討了在不同環境背景下會計工作的變化,諸如市場不確定性、ESG環境、數字經濟等[9-10],部分文獻結合信息系統或信息技術分析了對會計工作的影響,也有學者立足于人工智能的理念與技術對會計工作的影響進行了研究[11-13]。本研究考慮復雜經濟環境下的會計本質和特征,剖析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拓展和豐富了新技術與會計關系的研究。另一方面,本文通過分析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機制,有助于科學評價人工智能的介入效應,為會計行業提供經驗證據和對策建議。
二、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本文根據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的研究主題,將問卷設置了23個問題,通過單選、多選、矩陣量表等形式來獲取調查對象的一般想法,主要包括多選題、打分題(為1到5,1代表完全不同意,2代表基本不同意,3代表不確定,4代表基本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填空題等形式,獲取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的現狀數據。其中,問題1到15是對調查問卷對象個人及所在組織情況進行分析;問題16到23是調查問卷對象就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的理解進行分析。
本調查問卷共收到最終有效樣本為785份。調查問卷對象以財會類本科及以上學歷為主,會計工作的經驗較為豐富,并且會計工作崗位比較廣泛。調查問卷對象所在企業的行業類型較為廣泛,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占比較均衡,但是會計人員規模在100人以下的企業占比高于80%,而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企業比例較低,只占20%左右。
三、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一)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分析
1.人工智能技術特征
人工智能技術特征對會計工作影響的綜合平均得分為3.96分,整體得分較低。如圖1所示,在人工智能技術特征對會計工作的具體影響上,調查問卷對象對“運算智能(快速計算和記憶存儲能力)”將在會計工作(4.38)中起到很大作用的認同率最高,其次是“認知智能(能理解會思考)”將在會計工作(4.02)中起到的作用。調查問卷對象對“感知智能(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能力)”“強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作用的認同度較為均衡,均不超過4分,而認為“弱人工智能”在會計工作(3.59)中起到的作用相對較小。
2.人工智能技術模式
在人工智能技術模式對會計工作影響的綜合平均得分為4.34分,整體得分較高。調查問卷對象較認同“會計工作可以在人機協同共生模式(會計人員與人工智能協調完成任務的分工程度)下更好地完成”(4.34)。
(二)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分析
1.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的整體分析
在人工智能的使用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方面,有79.38%的調查問卷對象認為“人工智能技術使用將深入影響會計工作”,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模式、工作對象等。其次,認為“人工智能技術使用將部分影響會計工作”的占20.09%,而認為“人工智能技術使用將不會影響會計工作”的僅占0.53%,說明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不可忽視。
2.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的具體分析
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將從會計工作者、會計屬性、會計決策、會計倫理、會計主體及會計內容六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其中,調查問卷對象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對會計內容的綜合影響最大(4.45),其次是會計主體(4.20)和會計屬性(4.15)。同時,調查問卷對象也認同人工智能技術對會計工作者(4.05)產生較大影響,而在對會計決策(3.81)和會計倫理(3.71)的影響方面持相對保守意見。
(1)會計工作者
