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旭華 馮思妍
【摘 要】 文章根據財產保險業經營特征,構建財產保險公司投入產出指標,以78家財產保險公司為樣本,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模型,分別從靜態和動態角度測量與分析行業整體及細分層面的融資效率狀況。結果顯示,我國財產保險公司的融資效率整體處于非有效水平,且呈逐年下降趨勢,資金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技術進步和規模效率下降。從行業細分層面來看,中資、中小型、兼營互聯網型財險公司融資效率占絕對優勢,外資財險公司融資效率逐年提高,大型、傳統型和專業互聯網財險公司融資效率有效量占比較少。鑒此,應優化資源配置,調整融資結構,加強精細化管理,提高保險科技創新能力,培育競爭優勢,促進行業協調發展。
【關鍵詞】 財產保險公司; 融資效率; DEA模型; 投影分析; Malmquist指數法
【中圖分類號】 F23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3)11-0049-09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可持續、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財產保險公司作為商業保險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助力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財險業保費的快速增長給財產保險公司資金償付帶來了壓力,而災害賠付和資本市場下行壓力的影響,導致財險經營雪上加霜。為更好地發揮風險保障的社會職能,財產保險公司不斷利用各種內源和外源融資渠道來籌集資金,以填補資本缺口。但無論采用何種融資模式都未使財產保險公司現有償付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財產保險業“規模擴張—融資—規模再擴張—再融資”的循環融資怪圈仍普遍存在。面對日益增長的資本需求與投入,如何提高融資效率,確保公司持續健康發展,成為當前財產保險公司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從國內外融資效率的現有評價文獻看,大多數學者運用的評價方法是數據包絡分析法(DEA)[ 1 ]。對于保險行業,融資效率研究的文獻很少。粟芳和初立蘋[ 2-3 ]利用熵值法及動態評價分析方法測度了我國財產保險公司綜合融資能力,發現公司規模與資本性質會影響綜合融資能力的大小,我國保險公司的內部融資能力薄弱。初立蘋和粟芳[ 4 ]從內源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融資三個方面選取留存收益率、短期負債率、資本性負債率、股權比率、資本變化率、總資產收益率6項投入指標,將保險業務收入、凈資產收益率2項作為產出指標,利用DEA模型研究財險公司的融資效率,發現不同資本屬性的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存在較大的差別。
通過以上文獻綜述可以發現,對于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的相關研究十分缺乏,現有研究對財產保險公司投入產出指標選擇的維度較少,行業特色不夠突出。比如沒有考慮保險準備金在負債中占比較高,只是單純運用DEA模型從靜態角度對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展開評價,未結合面板數據展開動態分析,因此無法全面評價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的變化。而且,現有研究沒有區分資產規模、經營領域對財產保險業細分層面的情況。基于此,本文將結合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特征,從靜態和動態角度建立融資效率評價體系,并從行業整體和細分層面進行分析。
二、融資效率評價模型及指標選取
(一)模型選取
1.DEA-BCC模型
作為一種相對效率的評價方法,DEA模型采用多種指標直接構建生產函數而無需賦權,避開了主觀影響因素,使運算結果更加科學可靠。其基本原理是在各項DMU的輸入輸出均不變的情況下,將DMU各相關數據投影到生產前沿面,然后比較各DMU與生產前沿面的偏離程度,以此來評價在固定規模條件下,同一時期內各決策單元多項輸入、輸出之間的相對效率。根據模型的假定條件,可以將其分為兩個經典模型:CCR模型和BCC模型。
BCC模型是Cooper等學者對CCR模型的改進,由于CCR模型的假設是規模報酬不變,而不完全競爭和不完全市場的情況在現實經濟社會中普遍存在,因此他們進一步引入規模報酬可變的BCC模型。BCC模型對綜合效率值(TE)進行測度后,還可將綜合效率值(TE)拆分為純技術效率值(PTE)和規模效率值(SE)。可見,該模型能夠全面客觀地評價不同規模水平下的各決策單元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CCR模型的缺陷[ 5 ]。BCC模型公式如下:
設定一家財產保險公司作為一個決策單元(DMU),假設有n個DMU,每個DMU均有x項投入項,y項產出項。其中,λm表示權重向量,xim表示第m家財產保險公司第i項投入向量,yrm表示第m家財產保險公司第r項產出向量,S-i和S+i分別表示投入產出的松弛變量。
基于BCC模型的判別規則可知,當第m家財產保險公司的?茲=1,S-r≠S+i≠0時,表明DEA呈現弱有效;而當?茲=1且S-r=S+i=0時,表明DMU實現了DEA有效。若無法滿足上述條件,DEA均無效。
2.Malmquist指數模型
由于DEA模型計算運用的是單期數據,其評價結果基于靜態角度,因此不能分析動態效率變化情況,而Malmquist指數表示了各決策單元(DMU)從t到t+1期效率值的動態變化程度。其原理可以理解為當存在n個DMU時,每個DMU在t期(t=1,2,…n)使用xt種投入,得到yt種產出,表示t至t+1期的技術水平變化情況。
