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泉
宜城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工作要求,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續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奮力在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真抓實干、爭先進位,為湖北先行區建設和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貢獻宜城力量。
用好“黨建引領”制勝法寶,夯實實干之基。拓展黨建引領的覆蓋面。把組織體系建設作為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先決條件,橫向抓擴面、縱向抓延伸,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向各層級各領域全覆蓋,構建上下更加貫通、執行更加有力的組織體系。常態開展村(社區)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整治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建“燈下黑”“兩張皮”,創建“三型”兩新黨組織,確保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先行區建設夯實組織根基。用好黨建引領的關鍵招。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一盤棋”,在襄陽小河港、雅口水電站、漢江二橋等項目攻堅一線建立12個臨時黨支部,黨員干部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力促項目早開工、快推進。開展“百名干部進百企”活動,深化兩新黨建“牽手行動”。提升黨建引領的滿意度。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黨建工作成效的第一標準,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服務力,確保終端見效、群眾有感。實施“雙網格”創建活動,5536名黨員下沉小區認領服務崗位,3.5萬名志愿者啟用“時間存折”,服務群眾更加高效。把“三訪三問三亮三促”活動作為三級班子換屆后履職盡責“第一件事”,以實干贏得群眾點贊。
抓牢“關鍵少數”中流砥柱,砥礪實干之勇。管黨治黨責任扛在肩。壓實市委常委定期到聯系點調研指導責任,堅持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三個一”制度,構建全市黨建工作一盤棋工作格局。推行重點工作雙周調度、季度拉練評比工作機制,開展黨建大暗訪、大督辦,拍暗訪短片,發問題清單,刀刃向內,紅臉出汗,約談5名黨建考核排名靠后的責任領導,使“抓黨建是第一責任”導向更加鮮明。服務發展大局干在先。廣大黨員干部以自身擔當實干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2022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5.63億元,增幅6.1%,連續九年獲評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七次入榜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入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市。急難險重任務沖在前。各級領導干部以身作則,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交出大戰大考的“滿意答卷”。抗大旱、戰疫情,領導干部以上率下,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干群有效應對,守牢了安全底線。
突出“實績實效”鮮明導向,引領實干之風。樹立選人用人“風向標”。用好政治素質考察“標尺”,常態化多角度開展“政治體檢”,堅決把對黨不忠誠不老實、政治上有硬傷的干部擋在門外。實行“六個一線”推優選任、年輕干部“擇優比選”,對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等前沿一線實績突出的76名干部優先提拔使用,激發干部奮進實干、比學趕超。用好考核評價“指揮棒”。按照考準考實要求,聚焦中心工作,創新工作項目化、目標清單化、責任具體化、成效可視化、結果差異化考核模式,設置競賽榜、繪制熱力圖,強化結果運用,以實績考核的有效性,調動干部擔當盡責的主動性。暢通能上能下“雙行道”。持續加大正向激勵,強化談心談話和教育引導,糾正“躺平”“佛系”心態,嚴格按“三個區分開來”要求,理直氣壯為擔當實干者撐腰鼓勁。常態化開展干部綜合能力評估,讓干得好的干部受重用、得實惠,讓不干事的干部騰位子、受懲戒,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宜城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