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虹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是璀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一直以來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其美學思想有著明顯的“崇尚自然、師法自然”的古樸意蘊與審美價值。這種特性也使得中國古典園林在設計理念上表現出一種獨有的生態美學特征,因而即使是以現代生態美學的視角加以剖析,也能發覺中國古典園林獨特的設計理念及審美情趣。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工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也使得相關領域對中國古典園林的研究日趨深入。因此本文以生態美學及中國古典園林相關概念的闡述為出發點,辨析中國古典園林生態美學觀念的體現,以此為基礎在生態美學視角上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加以探討。
關鍵詞:生態美學;中國;古典園林設計
中國傳統文化在秉持的哲學思想上與西方存在很大不同,其中古典園林這一具象化的藝術形式,則以其獨特的審美情趣展現出古人在審美情趣、生態認知上演化出的獨特智慧,而現代的生態美學知識體系,則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傳承與發展創造了更多更具價值、且具有一定借鑒意義的內容。這就使得中國古典園林在現代發展過程中衍生出新的原則及理念,并將這些原則、理念盡可能地應用到現有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研究工作中。這無疑能推動當下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藝術的發展,為之賦予全新的時代內涵。
1 關于生態美學與中國古典園林
1.1 生態美學
生態美學起源于生態學,而生態學則主要被用于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的相互關系,是現代生活中不容或缺的一門重要學科。生態美學的誕生源于生態學與美學的契合,是生態學與美學在各自領域的研究獲得一定進展之后,其相關內容相互交匯、重合形成的全新學科內容,其主旨為探索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這就意味著生態美學的研究內容相當廣泛,在美學與生態學兩個具體學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涉獵,是在兩種學科的基礎上,對人的生活方式、觀念、環境對生態的影響為主要研究內容,最終目的在于從哲學層面探索人的審美與自然地呈現相互整合、完善的有效途徑,從這一點上來看,生態美學具有重塑價值觀的功能,而這種重塑則同時基于生態學與美學兩種學科的基礎,并從中體現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尋求人與自然有機融合的哲學思想[1]。實際上現代生態美學的這種思想在我國古典哲學中也有所體現,中國古典哲學強調“天人合一”,認為人類應當自始至終對大自然持有一種由內而外的敬畏與尊重,只有在這種基礎上尋求發展,才能實現人類這一種群的長期良性發展與演化。
1.2 中國古典園林
園林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黃帝時期就已經有所呈現,并在后續發展過程中因所處歷史階段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發展特征。也正是因為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洗禮與演化,中國古典園林成為世界中的三大園林藝術體系之一[2]。常規意義上的中國古典園林可以被認為是近代之前誕生的所有園林藝術作品,而通過對現存中國古典園林作品的分析,不難發現中國古典園林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征。
首先是受地域影響明顯,中國古典園林天然受到所處時代背景及地域位置的影響,我國具有相當廣闊的南北跨度,因此無論是北方恢宏大氣的皇家園林還是南方精致優雅的江南園林,各有其獨特的表現特征,而處于南北交界地帶的嶺南園林,在藝術表現上也實現了南北不同風格的交融;其次是存有濃厚的文化特質,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古典園林受文人墨客影響居多,其環境吸引了各個朝代獨領風騷的文人墨客駐足、游覽、聚居,也導致園林本身逐漸具有非常濃厚的藝術氛圍,且以詩畫為主要表現;再次則體現為高度重視建筑與環境的融合,小規模的園林通常向內尋求建筑與環境的整合,園林中的建筑具有明顯的以環境為憑依、不影響環境的特征,而中大型的園林則同時重視建筑與環境兩方面內容,其設計過程中往往以兩者的相互成就為設計理念,力求建筑元素與自然元素的有機結合及共同呈現;最后中國古典園林多以自然為憑依,但總能夠表現出更為精致的藝術價值與生態價值,其呈現雖然比不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園林中的一應元素卻往往相互呼應、精挑細選,很多時候在布局、規模、位置、高度上都有非常明確的講究,進而呈現出一番獨特的生態美學景觀。
2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體現出的生態美學觀念
2.1 源于自然而精于自然
