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民



摘 要 林下種養是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的一種,能夠提升林業經濟效益,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推動我國林業高質量發展。以甘肅省小隴山林區為例,將林下養雞、林下種植食用菌和林下種植草藥等3種林下種養模式與傳統種植的投入和收益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3種林下種養模式均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其中,林下養雞模式的年均純利潤率為503.75%,籠養雞模式的年均純利潤率為117.30%;林下種植食用菌模式的年均收益率為68.02%,傳統種植食用菌模式的年均收益率為42.87%;林下種植草藥模式的平均收益率為753.88%,傳統種植草藥的平均收益率為666.08%。
關鍵詞 林下種養模式;林下養雞;林下種植食用菌;林下種植草藥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3.054
林下種養是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的一種,在我國平原農業區、北方農業區和沿海農業區等地均有不同類型的復合經營手段,常見的有林糧復合型、林藥復合型、林果復合型、林牧復合型和林漁復合型等,是我國“三農”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根據目前林下種養實踐經驗來看,林下種養模式的選擇至關重要,需要做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兼顧。其中,生態效益方面應當考慮生態平衡和生態保護,不能為了發展農業經濟,犧牲生態環境;社會效益方面,林下種植模式的選擇應當為社會創造價值,輸出一些對社會有用的農副產品,例如雞蛋、蔬果、木材、藥材等;經濟效益方面應當將有限的經營區域,發展出多樣化的經濟收益,進而起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筆者根據甘肅省小隴山林區的實際情況,提出林下養雞、林下種植食用菌和林下種植草藥等3種林下種養模式,并對其經濟效益進行比較分析。
1 ?研究區域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研究區域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隴山林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6°13′10″~106°33′06″、北緯33°35′12″~33°45′11″。該區域水系呈輻散狀分布,年徑流總量為8.4[×]107 m3,年平均流量為51.68 m3·s-1。甘肅小隴山自然保護區共有種子植物123科561屬1 258種[1];保護區內的植物種類地理成分復雜,具有中國所有的15個植物分布區類型,其中屬于世界植物分布區類型的有56個屬,屬于熱帶或以熱帶為中心分布的類型有128屬、244種,分別占總數的22.9%、19.4%[2];屬于溫帶性質的分布類型有376屬、806種,分別占總數的67.2%、64.5%。保護區的總經營面積為1 243.05 km2,林業用地1 118.76 km2,非林業用地124.29 km2 [3]。
小隴山林區復雜的農林交錯情況讓該區域農業發展較為緩慢,自從小隴山林區開展退耕還林后,小隴山林區主要的農業經濟收入為林業收入。小隴山林區的農戶種植林業類型主要分為經濟林和生態林兩種,其中農戶比較傾向于種植經濟林,希望能獲取更高的經濟回報,比如蘋果、花椒等,但由于經濟林的花期多與小隴山林區的霜期重合,經濟林的生長狀態較差,創造的經濟效益遠達不到農戶的期望[4]。反觀生態林與小隴山的氣候情況相契合,生長狀態旺盛,比如落葉松、油松等。因此,在已經大面積種植的經濟林和生長狀態旺盛的生態林中應用林下種養模式,既能順應植物的自然生長趨勢,又能為農戶創造較高的經濟價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
1.2 ?研究方法
根據小隴山林區的自然環境和農業發展情況,提出林下養雞、林下種植食用菌和林下種植草藥3種林下種養方案[6]。分別使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將種養方式作為唯一變量,其他種養要素保持一致。將林下養雞與傳統籠養雞、林下種植食用菌與傳統種植食用菌、林下種植草藥與傳統種植草藥的投入和收益進行比較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林下養雞生態模式
林下養雞生態模式的核心內容是選擇養殖雞品種,需要滿足小隴山林區自然生態環境。鑒于小隴山林區已經種植大面積的花椒經濟林,選擇養殖“花椒雞”品種。花椒林下養殖“花椒雞”是甘肅省兩當縣西坡鎮紅崖村的林下生態放養雞養殖基地率先提出的循環養殖模式,花椒雞本身是土雞品種,且食用花椒可以刺激土雞的食欲,提高采食量,改善土雞的肉質、雞蛋質量和口感。同時在花椒林下養殖“花椒雞”,花椒樹可以通過“花椒雞”清除林地的雜草和害蟲,還能夠從“花椒雞”的糞便中汲取生長養分[7]。這種生態、環保、循環的養殖模式,正適合小隴山林區的實際情況。
2.1.1 ?林下養雞對土壤營養成分的影響
