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浙江麗水作為浙西南革命老區所在地,紅色旅游產業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大力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將紅色資源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助于麗水實現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跨越。基于此,從麗水紅色旅游發展特點出發,分析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探索“兩山”理論助推麗水紅色旅游發展路徑,以期促進麗水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兩山”理論;紅色旅游;麗水
紅色旅游是以紅色旅游景觀為載體,將革命教育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新型主題旅游形式,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對擁有良好自然稟賦的麗水市而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尤為重要。“兩山”理論作為詮釋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之間辯證關系的理論,能夠為麗水紅色旅游提供科學指引,為其發展提供新的路徑和思考。
一、麗水紅色旅游發展特點
(一)聚焦浙西南革命精神
麗水是浙江省唯一所有縣(市、區)都是革命老根據地縣的地級市,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黨領導下的浙西南軍民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鑄就了精神內蘊豐富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以“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為內涵,有著極高的時代價值,激勵著人們繼往開來、勇毅前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繼承、弘揚、實踐對于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有著重要意義。麗水的紅色旅游正是以此為支點不斷發展,構建起以紅色教育為主導、主題鮮明的紅色旅游產業。2019年以來,麗水市委在全市深入組織開展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動,推動理論成果不斷推陳出新,同時規劃重點項目,整合紅色資源,培育紅色產業。作為浙西南革命老區的麗水市立足優質紅色資源,開辟出一條富有時代特點和麗水特色的革命精神弘揚和踐行之路,使得浙西南革命精神影響力不斷擴大,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生機。
(二)紅色旅游資源類型豐富
麗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區所在地,周恩來、劉英、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烈在這里留下了光輝戰斗足跡,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斗爭,這片土地上流傳著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長期的革命斗爭給麗水留下了眾多革命遺址和革命文化。麗水有革命遺址429處,其他遺址36處,包括重要機構舊址、重要歷史事件紀念地、烈士陵園、名人故居等。此外,麗水還擁有多家黨史現場學習基地,涵蓋紀念館、展覽館等,均從全市各地優質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選拔而來,吸引眾多參觀者。這些資源發展潛力巨大,對于麗水紅色旅游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為紅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
(三)“紅綠”融合成效顯著
200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到余村考察后,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了一篇題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政治短評,明確指出:“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麗水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首個“中國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的“中國氣候養生之鄉”,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麗水在全國率先提出“紅綠”融合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紅色資源價值轉化,創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將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二者相統一的路徑,并取得顯著成效。
