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豆是常見的農作物之一,除了大豆原本的食用形態外,它還常以豆油、豆漿、醬油以及豆制品等形式出現。大豆作為富含優質植物蛋白質的農作物,經常食用不僅有利于人體生長發育,還可以預防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中國作為大豆的原產地,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栽培歷史,雖然目前國內大豆產量相對較高,但我國仍需要通過進口才能滿足對大豆的需求。而想要通過國內種植滿足人們對大豆的需求,則需要通過提高大豆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來增加大豆的產量和質量。以山東大豆為例,結合山東大豆的種植情況,探索了該地區的高產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關鍵詞 山東大豆;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6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2–0022-03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而大豆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還含有大豆低聚糖、皂甙等有益的保健因子,因此,大豆憑借著自身的營養價值成為當下人們最喜歡的農作物之一。大豆除日常食用外,豆腐、豆皮腐竹、豆奶以及豆漿等食品,再加上人們日常使用的油、醬油等產品都是以大豆為主要原材料加工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較大,每年都需要消費約1.1億噸的大豆。雖然我國東北、山東以及安徽等地都是種植大豆的產地,且產量相對較多,但國內的大豆產量依舊無法滿足人們對大豆的需求。因此,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大豆進口國。為了減少我國大豆進口量,近年來,研究人員在不斷研發大豆品種、高產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從而提高國內大豆的產量。
作為夏大豆種植的主要產地之一,山東一直在為提升大豆產量而不斷努力。為了培育出優質高產的大豆品種,山東省先后研究出70余個大豆品種,其中,齊黃27、齊黃28、齊黃29、齊黃30、魯寧1號、澤豆15等品種已經通過國家審定且具有超高產特征優勢的大豆品種。2022年4月,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還研發出了具備高產、穩產的優質品種齊黃34,該品種不僅突破了大豆種植過程中的多項瓶頸,還帶動了黃河三角洲地區大豆產量的上升。除了不斷研發的大豆品種外,山東省的自然條件也是山東大豆高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為喜溫喜暖的農作物,大豆對生長溫度的要求較高,而山東作為同緯度熱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可以滿足大豆對于溫度的需求。此外,山東地區還在灌溉、光照等方面具備大豆種植的優勢,而這都成為山東大豆種植高產、優質的重要影響因素。
1 山東大豆種植存在問題
在大豆種植和生長過程中,部分農戶在選種、種植的過程中,尚未完全掌握科學、合理的大豆栽培技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山東大豆的產量和質量。例如,農戶盲目跟風選擇高產、優產的大豆品種,從而忽視當地種植條件對大豆種植的影響,最終導致大豆產量較低。在種植大豆的過程中,土地面積和土壤肥沃程度會影響大豆種植的生長情況,但農戶對種植土壤的重視程度不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豆產量。大豆播種的時期和播種的方式都會影響大豆的生長發育,但部分農戶對該方面知識的了解程度仍有待提升。此外,大豆在不同時期的肥料管理、水分管理以及雜草清理等問題都是影響大豆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因此,農戶要想提高大豆種植的產量,還需要提升自己的種植技術,從而實現大豆的優質高產。
2 山東大豆的高產栽培技術
2.1 種子的選擇
隨著人們對大豆需求的不斷提升,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為了提升大豆產量,一直在不斷研發大豆品種,從而導致市面上大豆品種眾多。對于農戶來說,如果想要切實提升大豆的產量,需要在眾多優質的大豆品種中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種植。
不同地區的農戶在選擇大豆品種時,應結合當地的種植條件,綜合考量如本地氣候、溫度、土壤肥力以及目標產量等因素。除了選擇合適的大豆品種外,農戶還可以通過風選、篩選以及粒選等方法選擇品質較好的種子。
風選就是指通過風力進行選擇,在風力作用下淘汰種子顆粒較小、較碎的劣質種子,從而使較重的種子保留下來。而篩選作為我國傳統的選種方法,該方法是通過篩子或者篩選機進行選種,通過不同品種的篩子可以篩選出雜粒和其他混合物,從而保留質量較高的種子。粒選作為精細選種的方法,是在風選和篩選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觀察種子顆粒形狀、種子外皮情況以及光澤進行選擇,從而篩出小顆粒、病粒以及蟲子啃食過的種子顆粒,保留下顆粒飽滿和無外形損害與蟲害的優質種子。
選擇合適、優質的種子可以改善大豆出苗情況,從而使大豆生長出強壯且排列整齊的大豆苗,最終有效提升大豆產量。此外,種子選擇完畢后,還需要通過曬種、拌種以及包衣等方式處理好種子,從而有效增強種子抗病抗蟲的能力。
2.2 田塊的選擇
作為農作物種植的必要生存因素,種植土地的位置、質量以及地勢情況都會影響農作物生存的質量與產量。對于大豆來說,在選擇合適種植區域時,應從大豆生長過程中所需的自然環境條件入手。大豆是一種喜溫喜暖且喜光照的作物,因此,對于大豆栽培來說,地勢平坦的種植區域是適宜大豆生存的環境。由于大豆的根系較為發達,因此,最適宜種植大豆的土壤需要具備透氣性、高有機質含量等特點。相關研究顯示,大豆的產量與有機質含量呈正相關,因此,如果想要提高產量,應選擇適合大豆生長的高有機質土壤。通常來說,適合大豆生存的土壤pH值在6.5~7.0之間,如果種植土壤的pH值超過此范圍,在選擇肥料時,應對應地選擇堿性或酸性肥料予以補救。
此外,大豆是一種忌重、迎茬種植的植物,如果在種植過程中出現重茬、重迎的情況,會對大豆的品質與產量產生影響。因此,在種植過程中,應通過合理的輪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并且在選地時,應秉持著“種迎不種重”的原則予以選擇。
