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李一騰 陳冬梅 黃秉光



摘要 利用2019—2021年新疆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數據,運用分類統計、對比分析法得出了新疆常用11種氣象災害預警的發布頻次、年際變化趨勢以及時空分布特征。結果表明:發布量排前3的是雷電(10 255條)、大風(9 597條)、暴雨(2 271條);年均發布量為11 139條,且呈現逐年增多趨勢;發布等級較多的是黃色和藍色,分別占50.60%、35.03%;預警發布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且空間分布與對應的區域氣象災害一致。通過分析全疆預警信號的時空分布特征,為極端氣象災害頻發的地(州、市)建立相應的防御措施提供科學參考和依據,進一步提升氣象防災減災預警水平,從而更好地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關鍵詞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統計特征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2–0089-04
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屬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區。新疆地形復雜多樣,暴雨、冰雹、暴雪、雷電等氣象災害發生頻繁,導致一系列次生和衍生災害, 如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森林(草原)火災、農林病蟲害等,對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影響較大[1~4]。而極端災害性天氣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日趨嚴重,防災減災難度日益加大[5~7]。國家和社會對氣象防災減災事業越來越重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提升洪澇干旱、森林草原火災、地震、氣象災害等自然災害防御工程標準,推進自然災害防御工程建設”[8~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成立于2015年,依托新疆突發事件預警發布系統,縱向實現了國家、自治區、地市、縣四級貫通,橫向連接交通廳、應急管理廳等11個委辦廳局,主要承擔新疆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的多渠道全媒體發布、監控、反饋、評估等工作。
客觀、定量地對氣象預警信號發布特征進行統計分析,有助于了解預警發布具體情況,提高氣象預警類別及影響強度的精準性。這對加強高效發布預警信息能力、預警精準靶向發布,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意義[10~13]。本研究利用2019—2021年全疆15個地(州、市)發布的預警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加深對新疆區域常用氣象預警信號發布情況的了解,提高氣象部門加強預警發布能力。
1 資料與方法
通過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選取2019—2021年全疆15個地(州、市)發布預警信息數據,為避免重復統計,剔除自治區氣象臺發布預警,并對數據進行整理,通過對比分析、分類統計,得出預警發布頻次、年際變化趨勢以及時空分布特征。
中國氣象局2011年下發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圖標》(GB/T 27962—2011)標準規定: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4級: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Ⅳ級(一般),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來表示。根據新疆氣候特點,霾、臺風不計入統計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等級預警信號發布統計分析
由圖1和表1可知,2019—2021年新疆發布氣象預警信號數量較多的是:雷電(10 255條)、大風(9 597條)、暴雨(2 271條)、大霧(2 227條)、高溫(2 125條),占總發布量的79.22%,其中雷電預警明顯高于其他類型,這與楊榮芳[14]的研究一致,究其原因是雷電災害預警信號定義比較寬泛,空間分布也較為廣泛和分散。而道路結冰、冰雹、沙塵暴、寒潮、霜凍、暴雪這5類預警信號發布較少,僅占20.77%。
新疆氣象預警信號發布等級較多的是黃色和藍色,分別占50.60%、35.03%,而橙色和紅色較少,其中紅色僅占0.79%。大風、暴雨、寒潮、霜凍、暴雪預警發布等級大多集中為藍色;雷電、大霧、道路結冰、沙塵暴預警主要集中為黃色;高溫、冰雹預警大多集中為橙色。
2.2 預警信號發布整體情況
由表2可知,從整體來看,2019—2021年預警信號發布量的平均條數為11 139條,且發布總量呈逐年增加趨勢;2020、2021年分別較上一年平均發布增長率分別為195.04%、13.69%。其中暴雪、寒潮、道路結冰增長率最高,分別為186.54%、81.40%、77.04%。大風、雷電、大霧變化幅度不明顯。暴雨、沙塵暴預警在2021年較上一年發布量分別減少了11.48%、12.32%。
2.3 不同地區預警信號發布統計分析
由表3可知,2019—2021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以下簡稱伊犁州)預警信號發布量最多,共4 572條;其次是阿勒泰地區(4 495條)、喀什地區(3 306條)、阿克蘇地區(3 097條)、塔城地區(2 681條),總共占發布總量的54.31%;發布量最少的是克拉瑪依市(313條),其次是石河子市(410條)、吐魯番市(566條),僅占發布總量的3.86%。
由圖2可知,雷電預警主要集中在阿克蘇地區、伊犁州、喀什地區;大風預警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區,最多為阿勒泰地區1 766條、其次為伊犁州1 089條、塔城地區954條;暴雨預警主要集中在伊犁州(437條)、阿克蘇地區(333條)、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195條,占總發布量的42.49%;大霧預警發布量排名前三的是伊犁州584條、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昌吉州)398條、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博州)282條,占總發布量的56.76%;高溫預警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區,發布量排前三的是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分別為313、301、220條。
冰雹、沙塵暴、寒潮、霜凍、暴雪預警發布量較少,且具有明顯的空間分布特征。冰雹預警大多集中在阿克蘇地區(340條)、博州(335條)、伊犁州(242條),占總發布量的57.13%;沙塵暴預警主要集中在南疆,和田地區435條,其次是喀什地區306條、巴州257條,占總發布量的82.55%;寒潮預警主要發布在北疆,阿勒泰地區(431條)、塔城地區(222條)、伊犁州(169條)占總發布量的71.67%。
3 結論
(1)2019—2021年,新疆氣象預警信號發布等級較多的是黃色和藍色,分別占50.60%、35.03%,而橙色和紅色較少,其中紅色僅占0.79%。大風、暴雨、寒潮、霜凍、暴雪預警發布等級大多集中為藍色;雷電、大霧、道路結冰、沙塵暴預警集中為黃色;高溫、冰雹預警大多集中為橙色。