現代公眾對園林設計的認知存在一種誤區,即認為園林設計應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但如果對現代園林設計與古典園林設計均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就會發現這種認知天然存在的局限性[3]。實則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中國園林設計相比自然景觀而言整體上更為精巧,但很難完全保留自然景觀那種渾然天成的優勢,而“高于自然”顯然也不符合中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古典哲學,中國古典園林更是深刻意識到這方面的內容。早在關于中國古典園林的論述《園冶》中就提出,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生態理念和追求,認為園林設計應當模仿自然、崇尚自然,這就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者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美學觀念。因此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時首先會在選址上深入考量,這主要是由于選址往往直接關系到園林后期的建造,且選址的重要性明顯超過后續其他園林相關工作。對于中國古典園林而言,在選址時往往優先參考遠離鬧市的山林地區,山林中原本就大量存在的植被能夠減少人力勞作的強度,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因而能夠充分保留園林的自然氣息[4]。這就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始終秉持的、只求自然天成的古樸生態美學觀念。
2.2 追求最小限度改造自然
通過對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與現代園林藝術進行對比分析,不難發現中國古典園林極少出現“大動土木”的情況,古典園林設計者們在設計過程中,往往高度重視園林所在地區原本自然環境的保留,少部分動工也以不影響當地自然規律、保持與環境的友好界限為原則,這體現出古典園林設計者們的一種生態節制理念。生態節制理念是指在面臨生態環境時盡可能保持節制,不惜通過各種措施及方法降低人類行為對自然環境及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5]。而這種生態節制理念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則被總結為“隨、合、宜、節”,整體上是要求在園林設計中秉持因勢取景的原則,即對待環境中地勢高的地方可改造為亭臺樓閣,地勢低的地方就可修建溪亭;平坦的草地區域可被作為天然的觀賞場地,險峻立體的區域則設置為景觀強化其表現力。這就避免了人為改造自然環境造成的沖突感與撕裂感,僅僅是通過在原有環境基礎上合理增減不同的內容或元素,就能夠最大限度保留園林純天然的特征與特性。而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后續發展中,更有很多人批判了過去大興土木修建園林的方式與態度,認為這種做法違背了自然環境原有的狀況,這種批判集中表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在面對自然與生態環境時的節制,充分體現了“隨、合、宜、節”及追求最小限度改造自然的生態美學認知[6]。
2.3 疊山理水
對于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者而言,園林志趣先為山水,后為百草,因此常將疊山理水作為主要的造園手段,以使園林能夠體現出與自然、生態相契合的審美情趣與具有十足表現力的生命質感。疊山是指園林設計者以土石模擬真正的山石形態,模擬的內容包括懸崖、峭壁、險峰、峻嶺等不同的狀況,其目的是使人造假山表現出自然環境中山川峻石的意蘊,通過營造對應的場景給園林游覽者以聯想,使他們能夠切實感受到那種巍峨及獨特的生命質感;理水則是指對園林中水文條件的優化與選擇性呈現,從現代科學及生態學的角度而言,環境中保持理想的水文狀況,能夠使空氣保持應有的濕度,減少環境中的灰塵數量,同時流水還可調節園林中的氣溫,又是園林中植被存活的基礎保障條件,而以中國古典生態美學的角度來理解,僅有山石的園林往往顯得剛猛有余、柔韌不足,需要加入一定的水系加以中和,且水系的重要性往往與山石持平,以保證園林景觀具有陰陽相濟的呈現效果。因此幾乎所有的中國古典園林作品中都具有一定規模的水系,且這些水系不僅與園林原本的自然環境高度統一,在設計層面上同樣秉持著相應的生態節制理念,表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者陰陽調和的生態美學理念。
3 生態美學視角下的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分析
3.1 生態美學視角下現代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內涵
