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東華,吳家勝,張瑩瑩,王承芳,陳秀,張頌函
(1.上海萬力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611;2.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 201103)
根腫病(clubroot)是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種世界性土傳病害,由蕓薹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引起,主要侵染作物根部,作物整個生育期都可感病,可造成20%~60%的減產和經濟損失[1-2],嚴重影響十字花科作物產量和品質[3-5]。目前對根腫病的控制主要采取噴施化學農藥、撒施石灰改良土壤理化性質、選擇適宜抗病品種等措施[6]。但是,部分化學藥劑防效不穩定且易造成環境污染;長期施用生石灰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和堿性化。近年來,國內外已有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十字花科根腫病的報道。
多粘類芽孢桿菌(Bacillus polymyxoides)作為一種生防菌,已廣泛應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經前期研究發現,多粘類芽孢桿菌P1 對廣東菜心根腫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7]。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探索不同的施藥方法下多粘類芽孢桿菌制劑對廣東菜心根腫病的防治效果,以期為多粘類芽孢桿菌在實際生產中應用找到一種科學合理的使用方法。
1.1.1 試驗對象、作物和品種
試驗對象為根腫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供試作物為廣東菜心,品種為“四九菜心”。
1.1.2 作物栽培及環境條件
試驗地點設在上海鴻宇蔬菜園藝場,2 塊試驗地中設施栽培地前茬作物為杭白菜,大田露地前茬作物為小青菜。2 塊試驗地均為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地塊,根腫病發病率高。試驗地廣東菜心的種植按照常規田間管理統一管理。
1.2.1 供試藥劑
15 億CFU/mL 多粘類芽孢桿菌P1 懸浮劑(上海萬力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 個處理,處理1~4 為藥劑處理,處理5 為空白對照(表1)。處理1~4 均分為播前藥劑處理和出苗后藥劑處理,共施藥2 次,主要探索不同的播前處理模式對廣東菜心根腫病的防治效果。每個處理3 次重復,共15 個小區。每個小區30 m2,小區按照隨機區組排列。

表1 15 億CFU/mL 多粘類芽孢桿菌P1 懸浮劑不同處理方式試驗方案
第1 次施藥時間均為廣東菜心播種前24 h。處理1 和2 將藥劑按照試驗劑量2 L/667 m2兌水300 L/667 m2,均勻噴淋于土壤表面。土壤噴淋前應將大塊土壤打碎,并保證土壤濕度。處理1 土壤噴淋后不作混土處理,處理2 土壤噴淋后作混土處理。處理3 將藥劑稀釋100 倍進行浸種30 min,浸泡完畢后晾干。處理4 按照藥種比1∶50 拌種,拌種完畢后晾干。均于第2 天播種。第2 次施藥時間為廣東菜心長至2 葉1 心期時,將藥劑按照試驗劑量2 L/667 m2兌水300 L/667 m2,均勻噴淋在廣東菜心上。按照試驗方案,分別于2022 年3 月、9 月在設施地、露地大田開展了試驗。
在廣東菜心發病明顯或收獲期對發病程度進行調查。采用五點取樣法,每個點隨機調查20 株,根據分級標準記錄各級病株數,并計算病情指數及其防治效果。分級標準:0 級:沒有附著根腫;1 級:根腫只附著在側根上,數量占根系全部的1%~25%;2 級:主根上有根腫附著,側根上根腫數量占根系全部25%以上;3 級:根腫數量占50%~75%的根系,主根上有根腫附著;4 級:根腫數量占75%以上的根系,主根上有根腫附著。
采用Excel、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設施地和露地多粘類芽孢桿菌P1 懸浮劑防治廣東菜心根腫病的試驗結果見表2 和表3。試驗地廣東菜心根腫病發生程度為偏重發生,設施地根腫病發病率為63.67%、病情指數為49.53,露地根腫病發病率為58.67%、病情指數為35.53。設施地處理1~4 對廣東菜心根腫病的病株防效分別為46.60%、58.12%、23.56%、22.51%,病指防效分別為62.99%、67.36%、46.84%、39.43%。露地處理1~4 對廣東菜心根腫病的病株防效分別為67.76%、72.10%、41.06%、36.00%,病指防效分別為75.44%、82.13%、55.23%、52.88%。兩地的試驗結果均表明,播前采用土壤噴淋的處理1 和2 對廣東菜心根腫病的防效顯著優于采用浸種和拌種的處理3 和4。土壤噴淋后采用混土的方式處理2 防效略高于不混土的處理1,但方差分析顯示差異不顯著。采用浸種的處理3 防效顯著高于采用拌種的處理4。

表2 多粘類芽孢桿菌P1 懸浮劑不同處理方式對廣東菜心根腫病防治效果(設施地)

表3 多粘類芽孢桿菌P1 懸浮劑不同處理方式對廣東菜心根腫病防治效果(露地)
通過在設施地和下半年在露地大田開展試驗,研究結果表明15 億CFU/mL 多粘類芽孢桿菌P1 懸浮劑采用播前土壤噴淋(制劑量2 L/667 m2)和2 葉1 心期根莖噴淋相結合的方式防治廣東菜心根腫病的效果優于種子處理(100 倍浸種、1∶50 倍拌種)和2 葉1 心期根莖噴淋相結合的方式。研究數據顯示,采用播前土壤噴淋(制劑量2 L/667 m2)和2 葉1 心期根莖噴淋相結合的方式對廣東菜心根腫病的防效顯著,病指防效為62.99%~82.13%,可滿足生產上防治需求,為今后在農業生產中廣東菜心根腫病防治技術開發與應用奠定基礎。
因本研究僅在上海一地開展了試驗,且多粘類芽孢桿菌尚未在廣東菜心上登記,為增強數據的代表性和說服力,建議在全國其他省份開展相應試驗,以期能夠推進多粘類芽孢桿菌制劑在廣東菜心根腫病上的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