第一,麗水編制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和紅色資源價值轉化規劃》《浙西南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紅色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浙西南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規劃》《麗水市紅色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等,旨在以政策為先導,大力推動紅色資源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幫助革命老區群眾增收致富。第二,建立了GEP核算評估機制,運用衛星遙感等各類技術手段繪制全市“生態價值地圖”,打造生態產品空間信息數據資源庫,努力打造“美麗浙江”大花園核心區,因地制宜助推紅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第三,充分發揮浙西南地區紅色資源優勢,重點推進遂昌王村口、龍泉住龍、松陽安民—楓坪、慶元齋郎四個全國紅色旅游示范小鎮創建,同時打造多個紅色資源價值轉化基地,依托古寨古村、綠道體系、自然景觀,結合研學教育、特色農家樂、民俗風情,開辟富有特點的紅色旅游路線,提升紅色旅游核心競爭力。
二、麗水紅色旅游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在眾多政策的規劃和指導下,麗水紅色旅游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紅色資源分散
麗水是典型的山區,以中山、丘陵地貌為主,古鎮古村眾多。大量的紅色資源分布于偏遠山區,位于眾多古村落群中,數量可觀、點多面廣、位置偏僻,呈現“整體分散、部分集中”的現象,存在分布不均衡、開發難度大、產權主體復雜等問題,導致資源利用率低下和綜合效益欠佳。少數紅色景區開發程度較高,但基于地理位置因素,各縣市紅色旅游的發展水平差異明顯,一些紅色景點尚處于初步開發階段,部分紅色旅游路線的影響力不足,紅色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不利于麗水紅色旅游的發展。
(二)生態資源閑置
麗水依山傍水,素有“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之稱,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然而,“青山”開發已成現實,“綠水”開發卻稍顯不足。麗水市水網密布,縱橫交錯,甌江自古以來就是浙江省西南地區水上交通要道。但在麗水的城市建設中,對甌江水域的開發利用不足,導致生態資源閑置,甌江航道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甌江水域有著獨特的水上景觀通廊,水體品質較高,為親水旅游項目提供了條件。努力復興甌江水運,挖掘甌江水系生態資源,構建山水融合的風景系統,城水相依、和諧一體的城市景觀,使之成為麗水紅色旅游的重要依托,給游客帶來詩意自然、心靈契合的審美體驗,是麗水紅色旅游開發的新路徑。
(三)文旅融合程度不深
一是完善的紅色旅游產業鏈尚未形成。以紅色旅游為主的“衣、食、住、行、游、購”配套體系有待開發和建立,景區設施和服務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紅色內涵挖掘不到位。紅色旅游景點多而不精,開發時未能深挖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以建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主,未能充分展現地域特色和紅色文化,旅游的教育功能未充分發揮。三是展示形式單一。紅色旅游活動以參觀革命遺址、名人故居、紀念館為主,靜態陳列和簡單講解的結合缺乏創新,凸顯麗水傳統民俗文化特色和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旅游活動較少,游客參與度不高,對游客難以形成吸引力。四是旅游產品缺乏創新。麗水擁有十分豐富的特產,如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云和木制玩具、處州白蓮等,但是與紅色旅游結合程度不深,產品沒有進行創新開發和大力宣傳,難以打造優質旅游產品系列和品牌。
(四)交通銜接不暢
高鐵的開通為麗水帶來了發展新機遇,但與省內其他城市相比,麗水的交通發展相對落后,不能有效滿足發展紅色旅游產業的需求。一是麗水的城市交通網絡不夠發達,交通服務設施有待改進,內部道路體系亟須完善。目前,麗水一些地區還未有高鐵站,前往各縣核心景點時交通不便,各縣間的交通銜接不夠暢通。二是麗水交通網絡品質有待提升。常規公交系統需要完善,通往景區、園區的公路等級有待提升。三是麗水機場的通航尚需時日,綜合交通樞紐服務和建設稍顯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麗水紅色旅游的發展。
三、“兩山”理論助推麗水紅色旅游
可持續發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多次深入麗水調研,留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諄諄囑托。“兩山”理論對于麗水選擇什么樣的發展路徑提出了明確要求,是麗水一直以來開展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也為麗水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指引和思考。
(一)統籌兼顧,整合優質紅色資源