2.3 適時播種
山東地區多種植的是夏大豆,因此,播種時間通常選擇在6月中旬。選擇該時期是為了使大豆的開花周期與雨水相匹配,發揮雨水和濕度對大豆生長的作用,并且還可以防止豆莢落地,增加單株的粒數[1]。除了播種時間外,播種方式也會影響大豆的產量。農戶在播種時,可以采用機械設備進行播種,在加快播種速度的同時,使大豆種子播散得更加均勻,從而使種子播種的間距和深度更加科學、合理,最終有效提高豆種的出苗率。
常使用的機械播種方法有等距穴播法、窄行密植播種以及“壟三”栽培技術等。等距穴播是利用機械控制大豆穴間的距離,該方法可以提升大豆的光合利用率,最終提升大豆產量。窄行密植播種時將60~70 cm的行距改為40~50 cm的窄行進行密植,通過這種種植方式約可增加20%的產量。因此,該栽培技術是當下國內外均積極采用的機械化種植方法。“壟三”栽培技術是以深松、深施肥、精量播種技術為核心的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深松是對土壤進行深松,而深施肥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通常情況下,化肥的深度應該在10~15 cm之間。精量播種技術是合理密植、提高大豆產量的主要技術,該技術可以通過人工扎眼、人工手擺以及機械精量播種等方式進行。此外,播種的密度取決于大豆的品種特性和種植土壤的肥力情況。通常情況下,大豆播種的密度需要控制在6 kg/0.067 m2左右。而且農戶在播種之前通常都會進行整地施肥,以此提升土壤肥力。
2.4 做好苗期管理
通常情況下,在大豆播種后6~10 d就會出苗,而在種植后1周,農戶需要對大苗出苗情況進行巡查,如果出現缺苗情況,應及時進行補種[2]。當補好苗后,還需要進行間苗定苗工作,間苗就是疏苗的意思,為了給予強壯幼苗更多的生長空間和營養,需要及時撥出一部分幼苗。而定苗則是指在間苗后,使種植區域中所保留的苗數可以達到要求的苗數,從而使大豆可以穩定產出。在完成查苗補苗、間苗定苗后,還需要通過中耕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從而利于大豆根系的發育,最終使大豆植株可以穩健生長。除此之外,中耕還可以起到去除雜草的作用。對農作物來說,雜草的出現會和大豆豆苗爭搶土壤中的營養成分,還會影響豆苗的光照情況,因此,農戶應及時清除雜草。此外,農戶還應結合雨水情況合理灌溉。由于在大豆播種之前就已經在土壤深層施加充足的底肥,因此,在苗期通常不需要追肥,從而避免因施肥過多而導致植株倒伏率上升,最終影響大豆產量。
2.5 重視大豆花期管理
通常情況下,在6月中旬播種,大豆會在7月下旬進入開花期。為了避免大豆在開花期的時候出現倒伏,在開花前還需要中耕1~2次。進入開花期的大豆正是需養分和水分的關鍵時期,因此,農戶不僅需要結合降水量及時灌溉,還需要結合土壤肥力情況進行追肥,從而避免因干旱或養分不足而影響大豆的正常生長發育。而在開花—結莢期,農戶不僅需要做好田間雜草清除工作,還需要做好澆水、雨后排水工作,從而保證大豆植株在適宜的水分和養分中茁壯成長。此外,農戶還需要在此階段根據大豆生長情況進行施肥,例如對長勢較弱的植株,農戶可以在葉面進行追肥。
3 山東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灰斑病、真菌病、霜霉病等都是大豆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而蚜蟲、大豆紅蜘蛛、地老虎等都是大豆生長過程中較為常見的蟲害。此外,基于氣候變化、大量農藥的使用以及品種變化等因素,導致大豆病蟲害的種類發生演變,新發的病蟲害逐漸增加。因此,想要提高大豆的產量與質量,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除了提升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外,農戶在種植的過程中應增強預防病蟲害的意識。在病蟲防治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部分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科學用藥的意識薄弱,從而因病蟲滋生導致大豆產量與質量不佳。還有部分農戶過分依賴農藥防治,從而對其他防治蟲害技術的重視程度不高。為了增強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的病蟲防治意識與技術,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應加強病蟲防治技術的宣傳,從而在增強農戶病蟲防治意識的同時,在多種防治途徑的幫助下,減輕病蟲害對大豆生長發展的影響,最終提升大豆種植的質量與產量。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態系統中相互制衡的生態現象防治病蟲害的技術,生物防治通常包括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三大類。針對在大豆種植期間常出現的大豆蚜蟲來說,可以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減輕該蟲害對大豆生長發育的影響。大豆蚜蟲會通過刺吸的方式吸食植株莖葉中的汁液,從而使大豆的結莢、分枝數量減少,最終影響大豆產量。
而在生態系統中,大豆蚜蟲的天敵有許多,如捕食性瓢蟲、寄生蜂以及食蚜蠅等。相關研究顯示,在大豆田中釋放捕食性瓢蟲,10 d后對大豆蚜的防治效率高達90%左右。由于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物種之間的制衡關系,因此,該防治措施不僅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民種植的成本。但是,生物防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防治效果較慢、不穩定等,因此,在使用生物防治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其他防治措施才能夠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的方法是指利用簡單的工具或光、熱、電、聲波等物理因素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早期的徒手捕殺和清除等防治蟲害的方法屬于物理防治手段,因該方法過于消耗人力且效率不佳,因此逐漸被其他物理防治的方式所取代。例如,在大豆螟越冬羽化階段,可以用高壓泵燈對其進行照射,并在其下方挖修水池,以有效滅殺其幼蟲[3]。此外,還可以在大豆出苗和收獲期間,在大豆田間高于大豆植株30 cm處懸掛誘蟲黃板,以此誘殺蚜蟲以及斑潛蠅等害蟲。與生物防治相似,該防治方法具有安全、環保等優勢,但物理防治的實施需要依賴一定的設備,從而在防治過程中增添了農戶的經濟負擔。