采用對比分析法研究林下養雞對土壤基本理化性質的影響,分別在0~5 cm、5~10 cm土壤層設置研究區,將對照地和林下養雞地的土壤營養成分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0~5 cm土層中,林下養雞與對照地的土壤理化性質差別較大,只有pH值低于對照地,其余均高于對照地;5~10 cm土層中,林下養雞與對照地的土壤營養成分表現相同,但整體營養成分低于0~5 cm土壤層。結果表明在林下養雞能夠提升土壤營養成分,有利于樹木生長,并且0~5 cm土壤層表現更優。
2.1.2 ?林下養雞的經濟性分析
選取200只“花椒雞”,分別飼養在小隴山的花椒林和養殖基地(雞籠養殖)內,其中花椒林的飼養雞通過自我采食方式生長,雞籠養殖雞通過籠中飼料養殖生長。除此之外,防疫、取蛋等方式均保持一致,在一年內分別記錄兩種飼養方式支出和收入進行對比分析,具體林下養雞與籠養雞的經濟指標如表2所示。
為提升對比的直觀性和科學性,兩種飼養方式的“花椒雞”均沒有對外出售雞肉,僅計算出售雞蛋創造的經濟價值。養雞的年收入、支出可以通過公式(1)、公式(2)計算:
收入=成活數量×產蛋率×產蛋數量×雞蛋售價 (1)
支出=雞苗支出+飼料支出+防疫支出+雞舍電費支出
(2)
將表1中數據代入公式(1)、公式(2)可以得出,林下養雞的年收入為21 976.5元,年支出為3 640元,年純收入為18 336.5元;籠養雞的年收入為13 537.44元,年支出為6 230元,年純收入為7 307.44元。代入公式(3)后,可計算出兩種飼養方式的年均純利潤率:
[年均純利潤率=年均純收入年均純支出×100%] ?(3)
根據公式(3)得出,林下養雞年均純利潤率為503.75%,籠養雞年均純利潤率為117.30%,可以看出林下養雞收益率遠高于籠養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應用前景。
2.2 ?林下種植食用菌生態模式
林下種植食用菌生態模式的食用菌品種選擇為普通食用菌,小隴山林業資源豐富,為菌類的生長提供充足保障,且小隴山區的土地租金較低,落葉、枯枝等腐殖質含量豐富、林下空氣和土壤條件均符合菌類的生長條件。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起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就開始展開對羊肚菌的仿野生種植試驗,2021年4月實現首批羊肚菌順利出菇,并迅速展開實地種植,規模化種植羊肚菌預計667 m2產鮮菌可達到75 kg以上,按照干貨[干鮮比為1∶(8 ~ 10)]3 000~4 000元·kg-1的市場價格計算,羊肚菌每667 m2收益將超過2萬元[8]。由于羊肚菌的種植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因而選擇使用普通食用菌品種進行對比試驗,但今后小隴山林區應用林下種植食用菌生態模式可以選擇羊肚菌等品種,進而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選取小隴山林區林下區域(1 hm2)為試驗地,種植品種為歐美楊107號,密度為1.5 m×8 m,以1 hm2常規土地作為對照,采用林下食用菌生態模式,對比其對土壤營養成分的影響及經濟指標。
2.2.1 ?林下種植食用菌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使用對比分析法研究林下種植食用菌對土壤基本理化性質的影響,分別在0~5 cm、5~10 cm土壤層設置研究區,將對照地和林下種植食用菌地的土壤營養成分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0~5 cm土壤層中,林下種植食用菌與對照地的差別較大,只有pH值低于對照地,其余均高于對照地;5~10 cm土壤層中,林下種植食用菌與對照地的土壤營養成分表現相同,但整體營養成分低于0~5 cm土壤層。結果表明在林下種植食用菌能夠提升土壤營養成分,有利于樹木生長,并且0~5 cm土壤層表現更優。
2.2.2 ?林下種植食用菌的經濟性分析
研究區內林下食用菌與普通食用菌種植模式的經濟指標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林下食用菌種植每公傾總收入為132 150元,總支出為78 650元,凈收入為53 500元;傳統食用菌種植總收入為114 679元,總支出為80 270元,凈收入為34 409元。將數據代入公式(3)計算得出,林下食用菌的年均收益率為68.02%,傳統食用菌的年均收益率為42.87%。由此可見林下食用菌的收益率遠遠高于傳統食用菌,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應用前景。如果將普通食用菌更換為羊肚菌后可以進一步提升林下養殖的經濟效益,還能借助羊肚菌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帶動區域農業經濟發展。
2.3 ?林下種植草藥生態模式
