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鳳凰城實驗幼兒園 劉春芳
綜合區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戶外活動區域之一,其中有各種長短、厚薄、形狀不一的積木、梯子、輪子、九宮格等材料,幼兒樂于在此游戲并享受游戲帶給他們的快樂。
在室內搭建區域,均均、鑫鑫、小哲搭建了作品“植物大戰僵尸”,他們一邊模仿游戲里的角色,一邊發出模擬戰斗的聲音。這時均均有些遺憾地說:“我們的大炮再大一點就好了。”鑫鑫、小哲也應聲道:“就是太小了,一點威力都沒有。”這時鑫鑫提出:“我們去戶外游戲的時候,搭個大點的大炮不就行了。”均均和小哲連忙應聲說“好”。

圖1.幼兒最初設計的大炮圖紙
均均擺放炮筒,鑫鑫和同伴繼續壘高,正當大家干得積極有勁的時候,大炮突然不堪重力向前傾倒。均均伸出雙手試圖接住大炮,但是大炮還是轟然倒塌在大家遺憾的“哎呀”聲里。順勢坐下的均均一臉落寞,隨即他指向未塌的一邊說:“還有一部分沒倒塌呢,咱們繼續努力再搭一個別樣的大炮吧!”藝然應聲表示贊同,幾個孩子說干就干,新一輪的大炮搭建游戲開始了。
評析
均均在大炮倒塌的時候能及時調整心態,微笑地指向未倒塌的“希望”,提議大家“再搭個別樣的大炮”,說明他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調節情緒,同時他樂觀的態度也感染了同伴。整個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并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能夠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一起克服困難。
“是什么原因造成大炮倒塌呢?”教師追問。
均均:“炮筒身上的積木太多了,很重,就把大炮壓倒了。”
小哲:“前面放的積木多,很重;后面放的積木少,很輕。”
教師繼續追問:“怎樣擺放合適呢?”
鑫鑫:“給上面少放一點積木。”
均均:“把積木擺得均勻一點,前后都有,重心就穩了。”
教師小結:“大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并提出了擺放均勻的好辦法,真是厲害,老師還想表揚你們在大炮倒塌后沒有埋怨,繼續高高興興搭建的積極態度。”
均均不斷調整炮筒的擺放位置,就在他趴下越過大炮拿取積木的時候,身體碰到了大炮,致使炮身輕微晃動,炮筒一側擋板滑落。均均隨后繼續調整,把三角積木增加到兩塊。這時,均均拿走做大炮座椅的方磚積木,鑫鑫追問:“這是金磚座位呀。”均均解釋道:“可是我們需要方磚積木。”就在這時,鑫鑫趁機拿走方磚積木并解釋道:“你看,坐著開炮才舒服啊!”均均控訴:“可是我們坐不了啊!”鑫鑫解釋:“咱們輪流當炮手,今天我當,明天你當,后天……”
均均釋然,隨后和小哲調整炮筒方向以防止滾落,同時他提議再增加兩個炮筒并邀請鑫鑫和他同時安放,兩個炮筒在長木板兩側同時向中間滾動至停止,小哲則在兩側加上積木擋板。三個孩子高興地拍手叫喊:“確認安全,可以開火,我們玩植物大戰僵尸游戲吧!”