當規模報酬不變時,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Tfpch)由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與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ch)兩部分組成。計算公式如下:
當規模報酬可變時,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可進一步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ch)和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計算公式如下:
綜上可見,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Tfpch)由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ch)、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ch)和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三者相乘得到。其公式如下:
當Tfpch=1時,說明各要素對生產效率的影響不變,當Tfpch>1,說明各要素對生產效率貢獻程度較大,反之則貢獻較小。
(二)評價指標選取
本文在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財產保險業的經營特征,構建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1.投入指標
(1)公司資產規模——資產總額。作為資本密集型企業,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規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對融資效率產生影響。由于保險業負債經營的特性和監管要求,使得財產保險公司需要有充足的資產來維持保險經營,以減少償付風險和破產風險成本。當公司資產總額提高,公司融資成本將減少,相應的融資效率得到提升。因此,本文將選用資產總額表示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規模。
(2)公司融資成本——利息支出。近年來,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規模的迅速擴張主要依賴于公司負債的增加。從目前我國財產保險公司融資結構來看,其資本具有高財務杠桿性。在融資渠道的選擇上,債務融資方式占比大,股權融資的擴張方式占比小,而高占比的債務融資方式會使利息支出增加,從而直接影響融資效率。目前大多數學者選用利息支出來衡量公司籌集資金而需要支付的相關成本,故本文選用利息支出表示財產保險公司的融資成本。
(3)公司內源融資——留存收益率。財產保險公司內源融資主要來源于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一般風險準備、大災風險利潤準備和未分配利潤。當財產保險公司需要通過內部渠道融通資金時,可以通過盈余公積等轉增資本,以獲得低成本的資金流。作為稅后利潤的留存,當公司能夠持續獲得利潤時,留存收益數額增加,融資成本降低,從而有利于融資效率的提升,故本文選用留存收益率反映公司運用歷年內部利潤積累進行資本擴張的能力。
(4)公司債務融資——保險準備金比率、經營性負債比率和資本性負債比率。在債務融資方面,絕大部分學者選用資產負債率反映公司總體債務融資情況,但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業務期限通常在一年或一年以內,對短期負債的依賴較大,如若籠統地選用資產負債率,難以真實地反映其債務融資能力,因此,負債應進一步細分為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短期負債由兩部分組成,首先是保險準備金,具體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和保費準備金,它們是公司將收取的保費預提或為應對保險賠付、巨災風險提取的準備金,在財產保險公司負債中占比最大,因此本文選用保險準備金比率以反映保險準備金在資產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其次是經營性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拆入資金、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預收保費、應付賠付款、應付手續費、應付保單紅利、應付分保賬款、保戶儲金及投資款等,由于財產保險公司屬于負債經營型企業,為滿足其流動性資金需求,會進行一系列與公司日常經營相關的短期融資行為,故本文選用經營性負債比率反映經營性負債在資產總額中所占的比重。長期負債主要包括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由于財產保險公司的部分保險業務自帶融資性質,致使財產保險公司向銀行獲取長期借款較少,更為普遍的是通過發行次級債來補充資金,故本文選取資本性負債比率反映資本性負債在資產總額中所占的比重。
(5)公司股權融資——股權比率。由于我國保險公司上市受到銀保監會嚴格限制,加上財產保險公司自身盈利有限,通過上市籌資來獲取資金的難度較大,故吸收直接投資成為財產保險公司外源融資的重要選擇,其較低的融入成本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籌資費用,因此,在權益融資方面,本文選取股權比率作為外部股權融資狀況,反映各項資產中股權所占的比重,以有效衡量公司股權融資的規模。