林下種植草藥生態模式選擇使用大黃作為種植對象。在小隴山林區中有野生大黃和部分人工栽培的大黃,具有較高的生長穩定性,適合用于對比分析。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是中國傳統常用的中藥材,功效獨特且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亞溫帶及亞熱帶的高寒山區,其道地產區為甘肅、四川、西藏等高海拔地區。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濕退黃等功效,常用于治療胃腸積滯、濕熱瀉痢、血熱出血、咽喉腫痛、癰腫疔瘡、瘀血、濕熱黃疸等癥狀,其芽、莖均都有經濟價值。選取小隴山林區林下區域(1 hm2)為試驗地,種植了雄株銀杏樹,以1 hm2常規土地作為對照,采用林下林下草藥生態模式,對比其對土壤營養成分的影響及經濟指標。
2.3.1 ?林下種植草藥對土壤營養成分的影響
使用對比分析法研究林下種植草藥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分別在0~5 cm、5~10 cm土壤層設置研究區,將對照地和林下種植草藥地的土壤營養成分進行調查,結果如表5所示。可知,0~5 cm土壤層中,林下種植草藥與對照地的土壤理化性質差別較大,只有pH值低于對照地,其余均高于對照地;5~10 cm土壤層中,林下種植草藥與對照地的土壤營養成分表現相同,但整體營養成分低于0~5 cm土壤層。結果表明在林下種植草藥能夠提升土壤營養成分,有利于樹木生長,并且0~5 cm土壤層表現更優。
2.3.2 ?林下種植草藥經濟性分析
研究區內林下種植草藥與傳統種植草藥經濟指標如表6所示。林下種植草藥每公頃總收入為793 600元,總支出為92 940元,凈收入為700 660元;傳統種植草藥的總收入為730 000元,總支出為95 290元,凈收入為634 710元。將數據代入公式(3)計算得出,林下種植草藥的平均收益率為753.88%,傳統種植草藥的平均收益率為666.08%。因此,林下種植草藥的收益率遠遠高于傳統種植,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應用前景。根據兩種種植方式的平均收益率來看,種植中藥材的經濟價值較高,但對農戶的素質要求較高,若沒有豐富的種植經驗,會造成較大損失。因此,當地應重視中藥材的種植,將更多中藥材種植知識傳播給農戶,打造出圍繞林下種植草藥的特色中藥材產業,成為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
3 ?小結與討論
綜上所述,以甘肅省小隴山林區為例,研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林下種養模式,闡述研究區域特點與研究方法,分析林下養雞生態模式、林下種植食用菌和林下種植草藥等3種林下種養模式的經濟效益。
1)林下養雞的年均純利潤率為503.75%,籠養雞的年均純利潤率為117.30%,表明林下養雞的收益率遠遠高于籠養雞,具有較好的經濟價值和應用前景。按照“花椒樹下養殖花椒雞”的養殖模式,將養殖業和林業結合形成綠色、環保、可持續的循環經濟。
2)林下種植食用菌的年均收益率為68.02%,傳統種植食用菌的年均收益率為42.87%,林下種植食用菌的收益率遠遠高于傳統種植,具有較好的經濟價值和應用前景。在食用菌品種選擇中,可以選擇已經規模化推廣的羊肚菌,經濟價值遠高于普通食用菌。
3)林下種植草藥的平均收益率為753.88%,傳統種植草藥的平均收益率為666.08%,表明林下種植草藥的收益率遠遠高于傳統種植,具有較好的經濟價值和應用前景。同時可以圍繞小隴山林業特征,選擇更多種類的中藥材進行復合種植。
4)實踐證明,相比于普通種養模式,林下種養模式能夠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和良好的生態價值,小隴山林區應當利用自身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推廣林下種養模式,帶動區域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 關子昱.以D牧草為例分析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企合作新模式[J].上海商業,2022(8):238-240.
[2] ? 陳紅.關于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作用的調查與思考[J].河南農業,2022(16):55-56.
[3] ? 趙詠梅.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5):79-81.
[4] ? 楊秋澍,吳培俊.基于“云種養”的新形態農場的設計與實施方案研究[J].畜禽業,2022,33(2):20-22.
[5] ? 謝彥明,趙娟,張連剛,等.社區支持農業下生產者高勞動投入的困境及經濟學解析——以張家農戶為例[J].新疆農墾經濟,2022(4):32-40,92.
[6] ? 張哲晰,高鳴,穆月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參與機制、困境及對策——來自貴州省劍河縣調研的證據[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12):40-49.
[7] ? 魯曉雨,宋燕平.種養結合模式下家庭農場收入效應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4):48-55.
[8] ? 焦相所.淺談南樂縣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J].南方農業,2021,15(26):207-208.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