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雪
每周5個半天門診,不僅要看病,還要做研究、帶學生,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嚴世蕓已82歲高齡,可為何如此精力充沛?因為他一直遵循著獨特的“龜法”養生經。
什么是“龜法”養生?嚴世蕓解釋,烏龜之所以長壽,就是因為它遵守自然“中和”之道,它在岸上或水里可以一動不動很久,而一旦動起來也毫不含糊,這就是“動靜結合”;烏龜喜食水草,也吃小蝦小魚,可謂“葷素搭配”而不偏倚;烏龜神情淡定,惹它,它會縮入龜殼,待安定后,它又探出腦袋,伸展四肢,稱得上性情平和、從容。傳統文化強調的“平和中正、不偏不倚”就是“龜法”養生的深刻內涵。
動靜結合:先服老,然后再不服老
嚴世蕓從小就是運動健將,羽毛球、長跑、游泳,樣樣都擅長,還常常進行高強度運動,因此練就了健碩的體格。嚴世蕓在40歲之后,就很少進行強度較大的體育運動,等到70歲以后,一切競技運動都不再做了。《黃帝內經》中的“不妄作勞,能形與神俱”,就是在強調不要進行超過體力范圍的勞作,才是養生之道。
“要先服老,然后再不服老。”嚴世蕓說,要客觀認識身體衰老的規律,老年人不能按照年輕人的標準來鍛煉,但也并不是認識到自己老了,就“認命”地不再注重鍛煉了。老年人應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鍛煉方式,如五禽戲、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等較為和緩的傳統功法。
葷素搭配:肥肉、酒不是養生禁忌
“葷素搭配、不偏嗜”是嚴世蕓的“龜法”養生在飲食方面的主張。嚴世蕓認為,現在許多人倡導的少油、少鹽、低脂、低熱量飲食,其實也是一種偏嗜。
“肥肉、酒不一定是養生禁忌。”嚴世蕓喜歡吃紅燒肉,隔三岔五便要來一頓,忙完一天的工作,更是時常小酌幾杯。在他看來,脂肪是對健康有益的好東西,能供給機體熱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還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等,將肥肉作為養生禁忌過于片面。而且酒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可驅寒發散,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適量飲用,其未嘗不能成為養生佳品。
“龜法”養生強調“中正”之道,并不是死板地規定必須平均去吃各類食物,而是要結合個人身體狀況,制訂個性化的均衡飲食。比如自身酒量大,說明其身體代謝機制適宜運化酒,那么適量飲酒就有助于養生。此外,陽虛體質的人可適量多吃羊肉等溫腎壯陽之物;陰虛體質的人可適量多吃甲魚、銀耳、燕窩等養陰生津之品。但即便是多吃也要適量,用嚴世蕓的話說:“既要什么都吃,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食譜,身體才能越吃越好。”
性情平和:及其老也,戒之在得
嚴世蕓一生中曾遇到過很多坎坷與挫折,但他明白,一件事要有一個理想的結果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人謀事只能是最大限度地盡人事,最終能不能如愿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無論出現什么結果、遇到什么挫折,都應坦然以對。這是他到耄耋之年仍然精神矍鑠的又一秘訣。
養生就是要保持身心和諧、內在安寧,關鍵在于一個“和”字,即讓心境平和、舒適,專注于自己的追求,不要生出許多擾亂心神的雜念、欲望。用裘沛然先生的話說,“豁達一點、寬容一點、厚道一點、瀟灑一點”,在這四點上,嚴世蕓加了“淡定一點”,做到這五點,身心必定和諧,而“身心和”則自然健康長壽。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