(6)公司經營情況——綜合成本率和資產周轉率。在公司經營成本方面,本文選用綜合成本率指標,該指標是綜合賠付率與綜合費用率的總和,不僅可以反映財產保險公司經營能力,還可以衡量公司融入資金后對資金進行重新配置的狀況。當公司綜合成本率大于100%時,公司經營支出過高,直接影響公司凈利潤。在公司運營方面,本文選用資產周轉率指標,該指標不僅能夠較為直觀地反映公司資產的流轉速度,還能有效衡量公司資產利用效率、變現能力、運營效率以及公司整體管理質量。
2.產出指標
(1)公司盈利性——凈資產收益率和總投資收益率。承保和投資是財產保險公司的兩大主營業務。若要有效地衡量財產保險公司融資后的產出效果,需要系統地考慮公司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狀況。結合財產保險公司實際經營情況,本文選取凈資產收益率衡量財產保險公司權益資本的獲利能力。另外,責任準備金占負債比重最大,由于財產保險業特殊的經營屬性以及保險業務賠付的時間差異,保險公司會用大量沉淀的責任準備金進行投資,以獲取投資效益,因此,本文選擇總投資收益率反映財產保險公司負債資本的運營效益。
(2)公司成長性——保費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公司成長性是指公司根據目前實際經營發展水平,對其未來可能形成的潛在價值進行預期判斷。首先,從經營收入來看,保費收入是財產保險公司從日常經營活動中所獲得的成果,也是公司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來源,其數額大小直接影響公司的承保利潤以及融入資金使用效率。其次,從利潤來看,凈利潤能夠綜合有效地反映公司整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本文選用保費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作為財產保險公司成長性指標。
三、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實證分析
(一)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文從行業層面細分為中資和外資、大型和中小型、傳統和兼營互聯網型以及專業互聯網型財險公司。因專業互聯網型財險公司只有4家,而易安財險在2020年被銀保監會實施監管,目前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數據難以獲取,因此為了保證歷年數據的完整性和穩定性,本文以財產保險公司2016—2019年數據作為樣本。截至2019年末,我國財險業共有88家財產保險公司,而有些公司2019年才成立,缺乏歷年相關的財務數據,因此本文對樣本單元進行了篩選,選取78家財產保險公司作為樣本單元。這78家公司性質和規模均不同,滿足研究對象多樣性要求,而且樣本量充足,符合模型要求。數據來源于各樣本單元的官方網站、相關數據庫、中國保險行業研究報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及各財產保險公司歷年的財務報表。
(二)樣本數據預處理
運用DEA模型的前提是投入和產出指標數據須為非負值,而本文樣本數據存在負值,為了確保數據的可比性,運用SPSS.22版統計軟件對78家財產保險公司投入產出原始數據進行無綱量化標準化處理,并將投入產出數據歸一化以滿足運算要求。公式如下所示:
i表示變量數,j表示樣本量,max(xj)、min(xj)則分別表示第j項指標的最大、最小值。
(三)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的靜態測算與分析
本文采用投入導向型的DEA-BCC模型,將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數據導入DEAP2.1軟件中,可得到財產保險公司2016—2019年各年的融資效率測算數據。由于篇幅限制,78家樣本的具體計算結果省略。
1.融資效率行業整體分析
從綜合效率值來看,2016—2019年我國78家財產保險公司的綜合效率均值小于1(見表2),呈逐年下降趨勢,說明行業整體融資效率均處于非有效水平。2016—2019年分別有22家、13家、15家、11家財產保險公司同時實現了純技術效率有效和規模效率有效,說明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經營規模與公司目前的資金狀況實現了良性匹配,資金的投入產出實現了均衡,致使融資綜合效率達到有效水平。但從總量上來看,綜合效率有效量仍占比較小,非有效量占比較大,并且4年間有效量逐年遞減,非有效量逐年遞增,說明目前財險業絕大多數公司的資金并未得到有效利用,資金的投入產出比也未達到理想效率,因此,我國財產保險公司在融資綜合效率方面存在較大的增長和改進空間。
為探究綜合效率水平不高的深層次原因,可深入分析其構成。純技術效率是指剔除規模效率影響后的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反映了公司在創新投入等方面對融資效率的影響。2016—2019年78家財產保險公司的純技術效率均值都未達到有效水平,且呈明顯下降趨勢,這說明純技術效率值的下降制約了綜合效率的增長。相對于純技術效率值,2016—2019年我國78家財產保險公司的規模效率水平較高,4年規模效率值均達到0.990以上,但仍未達到有效水平,并呈逐年遞減趨勢,說明部分財產保險公司不合理的業務發展規模導致了規模效率均值未實現最優。因此,財產保險公司應及時合理地調整經營規模,以此來為公司融資效率的提升創造條件。
2.融資效率規模報酬分析
據表3可知,2016—2019年4年間分別有14%、26%、19%、27%的財產保險公司的規模報酬呈遞增狀態,形成了持續的規模效益,但達到最佳規模報酬狀態的財產保險公司總量較少。從4年中各財產保險公司的規模報酬遞減情況來看,有15%、15%、23%、26%的公司規模報酬呈遞減狀態,這意味著這些公司在某些方面過度投入資金,投入的資金并沒有使產出增加,反而減少。從4年中各財產保險公司的規模報酬不變情況來看,71%、59%、58%、47%的財產保險公司的規模報酬呈不變狀態,說明大多數財產保險公司在規模報酬上達到了有效的經濟狀態。
3.融資效率行業細分分析
