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萍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我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產和消費國。在政策支持、良種引進和培育、先進技術推廣和大眾青睞之下,有機綠色西瓜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為促進農業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文結合山東省西瓜栽培的實際情況,回顧了西瓜在我國引種和本土化培育的歷史,分析了山東省西瓜引種和培育的現狀與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適應山東地區西瓜栽培的對策。
關鍵詞:山東省;西瓜;引種;本土化培育
西瓜種植周期短、苗期生長量小、收益見效快、產值比較高,除食用外,西瓜具有藥用和醫用價值,可加工成多種藥品和制品。因此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西瓜產量呈現指數級增長,產量從1981年的629.2t增長到2020年的6024萬t,實質上2012年我國西瓜產量就已經高達7070萬t。我國西瓜產量已經占到全球的60%左右,世界第二到第十的產量僅為我國產量的1/3,長期穩居世界首位。消費量方面每年西瓜消耗量超過6000多萬t,進口量依然大于出口,得益于口感甘美、營養豐富、清熱解暑的優點,西瓜成為人民群眾最為青睞的水果,被譽為“夏季水果之王”。這主要得益于農田水利條件的改善,農業政策的扶植,改革開放推動經濟水平的提高,良種的引進、培育和推廣,先進農機農藝技術的普及,溫室大棚的發展,以及種植面積的擴大。
1 我國西瓜引種和本土化培育的歷史回顧
1.1 我國西瓜引種和傳播的歷史
關于西瓜的起源目前學術界還有爭議,一般認為最早可能起源于非洲東北部,經過陸上絲綢之路引入我國。西瓜在我國種植由來已久,根據史籍記載早在唐代契丹人就有“以牛糞覆棚而種”的栽培方法,通過設置風障和瓜棚減少畦面有效輻射,有效降低風速的影響,減少水分蒸發量,提高栽培溫度。同時以牛糞為肥料,既廉價易取,又在發酵時產生熱量,反映了栽培技術的高超。就傳播途徑來說,可能經過遼國傳入金國,從金國傳入南宋,明代以后在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福建、山西、陜西、云南等區域廣泛傳播。在清代進入到種植高峰期,除西藏、黑龍江都有廣泛種植,根據記載在山東省淄博市、青島市、東營市、煙臺市、威海市、濰坊市、濟寧市等地都有西瓜種植,而且培育了很多優秀品種,比如在《昌樂縣續志》就有明確記載“北鄉所產最多且佳,每歲運銷青島甚顆?!庇涊d內容涉及性狀、種植、用途、產量、傳播、貿易等各個方面。經過長期的引種、選種和適應地方氣候的栽培選擇之后,在晚清時期,各地西瓜已經形成了優勢產地和品種。
1.2 西瓜在我國廣泛推廣的動因
(1)我國自然條件優越,緯度適合西瓜種植,一般來說,西瓜發芽溫度應該在16℃以上,30℃最適宜,這在我國多個地區都滿足生長需求。另一方面,西瓜喜日照,要求干濕度均衡,在多種土壤中可以栽培。我國屬于自然條件多樣化的國家,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等省都適合西瓜大規模種植,對外來物種的適應性強,也有利于優質品種的培育。
(2)西瓜用途廣泛,西瓜口感清爽、味道甘甜,營養豐富,水分多,含有鉀、鈣、磷等各類維生素,因此備受廣大群眾喜愛。西瓜皮本身是良好的家畜飼料,其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飼用價值。西瓜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味甘寒,可治熱病,也有研究認為,西瓜對于高血壓等病癥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西瓜制品的用途也較為廣泛,其瓜瓤可以制作西瓜汁,釀酒,制作罐頭,西瓜子可以作為零食,西瓜可以腌制蔬菜。作為全球最大的西瓜生產國,我國西瓜年產值一度超過75億美元之多,這也反映了西瓜廣泛的應用范圍。(3)先進技術推廣的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農業 給予了較大的政策支持,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提高,大量農民投入到西瓜種植產業當中。農田水利設施大大改善,由于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建設,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具備堅實的基礎。西瓜選種、培育和栽培管理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先進的田間管理和技術得以應用,植物生長劑的應用也大大地提高了產量,設施農業和套種技術的應用讓西瓜種植的收益大大增加。
