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

做數學題時,通常都會要求“精確”,考試時,哪怕只是小數點后兩位差了一點點,考卷上還是會被打個叉。然而,在某些時候,數學其實可以像速寫,用數字輕巧地描繪大略輪廓,這項技巧在生活中相當實用。好比說,陪爸媽去購物時。
★至少花多少錢?利用無條件舍去法
今天多多一家人臨時起意要去超市采買,偏偏老爸老媽都忘了帶皮包,兩個人從口袋、公事包里東拼西湊,找到幾張鈔票,合起來大約1300元,加上多多被迫交出來的200元零用錢,剛好1500元。
“這下子得邊買邊算剩多少錢了,你來幫忙算一下吧。”爸爸回頭跟不小心陷入巧克力區“泥沼”的多多說。爸爸的話完全比不上巧克力的吸引力,多多根本沒專心聽。
“現在這樣多少錢了?”媽媽忽然問。
爸爸望向多多,這時多多才知道自己肩負了計算的重任。他快速地看了看購物車里的特價商品,一共有7件。再瞄了標簽上面的價錢,回答道:“最少1000元,最多1700元。”
“什么意思?怎么差那么多?”爸爸皺眉問。
“我把每件商品10位數以下的價錢都舍去,比如把149元的吸塵器算100元。289元的電飯鍋算200元,這樣得到的數字是1000元。這叫作‘無條件舍去法。但因為每件商品的估算金額都比實際小,所以1000元是最后消費金額的下限,但實際的金額會高于這個數字。”多多回答。
★最多花多少錢?利用無條件
進位法
“那最多1700元又是怎么來的?”
“最多的算法剛好相反,是把每件商品的價格,十位數以下無條件進位。149元的吸塵器變成200元,289元的電飯鍋變成300元。因為每件商品的估算金額都比實際高,最后的消費金額一定會小于這個數字。”
“你剛剛把每個商品都加起來算了兩次?”媽媽瞪大眼睛。
多多點點頭,他對自己的心算感到自豪。可沒想到,爸爸卻笑著摸了摸他的頭:“你多算了一次,只要知道下限,下限再加700就是上限。”
多多愣了一下,爸爸繼續解釋:“里面有7項產品,同一項商品的無條件舍去和進位,相差金額都是100元。所以商品金額加總起來,上下限差距剛好是商品數目乘100元。”
媽媽說:“但我們只有1500元,如果要付1700元,錢就不夠了。”
★最接近實際金額,利用四舍
五入法
爸爸想了一會兒道:“如果改用四舍五入,149元的吸塵器變成100元,289元的電飯鍋變成300元。這樣算出來的方法更接近實際金額,是1300元。”
“但四舍五入不能保證一定比較高或比較低。在柜臺前才說‘這個不要了很丟臉。”媽媽巡視著商品,想減少一兩樣。
多多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都因為他一開始沒認真算,才會讓媽媽覺得困擾。他將手伸進口袋想找零錢,爸爸卻像變魔術般,變出了兩張皺皺的百元鈔票。結賬時,爸爸輕聲跟多多說:“看在你數學表現不錯的分上,就拿你口袋里私藏的錢去買巧克力吧!”
這是多多家選購的物品,你可以用剛學到的三種方法算看看:
299元 260元 139元
289元 129元 110元 149元
思考一下:如果其中一件物品的價格不到100元,把十位數舍去就變成0了,那該怎么辦?
答案:當價格不到100元時,舍去十位數變成0是正確的,因為這是花費到的金額下限。
★估算方法妙處多
一定有同學會疑惑:估算算不出精確的結果,為什么要學習它呢?因為學習生活中的有些數值“無法”計算出精確的結果,有時候雖然條件有精確數值,但“沒有必要”計算出精確結果,這類問題我們就會使用估算的方法。估算有三種解決辦法: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和去尾法,下面我們來分別說一說。
四舍五入法
它是最常用的估算方法,可不是四個人進五個人出的意思,四舍五入即省略這個數最后的尾數。它需要考慮兩點:
①去掉部分的首位數是4或小于4,就要把尾數舍去,保留部分不變,這種情況,是“四舍”。
例如,123保留三位數的估算值就是120。
②如果去掉部分的首位數是5或大于5,省略尾數后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要加1,這種情況稱為“五入”。
例如,127保留三位數估算值就是130。用四舍五入法來獲取近似值,要保留到哪一位,就要看它的下一位是幾就行。
用四舍五入法寫出下面兩個數字的近似值吧!
1399 2601
進一法
這種方法是依據題意,把一個數的尾數省略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數上加1。
例如,有525千克糧食,每條麻袋可裝100千克,一共需要幾條麻袋?通過分析這道題,我們不難發現,525千克糧食裝了5麻袋后還余25千克,所以還要增加一條麻袋,即省略尾數后要向前一位“進1”。列式為:525÷100=5.25≈6。
去尾法
這種方法是依據題意把一個數的尾數省略后,保留部分不變。
例如,把350張紙訂成每本40張的本子,最多可訂多少本?通過計算,350除以40商為8.75,也就是說訂成8本后,剩下的不足40張,不夠訂一本,因此要把尾數舍去。列式為:350÷40=8.75≈8。
畫重點
取一個數的近似值或者在計算題里估算,通常使用“四舍五入法”;對于應用題,通常根據題目的實際意義和具體要求決定取近似值的方法。
★估算方法用處大
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學霸是怎么大顯身手的吧。
元宵節家庭聚會馬上來臨,媽媽帶著多多來到超市采購。多多要請家里人吃元宵,他算了一下家里的人數,計劃采購560個元宵。超市有促銷活動,精品元宵一袋24個,每袋29.9元,每買一袋元宵,贈兩個單獨包裝的元宵。如果按超市的促銷活動整袋購買,至少需要買多少袋才能滿足家里人的需求?多多拿出600元壓歲錢準備用于購買元宵,估算一下她準備的錢夠不夠。
【學霸思路】解答這道題,首先弄清題意,分清已知條件和要求回答的問題,再找出它們的數量關系,由此列式就可以。因為這道題跟估算有關,所以還要最后判斷一下用哪種估算方法來求出最后的得數。
根據超市的優惠方案,每買一袋就送2個,也就是花一袋的錢可以買(24+2)個,560÷(24+2)≈22(袋),根據單價×數量=總價,求出買22袋需要花的錢數與600元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
列式為: 560÷(24+2)≈21.5≈22(袋)
29.9元一袋可以估算成30元一袋,
22袋就需要660元,
600元<660元,
所以不夠。
答:多多需要買22袋,準備600元錢不夠。
王老師帶了100元去購物,她買了兩瓶牛奶,每瓶10.8元,又花40.5元買了一袋面粉。之后王老師還想買了一箱飲料,有兩種包裝的飲料可供選擇,一種是36元一箱,另一種是42.5元一箱。請你估算一下,它的錢夠買哪一種?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了數的估算,以及單價、總價、數量的關系,要熟練掌握,注意把10.8和40.5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數。
大家還等什么,快動手做一做,看看誰估算得最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