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華
摘 ?要:在我國的小學教育體系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性作用,在對學生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應當格外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并不能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學,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與發展。因為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與內容來源于生活,也最終將應用于生活,所以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應當將課堂回歸于生活。文章通過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進行分析得出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在對學生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應當融入生活化教育思想,這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陶行知對生活教育思想是這樣理解的,他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擁有的,也是學生生活中所必須要接受的教育,因為生活在不斷的變化,在變化中產生了教育的意義。生活教育思想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在我國有了傳播,在五四運動前后,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就曾將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引入到我國,然后由我國的教育理論學家陶行知進行解釋發展,進一步形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這對我國學生的學習生活具有重要性作用。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要做到教學和實踐進行統一,這樣才能夠將原有僵硬化的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實踐化,這將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為學生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生通過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習,可以使他們了解生活中應當遵守的道德內容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樣能夠使他們在法律以及道德約束之下進行學習與生活。通過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能夠使得我國的社會更加穩定,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為學生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應當在教學時融入生活化的內容,有助于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建設。在生活化的背景之下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具有時空開放化的特點。因為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在學校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還可以在生活中學習相關的內容,這將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認識生活。
但是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教學時,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例如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導致學生很難接受相應的教學內容,這樣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因此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此外在小學教師將生活中素材融入教學時,往往只是一個簡單的復制過程,這樣的生活化教學并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形成具有不利的影響。應當創新生活化教學,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到課堂教學策略,以此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實效性。
三、實施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實施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道德法治教學作為一門思想教育的學科,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正確思想價值觀念,還可以使學生養成一個積極向上、不畏挫折的良好品德,促使他們能夠自覺的遵守相關的道德與法律法規。生活化教學可以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大量的教學素材,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熱愛學習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因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政治學科的教材內容具一定枯燥性,學生很難對其產生興趣,因此大量豐富的生活素材,能夠為學生展現一種新穎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對生活中出現的道德與法治的事例更加敏感,能夠幫助學生盡快的形成道德與法治素養,幫助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夠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習。
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時,融入生活教學可以使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因為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只對學生進行教材上理論知識的講解,這樣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不利于學生對這些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所以在生活化教學的背景之下,為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對這些知識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認識,并且將這些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這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為學生開展具有趣味性的實踐活動,可以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效率,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能夠在歡樂中獲得一定的道德與法治知識。
四、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制訂多維教學目標
為學生開展實際的教學活動時,應當首先制訂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讓教師按照教學目標來制訂自己的教學內容,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教師制訂的目標來進行相應的學習,避免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疑惑,造成他們的學習效率低下。并且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應當制訂多維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學的前提,教師應當著重注意教學目標的制訂,并且還應當根據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情況進行目標的調整,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學生進行生活化背景之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制訂多元化的教學目標,還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要想將生活化內容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解決的過程中,就應當首先制訂關于生活化教學的目標,應當將生活化的內容與現有的教材內容進行融合,定期的為學生開展生活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觀察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進行思考,這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發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其次應當制訂培養學生思想感情的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多關注學生的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為他們解決,使得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這樣使得他們更加的愿意進行學習活動。為學生制訂多元化的執行目標,能夠幫助學生相稱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道德與法治素養,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積極人生觀。
(二)豐富生活教學內容
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之下,為了能夠更好的為學生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當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并且豐富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只有這樣將生活中的素材轉變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將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入生活中,這樣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有效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豐富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應當首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因為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經過眾多教育學家篩選下來的精華內容,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師如果能夠將教材中的內容充分發揮,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道德與法治內容最終要應用于實踐生活中,并且因為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較快。教師應當關注社會中出現的熱點內容,對其進行創新改造,使其能夠成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內容,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經常關注社會上時政熱點的好習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將這些社會中出現的熱點內容進行精心提煉,使得教學能夠在生活化的背景之下進行開展,使得素質教育得以實行。教師可以在周末安排學生進行網絡上新聞的搜索,然后對其進行整合,在上課時讓學生進行講解,然后對他們進行評比,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創新生活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之所以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興趣較低,一部分是因為小學的道德與法制課程中的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此外教師往往只對學生進行僵化的教育,這樣進一步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活化的背景之下,為了能夠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應當創新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例如可以為學生開展討論交流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組建學習互助小組,學生可以在這個小組中充分的交流學習意見,并且可以學習他人的長處,避免他的短處,力求每位學生都可以在這個小組交流活動中進行交流參與,這對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以及道德與法治素養形成,都有很大的幫助。
21世紀,我國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已經到達了一個很高的層面,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可以利用先進的互聯網設備為學生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生講解教材中的樂于助人的知識內容時,可以在網絡中選取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用多媒體放映。這樣就可以將生活中的內容融入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使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還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形成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此外在教學時還可以為學生采取講故事的方法,為學生教授道德與法治相關的內容,將道德與法治中的知識內容融入故事中,寓情于理,這樣更容易學生進行知識學習。
(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不應僅僅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還應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各個階段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樣不僅僅可以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評價,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得他們能夠更加的熱愛道德與法治學習。所以在生活教學背景之下,構建并且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首先進行自我評價,使得他們能夠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然后教師再對他們進行評價,使得學生能夠了解自身學習中出現的不足之處,使得他們進行改正。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當開展階段性的評價,以及最終階段的評價,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都能夠正確進行自我認知,從而改變自身的學習方法,這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善以及學習能力提升都有著幫助作用。因為學生尚處于小學階段,他們的年齡較小,所以在進行評價時,應當多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避免采取過激的語言,否則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對學生進行評價之后,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評價內容進行記錄,然后定期進行翻閱,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最終評價,在教學時不斷的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思想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生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使得學生在道德與法制的約束之下進行學習、生活以及工作,這將有利于我國社會的穩定,能夠進一步的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在生活化的背景之下,為學生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對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教師應當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將生活中的素材轉化為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講解,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黃玉蕾. 生活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 求知導刊,2021(32):50-51.
[2]趙蘇蘇. 淺議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實踐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J]. 考試周刊,2020(A2):113-114.
[3]張淑倩.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成效、問題與對策[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26):54-57.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