2 山東省西瓜引種和培育的現狀與問題
2.1 山東省西瓜引種和培育的現狀
山東省是西瓜生產大省,西瓜栽培經驗豐富,德州、東明、昌樂都是優勢產區,昌樂一度是國內西瓜生產第一大縣。由于氣候條件優越,砂質土壤適合西瓜生產,各地都培育出了口感甜脆的西瓜。山東省西瓜種植面積一度超過20萬hm2,其中66.25%左右為設施栽培,年產量超過1131萬t,產值將近240億元。2007~2016 年產量一直居于全國第二位,種植面積超過全國的11%,產量在15%以上。山東省充分利用大棚栽培早熟、產量高、效益好的優勢,不斷發展設施西瓜栽培,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通過不斷地引種和品種培育,目前山東省西瓜品種豐富,從喇嘛瓜、梨皮、三白、五月鮮等重點品種發展到魯青 7 號、京欣 2 號、早春紅玉等新品種。這些優良品種都是在引進蜜寶、旭東、慶豐、中育 6等基礎上培育而來的。比如80年代的昌樂無籽、90年代的臺灣新 1 號(無籽)品種等,在此基礎上培育了魯青 1 號 B(無籽)品種。目前山東省推廣的西瓜品種多達100多種,比如在昌樂縣推廣的設施西瓜品種,雙星、甜王、全美 4K、臺灣新一號等,品種覆蓋小型、中型和大型有籽和無籽西瓜。在栽培技術水平上也不斷發展,從露地催芽直播技術、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發展到設施農業技術,經濟效益顯著。
2.2 山東西瓜引種和培育的問題
(1)優勢品種還需要進一步開發,對新品種的引進力度還需要加強,比如現在人們追求外形美觀、瓤色特異、功能特異的新品種,目前這方面的科研力度還有待加強。區域特色西瓜品種和品牌力度還不夠響亮,與本地氣候和自然條件的適宜度還有待匹配,這需要科研人員再接再厲。同時目前山東省西瓜的品種較多,但是優勢品種仍然不多,品牌化力度仍然不夠,比如番茄紅素、瓜氨酸和 VC含量不高,含碳量較高,對于西瓜性狀篩選不夠全面等問題。總體來看,主品種更新換代仍然較慢,老品種目前依然較多。(2)培育水平仍需要提高,在集約化育苗方面仍需提高,育苗能力不足,還有農民需要從外地購苗會導致產量受損和質量不佳等問題。工廠化疫苗等技術推廣力度有待增加,穴盤基質集約化育苗和基質栽培等技術都需要進一步推廣。在生產上,機械化水平較低,用工成本不斷增加,這也導致了在西瓜本土化培育上的投入不足。目前生產的西瓜雖然產量較高,但是特色品種較少,影響了高端市場的占有率。間作套作等標準化生產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推廣,在種植上對傳統經驗依賴較多,受限于農戶的知識和技術水平限制。綠色有機栽培等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推廣,尤其是營養液配置等方面都需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3 山東省西瓜引種和本土化培育的策略
3.1 加強品種培育工作
(1)引入高品質種質資源,深入研究西瓜的遺傳多樣性,做好種子、器官、細胞、基因的研究工作,包括收集、編錄、保存等基礎性工作,種質創新、基因挖掘等應用基礎研究。結合本地氣候,決定引入早熟、中熟、晚熟品種,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有籽、少籽、無籽西瓜。在不改變主栽培品種的前提下,可引入國內外的新品種,比如金太陽無籽2號。選擇產量高、品質好、抗逆性強的西瓜品種進行培育,要重點防治病蟲害,選擇抗根結線蟲病、病毒病、莖基腐病性狀優越的品種。(2)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科研院所、各大高校、種子企業、工作站和基層技術站點要展開通力合作,增強品種培育能力。政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各方在產學研合作的基層上大力開展新品種選育、生產、推廣,培育一大批優質種子企業和科研院所,推行一體化經營,打造山東省西瓜優質品種培育的硅谷。通過舉辦新品種展示等推廣活動,向各地區推廣萊卡紅5號、中彩2號、京彩 1號等品種,提升特色品種占比。(3)培育本地優勢品種,注重品牌效應,打造特色品種的知名度。篩選培育企業品牌,合作社和企業通力合作,統一培育,統一生產,打造全國知名的品牌。比如培育品質優良、方便攜帶、具有特色的小型西瓜,比如單瓜質量在3kg以下的小型西瓜,適應家庭旅游等需求。在品種培育上,注重西瓜的營養成分,比如有機酸、瓜氨酸、番茄紅素、VC含量等,培育高營養的綠色有機無籽西瓜,也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2 優化西瓜栽培體系
(1)加強高品質西瓜營養配方的研制工作,比如在設施西瓜中采用全有機栽培模式,不斷優化營養配方,探索最優組合。為應對西瓜集中上市經濟效益降低等問題,可通過調整栽培設施、品種、播種期延長西瓜的供應,比如夏播、秋季、秋延遲栽培等。
