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城市公園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公園建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河南省鄭州市三大公園——鄭州人民公園、紫荊山公園、碧沙崗公園建園時間長,市民依賴程度高。在總結三大公園特點和不足的基礎上,從游客需求的角度出發,構建一套基于層次分析法(AHP)的城市公園景觀評價模型,并運用該模型對三大公園進行績效評價,結合定性分析檢驗模型合理性,為城市公園景觀評價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并總結提升城市公園品質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AHP;城市公園;鄭州市;績效評價
一、鄭州市三大公園概述
城市公園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載體。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公園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公園建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作為最貼近人們生活的城市綠地,公園對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鄭州人民公園、紫荊山公園和碧沙崗公園并稱鄭州市三大公園,是鄭州老城區(二環以內)城市公園的代表,這三大公園建園早、游客多,但設施陳舊、面積有限。因此,對老城區公園進行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鄭州市三大公園分別隸屬鄭州不同的區域,由于行政區劃不同,附近單位性質不同,居民類型不同,所以形成了各自鮮明的特色。從建成初期到現在,園內景點及周邊交通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且形成了不少能吸引廣大游客的文化節,可謂一年四季景不同。碧沙崗公園的海棠文化節、紫荊山公園的紫荊和“雙梅”花展、鄭州人民公園的郁金香花展等,都逐漸成為鄭州的名片。其中,鄭州人民公園的郁金香與洛陽雍容華貴的牡丹、開封傲然挺立的菊花遙相呼應,日漸成為推動鄭州走出河南、走進全國人民視野的橋梁。
如何提升三大公園的品質,完善三大公園的生態格局,為城市提供生態涵養空間,綜合提升區域生態效益及城市核心競爭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采用層次分析評價的方法,對老城區三大公園進行績效評價,并總結提升其品質的有效措施。
二、鄭州市三大公園現狀
(一)鄭州人民公園
鄭州人民公園園區結構緊湊,始建于195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鄭州市建設的第一個公園,也是鄭州市最大的綜合性公園。該園東起二七路,西至銘功路,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總面積約為0.3平方千米,綠化覆蓋率為92.50%。園內建有盆景園、玉蘭園、海棠園、牡丹園、櫻花園、竹園等,過山車和摩天輪等大型娛樂設施齊全。公園內有參天的大樹,有茵茵的綠地,還有蕩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之一。
園區的設計分為四個區域:第一,觀賞休閑區。該區域主要設在公園西部、南部、東部,包括各專類園區,如牡丹園、竹園、櫻花園、盆景園等,主要供游人觀賞山水風景、奇花異草,瀏覽名勝古跡,欣賞建筑雕刻、魚蟲鳥獸、盆景假山等內容。第二,文化活動區。該區主要集中在公園的東南部、北部和南部,主要包括露天廣場、手語島、讀書區、紀念園區等。第三,兒童游樂區。該區主要集中在公園的北部和中部,包括東、西兩個游樂場和游船區。第四,老人活動區。人民公園中心的蓮花池廣場是個唱戲、下棋的好去處。進入公園西大門,遙望叢林之間,有涼亭五座,為彭公祠的一部分,彭公祠僅剩紀念亭及漢白玉石碑殘存。南門還有保存完好的胡公祠。
對鄭州人民公園進行調查可以發現,因年久失修,公園在規劃設計方面存在以下缺陷亟待改進:南大門蜷縮在狹小的通道內,且其中還有緊急醫療救護中心和停車場,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出入和環境美觀;園內水循環系統老化,致使湖水污染嚴重,水面大量積聚懸浮物,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水系沒有用較寬的河道串聯起來,使得劃船這種具有參與性的活動無法順暢開展;園區正處鄭州市交通要道,商業聚集,周圍建筑較多且高大、宏偉,會給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帶來一種壓抑感;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如座椅、殘疾人設施等配置不夠充分;缺乏有特色的文化長廊,沒有充分展示中原文化底蘊,缺少弘揚傳統文化的藝術場所。