3.3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就是在大豆種植的不同時期,采取相應的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防治效果好、使用方法簡單且不受地域、季節、設施的限制,適合大部分農戶大面積防治病蟲害,這些是化學防治的優勢所在。而其弊端在于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且多次使用后,部分病蟲會產生耐藥性等。
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出化學防治的優勢,農戶應購買符合國家標準的化學藥劑,并按照說明書的引導合理使用化學藥劑。此外,為了增強化學藥劑的防治效果,農戶可以在大豆生長的不同時期購買不同類型的化學藥劑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例如,在苗期,為了防治蚜蟲,可以在田間噴灑滅蚜乳油。在初花期,可以通過噴灑甲基硫靈防治銹病,通過噴灑多菌靈液防治白粉病。而在開花—結莢期,可以通過噴灑滅螨凈防治紅蜘蛛等。
3.4 綠色防治
針對大豆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主要是以“綜合防治”的原則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其中,種子選擇、田間管理、機械化耕種都屬于綠色防治的措施[4]。選擇優良的品種,不僅可以提高大豆的產量與質量,還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例如,齊黃28可以防治大豆孢囊線蟲。在處理種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拌種、包衣等防治各種病蟲害。例如,東莨菪素的包衣藥劑可以用于防治大豆灰斑病。此外,農戶還可以通過倒茬輪作制度、機械化播種設備、科學調控肥水等農藥防治的措施,在提升產量的同時,有效防治病蟲害。想要防治白粉病,除了常用的化學藥劑防治外,還可以通過水肥管理防治該病。而想要防治病毒病,農戶應通過及時清理田間的雜草以降低病蟲害侵染的可能性。
4 結束語
農業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礎,國家一直都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與創新。大豆作為我國農業發展中重要的經濟作物,針對生產不足以滿足國內需求的現狀和大豆種植過程中的問題,各省農業科學院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科研活動,從而不斷攻克大豆種植過程中的難關,最終不斷提升國內大豆生產的質量與產量。而山東作為我國夏大豆的主要生產基地,應充分利用好大豆良種和自然優勢條件,針對性地解決種植和病蟲害防治問題,從而推動當地和國內大豆種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瑛.山東萊陽大豆栽培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 (11):219-220.
[2] 尹路兵,舒立生.山東大豆高產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8):182-184.
[3] 管毅.山東大豆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 (3):224-225.
[4] 張慶生.大豆病蟲綠色防控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5(28):185-186.
責任編輯:黃艷飛
Study on High-yield Cultivation and Pest Control Techniques of Soybean in Shandong Province
Kong Lei (Peoples Government of Yangdian Town, Wenshang County, Wenshang, Shandong 272515)
Abstract Soybea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rops,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edible form of soybean, it also often appears in the form of soybean oil, soybean milk, soy sauce and soybean products. As a crop rich in high-quality plant protein, regular consumption of soybean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can prevent some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China, as the origin of soybean, has been cultivated for 5 000 years. Although the domestic soybean production is relatively high, China still needs to import to meet the domestic demand for soybean. In order to meet peoples demand for soybeans through domestic planting, we need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oybean planting by improving soybea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This paper takes Shandong soybea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pest control techniques in this are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lanting situation of Shandong soybean.
Key words Shandong soybean; High yield cultivation; Pest control
作者簡介 孔磊(1975—),男,山東濟寧人,中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學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