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坤
摘 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蔬菜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彩椒因其色彩鮮艷、營養豐富、口感好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呼瑪縣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開展對俄出口彩椒栽培產業地理優勢明顯。由于彩椒上市速度相對較快、管理技術相對簡單且產量高,現已逐漸成為呼瑪縣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之一。根據該縣大棚彩椒實際栽培情況,從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棚內管理、植株調整、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介紹了當地大棚彩椒栽培技術。
關鍵詞 彩椒;大棚;栽培技術;黑龍江省呼瑪縣
中圖分類號:S64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3.028
呼瑪縣位于黑龍江省北部,大興安嶺東麓黑龍江之濱,與俄羅斯施馬諾夫斯克市、斯沃搏德內市和馬格達加奇區只有一江之隔。呼瑪縣對俄邊境線長達371 km,占大興安嶺地區對俄邊境總長的近1/2,也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開展對俄出口彩椒栽培產業,地理優勢明顯。通過多年來的發展,呼瑪縣大棚彩椒生產面積達2萬m2,占呼瑪縣大棚生產總面積的30%以上,成為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現將呼瑪縣大棚彩椒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品種選擇
呼瑪縣年平均氣溫-2 ℃,無霜期短,因此宜選用生長快、早熟高產、耐低溫、商品性佳的紅太極、塔蘭多彩椒作為主要栽培品種。其中,紅太極彩椒果實顏色為紅色,單果質量在600 g左右;塔蘭多彩椒果實顏色為黃色,單果質量在400 g左右[1]。
2 ?播種育苗
2.1 ?苗床準備
育苗床宜選在溫室內光照、溫度條件較好的位置,整地做畦,畦面寬90~100 cm。將草炭土、有機肥、珍珠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4∶1∶1∶0.01的質量比混合制成育苗基質,并均勻覆蓋在苗床上。澆足水,以畦面下10 cm深度濕潤為宜[2]。
2.2 ?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篩選過的種子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 min進行消毒,用清水淋洗后,轉入55 ℃溫水中攪拌至水溫降至室溫,靜置2~4 h。撈出種子,用濕紗布包裹放于培養皿中,轉入28 ℃恒溫箱中催芽,待2/3胚根露白時即可播種[3]。
2.3 ?播種
呼瑪縣大棚彩椒一般在3月中旬播種。播種時,將已露白的種子按照2 cm間距均勻擺在畦面上,覆蓋0.8~1.0 cm厚的營養土,厚度要均勻,有利于出苗一致。覆土后,在畦面上覆蓋塑料薄膜,保持苗床溫度和濕度。待種子出苗率超過40%后,即可將塑料薄膜撤去[4]。
2.4 ?苗床管理
播種后2~3 d內,白天溫度控制在30~35 ℃,夜間溫度控制在14~18 ℃。待幼苗破土后,要及時降低育苗溫度防止徒長,白天溫度控制25~28 ℃,夜間溫度控制在10~17 ℃[5]。
當彩椒幼苗有2片子葉完全展開后,需要進行分苗。將草炭土、有機肥、珍珠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3.5∶1.5∶1.0∶0.01的質量比配制成營養土,并裝入規格為8 cm×8 cm的營養缽。舒展幼苗根系并將其移栽入缽內,而后壓實土壤,澆足水。與傳統辣椒分苗培育相比,彩椒采用一缽一苗方式,可為植株提供充足的生長空間[6]。
分苗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 ℃,夜間溫度控制在15~20 ℃。緩苗后,要及時進行通風降溫,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 ℃,夜間溫度控制在10~16 ℃。每隔7 d隨水沖施一次拉姆拉高氮型水溶肥,施用量為45 kg·hm-2。定植前7~10 d開始低溫煉苗,白天溫度控制在15~20 ℃,夜間溫度控制在10~15 ℃[7]。