(2)采用套作方式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優質品種培育,西瓜是良好的前茬作物,對于后茬作物的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得益于這種優勢,在日光溫室等環境下可以和豇豆、萵苣、冬春蘿卜等作物進行多茬作物的高效栽培。同時其株行距大,適合套種模式,優化農作制度。(3)不斷調整西瓜培育各個參數,使之適應本土栽培的環境,種植過程中深入分析不同生長條件對西瓜品質和遺傳性狀的影響,比如溫度、日照長度、相對濕度等方面。比如通過調節紅光、藍光、紅藍光和自然光的比例,分析對習慣生長的影響。通過悶棚等方式觀察高溫脅迫和低溫脅迫對西瓜品質和產量的影響,然后根據本地氣候特點和設施調節給西瓜培育創造最佳的生長環境。(4)通過專業化和規模化種植實現標準化培育,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勞動力成本,而且還能夠推廣機械化種植,實現集約化生產。比如建立西瓜標準化生產田,改善農田水利設施,統一行距和株距。采取集約化育苗和工廠化育苗方式,配置自動播種流水線、催芽噴霧系統、溫濕度調控和滴灌等設施。對育苗基質進行統一配方,比如使用泥潭、菌渣和蛭石等。做好種子處理、播種和育苗工作,通過調節育苗的各項參數,提升西瓜的口感和品質,增加西瓜中VC、可溶性糖含量。(5)優化施肥管理,盡量多施有機肥(如餅肥)、生物菌肥,最大限度上少施化肥,甚至不使用化肥。采取測土配方施肥,加入動物糞便等有機發酵肥料,大鼠要保證氮磷鉀的正常供給,同時施用一定的中微量元素。
(6)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與滴灌設施相結合,讓西瓜處于最佳灌溉技術狀態,比如將土壤含水率維持在70%~81%,根據不同品種的西瓜生產周期精準調節灌溉量,避免在采收前澆水。改變過去大水漫灌的方式,通過管道供水肥根據習慣生長期實現最優水肥供應,比如果實膨大期肥水要充分均勻。(7)加大設施西瓜栽培力度,逐步代替露天栽培,在大棚中不但可以應用自動化溫濕調控技術,而且可以通過農業監測技術避免果實發育不良,調節各種激素的使用量。立體栽培也節能了大量空間,在培育中,可采用嫁接栽培的方式,比如無萌蘗貼接法等。(8)加強病蟲害的綠色防控,以減量增效為原則,配合大棚等設施,主要采用農業、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比如殺蟲燈、殺蟲板、農田整治、引入天敵等,減少化學農藥的應用。
(9)統一包裝和統一生產,提高山東省品牌西瓜的市場識別度,培育高品質西瓜占領高端市場,打造西瓜從農田到餐桌的綠色供應鏈體系,逐漸實現高品質西瓜的推廣。
4 結語
2010年以來,全球西瓜產量年超過1億t,我國西瓜產量長期高達6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西瓜生產和消費國。因此,山東省作為西瓜生產大省,必須要加強西瓜引種和培育工作,不斷改進栽培技術,培育高品質西瓜。
參考文獻
[1] 石慧,王思明.西瓜在中國的引種推廣及動因探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1):62-70.
[2] 叢麗娟,代俊芬,蔡正軍,等.西瓜引種試驗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1,60(S1):230-232.
[3] 高傳清,張翠玲,羊杏平,等.蘇北地區日光溫室西瓜—豇豆—萵苣—冬春蘿卜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J].長江蔬菜,2022(21):28-32.
[4] 鄧小云,崔春梅.大棚西瓜接茬秋延后番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22(5):16-17.
[5] 高博文,孫德璽,劉君璞,等.鹽脅迫對西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中國瓜菜,2022,35(8):35-41.
[6] 趙新芳,趙翠媛,劉偉,等.優質高產設施西瓜新品種星研七號的選育[J].種子科技,2022,40(16):79-81.
[7] 馬傳湯.山東菏澤市西瓜—棉花間作套種高產種植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2,42(11):76-77.
[8] 王英英,張恒嘉,李福強,等.水肥耦合技術及在西瓜栽培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2022,12(5):67-70.
[9] 陳俊琴,富宏丹,齊紅巖,等.日光溫室西瓜優質輕簡高效生產技術規程[J].中國蔬菜,2022(10):115-118.
[10] 段青青,王靜靜,譚月強,等.德州地區設施小西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潛力品種推薦[J].長江蔬菜,2022(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