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濱
[摘 要]傳統財務會計已越發難以滿足新時期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需求,尤其是人工智能的不斷應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逐漸暴露出時效性低、事前管控力度弱、管理價值低等問題。而且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地位更加凸顯,迫切需要進行財務轉型。如何進行財務工作轉型是當前事業單位應當明確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事業單位財務轉型的意義,然后探討事業單位傳統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最后提出有效的轉型路徑。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轉型;意義;財務共享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財務管理作為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對單位未來的長足發展有重要影響。而由于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職能的存在,其財務工作必然會受到社會因素、政策因素等影響。事業單位傳統財務管理工作模式無法適應新時期政策發展的需求,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推動財務轉型升級。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積極打造業財融合發展模式,提高財務共享性,保證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先進性、前瞻性,全面提高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質量與效率[1]。基于此,加強對事業單位財務轉型的相關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事業單位財務共享轉型意義
1.1 改變財務定位,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價值
事業單位運營的主要目的在于為公眾提供便利的服務,多數事業單位運營是由財務撥款,事業單位現有管理模式、資金量難以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公眾需求。尤其是傳統財務工作只關注會計核算的規范性、有無算好賬等內容,財務轉型則更側重于財務共享、司庫層面的管控,并基于此真正實現財務為單位各項經營業務服務的目的,為單位決策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幫助單位管理好資金。同時,財務轉型工作不僅是財務人員身份的轉變,也意味著財務在事業單位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的轉換,財務不再局限于核算,而是以服務單位決策、經濟活動為主線。
1.2 推動共享機制的建立,提升信息交互質量
財務共享是財務轉型的重要一環,從財務共享角度來看,單位中的服務活動,建設項目中涉及收支的結算內容、核算內容,都可以通過財務共享系統開展,財務部門信息采集的過程更加便捷,業務部門進行信息上報難度也會大大降低,可以縮短相關業務辦理流程,提升辦事效率,提升單位整體服務水平,推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分析走向精細化道路。可見,事業單位開展財務轉型,能夠提升單位內部信息的共享性,各系統數據接口逐漸趨于統一,可以實現標準化發展。與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相比,財務共享管理模式能夠為內部控制部門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據,確保信息共享質量,為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而且實現財務共享能夠對內部控制部門進行周期性監督評價,能夠大大提升內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創造了較為有利的控制手段,對單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讓單位的風險防范能力得以提升。
2 事業單位傳統財務管理弊端分析
2.1 財務核算自動化程度低
當前,國內一些事業單位財務系統相對落后,系統界面布局不合理,運行存在卡頓現象,在實際操作中有諸多不便,甚至一些財務系統缺乏業務信息處理功能,以致相關業務需要人工計算。采用事后核算的方式,導致事業單位財務數據收集滯后性嚴重,編制財務報表工作也需要延后,嚴重影響主管機構獲得財務數據信息的準確性,無法正確反映事業單位真實的經營狀況,導致財務報表數據支撐作用不明顯[2]。另外,國內很多事業單位財務系統僅作為內部財務數據工具,無法從外部獲取信息,如行業信息、政府披露數據、主管機構信息等,導致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實施中缺少參考標準,有時候會導致單位自身發展與行業、市場相偏離,無法為單位運營提供可靠性數據。
2.2 業財融合度低,缺乏協同
在財務轉型下,需要從財務出發審視各業務環節,更好地為單位決策提供服務,為此單位需要實現業財融合。現階段,由于長期以來業務和財務人才技能都較為單一,業務不懂財務,財務不懂業務,雖然近年來也在不斷強化業財融合,但整體上,多數事業單位財務還未能深入業務,財務人員對業務的了解不夠深入、全面,業務人員也對財務知識的了解較為片面,缺乏主動參與性,業財融合度低使得財務職能難發揮。此外,事業單位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存在“重核算、輕管理”[3]的問題,財務管理人員側重于財務報告,對于財務分析較為忽視,加上自身運營機制靈活性不足,在業務處理方面過于機械,對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2.3 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業財融合是新時代各企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目前一些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不利于單位業財融合的發展。具體來說,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系統存在漏洞,未能嚴格按照預算編制執行,預算工作側重于事前,對后續流程未能全面掌握。在預算編制環節中,由于時間短且預算部門與單位其他部門之間聯系不足,導致預算編制規范性不足,預算編制與單位實際運營情況不符。而且預算編制審核批準后,相關監控部門無法及時掌握單位財務動向,給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出現以權謀私等問題,導致企業財務支出虛高。