在生態美學視角下,現代的中國古典園林設計需要秉持綠色、健康、節約、環保與山水五大要素,同時這些要素也擁有與之對應的美學基礎。這就需要在園林中各元素形成統一、和諧環境的凝聚體,在形成這種凝聚體之后,園林中的不同元素能夠通過相互影響構成一個完整且有機的整體,所有元素也能在這種狀態下實現自給自足,從而將園林構建為完整且循環運行的有機整體,而且由于原生態的中國古典園林中普遍沒有以現代工業為基礎的材料及設施(這里的原生態指的是那些近代以前建造并保留至今的園林,且不考量加入現代園林管理設施的情況),因此具有更偏向本真、更崇尚自然的整體環境,并由此展現出環境之美。另一方面,無論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還是現代的常規綠化景觀,都具有保護、維系人類賴以生存自然環境的天然要求,同時又需要營造出健康且和諧的環境氛圍,借助環保理念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當下我國正面臨著排放、資源、污染等眾多不同方向上的環境問題,環保事業的發展由此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園林建設也因此得到高度強調。在這種社會需求下,中國古典園林本身所表現出的美感,以及在綠色、健康、節約等層面天然存在的優勢,使得古典園林成為各個城市構建園林景觀的主要方向和趨勢。但就當前工業化與城鎮化進程的高速推進來看,多數城市中已少有可用于實現古典園林設計的空間余裕,因此如何將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念及策略融入現代城市綠化的發展過程中,使城市在獲得應有生態效應的同時,表現出同等水準的生態美學考量,成為城市未來發展需要加以解決的關鍵問題。
3.2 生態美學視角下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要點
以現代城市中的公園景觀設計為例,公園景觀設計是最利于實現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理念的單元,這是由于公園景觀設計綜合了城市園林復合生態系統在社會、經濟、自然地理、生態、環保等不同層面的考量,同時又是大多數城市中規模最大的人工生態系統。而公園景觀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環境景觀的綜合性及適用性,若要在其設計過程中秉持中國古典園林的理念,并表現出相應的生態美學價值及考量,就需要充分考慮園林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景觀資源的有效開發及利用、園林生態功能的保留與進一步發展,以及園林本身是否能夠創造出理想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因此公園景觀設計需在秉持古典園林規劃設計對生態學、生物學、美學、工程學相關原理及認知的基礎上,確保景觀內容契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性。
這就意味著現代公園景觀設計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理念及內容的應用,需在生態美學視角下充分考量相應的藝術性、觀賞性、文化性、對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教育意義及社會價值等等,其要點在于確保設計的整體優化、協調共生、景觀地域性與文化性平衡、生態平衡、生態美學價值、可持續發展、環境敏感區保護優先等一眾原則。且由于現代公園景觀在整體面積上相對較小,可用于景觀開發、設計、建造的資源也相對有限,因而更需要重視設計的意義、影響及有效性。就生態美學視角下的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而言,其設計工作從根本上是為了實現園林景觀與自然生態的協調,在創造出能夠同時滿足觀賞者各項體驗及需求的景觀環境的同時,還要盡可能控制景觀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
4 結語
以生態美學的角度探討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工作,對現代景觀設計領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是社會及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社會發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越發嚴重的當下,人類對生態園林景觀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改善生態環境將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又恰恰能為這方面內容提供參考,并以其獨特的作用和價值推動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晨.生態美學視角的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研究[J].環境工程,2022(7):92-93.
[2] 張煒、趙子琪、高岫.生態美學視域下的中國古典園林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3):100-101.
[3] 謝雅婷.論現代辦公空間設計中的中國古典園林生態美學思想[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21(3):92-95.
[4] 何靜.基于多維認知模式的中國古典生態美學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展現[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2(2):93-95.
[5] 蔡麗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研究[J].城市建筑空間,2022(11):152-154.
[6] 董濡悅.中國古典生態美學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戲劇,2021(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