(二)紫荊山公園
紫荊山公園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東北部,因園中有紫荊山而得名,南鄰金水河,北臨金水大道,東靠城東路,西和黃河博物館相連。整個公園被金水河、道路自然分隔為東園、西園和南園三部分,現占地總面積約為0.19平方千米,其中綠地占75.50%,水面積占11.30%。通過對紫荊山公園的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地鐵紫荊山站的出入口及風亭占用公園部分土地,致使有限的園區面積再次縮減,公園西門交通受阻,影響人流通行;東湖景區是紫荊山公園的核心景區,水質直接影響游客的游玩感受,盡管公園已經安裝了多臺凈化水質的設備,但效果甚微;公園內雖然有部分健身娛樂設施,但遠遠不能滿足人們鍛煉和娛樂的需求,且環線步道為石板路,不利于人們行走鍛煉;除了一些攝像頭外,幾乎沒有其他高科技的智慧公園建設手段,大門也沒有特色;南側娛樂設施周邊沒有和其他區域進行整合設計,導致利用率低;健步道利用率很高,但兩側沒有足夠的配套設施。
(三)碧沙崗公園
碧沙崗公園位于鄭州市中原區,東臨鄭州炮兵學院,西至嵩山路,南至中原路,北至建設路,面積大約有0.27平方千米。該公園是鄭州市建園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園內著名景點有昭忠祠、牡丹園、木蘭園、沉香園等。公園中春有桃李,夏有牡丹,秋有桂菊,冬有水仙,紅梅、鐵樹、曇花等名貴花木點綴其間,一年四季,景色宜人。作為河南省最大的海棠種植集中地,每逢三四月份,鄭州市碧沙崗公園就有50多個品種共5000多株海棠花競相綻放,引來省內外無數攝影愛好者。隨著社會的發展,鄭州西區的幾個紡織廠外遷,使碧沙崗公園的主要游客成分隨之改變。縱觀全園的布局和設施,發現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三大公園中,碧沙崗公園的山水面積是最小的;游覽項目比較單一;健步道利用率很高,但兩側沒有足夠的配套設施,如距離標尺、提示信息、宣傳信息等;假山區域太單調,對游人的吸引力太低;草坪面積大,但利用率低。
三、基于AHP的鄭州市三大公園景觀評價
(一)影響景觀評價的因素
經統計,排名在前十五的影響因素為休閑娛樂豐富度、動植物配置、水系設計、園區規劃、空氣質量、城市文化傳承、休閑娛樂參與度、城市形象提升、地表水質量、物種多樣性、道路系統設計、地下水調節、居民幸福感、娛樂設施、溫度調節和城市熱島。
(二)改造因素的選取
三個公園均位于鄭州市老城區,周邊居民、建筑及道路密集,升級改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像新建城市公園一樣在設計之初就對以上權重較大的影響因素進行規劃設計,也無法像城郊公園一樣可以大面積進行擴建及改造。老城區城市公園只能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對周邊影響較小、工期較短、土建施工范圍小的提升改造。下面根據改造提升可行性大小對以上影響因素進行改造難易程度的區分:較容易改造的有休閑娛樂豐富度、動植物配置、城市文化傳承、休閑娛樂參與度、居民幸福感、娛樂設施;較難改造的有水系設計、園區規劃、空氣質量、城市形象提升、地表水質量、物種多樣性、道路系統設計;很難改造的有地下水調節、溫度調節和城市熱島。
四、鄭州市三大公園提升改造措施
(一)共用措施
三大公園的短板普遍集中在娛樂設施和休閑娛樂豐富度上。由于公園建成年代久遠,多數娛樂設施已經老舊、過時、破損,甚至存在安全隱患。與方特夢幻王國和銀基動物王國等鄭州新建成的游樂場所相比,三大公園內的游樂設施不具有主題性,聲光電效果非常單一,對游客沒有吸引力。
以碧沙崗公園為例,公園共有娛樂設施14項,其中兩項已暫停使用,其余12項可以正常使用。同時,在現有能使用的娛樂設施中,50%為小火車,類型單一。另外,50%的娛樂設施僅適合8歲以下的低齡兒童,對成年游客沒有吸引力,導致家長在陪同孩子使用娛樂設施時感到枯燥乏味。這些娛樂設施都保留著20世紀90年代的風格,不僅破損嚴重、色彩黯淡、造型簡陋,且大多為個體經營,不具有統一的主題,不僅成年游客很難提起興趣,對兒童來說也毫無吸引力,使得游客參與感大打折扣,難以吸引回頭客。客流量減少會進一步導致經營者收入減少,無法對現有設施進行修繕或更新,如此,公園的游樂區進入惡性循環,進一步影響公園整體的影響力。
1.建設智慧公園,提高園區吸引力
