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偉,高 敏,張 寧,劉 迎
(陽谷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聊城 252300)
水是生命的本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1]。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農業、生活污染越來越嚴重,導致水質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2]。因此,對生活飲用水的水質進行檢驗非常必要。微生物檢驗是檢驗水質的重要手段,在認真遵照相關標準進行檢驗操作的前提下,可較為準確地檢驗出水中的菌落數量[3-4]。相關研究報道也指出,微生物檢驗能對生活飲用水的性質進行查驗,可及時找到病原菌,且有利于了解生物性有害物質的污染情況,能為水質的監測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對提高水質有積極作用[5-7]。但不同檢驗方法的檢驗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探討一種更為有效的檢驗方法非常有必要。鑒于此,對2021 年4 個季度的800 份生活飲用水樣本進行微生物檢驗,并對比多管發酵法與濾膜法的檢驗結果。
采集2021 年4 個季度的生活飲用水樣本800 份,對樣本進行微生物檢驗,根據不同檢驗方法將樣本分為多管發酵組、濾膜組,每組樣本400 份。兩組樣本均包括豐水期、枯水期的生活飲用水樣本各200份。同時為了確保樣本的均衡性,采集點的選擇采用隨機抽樣法。所有樣本采集后,均放在一次性無菌袋內儲存,并盡快送至實驗室進行檢驗。
培養箱(天津市萊玻特瑞儀器設備有限公司);過濾儀(上海山姆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培養基(北京百因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顯微鏡(BXJ602,寧波舜宇儀器有限公司);培養皿(滄州維康食品藥品包裝有限公司);載玻片(江蘇世泰實驗器材有限公司);分度吸管(蘇州市聯統儀器儀表試劑有限公司);無菌鑷子(揚州亞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全部樣本在送至實驗室后4 h 內進行檢驗,以防出現樣本污染,造成檢驗結果的偏差。檢驗過程中,嚴格根據有關規定執行操作,微生物檢驗項目包括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菌和雜菌。
1.3.1 多管發酵法
將1 mL 水樣接種到10 mL 雙料乳糖蛋白胨培養液中,將1 mL 水樣接種到10 mL 單料乳糖蛋白胨培養液中,另將1 mL 水樣注入10 mL 滅菌生理鹽水中,各接種5 管,充分混勻,置于培養箱內,培養箱溫度設置(36±1)℃,培養時間(24±2)h。如所有培養管不出現產酸產氣,視為樣本中總大腸菌群陰性;若有產酸產氣,挑取產酸產氣發酵管中的菌落接種于伊紅美藍瓊脂板上,并置于培養箱,培養箱溫度設置36 ℃左右,培養時間18~24 h,定時觀察瓊脂板狀況。對符合以下特征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和證實試驗,①呈淡紫紅色,中心較深;②呈紫褐色;③深紫黑色,有金屬光澤。
1.3.2 濾膜法
對濾膜進行殺菌,使用無菌鑷子將微孔濾膜(0.45 μm)放在裝有蒸餾水的燒杯中,蒸餾水煮至沸騰,共3 次,每次15 min,除去前兩次的沸水,以免有殘留物殘存,確保濾膜無菌。使用無菌鑷子夾取濾膜置于無菌濾床上,濾膜粗糙一面處于上方,加固過濾器,將100 mL 樣本置于過濾器中,開啟閘門,氣壓設定為0.05 mmHg,進行抽濾。將過濾后的濾膜取出,用無菌鑷子夾取濾膜邊緣將濾膜置于含有品紅硫酸鈉的培養基上,濾膜平整置于培養基,以免出現氣泡,培養基倒置放在恒定37 ℃的培養箱中,培養48 h。
參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相關規定,樣本中均未檢驗出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菌和雜菌,視為樣本質量合格;若其中任何一項指標未達到規定,則視為樣本質量不合格。
①對比兩組微生物檢驗的合格率,包括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菌和雜菌的合格率與總合格率。②對比不同時期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的總合格率。
應用SPSS 22.0 軟件對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多管發酵組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菌和雜菌的合格率與總合格率低于濾膜組,P均<0.05。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的微生物檢驗結果
多管發酵組豐水期、枯水期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的總合格率均低于濾膜組,P均<0.05。見表2。

表2 不同時期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結果
水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水質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8]。但水質問題長期存在,特別是農村地區,水質不合格情況較為常見[9]。對生活飲用水進行微生物檢驗,有利于發現影響水質的影響因素,為政府部門強化水質管理提供參考,從而采取管理舉措,促進水質提升[10-11]。
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可誘發感染,常使患者出現腸道系統癥狀[12]。總大腸桿菌主要用于評定水質的衛生質量,對腸道疾病的傳播控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13-14]。耐熱大腸菌群主要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是評估水質的重要參考依據。
多管發酵組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菌、雜菌的合格率與總合格率均低于濾膜組,提示多管發酵法對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出率較高,便于檢出總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可科學判斷生活飲用水水質。多管發酵組豐水期、枯水期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的總合格率均低于濾膜組,進一步驗證了多管發酵法在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優勢。豐水期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檢驗的總合格率高于枯水期,提示豐水期的水質更好。
從以上分析發現,生活飲用水存在質量不合格的現象,應引起重視,加強監管控制。政府及相關部門應不斷提高生活飲用水管理,定期檢驗水質,以提高飲用水安全性。建議措施如下:①加強對水源地的保護,嚴禁在水源地鄰近區域進行排污、排放廢氣,嚴禁使用對水質有危害性的化肥;②加速對供水管網的改造,合理設定水價,號召居民使用政府統一供應的自來水;③加強水質監測,確保其質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④加強對居民安全用水的知識宣教,告知水污染的嚴重性、飲用不合格水的危害性;⑤加強對生活飲用水的安全管理,明確各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與職能,尤其應明確管理人員的編制,并給予相應的管理經費,以充分發揮管理者的作用,繼而提高管理效果,切實提高居民生活飲用水的管理水平;⑥對于財政支付承擔的自來水工程,應由政府代理予以監管,并由財政、審計等職能部門行使權力,明確水廠的產權,以防出現資產流失;⑦由物價部門對居民的飲用水進行成本核算,合理對飲用水進行定價,包括供水水價與入戶費,并統一自來水初裝與水費標準,以減輕居民的用水壓力;⑧成立以社區為單位的水質檢測中心,對居民的飲用水進行免費水質檢測;⑨由政府撥付資金,建立基金制度,從居民水費中撥出一部分資金作為維護基金,助力居民飲用水供應的長久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