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健
行駛在縱橫交錯的道路上,常常經過幾個路口就能看到一家與汽車相關的企業。作為我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江蘇蘇州昆山擁有汽車產業鏈配套企業1298家,產業鏈齊全、配套能力出眾,2022年總產值約600億元。
以汽車電路的主體——整車線束為例,僅圍繞一家龍頭民營企業,就有近50家供應商聚集昆山,在這條成熟的產業鏈上,上下游分工明確,供需合作緊密。
為何是昆山?讓我們走進這座蘇南城市,沿著聽上去有些陌生的“線束生產線”,去尋找答案。
從零起步,將整車線束“造出來”
如果說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那么由電線、接插件和相關輔材所組成的線束則相當于汽車的神經和血管。線束質量不過關,可能導致汽車失靈甚至自燃。
曾經,整車線束產業鏈的話語權掌握在合資品牌手中,本土企業采用來圖加工模式。如今在昆山,這一局面已經改變。
鏡頭拉回1995年。彼時,上海汽車產業發展迅猛。緊鄰上海的昆山把握機會,以區位和成本優勢,引來大批汽車相關企業。1988年進入行業,經過近8年發展,滬光當時的業務范圍已從工程車擴展到商用車、乘用車,但依然是一家普通代工廠。一臺汽車的整車線束起碼有數百個回路,此時的滬光最多能生產幾十個。
創始人成三榮沒想到,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命運徹底改變。一天,一家汽車貿易公司找上門。對方帶來車型圖紙,想讓滬光設計整車線束。數百萬元的生意,如果能拿下,將是滬光接過的最大訂單。成三榮決定,進軍整車線束行業。
彼時,國內汽車自主品牌嶄露頭角。滬光乘勢而為,業務迅速增長,并瞄準下一目標——拿下合資品牌客戶。為了能給大眾供貨,滬光每年都請對方的評審團隊來審核4次,發現問題,立馬解決。直到2012年,才終于成為其整車線束供應商。
盡管如此,國外供應商起步早、技術成熟、成本控制更好,當時依然把控著行業話語權。生產一套大眾整車線束,需要上千個零部件,90%以上靠進口——不僅成本下不來,常常還得看國外供應商的臉色。
“要打破外資壟斷,僅靠我們一家之力遠遠不夠?!背扇龢s說:“如果不能建起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國產整車線束就很難成氣候?!?/p>
深度融入,促進企業群“聚起來”
走出滬光總部大樓,沿著昆山古城路一路往北,大約半個小時車程,就到了福田塑膠制品廠。
廠房里,一根根黑色波紋管經過切割打包后,將被裝車運往20多公里外的滬光原料倉庫。小小的波紋管,看似和普通塑料管沒什么區別,卻具備耐磨、降噪、阻燃、防腐蝕、抗干擾等多種功能,套在線束外,起到關鍵保護作用。
“我們給滬光供了20多年貨?!备L锼苣z總經理吳福弟回憶,2001年,靠著1條生產線、6套模具,當時53歲的吳福弟向親戚朋友借了50萬元,接下滬光的第一筆訂單,開啟創業之路。如今,福田塑膠年產值已過千萬元。
在昆山,整車線束產業鏈的吸附力逐漸增強,滬光已成為20多個全球知名汽車企業的供應商。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本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
來到滬光總部工廠,上千平方米的開線車間里,各式各樣的自動化設備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智能物料傳輸系統的供應商——榮智工企智能技術(昆山)有限公司,距離滬光總部工廠只有10余公里。
榮智工企創始人之一徐海棟,干了10余年倉儲自動化。企業初創時,名氣小、訂單少。2019年初,面對滬光一個近2000萬元的大訂單,榮智工企迅速擴大團隊,引進新設備,幾個月就拿出一套高標準智能物料傳輸系統。榮智工企在業內“一戰成名”,隨后又成功拿到京東、寧德時代等企業的訂單。
整車線束產業鏈上,國產零部件的影響力持續提升。“現在,一半以上零部件都能從國內供應商拿貨?!背扇龢s說,就近采購,成本下降,產品競爭力也就更強了。
不少外資企業也開始往昆山聚集。德國知名企業科絡普,僅每年給滬光供應的各種膠帶價值就超3000萬元。2014年,科絡普在長三角的子公司搬家,來到距離滬光只有20多公里的平謙國際(昆山)現代產業園。瑞士連接器龍頭企業泰科電子,也正謀劃在滬光周邊建新廠。“緊靠著我們在亞洲的最大客戶,供貨可以更便捷?!碧┛齐娮酉嚓P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昆山吸引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汽車相關產業投資商前來投資。
形成聯動合力,讓產業鏈“強起來”
汽車線束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成三榮介紹,通常來說,線束廠人均年產值能達到40萬元就算不錯了。為突破天花板,2015年起,滬光投入巨資對工廠進行智能化改造。如今,從倉儲、開線、壓接、檢測到總裝等各個環節,都實現了智能化生產。在很多智能化車間里,人均年產值達到了200余萬元。
智能化改造能夠成功,也離不開產業鏈上企業的密切合作。滬光隔壁,坐落著昆山標新公司。過去,昆山標新主要給蘋果代工廠提供自動化設備。2018年,昆山標新和滬光決定,合作研發汽車線束自動化生產線。
從手機到汽車線束,跨度非常大?!按饲皬膩頉]有接觸過汽車線束,對行業標準更是一無所知,可以說是從零起步?!惫究偨浝砝罱s說。
好在雙方緊密配合,遇到難題了,技術人員坐在一起,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如今,他們合作開發的智能化生產系統已進入第三代。每年,都有價值數千萬元乃至上億元的智能設備進入滬光的車間,逐漸替換之前的進口設備。
正是這種上下游企業間的緊密配合,讓昆山汽車零部件產業鏈逐漸由大變強。2022年,全市共有規上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173家,主要涉及發動機、馬達、輪胎、輪轂、線束等領域,總產值約600億元,同比增長20.2%。
鏈上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外部環境和政策的改善。今年,“真金白銀”繼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江蘇省出臺42條措施,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蘇州在此基礎上,再推出55項“含金量”十足的政策。為了更好推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昆山也在充分利用上海汽車產業外溢的優勢,以昆山開發區為前沿陣地,培育較完善的汽車相關產業鏈,并集聚一批科技園區、創新中心、研發機構。昆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徐康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做大做強、做新做精,深度融入長三角汽車產業鏈。
前不久,滬光在羅馬尼亞的工廠投運,這是其創辦的首家海外工廠?!拔覀儗⒓涌旌M獠季郑屩袊圃斓钠嚲€束走得更遠?!背扇龢s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