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 要 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兵團要深刻理解把握這一農業發展路徑方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力量。介紹了兵團農業具有的規模化、機械化、節水灌溉三大優勢,分析了兵團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兵團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對策建議:科學規劃布局,促進新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發展;推動農機裝備創新發展,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兵團職工持續穩定增收。
關鍵詞 農業;產業優勢;農業現代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3.015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新疆和兵團時指出,兵團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農業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條件好,在糧棉油、果蔬生產等方面優勢明顯,要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方面發揮更大作用[1]。因此,兵團要充分發揮兵團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節水灌溉優勢,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在鞏固提升中厚植兵團農業優勢,加快兵團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1 ?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性
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兵團奮進新時代的責任擔當。兵團農業取得的成就和具備的優勢,是兵團鞏固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和條件。兵團農業發展根基較穩固,農業的機械化、規模化、節水灌溉水平始終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平穩提升。在與全國同道奮進新征程途中,兵團要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要把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和鄉村振興排頭兵兩個任務,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落實,充分挖掘蘊藏在農業的巨大資源潛力、體制優勢,并將其轉化為發展動能,推進兵團農業加快實現現代化,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2 ?兵團農業三大優勢
2.1 ?規模化優勢
從種植作物面積和占比上來看,1978年以來,兵團糧食、棉花、油料作物具有規模化優勢,其中棉花是目前兵團最具規模化優勢的農作物(見表1)。在糧食作物種植上,1990年以前,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例始終保持在50%以上;1991年以后,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例保持在20%左右。1980年以前,兵團棉花種植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例不到10%;而后兵團持續加大棉花種植力度,自2005年開始,棉花種植面積占比始終保持在50%以上;截至2020年,棉花播種面積已占全國棉花總播種面積的1/4以上(28.6%),產量占全國的1/3以上(36.1%)。其中,兵團皮棉667 m2平均產量為160 kg,位列我國第一;在棉花品質上,兵團棉花全部6項質量指標中,平均長度、馬克隆值(反映棉花纖維細度與成熟度的綜合指標)等5項指標均為全國第一。此外,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在兵團種植業中占比也一直保持在10%左右。
2.2 ?機械化優勢
兵團農業機械化經過快速發展和提速,農業機械化水平走在了全國前列,推動了兵團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例如,兵團農業機械總動力快速增長,“十三五”期末,兵團農業機械總動力在520萬kW以上。兵團拖拉機總動力中大型拖拉機動力占比超過30%,大中型拖拉機動力占比超過60%。兵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在95.2%以上,畜牧業機械化率達68%,農業機械化率在82%以上。“十三五”期末,兵團農業機械總動力是2010年的1.5倍,是2000年的2.9倍,是1990年的4.3倍,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大幅提升有力地支撐了兵團農業的發展。
兵團的農業機械化,是兵團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1)如表2所示,2015年兵團的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就達到93.10%,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9.30個百分點;“十三五”期末,兵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95.20%,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仍然高24.00個百分點。2)2015年,兵團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和水稻就已經實現了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十三五”期末,兵團小麥、玉米和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100%;棉花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快速上升到90.90%,比2015年增長了22.00個百分點,比2015年全國平均水平高24.09個百分點。兵團農業機械化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2.3 ?高效節水優勢
兵團自20世紀90年代引進高效節水技術;1999年,兵團自主研發的高效滴灌技術試驗成功,隨后開始在大宗農產品種植業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據兵團水利局統計,目前兵團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總灌溉面積的83%,兵團農業節水灌溉占比位居全國第一,是全國高效節水技術示范地。
兵團節水灌溉技術持續大面積推廣應用,如表3所示,2010年兵團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就達到了63.9%,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高18.6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兵團進一步改善高效節水技術的應用,新建和改造節水灌溉農田5.28萬hm2;“十三五”期末,兵團節水灌溉面積累計達138.22萬hm2,節水灌溉面積比2010年增長了近1倍,占總灌溉面積的84.3%,比全國同期高29.7個百分點。近年來,兵團高標準農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8,平均667 m2節水120 m3以上,兵團農田節水保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目前,兵團農作物種植結構因節水技術的應用呈現多樣化,膜下滴灌技術已由大田作物棉花、小麥等逐步推廣到番茄、西瓜、辣椒等果蔬類作物。據兵團水利局調查,作物種植應用滴灌節水技術能節水30%、增產15%~30%、節約耕地7%~10%,此技術已覆蓋40多種大田作物,直接促進了兵團屯墾戍邊新型團場建設和邊疆的繁榮穩定。近年來,兵團不斷創新節水灌溉技術應用與推廣,強化與農業栽培和田間管理技術的結合,管道施肥、管道施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并構建了以高效節水為基礎的兵團農業六項精準技術體系,進一步推進了兵團農業現代化進程。