從資本屬性來看,中資財險公司和外資財險公司分別為56家和22家。根據圖1和表2計算,2016—2019年中資財險公司融資效率有效量占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總有效量的比重分別為68%、85%、67%、45%,外資財險公司占比分別為32%、15%、33%、55%,由此可見,中資財險公司有效量占比高,說明其更注重公司資源優化配置,所融入的資金均在技術和規模層面得到了有效利用。但從2018—2019年數據變化來看,外資財險公司的有效量在逐年提高,說明外資集約型經營方式和較低的融資約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融資效率的提升。
從資產規模來看,大型財險公司和中小型財險公司分別為10家和68家。根據圖1和表2計算,2016—2019年中小型財險公司融資效率有效量占比分別為100%、92%、93%、91%,而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人保財險、國壽財險、太保財險、平安產險等10家大型財險公司融資效率有效量占比低,這也進一步驗證了Laeven等[ 6 ]的研究結論,他們認為發展中國家在實現金融自由化后,政府將放松對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約束,加大對大型企業的融資約束。而樣本期我國金融自由化得到了一定發展,這為中小型財險公司融資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經濟環境和政策條件。
從經營領域來看,目前我國財險經營主要分為傳統型、兼營互聯網型和專業互聯網型,樣本中傳統型財險公司、兼營型財險公司和專業互聯網財險公司分別為16家、58家、4家。圖1顯示,2016—2019年兼營互聯網型財險公司的有效量占比較高,說明多樣化的經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擴大財險保費收入來源,增強經營效益,帶動融資能力和資金運用效率的提升。而4家專業互聯網財險公司僅眾安財險在2017年出現過有效量,說明眾安財險在初創期間融資能力較強,注重公司資金投入與產出效率,但這種效率的提升并未實現可持續性發展。2018—2019年間眾安財險、安心財險、泰康在線、易安財險的融資效率均未實現有效,說明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在資金投入與產出等方面面臨多重困擾,融資效率不容樂觀,存在較大改進空間。
4.融資效率投影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2016—2019年融資效率非有效的財產保險公司投入產出指標與理想目標值之間的差距,本文對每年非有效財產保險公司的松弛變量結果進行加權平均,結果如表4、表5所示。其中,初始值代表各個公司的平均投入值和產出值,目標值代表通過投影分析后非有效公司應達到的理想目標,而改進幅度則是指公司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的幅度。
從投入指標來看,2016—2019年我國非有效財產保險公司的9個投入指標均存在資金投入冗余的情況。其中,資產總額的冗余度均在15%以上,冗余程度最大的是2016年,冗余率為18.53%,這意味著財產保險公司資產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導致資產投入存在大量浪費。2017年資產總額冗余度雖有所下降,但后期冗余度仍持續增加。4年中利息支出的平均冗余度為37.40%,說明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成本過高,不利于公司整體融資效率的提升。留存收益率、保險準備金比率、經營性負債比率、資本性負債比率、股權比率這五個投入指標的平均冗余度分別達到13.95%、8.88%、8.78%、8.21%、1.43%,但鑒于目前內部融資、權益融資縮減的空間不大,財產保險公司在保險準備金等負債方面存在更大的下降空間。從公司經營層面來看,財產保險公司綜合成本率和資產周轉率平均冗余度分別為0.30%、7.47%,說明公司資金整體的利用質量有待改善。
從產出指標來看,2016—2019年我國非有效財產保險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總投資收益率、保費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4個產出指標均存在產出不足的情況,并且實際收益值和目標值之間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說明我國非有效財產保險公司在產出方面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各項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有待提升,投資收益、保費收入、凈利潤等績效指標有待改善。
(四)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的動態測算與分析
由于DEA-BCC模型僅局限于對財產公司的融資效率進行靜態分析,為更好地分析我國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的變化趨勢,進一步提升測算結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本文運用財產保險公司2016—2019年的面板數據,采用Malmquist指數模型測算融資效率各年的動態變化值。經測算可以得出2016—2019年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的Malmquist指數及其分解結果如表6所示。
1.融資效率行業整體分析
