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鳴


一位樵夫好吃懶做,乞求神仙教他不費力的賺錢之法。神仙說:這里有座橋,每跑一個來回,錢數會長一倍,但是要給神仙24個錢作為報酬。樵夫跑了三趟,發現自己這里居然沒有錢了!樵夫原有多少錢?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懵,喳喳叫道:太難了!太難了!
NO1
牛牛和阿普在游玩時,遇到一位小神仙,他們問這位神仙:“你一定不到100歲吧!”誰知這位神仙搖搖頭說:“你們算算吧!把我的年齡加上75,再除以5,然后減去15,再乘10,恰好是2000歲。”小朋友,你知道這位神仙現在有多少歲嗎?
【逆向解析】
(1)“乘10,恰好是2000”,求乘10以前的數:2000÷10=200;
(2)“減去15,是200”,求減15以前的數:200+15=215;
(3)“除以5,是215”,求除以5以前的數:215×5=1075;
(4)現在的年齡加上75是1075,求加上75以前的數:1075-75=1000。所以神仙現在的年齡是1000歲。
NO2
小馬虎在做一道加法題時,把一個加數個位上的9看作6,十位上的6看作9,結果和是174,那么正確的結果應該是多少呢?
【逆向解析】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道題的意思:一個數(正確答案),由于小馬虎兩次錯誤的計算,變成了另一個數(錯誤結果),我們知道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①把個位上的9看作6,這就相當于把正確答案減少了9-6=3。
②把十位上的6看作9,這就相當于把正確答案增加了:10×(9-6)=30。
這樣原題就變成了“一個數減去3,再加上30,所得結果是174,求這個數。”我們只要把少加的加上,多加的減去,就可以求出正確的結果:174+3-30=147。
NO3
李奶奶賣一筐雞蛋,第一位客人買走了一半少2個,第二位客人買走了剩下的一半多2個,第三位客人把剩下的5個雞蛋全部買走了。老奶奶的籃子里原來有多少個雞蛋?
【逆向解析】
用倒推的方法,先用5+2=7(個),相當于第二個客人沒買前的一半,所以第二個客人沒買前的數量是7×2=14(個),第一個客人沒買之前的一半是14-2=12(個),所以原有雞蛋:12×2=24(個)。
NO4
有一個財迷總想使自己的錢成倍增長。一天,他在一座橋上碰見一個老人,老人對他說:“你只要走過這座橋再回來,你身上的錢就會增加一倍,但作為報酬,你每走一個來回要給我32個銅板。”財迷算了算,感覺挺合算,就同意了。他走過橋又走回來,身上的錢果然增加了一倍,他很高興地給了老人32個銅板。這樣走完第五個來回,身上的最后32個銅板都給了老人,財迷一個銅板也沒剩下。你知道財迷身上原有多少個銅板?
【逆向解析】第五次回來時財迷有32個銅板,表明第五次走時有16個銅板(因為走到橋對面錢數要增加一倍),可推出第四次回來時有48個銅板(因為要給老人32個銅板)……依次倒推即可。推算過程可列表如下:
所以原來有31個銅板
N05
有一個兩層書架,一共擺放224本書,先從上層取出與下層本數同樣多的書放入下層,再從下層現有書中,取出與上層剩下的本數同樣多的書放入上層,這算進行了一輪調整。若進行了兩輪調整后,兩層擺放書的本數相等,上層書架原來擺放多少本書?下層書架原來擺放多少本書?
【逆向解析】從最后的狀態往前分析還原
。
所以上層書架原來擺放147本書,下層書架原來擺放77本書。
NO6
一班、二班、三班各有不同數量的圖書。一班拿出本班的一部分圖書分給二班、三班,使這兩個班的圖書各增加一倍;然后二班也拿出一部分圖書分給一班、三班,使這兩個班的圖書各增加一倍;接著三班也拿出一部分圖書分給一班、二班,使這兩個班的圖書各增加一倍。這時三個班的圖書數量都是48本。求三個班原來各有圖書多少本。
【逆向解析】我們可以采用倒推法,再結合列舉法進行分析推理。在每一次重新變化后,三個班的圖書總數量是一個不變的數,由此可從最后三個班的圖書數量都是48本出發進行倒推,求出每一次重新變化以前三個班各自的圖書數量,逐步倒推出原有的圖書數量。依據題意可知,一班、二班的圖書數量各增加一倍才是48本,因此增加前各應有24本,所以一班、二班的圖書數量各應減半,還給三班。其余各次,以此類推,把倒推解答的過程用表表示:
樂樂老師點撥:大家要注意動腦筋分析,是單個變量還原還是多個變量還原。如果是單個變量還原,我們要畫出順序圖,逐步逆推回去;多個變量還原,我們要用列表法。逆向思考法,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