3 事業單位推進財務管理轉型路徑
3.1 構建業財融合管理系統
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臺能夠為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創造先決條件,實現單位業務與財務工作有效對接。第一,加強數據資源庫建設。要求事業單位所有部門都能夠參與其中,單位所有信息,包括財務報銷單據、人員信息、業務信息、單位領導信息、管理制度細則等數據,可以為單位財務管理轉型提供數據基礎;第二,“兩個子系統”構建,即業務子系統與報銷子系統。業務子系統具有審批功能,可以對各業務部門的資金支出進行線上審批;而報銷子系統具有固定資產管理、資金結算管理、報表、稅務核算等功能模塊。兩個子系統之間相互聯系,提升了財務系統對單位各項業務的管控力度;第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借助大數據挖掘、收集、分析等技術,能夠對事業單位各項業務、財務數據進行利用,為完善事業單位管理制度、輔助單位重大決策制定等提供數據依據。大數據技術能夠幫助財務部門收集單位內外的數據信息,將相關數據資源進行整合,為單位各項業務活動提供支持;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事業單位財務分析模型,能夠進行活動風險預測,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為推動事業單位財務轉型提供便利條件。
3.2 調整財務部門職能和結構,重構財務管理流程
第一,對單位業務處理流程進行調整。①對單位決策流程進行梳理,明確領導層權限、責任,從頂層設計出發支持單位業財融合;②業財融合是一項全員參與的工作,應該進一步明確單位各部門在財務轉型中的責任,對內部業務流程進行重新梳理,實現業務與財務工作對接;③重塑業務流程后,各部門應該根據自身業務開展需求,發起業務流程;④系統會在財務人員會簽后對相關信息進行及時反饋,為業務部門的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導。第二,對單位財務崗位設置進行優化。在業財融合發展過程中,事業單位應該根據財務系統功能,設置包括資金核算組、單據審核組、薪酬核算組、稅務核算崗及報表組在內的五個組別,每個組設置不同的財務崗位,各崗位都具有對應的財務操作系統,更好地為單位管理決策服務。第三,對事業單位財務工作流程進行重構。財務部門需要重視事前審批工作,在業務部門發起流程后,由對應的財務崗進行制單、復核、核算等工作,待單據審核完成后進入結算流程。優化財務工作流程能夠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切實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有效性,能夠真實反映事業單位的資金支出流程,還能夠保證財政資金使用安全。
3.3 優化財務管理模式和功能
第一,一些事業單位在基礎設施建設及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于此類單位應該積極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由于經濟性活動相對較多,此類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各類經濟活動成本的管控,同時落實風險防范,保證活動能夠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為凸顯事業單位社會公共服務奠定基礎。事業單位積極構建財務貢獻系統,推行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的財務工作模式,發揮財務管理部門在風險識別、業務監督方面的作用。第二,對于公共服務責任較重的事業單位來說,應該改變傳統事后分析的模式,加強事前分析、事中監控[4]。對于此類事業單位來說,經濟性活動占單位業務的比重相對較低,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目的更多體現在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在財務管理模式調整方面,可以優先處理財務分析,強化事前、事中管理,發揮財務共享系統的作用,對單位各部門業務開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預測,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以便對各類業務運行成本進行控制。
3.4 全面落實執行內控制度,優化預算管理
在事業單位財務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采用“四分制”,嚴格按照會計核算、收款處理、票據管理、文檔管理、結算債權處理流程,強化內部控制,避免單位內部財務工作存在漏洞,降低財務風險。預算作為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重要依據,能夠指導單位各部門對資金的使用,要求財務會計、內部審計對充分掌握各部門的預算狀況,嚴格按照預算執行,杜絕超額預算、虛開發票等行為。為了全面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效果,可以引入預算管理軟件,將預算管理和會計管理系統融合起來,切實提升財務部門對單位各部門預算執行的監督,保證各項預算資金落到實處。第一責任審計員應該承擔起控制預算成本的責任,而最終用戶作為預算管理系統部門主管,其具有預算開支、結余、預算執行等監察權利,能夠對事業單位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實施動態監控,切實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成效。