圖2.大炮搭建完成
評析
圓柱形炮筒一再滑落,均均不斷調整,說明他的思維轉換能力較強;他不斷嘗試和同伴一起戰勝困難,直至搭建成功,說明他具備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搭建過程中,他還邀請同伴與他配合,說明他在同伴交往上主動性較強。鑫鑫堅持自己的金磚座位,在得到均均的控訴時,與他協商輪流玩,解決了沖突和矛盾,說明他溝通能力良好。
反思環節,我們播放游戲視頻并進行了討論。
播放第一段視頻時,教師向均均提問:“你遇到了什么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
均均:“圓柱形炮筒老是滑下來,開始的時候,我是用三角積木做擋板擋住它,上面放上方磚積木,可是炮筒還是會滑下來;后來我變成兩塊擋板,碰到的時候還是會滑下來;最后,我和小哲調整了方磚積木的方向,把四塊豎著放的改成了兩塊橫著放、兩塊豎著放,兩邊放上擋板,前面抵上木板就可以了。”
教師:“大家覺得他做得怎么樣?”
孩子們不由自主地給均均豎起大拇指,表示他的搭建方法很棒!
教師:“均均不斷地調整積木,最后終于固定住了炮筒,他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的學習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播放第二段視頻時,教師提問幼兒:“你從視頻中看到了什么?”
樂樂:“均均和鑫鑫的想法不一樣。”
幼兒集體討論:當你的想法和別人的意見不一致時,該怎么辦呢?
晨曦:“想一想,覺得他的想法也不錯的時候,接受他的想法。”
子悅:“如果覺得他說得不對,可以剪子包袱錘,誰贏了就聽誰的。”
教師:“如果輸了,但你還想堅持自己的想法時該怎么辦呢?”
云開:“輸了就是輸了,要承認,不能耍賴。”
教師小結:“大家的提議都很不錯,當我們的想法和別人的不一致時,首先要聽聽別人的想法,一種可能是我們覺得他的想法不錯,接受他的想法;另一種是我們不同意他的想法,還要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時,我們要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并說明理由。”
規劃游戲時,教師播放大炮發射的視頻,幼兒被大炮的威力所震撼。這時,均均提出想要增加大炮的威力。
教師:“如何增加大炮的威力呢?”
一辰:“增加炮筒,威力就大了。”
鑫鑫:“不能再增加炮筒了,炮身支撐不住,炮筒也會不斷滑下來。”
藝然:“炮身做大一點,炮筒就能做大了。”
教師:“炮身怎么做得更大呢?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藝然:“可能會用到很多圓柱積木、長木板、塑料管等。”
均均:“大炮離得近,威力就大;離得遠,威力就小。”
教師:“大炮怎么樣忽近忽遠呢?具體選擇哪些材料呢?”
均均:“做成可以移動的大炮,給現在的大炮兩個輪子搭上梯子、擺上木板、加上輪子,做成可以移動的大炮,炮筒也可以變多變大,這樣大炮的威力就大了。”
教師:“那大家試一試吧!”
均均和藝然運輪子,鑫鑫和小哲架梯子,其他小朋友去運木板,大家各司其職。很快在大家的努力下,移動式大炮搭建成功。均均給大炮“加滿油”,招呼大家齊上陣。當鑫鑫準備從一側上車,腳剛踩到木板上的時候,木板立馬向一邊翹起。大家立馬叫停鑫鑫,這時均均提醒大家,不能在兩邊上車,要在中間上車。大家嘗試調整,但發現木板翹起的問題無法解決。
評析
均均敏銳地發現木板因重力偏向而翹起的原因,說明他有較強的洞察力。他及時提醒大家不要從兩邊上車,說明他通過觀察探究出了發生該現象的原因。

圖3.均均嘗試解決木板翹起的問題
教師:“木板翹起來了,大家怎么上炮車呢?”
一辰:“把木板換成別的材料。”
教師:“什么材料呢?”
均均:“九宮格木板很重,不會翹。”
小哲:“我們就用九宮格木板吧!”

圖4.移動式大炮試行
大家齊心協力把九宮格木板搬上車,將長木板穿過九宮格木板的開口處做油箱,圓柱積木做炮筒,四個炮筒兩邊擺放長木板做擋板。看著搭建好的大炮,大家開心地提議點火出發,并齊聲倒計時:“5、4、3、2、1!”
評析
當木板翹起的問題無法解決時,幼兒嘗試更換材料用九宮格木板代替炮身,說明幼兒能比較、分析材料的特征。當鑫鑫指出炮筒可以平放時,均均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說明他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見。鑫鑫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說明理由,說明他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愿。
反思環節,教師請幼兒說說:游戲中遇到了什么問題?
藝然:“我趴在大炮里不舒服,大炮開走的時候,我磕到頭了。”
教師:“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一辰:“趴得矮一點就磕不著了。”
靜雯:“換個材料試試吧?”
教師:“換成什么材料呢?”
均均:“把九宮格木板換成開口的材料就行,可以站在里面磕不著頭,還可以看清四周的路。”
教師:“這個方法聽起來不錯!明天游戲時,大家調整材料試一試。”
新的大炮搭建好了,怎么開炮?向哪里開炮?經過討論,大家決定調整大炮方向。均均指揮鑫鑫和一辰把車上多余的積木拿開,大家各站炮車一角搬運輪胎并調整車頭朝向。調整完成后鑫鑫開心地指著前方說:“向著遠方開炮,出發!”
評析
游戲中,幼兒有商有量、分工明確,遇到困難時一起合作、尋求幫助,最終搭建成功。說明他們在社會交往中都有積極主動的交往欲望和尊重、接納他人意見的態度,同時幼兒還互相珍惜各自的勞動成果,為集體取得的成功而感到高興。
1.追隨幼兒興趣
幼兒連續多次搭建,教師則一直尊重他們的游戲想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教師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始終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引導他們勇于戰勝困難。
2.適時有效的介入
當幼兒搭建的大炮倒塌時,教師首先適時介入提出問題:“大炮為什么會倒塌?”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找出倒塌的原因;其次,教師梳理總結幼兒的回答,幫助其豐富搭建經驗,提升其搭建技能。
3.及時反思游戲規則
每次游戲前后的規劃和反思環節,教師都能以圖片、視頻或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梳理問題。例如,教師在幼兒規劃搭建圖紙時播放大炮的視頻,幫助幼兒增加搭建經驗,推動游戲發展;又或者反思時,教師提問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幼兒一起動腦,幫助其解決困難,豐富幼兒的搭建知識,提升其游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