整體而言,在3個測算期內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Tfpch)均小于1(見表6),融資效率水平呈下降態勢,說明我國78家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水平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從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Tfpch)的兩個分解因素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ch)和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來看,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ch)在3個測算期內分別為0.969、0.965、0.939,波動范圍相對較大,與全要素生產率(Tfpch)呈同步走向。全要素生產率均值為0.957,平均下降4.3%。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在3個測算期內分別為1.007、1.001、0.990,均值為0.999,平均下降率為0.1%。
從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的兩個分解因素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ch)和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來看,3個測算期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ch)整體保持平穩趨勢,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則表現出負增長。由上可見,我國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總體水平的下降主要受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ch)下降的影響,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ch)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Tfpch)的增長。因此,財產保險公司若想提升產出效益,推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需合理調整公司的資源配置,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注重資金的投入產出與其經營規模實現良性匹配。
2.融資效率行業細分分析
在2016—2019年78家財產保險公司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測量數據中,僅15家樣本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Tfpch)>1,其中,中資財險公司和外資財險公司分別為9家和6家,占總有效量的60%、40%,可見中資財險公司占據絕對優勢。但從有效量分布來看,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為利寶互助(外資)、勞合社(外資)、浙商財產。其中,全要素生產率最高的樣本是利寶互助(外資險企),這一測量結果與該公司實際情況基本相符。在投入方面,利寶互助作為美國利寶互助保險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為配合其在華戰略發展的需要,在雄厚股東資源的支持下,近年來一直以“小而頻”的速度增資。由于資金主要源于母公司自有資金投入,無其他形式的融資,致使融資成本低,資金獲取速度快,能及時改善經營情況。可見從動態測算期來看,外資財險公司雖不占據總量優勢,但集約化經營方式和較低的融資約束,推動了部分外資財險公司效率的提升。
從資產規模來看,在15家有效樣本中,大型財險公司和中小型財險公司分別為3家和12家,占總有效量20%、80%,說明大型財險公司在動態測算期內公司資源仍未實現良性配比,需加大力度促進資金運用的可持續性和高效性。
從經營領域來看,傳統型財險公司、兼營互聯網型財險公司和專業互聯網財險公司有效量分別占比10%、90%、0%,無效量占比90%、10%、100%,可見三類財險公司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兩極差異化明顯。其中,兼營互聯網型財險公司有效量占比大,傳統型財險公司和專業互聯網財險公司有效量占比較小。因此,財產保險公司應保持經營多樣化,注重公司經營模式的選擇,努力實現開源增效,不斷提高資金投入與產出效率,以謀求可持續性發展。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行業整體層面
基于DEA-BCC模型靜態分析可知,2016—2019年我國78家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的整體情況并非十分理想,融資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處于無效水平,并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主要受純技術效率下降的影響。達到規模報酬遞增狀態的財產保險公司總量較少,說明在現有投入條件下,我國大多數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并未得到有效利用,資金的投入產出也未達到理想效率,行業整體融資效率存在較大的增長和改進空間。
通過投影分析發現,融資效率非有效性的原因在于財產保險公司在資產規模、融資成本、融資結構和公司經營四個方面存在投入冗余,同時在公司盈利性和成長性兩個方面存在產出不足。
采用Malmquist指數模型動態分析可知,78家財產保險公司3個測算期內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均小于1,融資效率水平整體呈下降態勢,這主要受技術進步和規模效率下降的共同影響。