3 ?存在的問題
3.1 ?農業產業化發展較慢,產業鏈條短
兵團農業產業化根基仍然薄弱,農產品供給仍以初加工農產品為主,兵團農業產業鏈較短、較窄,農產品附加值低。林果業短板和畜牧業“短腿”問題仍存在,部分養殖基地規模小、精品果園數量少,高端精品、品牌特色產品較少,農業綜合競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兵團農產品多數以粗加工和原果進入市場,產業鏈條短、增值收益少,造成農產品的影響力不強及附加值不高,增值力效應差,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無法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
3.2 ?農業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兵團職工增收難度較大
近年來,一些團場連隊物質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不斷上升,農業投入持續增大。以棉花種植成本為例,調查數據顯示,兵團一些植棉團場連隊機采棉自有土地植棉總成本同比增加13.1%;若加上租地費用,機采棉租地植棉總成本同比增加26.8%,而綠色環保技術的投入也導致農業生產成本攀升。農業生產成本升高導致兵團職工增收壓力增大。同時,農產品受市場影響較大,價格易出現大幅波動,在農業生產成本“地板”、農產品價格“天花板”雙向擠壓下,農業生產成本快速上升,農業“增產不增收”情況仍普遍存在。
3.3 ?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支撐力不夠,生活性基礎設施服務水平不高
兵團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信息化數字農業設施、農業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等基礎設施上支撐力度不夠、技術水平提升慢,這些仍然是阻礙農業快速提檔升級的關鍵問題。以農田水利工程為例,兵團的農田水利工程設施老化,渠系灌溉設施配套不全,排洪工程設施損毀嚴重,水庫運營管理中人員、技術、資金、監測設施等不到位,一些水庫尚存在帶病運行情況。此外,兵團團場連隊公共基礎設施服務水平還不高,醫療教育連隊人居環境整治任務依然艱巨,在許多連隊還存在著環衛設施管理和維護方面缺人員、缺經費等問題。
3.4 ?資源環境約束壓力持續增加,綠色農業生產方式還未完全實現
農業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密切相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典型的干旱區綠洲,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必須下大力氣研發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兵團膜下滴灌技術較為成熟,兵團95%的大田農業生產采用了膜下滴灌技術,但是在特色林果業和設施農業中采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面積還較小。近年來,兵團農業面源污染的趨勢得到遏制,但仍然需加大力度整治污染。兵團實現綠色、無污染、可持續的現代化農業任重而道遠。
4 ?對策建議
4.1 ?科學規劃布局,促進新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發展
兵團需進一步深化團場綜合配套改革,規范兵團連隊職工身份地(耕地)經營權流轉行為,促進土地有序流轉,引導多種經營發展模式。同時,兵團應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聯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推進團場農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促進兵團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
4.2 ?推動農機裝備創新發展,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兵團需進一步加大力度研發農業機械技術,并拓展其在園藝、畜牧業和設施農業等領域的應用,以形成符合兵團農業發展實際的自動化控制技術體系,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兵團需加快機械化與信息化、數字化進一步融合,推動兵團農業向精準化、標準化、數字化方向邁進,促進農業生產進一步提質增效[3-4]。
4.3 ?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
兵團需要統籌規劃,根據總體規劃方案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高效節水工程建設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建設一批高標準示范農田,并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信息化,切實發揮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作用。
4.4 ?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
兵團需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建設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5-6]。同時,兵團可拓展農業產業鏈和發展空間,以項目為點、以產業鏈為線,重點打造棉花、糧油、鮮果、釀酒、畜牧業、農業服務業和農機裝備等兵團特色農業產業鏈[7]。
4.5 ?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兵團職工持續穩定增收
兵團需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調動農業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社、大農戶的積極性,創新龍頭企業聯結專業合作社、帶動農工的組織模式,與農工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兵團可通過支持合作社聯合與合作,發展合作聯社擴大規模,引導合作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采取訂單、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方式與農工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聯結關系,促進兵團職工持續穩定增收。
參考文獻:
[1] 尹飛虎.增強兵團農業使命感 爭創農業強國排頭兵[EB/OL].(2022-11-17)[2023-01-13].http://www.bingtuannet.com/btllw/lil/202211/t20221117_14143 5.html.
[2] 高培勇,杜創,劉霞輝,等.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一個邏輯框架[J].經濟研究,2019,54(4):4-17.
[3] 任保平,李禹墨.新時代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轉換[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9,35(1):5-12.
[4] 楊志良.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百年探索、理論內涵與未來進路[J].經濟學家,2021(12):117-124.
[5] 張紅宇,陳良彪,胡振通.構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J].中國農村經濟,2019(12):16-28.
[6] 劉衡,朱鐵輝,辛嶺.農業現代化與城鄉融合的耦合協調和驅動因素[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1,42(6):982-995.
[7] 辛嶺,劉衡,胡志全.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縱橫,2021(12):101-114.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