智慧公園指在公園中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和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信息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環境監測、服務設施、管理方式及拓展功能進行數字化表達、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實現與游人互感、互知、互動。例如:增加環境質量標識牌,明確顯示空氣質量、溫度濕度、噪聲、游園人數及密度等。
2.增加濕地面積,提升生物多樣性
海棠、紫荊、郁金香作為三大公園最具特色的景觀,具有明顯的季相性。花期過后,公園內植物種類減少,辨識度降低。對此,建議增加公園人工濕地面積,借助水仙、鳶尾、黃菖蒲、睡蓮、千屈菜、旱傘草、梭魚草、水蔥、水生美人蕉、蘆葦等中低層植物營造水景,與原有的中高層喬、灌木組合形成層次豐富的植物組團,通過植物的色彩、線條和形態豐富水岸空間,打造獨具特色的自然式水景。
3.完善公共設施,挖掘文化內涵
第一,豐富活動空間必須以人為本,充分考慮游客的使用需求。園內不僅應有開敞的草坪空間,也應設計半開敞的花園空間及私密的林下空間,在與游步道相鄰的休息活動空間增加植物或雕塑,以分隔空間,減少過往游客對私密空間的干擾。同時,整理郁閉度較高的植物群落,形成透景線,打造更好的觀景效果。
第二,挖掘文化內涵,體現科普價值。公園不僅是休閑健身的場所,更應該是科學知識和中原文化的普及場所,故可增設文化長廊,打造典型雕塑,并配以文字說明,增添外語注釋。與鄭州相關的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說明、植物簡介、動物解說等,應便于游客(尤其是中小學生)理解其文化內涵和科學意義,使游客體驗參與公園建設的樂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第三,完善公共設施,創造便利的游園條件。完善園內垃圾桶、休息座椅、標識牌、洗手間、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在健身場地和環園健身步道周圍設立距離標識牌和休息靠椅,設立健身衣物存放設施和飲水設施。增大周邊停車場面積,補充相近的停車場信息。周邊增設寵物托管所,可提供有償服務。
(二)突出個性,打造精品
1.鄭州人民公園
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可重新規劃水系,增加劃船范圍,改進健身場所和步道周圍的設施,優化南門入口周邊環境,增加周邊臨時停車區域。
另外,可增加商朝遺址展示區。20世紀5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今人民公園內彭公祠和青年湖一帶發現了商代后期的灰坑、水井和墓地,并出土大量的文化遺物,如青銅器、玉器、原始瓷器等。這些均可以實物的形式向游客展示,與紫荊山公園的商代遺址遙相呼應,形成一個商代遺址群,為研究中原文化的起源提供重要的佐證資料。
2.紫荊山公園
在該園中,需要改造西北角入口廣場,提升利用率;增加休閑桌椅,以供游人使用;改造南門入口;增加商都文化展示區。另外,可改造公園中心山頂的紫荊亭和大鼎,增加商文化雕塑及歷史文化長廊,增設智能安全系統。紫荊山公園水體面積較大,但過多的人為改造使其失去了原有的親水性,建議恢復部分濕地功能,增加水生植物的種類,搭配建設棧道和廊橋。
3.碧沙崗公園
水是園林景觀中的重要因素。在各種風格的園林中,水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進行公園的提升改造時,應考慮重新規劃山水區域,增加游玩空間,豐富其層次。同時,在東側離學校、居民樓較近的地方設置噪聲監測和預警裝置,改造公園南門,打造公園品牌。
綜合考慮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對場地進行多功能復合空間設計,完善場地景觀要素。在青少年相對集中的活動空間,應設置趣味性的景觀小品、水景,打造個性化的活動空間;在中年人相對集中的活動空間,應適當增大硬質鋪地面積,綠化以種植落葉喬木為主;在老年人較為集中的活動空間,應適當增加座椅,同時注意空間分隔。
參考文獻:
[1]王云才,申佳可,象偉寧.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的景觀空間績效評價體系[J].風景園林,2017(1):35-44.
[2]孫楠,孫國瑜.風景園林可持續性評估指標體系比較分析研究[J].園林,2019(7):14-19.
[3]曹宏麗,吳忠軍.桂林兩江四湖環城水系景觀績效評價[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20(4):819-827.
[4]高潔瓊,李鋒,楊芳絨.基于AHP的鄭州綠博園濱水植物群落的景觀評價與分析[J].西部林業科學,2017(3):109-115.
作者簡介:
鄒昕,河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綠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