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者的綜合影響均分為4.05分。在對會計工作者的具體影響上,如圖2所示,人工智能將加速會計職業的轉型得分最高(4.47)。同時,調查問卷對象也較認同財務機器人將部分取代會計人員工作(4.35),且未來財務機器人將會更加智能(4.31)。在此背景下,調查問卷對象認同管理者將協調會計人員與財務機器人的工作內容和關系(4.11)以適應人工智能技術運用的需要,也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員工作模式發生了本質變化(4.08)。然而,調查問卷對象對財務機器人將以“員工”的身份進入企業內部(3.62)這一趨勢的認同度最低,對人工智能使傳統基礎交易會計崗位取消,加劇會計人員的失業風險(3.73),以及財務機器人將可能勝任會計人員無法完成的工作(3.73),也持相對保守的意見。這說明會計人員的作用依然重要,財務機器人暫時仍以輔助作用為主。
(2)會計屬性
人工智能對會計屬性的綜合影響平均分為4.15分,整體得分較高。在對會計屬性的具體影響上,如圖3所示,調查問卷對象非常認同人工智能時代將會出現一批掌握智能技術的財務管理者(4.47),不太認同已有會計理論可以解釋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3.46)。調查問卷對象認同人工智能將對會計應用和實踐產生深遠影響(4.39),因此在人工智能時代的背景下,管理者需要掌握將會計理論應用于會計實踐的信息技術(4.36)。同時,在這一影響的推動下,調查問卷對象較認同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將更加融合為一體(4.27),但對人工智能推動新的會計理論產生(3.96)的認同度不高。這說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促進管理者學習掌握智能技術,也促進了理論界與實踐界的共同思考,從而從理論與實踐兩個維度對會計屬性產生影響。
(3)會計決策
人工智能對會計決策的綜合影響均分為3.81分,整體得分較低。在對會計決策的具體影響上,如圖4所示,調查問卷對象更加認同人工智能輔助決策者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4.12)。然而除了輔助決策作用,調查問卷對象在人工智能對會計決策的其他影響上持相對保守意見,如對會計管理活動決策將由“滿意決策”過渡為“最優決策”(3.99),以及會計人員將更加依賴于人工智能帶來的決策信息(3.88)的認同率不高,平均得分不超過4分。值得注意的是,調查問卷對象對于人工智能優化會計決策環境,將不受人為因素的制約(3.25)這一觀點認同度最低,說明人為因素在會計決策中的作用仍不可忽視,人工智能很難突破這一限制。
(4)會計倫理
人工智能對會計倫理的綜合影響平均分為3.71分,整體得分為各項最低,這主要是由于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會計倫理的負面影響較小。在對會計倫理的具體影響上,如圖5所示,調查問卷對象普遍認同人工智能發展為會計相關法律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4.25),但在人工智能未來發展面臨的相關問題方面,調查問卷對象的認同均值不超過3.8分。如人工智能提升了會計工作效率,卻弱化了管理人性化的需求(3.75);人工智能發展可能會加劇效率和倫理之間的沖突(3.64);人工智能持續發展可能帶來會計行業禁忌和倫理問題。特別的,制度的嚴格化將會制約人工智能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3.35)的認同度最低。這說明調查問卷對象普遍認為會計倫理及相關嚴格制度并不會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較大阻礙,同時,人工智能對會計相關法律體系提出的新要求反而對會計倫理形成新的補充。
(5)會計主體
人工智能對會計主體的綜合影響均分為4.20分,整體得分較高。在對會計主體的具體影響上,如圖6所示,調查問卷對象普遍認為人工智能使供應鏈主體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價值不斷提升(4.3),也較認同人工智能將會使會計主體范圍從單一企業過渡到價值鏈中多個企業的會計主體(4.09)。這說明人工智能無論對于單個會計主體還是多個會計主體間的價值整合均有較大的積極影響。
(6)會計內容
人工智能對會計主體的綜合影響均分為4.45分,整體得分為各項最高。在對會計內容的具體影響上,如圖7所示,調查問卷對象高度認同人工智能使“大會計”邁向業務、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審計等領域的融合(4.45),同時,人工智能使“大會計”服務于生產經營、市場競爭、戰略發展、價值創造等內容(4.44)。這說明人工智能拓寬了會計內容的范圍并促進了各模塊間的融合,在這一基礎上“大會計”的服務領域擴大,價值得以提升。
綜上分析可以發現,人工智能對會計內容的影響最深刻,“大會計”在內涵上的多領域融合和服務范圍升級,促使了會計主體的經營管理和多主體價值整合能力的提升。在這一變化下,現有會計理論已經難以解釋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也將促進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的發展及二者間的相互融合。會計工作模式和工作內容的本質變化對會計工作者也產生較大影響,人工智能將加速會計職業的轉型,掌握智能技術對于管理者至關重要。在會計轉型的過程中,財務機器人的出現會取代部分會計工作,未來也會更加智能化,提高會計工作效率,但無法取代會計人員的價值和作用。管理者需要協調會計工作者之間的關系,會計人員也需要學會運用智能化工具輔助自身職業轉型。在會計決策上,人工智能帶來的決策信息能夠輔助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但人的因素仍占主導地位。在會計倫理問題上,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會計倫理的負面影響較小,也將對會計倫理形成新的補充。