2.行業細分層面
從資本屬性來看,2016—2019年中資財險公司的融資效率有效量明顯多于外資財險公司,占據絕對的總量優勢。但從數據變化和有效量分布來看,外資財險公司有效量呈逐年提高趨勢,其原因是外資財險公司集約化經營和較低的融資約束帶來了融資效率的提升。
從資產規模來看,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大型財險公司融資效率有效量占比低,說明我國擁有較大市場份額的財險巨頭在融資后并未實現資金的可持續利用。而中小型財險公司融資效率有效量及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均占比高,說明有利的外部經濟條件和政策條件支持會使其面臨更少的融資約束。
從經營領域來看,兼營互聯網型財險公司融資效率有效量在行業總量中占比較大,傳統型財險公司和專業互聯網財險公司有效量占比較小。而在持續的動態測算期間,三類財險公司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兩極差異化明顯。
(二)相關建議
1.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規模效益
財產保險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應該保持理性,避免經營規模的盲目擴張,合理控制公司發展速度和規模,優化險種結構,降低對利潤貢獻小的保險產品規模,將保費收入控制在較為合理的水平。對于常年賠付率較高的保險產品,應嚴格控制簽單量和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實現降本增益。特別是對規模報酬遞減的財產保險公司應該開源節流,適當縮小融資投入的規模,促進公司從“規模速度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
2.調整融資結構,增強資本自我造血功能
財產保險公司應優化債務結構,適度減少各項責任準備金的提取比率,提高切合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綠色債券融資力度,支持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清潔交通、新能源、生態保護等項目,從而獲得國家政策支持和補貼,降低融資成本。豐富外源權益融資渠道,例如實施IPO公開募集資金、員工持股計劃,也可積極尋找機會與私募股權機構、風投機構展開深度合作。同時,還應利用良好的對外開放趨勢和寬松的政策,通過海外上市或直接吸引外資參股等方式適當引入外資。此外,應充分發揮留存收益的作用,增強資本自我造血功能。
3.加強精細化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財產保險公司應注重公司各項投入要素利用效率的提升,優化內部制度設計,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打造核心保險管理團隊,設立人才培養專項基金,對內部管理人員進行定期集訓,以提高內部管理整體實力。同時,加快成本管理變革,實現精細化運作和高效管理,降低綜合賠付率和綜合費用率。另外,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提高投資風險控制能力,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
4.加大研發投入,提高保險科技創新能力
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財產保險公司應加大研發投入和智力支持力度,加強保險產品創新,促進保險產品互聯網線上化轉型,改變保險產品同質化趨向。同時,完善公司研發轉化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IT科技賦能手段,改造保險業務操作流程,提高保險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高效化水平。另外,加強風險管控系統數字化升級,提高保險產品定價、核保核賠風險控制能力。
5.培育競爭優勢,促進行業協調發展
中資財險公司應借鑒外資財險公司“小而精”的經營方式,專注于業務細分領域,實施險種精簡、資源差異化配置以及高效資產負債管理,實現價值經營。大型財險公司應發揮自身規模優勢和頭部品牌效益,平衡規模增長和盈利策略,防范粗放式增長產生的銷售內卷化風險。傳統財險公司應進一步創新核心價值鏈,充分運用現代技術,積極發展互聯網保險業務,提高經營效率。專業互聯網財險公司則應立足于“保險+科技”相結合的模式,增強產品特色,降低可替代性,建立保險反欺詐平臺,降低綜合賠付率,加強自主平臺引流,嚴控第三方平臺渠道費用[ 7 ]。
【參考文獻】
[1] 曹翠珍,杜威.我國發行優先股的上市商業銀行融資效率分析[J].會計之友,2021(6):81-87.
[2] 粟芳,初立蘋.我國財產保險公司融資能力的動態比較[J].保險研究,2012(10):20-29.
[3] 粟芳,初立蘋.壽險與財險綜合融資能力的差異分析[J].經濟管理,2013,35(7):112-124.
[4] 初立蘋,粟芳.我國財產保險公司融資效率的DEA比較分析[J].保險研究,2013(4):22-32.
[5] 姚德權,戴烊.中小制片企業融資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11):124-130.
[6] LAEVEN L.Does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reduce financing constraints[J].Financial Management,2003(1):82-98.
[7] 侯旭華,湯宇卉.互聯網保險公司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設計與測度研究[J].保險研究,2022(9):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