3 ?定植
3.1 ?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15~20 d扣棚整地。整地前施入基肥,每公頃施加有機肥4.5 t、氮磷鉀復合肥450 kg,深翻20~30 cm,耙平。采用大壟雙行栽培模式,壟高15~20 cm,壟面寬90 cm,兩壟之間的作業道寬30 cm。順壟鋪設3條滴孔間距為15 cm的滴灌帶,滴孔朝上。鋪設好滴灌帶后,鋪上黑色地膜。
3.2 ?定植
在滿足大棚內溫度穩定在10 ℃以上、彩椒苗有3~5片真葉和天氣晴朗等條件時,即可進行定植。每壟定植2行,行距65 cm,株距45 cm,定植深度不宜過深,彩椒莖基部要高于壟面,預防莖基腐病的發生。定植后,及時在定植穴中澆足定根水[8]。
4 ?棚內管理
4.1 ?溫濕度管理
定植7 d內,大棚內要保持高溫高濕的環境,白天棚溫控制在28 ℃左右,夜間棚溫控制在18 ℃以上,空氣濕度控制在70%~80%。一般不通風,溫度過高時,要用遮陽網等工具進行適當遮陰,以控溫緩苗;溫度過低時,要及時采取保溫措施,如在棚膜上覆蓋草簾子或氈子等保暖工具進行保溫。
緩苗后白天棚溫控制在28 ℃左右,夜間棚溫控制在15 ℃以上,空氣濕度控制在50%~60%[9]。
4.2 ?光照管理
彩椒轉色期果實不耐強光,因此在8月上旬,要及時覆蓋遮陽率在50%左右的遮陽網進行遮光,預防果實日灼病的發生。
4.3 ?水肥管理
緩苗后,田間澆水堅持小水勤澆的原則。春秋低溫季節,應選在晴天上午澆水,可提高夜間土溫;夏天高溫季節,應選在下午澆水,可以降低夜間土溫,降低呼吸作用的影響。
開花前,每隔7~8 d澆1次水。當門椒果實直徑在2~4 cm時,增加澆水次數。結果盛期,每隔4~5 d澆1次水。坐果盛期,結合澆水追施拉姆拉平衡型水溶肥75 kg·hm-2,以后每隔10 d追施1次肥料。彩椒采收前15 d,適當控水,并追施拉姆拉高鉀型的水溶肥60 kg·hm-2,利于果實轉色[10]。
開花期前后,噴施磷酸二氫鉀和流體硼葉面肥1~2次,利于保花保果。膨果期,噴施磷酸二氫鉀、流體硼和糖醇鈣葉面肥,促進果實膨大。轉色期,噴施速溶型硫酸鉀葉面肥,利于果實提前轉色成熟,提高果實品質。
4.4 ?植株調整
4.4.1 ?立支架
當彩椒秧苗分杈后,要及時搭建支架進行支撐,固定其主干和枝杈,預防倒伏。
4.4.2 ?整枝打杈
當彩椒坐住門椒后,保留植株上3個角度和位置好、枝條粗壯的一級分枝為主枝,每個一級分枝上再保留1個角度和位置好、枝條健壯、開花結果能力強的二級分枝為結果枝。從根基部和一級枝基部將其他所有的一級分枝和二級分枝全部疏除,此后根據辣椒的長勢隨時疏除植株上生長過密,角度、位置差,采光不良的無效枝芽。
4.4.3 ?保花保果
花期,椒農可及時用濃度為25~30 mg·L-1防落素噴花促坐果。注意選擇合適的噴花時機,過早易出現僵果,過晚易出現裂果或果實發育不良。
4.4.4 ?留果
每級一個結果枝至少保留l個優質果實,每株不超過6個,防止果實貪青晚熟影響品質。
5 ?病蟲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5.1.1 ?猝倒病
猝倒病由真菌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主要發生在彩椒苗期,常造成爛種、幼苗猝倒,嚴重時幼苗成片死亡。椒農可用15%噁霉靈水劑450倍液,或3%甲霜·噁霉靈水劑6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
5.1.2 ?莖基腐病
莖基腐病由真菌立枯絲核菌侵染所致。多發于在幼苗定植后,主要為害植株的莖基部、地下部位和側根。發病后,彩椒莖基部呈暗褐色,后繞莖基部擴展,致皮層腐爛整株枯死。椒農可用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或30%苯甲·丙環唑懸浮劑3 000倍液,或2.1%丁子·香芹酚水劑200倍進行灌根。
5.1.3 ?病毒病
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病毒病主要發生在高溫干旱季節,由種子和蚜蟲等途徑傳播,發病時會造成彩椒落花、落葉、落果,嚴重減產。椒農可用5.9%辛菌·嗎啉胍水劑1 000倍液,或5%氨基寡糖素水劑300倍液,或50%菌毒清水劑300倍液噴霧防治。
5.1.4 ?疫病
疫病由真菌茄鏈格孢菌侵染所致。彩椒全生育期均可發病,發病周期短,傳染速度快,受害植株從上到下葉色變深,下部變綠,脫葉死亡。重病地塊發病率達70%,嚴重影響辣椒產量。椒農可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
5.1.5 ?青枯病