四、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研究的發現及研究啟示
(一)研究發現
1.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整體上將產生全面影響
人工智能是否對會計工作者、會計屬性、會計決策、會計倫理、會計主體、會計內容等會計工作維度產生影響是財務部門及廣大會計人員關心的話題之一。接近80%的調查問卷對象認為使用人工智能將深入影響會計工作,僅有很少人認為使用人工智能將不會影響會計工作。問卷也從對財務信息化的熟悉程度、行業、職務層級、學歷、工作年限、企業收入規模、企業人員規模、是否建立共享中心等視角調查了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整體影響。其中,對所在企業財務信息化越熟悉、職務層級越高、學歷水平越高、工作年限越久、企業收入規模越高、企業人員規模越多、已經建立共享中心的調查問卷對象來說,越認為人工智能的使用將“深入影響會計工作”,這部分的比例均在82%以上,而其他調查問卷對象的占比也在75%以上,充分說明大量會計人員認可了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整體影響。與此同時,不同行業的調查問卷對象就使用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整體影響的結果基本上都在80%以上,僅有“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行業的調查問卷對象占比大于90%,“住宿和餐飲業”行業的調查問卷對象占比低于60%,可能由于“住宿和餐飲業”行業的樣本數量相對較少,導致結果與其他行業差異性較大。
2.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者產生了比較積極的可接受影響
會計工作將會由哪類“會計工作者”完成,成為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員非常關心的問題。人工智能將加速會計職業轉型得到了調查問卷對象的廣泛認可,得分為4.47。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及其智能化的發展將是必然,調查問卷對象廣泛認可財務機器人將部分取代會計人員的工作,并且隨著認知智能技術的創新迭代,調查問卷對象也認同未來財務機器人將具有更強大的智能效果和可替代性作用。財務機器人和會計人員這兩類“會計工作者”同時存在,必然使會計人員的工作模式發生本質變化,加速了管理者協調“兩者”之間的工作關系。與此同時,調查問卷對象更加堅定人工智能可以處理大量基礎交易工作,但未必能加劇會計人員的失業風險,財務機器人也可能無法勝任高附加值的會計工作。但目前財務機器人和會計人員這兩類“會計工作者”已經在會計工作中共存。
3.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將相互影響
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是任何時代會計人員需要研究清楚的問題。大部分調查問卷對象認同了目前缺乏會計理論可以指導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也不太認可人工智能可以推動新的會計理論產生。但調查問卷對象認同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將更加融合為一體,并能深刻影響會計工作應用。與此同時,調查問卷對象非常認同人工智能時代將會出現一批掌握智能技術的財務管理者,得分為4.47。人工智能時代的財務管理者不僅要懂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更需要掌握智能技術。
4.人工智能對會計決策的影響并未得到會計人員的廣泛認可
會計決策是企業財務部門體現價值創造的會計工作之一,而會計決策工作也始終困擾著廣大會計人員。調查問卷對象不是很認同會計決策需要依賴人工智能,整體得分較低,可能是因為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特征還無法滿足會計決策實現“最優決策”。如果不考慮人工智能技術特征的影響,調查問卷對象也比較認同會計決策將更多地體現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與此同時,調查問卷對象也非常認同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會計人員輔助性地做出科學會計決策。
5.人工智能對會計倫理的影響并未得到會計人員的廣泛關注