首先,在對紅色資源進行保護、整理和修復的過程中,要對優質紅色資源進行統籌整合、科學歸類和綜合評價,促進紅色資源價值轉化,完善麗水發展規劃,實現紅色資源有效利用。其次,要“點面結合”,將麗水紅色旅游與周邊的旅游景點、特色小鎮、生態園林、森林公園串聯,發揮聯動效應,為游客提供豐富的線路選擇。最后,要加大力度喚醒沉睡的紅色資源。星羅棋布的古村古寨一直是紅色旅游建設開發的重要依托,應充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對古村落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將紅色元素融入村莊整體規劃設計,修復一批具有歷史積淀的鄉村紅色建筑。系統開展浙西南革命史料研究,進一步豐富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繼續發掘革命時期的重要故事,讓偏遠山區的紅色資源也能夠為麗水紅色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二)科學規劃,合理開發生態資源
麗水應緊緊圍繞“兩山”理念進行城市總體定位。一要加強對甌江水域生態資源的保護,提高水環境質量,為麗水紅色旅游打造和諧的生態環境。同時,增強群眾的綠色發展意識和環保意識,鼓勵群眾積極投入甌江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中。二要大力開展甌江古建筑、古遺址的調查研究和保護利用工作。修繕原有的水鄉建筑,挖掘甌江文化的歷史沿革,挖掘麗水紅色文化資源,將甌江特色文化元素融入麗水旅游產品開發中。三要合理規劃城市布局,完善麗水水系布局,突出區域特點,充分利用甌江干流及支流的多層次水流體系將其與城墻、廊橋等文物景觀連接,營造山水相依的城市景觀,為游客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
(三)突出特色,打造紅色旅游品牌
新時代,用“兩山”理論為紅色旅游賦能,充分發揮當地原有的生態優勢,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走高質量綠色發展新道路。
一要構建一體化紅色旅游模式。圍繞麗水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聯合綠色生態景區,打造“麗水山居”旅游品牌,在“衣、食、住、行、游、購”方面突破傳統旅游模式,打造智慧旅游服務體系,發揮旅游的聚能效應,走集約發展之路,并注重紅色旅游的整體協調性,努力為游客帶來良好的紅色旅游體驗。
二要將地方文化與紅色旅游產業相融合,開發特色紅色旅游路線。麗水各縣市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如龍泉的劍瓷文化、青田的石雕文化、松陽的古村落文化等,要利用好這些特色文化,設立民俗文化體驗館,打造集紅色場景體驗、休閑、娛樂、學習、觀光于一體的旅游場所,開辟紅色旅游精品路線。以景寧畬族自治縣大張坑村為例,該村結合研學教育基地和畬族體育項目,打造能夠充分展示畬族風情的紅色旅游路線。游客可以在路線的其中一站體驗紅軍餐,了解畬族紅軍抗戰史,享用畬族下午茶,真正實現“紅綠”結合、“紅古”結合,促進了紅色旅游創新發展。
三要加強旅游產品創新。麗水需要豐富旅游產品類型,將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產品進行創意包裝、宣傳推廣,除了開發登山徒步、參觀展覽等項目,還應深度挖掘形式豐富的旅游項目,如研學觀光、競賽表演、越野漂流等。以王村口鎮為例,該鎮致力打造華東地區最美的百里紅軍古道,營造紅色研學氛圍,將古鎮山水與紅色遺跡相融合,吸引越野、溯溪愛好者前來。如今,王村口鎮成為熱門旅游地,是浙江省5A級景區鎮、浙江省旅游風情小鎮。
(四)加快建設步伐,構建立體交通網絡
加快構建“安全、通達、快捷、綠色、舒適”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為麗水市生態經濟建設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完善相關交通服務設施,進行合理布局規劃,大力推進麗水公路、鐵路、水運、機場建設,加強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一要完善連接全市各縣的交通網絡,改善交通環境,整合交通資源,實現城市交通網絡暢通。二要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系統的構建,完善常規公共交通系統,發展公共自行車、電單車、出租車、水上觀光巴士等交通方式,應用低碳節能交通工具,推動綠色低碳交通發展,并形成銜接順暢的公共交通體系。三要加快推進麗水機場建設項目,提高對外開放的程度,通過航空業密切麗水與外界的聯系。
四、結語
“兩山”理論能夠助推麗水紅色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同時為麗水實現紅色資源轉化提供良好的價值遵循和路徑選擇。麗水紅色旅游必須以特有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為內核,不斷充實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發揮其時代價值。新時代,應堅持綠色生態與紅色資源并重,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使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向同行,不斷貫徹落實“兩山”理論,促進“紅綠”深度融合,推動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東升,王春,吳攸.麗水“紅綠融合”譜寫發展新篇章[N].法治日報,2022-05-09(1).
[2]麗水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組.“補課趕趟”:構建現代立體交通網絡[J].浙江經濟,2014(14):48-49.
[3]呂灝.浙西南革命斗爭實踐與精神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21.
[4]馬勇,郭田田.踐行“兩山理論”:生態旅游發展的核心價值與實施路徑[J].旅游學刊,2018(8):16-18.
[5]楊瑛娟,譚磊,孫瑞,等.基于“兩山”理論的漫川關古鎮綠色發展模式[J].遼寧農業科學,2022(2):67-70.
作者簡介:
葉彬希,中國計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