(2)新疆氣象預警信號年均發布量為11 139條,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這說明隨著氣象預警信號發布標準的不斷規范與人們對預警發布的重視,氣象部門預警發布能力不斷提升。
(3)新疆全區發布氣象預警頻次最高的是雷電、大風、暴雨、大霧、高溫,發布較少的是道路結冰、冰雹、沙塵暴、寒潮、霜凍、暴雪。且預警發布具有較強地域性,北疆地區寒潮預警最多,其中排名前三的阿勒泰地區、塔城、伊犁州,發布量占總量的71.67%。受地理位置、地形影響,南疆地區發布沙塵暴預警最多,其中82.55%發布在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和巴州。阿克蘇地區、博州、伊犁州發布冰雹預警最多,這與史蓮梅[15]研究結論一致,即新疆冰雹災害高風險區主要集中在喇叭形河谷地帶的伊犁地區及其兩側的阿克蘇、博州等地。
4 預警業務工作建議
(1)根據全疆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情況,針對頻發的氣象災害開展發生機理研究,提升高影響天氣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做到提早預警提前行動,有效減少災害風險以及公眾和社會損失。
(2)提升預警信息快速發布能力,加快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和新媒體端新手段應用。提升精準發布能力,加快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技術研發,最終實現預警信息在指定范圍和區域的精準快速發布。
(3)不斷提高預警針對性和發布時效性,研究基于影響對象,例如針對城市、交通、旅游、農業等具體影響對象,并針對其防災避險措施的個性化預警模型和快速、廣泛、精準發布技術。
參考文獻
[1] 姚俊強,毛煒嶧,陳靜,等.新疆氣候“濕干轉折”的信號和影響探討[J].地理學報,2021,76(1):57-72.
[2] 哈斯也提·熱合曼,阮新民,庫爾班·依明,等.新疆1949—2019年洪水災害調查與特征分析[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20,18(5):331-336.
[3] 郭超,楚新正,張揚,等.新疆北疆地區旱澇災害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西南農業學報,2019,32(4):929-935.
[4] 張太西,王慧,余行杰.新疆風災時空分布特征分析[J].干旱區地理,2021,44(5): 1281-1289.
[5] 馬禹,任宜勇,陳春艷,等.40年來新疆霧的演變特征及大霧天氣過程分析[J].干旱區地理,2005,28(4):474-478.
[6] 王延慧,張建濤,葉文軍,等.基于ArcGIS的新疆雷電災害風險區劃研究[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9,13(6):96-104.
[7] 陳穎,馬禹.新疆不同等級暴雨洪澇災害的時空變化特征[J].干旱區地理,2021,44(6):1515-1524.
[8] 張學文,張家寶.新疆氣象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185-189.
[9] 張家寶,史玉光.新疆氣候變化及短期氣候預測[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2: 141-171.
[10] 黃歸蘭,趙宇,馬繼華,等.廣西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分布特征及發布[J].氣象科技,2015,43(2):343-348.
[11] 劉靜,陳傳雷,嚴俊,等.2015—2019年遼寧省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分布及其特征[J].氣象與環境學報,2021,37(1):100 -105.
[12] 陳建文,馬金仁,聶晶鑫.寧夏主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分析[J].寧夏工程技術,2018,17(4):300-305,310.
[13] 陳石定,羅嘉,劉翔.2016—2019 年湖北省氣象預警信號的時空分布特征與發布原則[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12(3):390-394.
[14] 楊榮芳,王紅俠,王賀.河北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分布特征研究[J].氣象科技進展,2020,10(3):151-153.
[15] 史蓮梅,李斌,李圓圓,等.新疆冰雹災害經濟損失評估及風險區劃研究[J].冰川凍土,2017,39(2):299-307.
責任編輯:黃艷飛
Analysis on th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Warning Signals
Wang Bo et al(Xinjia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 Urumqi, Xinjiang 830002)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2019~2021 Xinjia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warning signals and uses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to obtain the release frequency, interannual variation trend,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11 commonly use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warnings in Xinji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 3 releases are thunder and lightning (10 255), gale (9 597), and heavy rain (2 271); the average annual release is 11 139, and it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the release grades are more yellow and blue, accounting for 50.60% and 35.03% respectively. The release volume has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al climate disasters.By analy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warning signals in Xinjiang, it can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rresponding defense measures in prefectures and cities with frequent extrem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arly warning, 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Warning signal; Statistical feature
作者簡介 王博(1996—),女,新疆烏蘇人,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氣象預警業務及公眾氣象服務。
收稿日期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