倫理道德問題是人工智能在人類社會廣泛應用過程中面臨的首要任務。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會計倫理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廣大會計人員的重視,調查問卷對象還沒有認識到人工智能持續發展可能帶來會計行業禁忌和倫理問題,也未能意識到人工智能發展可能會加劇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倫理之間的沖突。與此同時,調查問卷對象廣泛認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需要會計相關法律體系針對人工智能提出新的要求,從而支撐人工智能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
6.人工智能對會計主體的高質量發展將產生深刻影響
數字經濟時代,使人工智能不僅可能輔助于企業內部的會計工作,更可以在企業內外部發展過程中體現更大價值。調查問卷對象普遍認為人工智能使供應鏈主體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價值不斷提升,并且在企業會計主體價值創造過程中,人工智能將使會計主體范圍從單一企業過渡到價值鏈中多個企業的會計主體。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時代賦予會計工作更多的價值作用。
7.人工智能時代將使會計內容更容易走向“大會計”
會計內容在企業會計工作中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職能范圍。調查問卷對象大都認為人工智能可以使會計內容的范圍邊界更廣,邁向業務、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審計等領域融合的“大會計”。與此同時,調查問卷對象也基本認同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大會計”將會服務企業的生產經營、市場競爭、戰略發展、價值創造等內容,使會計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
(二)研究啟示
1.人工智能是推動會計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極大地影響著我國企業的財務部門以及廣大會計人員。人工智能作為數字技術的核心力量,使企業經營流程更加自動化、會計工作內容實現更加智能化、會計決策更加數字化,將會計工作打造成為企業的智慧中心,為企業的價值創造提供幫助。人工智能時代,使財務部門實現會計工作的智能化和數字化變革。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變革固然重要,但我國企業會計工作在受到人工智能影響過程中,仍要一并考慮組織、人員、業務、流程、其他數字技術、系統平臺等因素的共振作用。
2.會計工作者將出現“機器人”員工
人工智能時代,企業財務部門出現財務機器人,與會計人員共同組成了人機協同共生的會計工作模式,通過財務機器人與會計人員的高效合作,完成各類業務活動、財務活動、稅務活動、管理活動。會計工作者基于人機協同共生模式,替代和模擬核算、報表等基礎會計工作,并不斷擴大和延伸會計人員的管理會計、業財融合等高附加值會計工作,實現業務支持、管理決策等價值創造的會計工作,夯實會計工作的高質量發展。盡管財務機器人不斷的智能化,可以替代部分財務工作,體現人工智能技術的各種優勢,但會計人員在決策判斷、知識創新、洞察能力等方面仍然具有明顯的優勢。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員和財務機器人相輔相成的人機協同共生模式將對我國會計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會計工作既不可能被財務機器人完全取代,但又離不開人工智能給會計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而是在充分發揮會計人員和財務機器人各自優勢的美好和諧狀態下,以人機協同共生模式實現會計工作從“量變”到“質變”,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3.會計決策將邁入最優決策
在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影響中,會計核算、會計報告、費用報銷等基礎會計工作受到的影響作用已經得到會計人員的共識。與此同時,會計人員將抽出更多的時間應對預測、評價、計劃、控制、分析等高附加值、非程式化的會計工作,但是基于目前企業的會計信息化能力水平,這些會計工作更多的是以“滿意決策”的方式幫助企業進行經營管理。人工智能時代,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強大分析、判斷、預測等能力,在釋放會計人員工作壓力和強度的基礎上,幫助會計管理者和會計人員提出決策方案、進行模擬經營決策的判斷、提供精準風險和機遇的預知預測,逐步實現會計工作的智能決策和經濟事項數字洞察,為企業基于數據的智能化管理的“最優決策”創造條件。
4.會計屬性將更加復雜
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是會計屬性的兩個重要維度,會計理論始終需要對會計實踐的全面性內容進行描述,并在會計實踐中反復檢驗推理。人工智能時代,對會計工作的理論指導提出了新的挑戰,未能有管理學的相關理論來指導會計工作的有效展開。與此同時,會計實踐也在人工智能的驅動下發生變化,更多的是為企業提供預測預判、規劃模擬、計劃決策等工作。人工智能時代,新模式、新平臺、新商業賦予會計工作更多的職責,加速產生新會計理論的可能,并使會計實踐在不確定性、更加復雜的環境下履行更多的會計工作。基于此,在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相互影響作用下,人工智能時代的會計屬性將會變得更加復雜,也給會計理論工作者和實務工作者帶來了更多的研究問題。