3.5 堅持科學管理原則規范單位經費使用管理
在信息時代下,事業單位應該借助信息化技術優勢規范理財,同時樹立理財意識,將財務監管納入基礎工作范疇中,切實規范單位各項經費的使用流程。事業單位應該基于綜合建設,將財務工作納入重要日常工作中,以“保證重點、節約成本”等作為年初預算的重要原則,優化單位非財政預算項目,對財務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嚴格控制,聽取相關報告,建立科學的預算資金管理制度,在實踐中不斷查找問題,分析問題原因,提出整改建議。另外,事業單位應該積極推行支出授權、執行授權制度,按照單位實際情況,進一步規范聯合審批權限與審批標準。預算資金需要由上級批準,對于超出限額的情況,則需要單位領導進行審批,對資金數量、流向等進行有效控制,降低行政成本,將問責制度落實到位,利用單位OA系統及時公示財務行為,保證單位財務工作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5]。
3.6 建設財務信息安全管理機制
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必須保證信息安全,應該充分認識到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構建完善的財務信息安全管理機制。第一,落實財務審計、監督工作,采用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及內部自查方式對財務部門相關業務過程進行審查,還可以委托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部控制審計,保證單位各項財務工作符合相關規范。按照崗位職責設置財務系統操作權限,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職務分離要求,為各項財務工作流程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第二,落實財務檔案管理,對于單位財務數據應該定期做好備份,對財務系統登錄密鑰則需要定期重置口令,財務檔案管理工作應該堅持時效性、完整性、準確性的基本原則,通過痕跡化管理為各項財務工作“追蹤溯源”提供依據。采用紙質痕跡與電子數據相互補充支撐的方式,消除由財務管理疏漏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第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引入先進的信息安全風險防控技術,對單位財務系統進行實時監控,一旦出現超出風險限值的情況會及時發出預警,提醒財務人員妥善處置,消除財務風險。財務人員必須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幫助其樹立信息安全意識,樹立底線思維,認真學習先進的信息安全防護技術,提升對財務信息安全處理的技能。
3.7 組建復合型財務人才團隊
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轉型過程中,必須重視人才的作用,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綜合業務能力強、信息素養高的復合型財務人才隊伍。第一,鼓勵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積極開展繼續教育,要求其能夠認真學習會計準則,同時應該及時學習最新的財務法律法規,不斷提升業務水平,結合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學習信息化財務操作手段,應用大數據技術開展財務分析。第二,改進單位財務人員評價體系,在內部形成一個公平、公正的職位晉升、職稱評定環境,對財務人員的評價中應該將技能水平、工作績效作為重點評價指標,建立更加通暢的財務人員發展通道,提高財務人員的工資待遇、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其中,進一步充實事業單位財務人才團隊,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轉型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4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社會各行業、各領域都有了新的變化,數字化、信息化及數據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事業單位應該根據時代發展要求,積極推動財務共享與業財融合,深入分析自身財務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的財務管理轉型方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該優化財務工作流程,積極打造先進的財務信息系統,將事業單位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對接起來,推動二者深度融合,發揮財務部門在服務單位業務開展中的作用,促進單位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發展,為事業單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金芳. 集團企業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探究[J]. 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2,14(8):41-43.
[2]徐曉然. 證券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路徑探究[J]. 中國科技投資,2021,(18):103-104.
[3]趙振宇,蔡妍. 管理會計視角下油氣田企業財務轉型路徑探究——以C油氣田企業為例[J]. 中國總會計師,2021(4):108-110.
[4]鐘詠. 廉政風險防控視角下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轉型路徑研究[J]. 西部財會,2020(2):69-71.
[5]董悅. 油田企業財務轉型的意義路徑與舉措思考[J]. 現代企業,2022(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