青枯病由細菌青枯假單胞桿菌侵染所致。青枯病對辣椒為害極大,發病初期植株中午萎蔫,早晚能恢復,拔出植株可發現多數須根壞死,莖基部產生不定根,維管束變褐,莖葉因得不到水分供應而萎蔫。椒農可用1%申嗪霉素懸浮劑800倍液進行灌根,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
5.1.6 ?菌核病
菌核病由真菌核盤菌侵染所致,多發生于彩椒葉、果實、莖等部位。葉片多從葉緣開始發病,初呈水漬狀,淡綠色,空氣濕度大時出現白霉、軟腐,后病斑變黑色,蔓延速度快,可致全葉腐爛枯死;莖部染病多由葉柄基部侵入,呈灰白色,繞莖一周后向上下擴展;果實染病后,病斑從果柄開始向果面蔓延,使未成熟的果實似水燙過,產生白霉,后在霉層上產生黑色菌核。椒農可用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65%甲硫·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
5.2 ?蟲害防治
5.2.1 ?白粉虱
白粉虱以成蟲和若蟲在彩椒葉片背面和嫩莖上吸吮植株汁液,使葉片褪綠、斑駁,甚至黃化萎蔫,導致植株生長衰弱,嚴重時可枯死。白粉虱在吸吮植株汁液的同時,還分泌蜜露污染葉片、果實等,降低果實的商品價值。此外,白粉虱還是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椒農可用10%聯苯菊酯乳油5 000~6 000倍液、22.4%螺蟲乙酯懸浮劑4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5 000噴霧防治。
5.2.2 ?蚜蟲
蚜蟲以成蟲及若蟲棲息在彩椒葉背面、嫩梢、嫩莖上吸食汁液。辣椒幼苗嫩葉及生長點被害后,節間變短、彎曲,幼葉向下畸形卷縮,為害嚴重時整張葉片卷成一團,植株矮小,嚴重減產。同時,蚜蟲可傳播病毒,使辣椒葉片卷縮。椒農可用3%啶蟲脒乳油2 000倍液、1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或25%噻蟲嗪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
5.2.3 ?薊馬
薊馬以成蟲和若蟲為害彩椒植株嫩梢、嫩葉、花、果實等。被害嫩葉、嫩梢變硬卷曲枯萎,葉面上密集小白點或長條形斑塊,后期被害葉變黃、變脆、易脫落;被害花器產生白斑,逐漸枯萎;被害果實產生疤痕,逐漸木栓化,嚴重時落花落果。椒農可用3%啶蟲脒乳油1 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氟蟲腈1 500倍液噴霧防治。
6 ?采收
彩椒果實轉色程度達到30%即可采收。呼瑪縣一般在8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各采收1次。采收時統一標準,保留2 cm長的果柄,根據品種和轉色程度不同進行分揀裝箱,利于提質增收。
參考文獻:
[1] ? 司海靜,楊賀,蔣衛杰,等.蔣衛杰博士:聚焦生產一線(五) 凌源市日光溫室甜椒長季節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4(11):83-86.
[2] ? 王紅飛,尚慶茂.蔬菜徒長苗的形態及生理特征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17(7):22-28.
[3] ? 劉斯超,王玉宏,李兵,等.冀北山區水果型彩椒槽式基質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7(9):89-91.
[4] ? 路粉,王文橋.我國蔬菜殺菌劑及其應用狀況[J].中國蔬菜,2017(10):6-13.
[5] ? 趙志偉,劉天英,李光聚,等.壽光蔬菜(一) 壽光市日光溫室土壤消毒技術[J].中國蔬菜,2018(8):88-91.
[6] ? 史曉斌,張戰泓,歐陽嫻,等.蔬菜主要病毒病綠色防控技術[J].中國蔬菜,2020(3):90-93.
[7] ? 李明遠.菜保拾零(六) 試說薊馬及其防治[J].中國蔬菜,2017(6):89-91.
[8] ? 王文橋.我國設施蔬菜農藥減施增效展望[J].中國蔬菜,2016(5):1-3.
[9] ? 賀泉興,趙懷勇,趙國榮.河西地區甜椒錯期播種均衡上市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5(1):78-79.
[10] ? 馬學林,張鴻昌,李樹華,等.金沙江干熱河谷區甜椒露地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4(4):70-72.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