5.會計倫理需要更多的人性化
倫理問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始終與會計相生相伴。人工智能時代,會計工作的效率固然提升很多,釋放了更多會計人員的工作時間,但也給會計人員帶來更多的生存危機感。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帶來的會計決策更多的是以“數據+算法”的形式提供,我們可能無法知道是否違背會計人員的會計決策倫理問題,但是這種效率和倫理之間的沖突必然在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影響中頻繁出現?;诖?,人工智能時代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政府對會計相關法律體系提出人工智能決策結果的保障措施、需要企業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需要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才能保障人工智能為會計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能力支持。
6.會計主體由單一走向多樣化
會計主體明確了會計確認、計量等會計工作的物理邊界,每個會計主體在會計工作過程中是相對獨立存在的。數字經濟時代會計工作已經開始跳出單一會計主體的邊界,將本組織的會計思維逐步過渡到價值鏈的多個會計主體中。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使會計主體在完成核算、報告、預算、資金、成本等會計工作的同時,也可能基于企業生產、采購、銷售、經營、管理等供應鏈產生的數據,通過會計工作思維對供應鏈進行決策、分析、控制、評價等工作,使單一會計主體的會計工作進一步走向多樣化。
7.會計內容將向“大會計”發展
傳統會計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等,在經濟社會邁入數字化轉型的浪潮過程中,人工智能時代使會計工作內容邁向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業財融合、稅務、審計、金融等“大會計”領域。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使“大會計”的會計工作內容更加全面地服務于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經營、產品服務、戰略發展等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凇皵祿?智能”的邏輯思維,人工智能時代加劇了會計工作內容之間的有機融合,不僅擴充了“大會計”的會計內容,更能擴大“大會計”的服務范圍。
【參考文獻】
[1] 王滿,于浩洋,馬影,等.改革開放40年中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9(1):13-20.
[2] 楊雄勝.中國會計理論四十年[J].會計之友,2021(1):9-11.
[3] 夏博輝.論會計職業判斷[J].會計研究,2003(4):36-40.
[4] 葉康濤,劉金洋,曾雪云.會計管理活動論的當代意義[J].會計研究,2020(1):5-15.
[5] 劉勤,楊寅.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會計信息化: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9(2):26-34.
[6] 高錦萍,白羽新,高居平,等. 人工智能時代的會計倫理:內涵、轉向與考量[J].會計研究,2022(3):17-27.
[7] 楊寅,劉勤,黃虎.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研究:體系架構與路徑過程[J].會計之友,2020(20):145-150.
[8] 秦榮生.人工智能與智能會計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20(18):11-13.
[9] 邊志強,唐松林,郭劍鋒.經營環境不確定性與企業創新——基于宏觀經濟和地方政策雙重不確定性視角[J].產業經濟研究,2021(4):85-98.
[10] 陳曉紅,李楊揚,宋麗潔,等.數字經濟理論體系與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2):208-224,13-16.
[11] 朱敏.基于BP神經網絡技術的智能財務研究[J].會計之友,2021(18):38-42.
[12] 侯芳,呂飛豹.基于知識圖譜分析的會計人工智能研究綜述[J].會計之友,2020(13):144-149.
[13] 楊寅,劉勤,黃虎,等.智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營管理研究[J].會計之友,2020(19):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