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路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近年來,北京育翔小學回龍觀學校一直在進行“怎樣發動更大的力量去激活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相關思考和探索。基于此,我們嘗試將科技節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探索路徑之一,并以此促進基于節慶活動整體構建綜合實踐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探索。
北京育翔小學回龍觀學校于2014年9月建校,目前有52個教學班,2141名學生,147名教職工。學校順應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以“可持續幸福教育”為辦學理念,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心自強、行有為的現代文明人”為育人目標,著重培養學生“健康第一,會生活;學會尊重,知感恩;學會學習,善合作;學會改變,能創新”的核心素養,堅持“五育并舉”,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此基礎上,學校積極貫徹落實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注重課程育人,加快建設高質量課程體系,著力進行“可持續幸福‘1+9”課程建設。其中,“1”即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9”即九大類校本課程,包括科技實踐體驗課程、興趣特長培養課程、可持續發展教育等九類課程。
不僅如此,建校以來,學校持續推進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和讀書節四大節慶活動建設,將四大節慶活動作為學校實施“可持續幸福‘1+9”課程的過程性展示和有效評價平臺。
綜合實踐活動是實踐育人的重要渠道。前期,學校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著缺乏專業教師隊伍、開展不夠深入、缺少校本化特色等困難。對此,我們著重對以下三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一是如何利用整體性思維開發、設計學校綜合實踐活動,使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更具融合性、綜合性、實踐性?二是怎樣充分調動和利用校內外可利用資源,結合現實情境、真實問題實施好綜合實踐活動?三是如何讓更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課程內容與個人經驗、社會生活相聯系,提升核心素養?基于以上思考,學校積極打開思路,結合辦學理念與課程資源,強化頂層設計,同時,基于四大節慶活動整體構建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框架和實施路徑。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和讀書節,就是我們落實新課程方案中“統籌跨學科主題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舉措。
統籌規劃設計,整合資源平臺 學校在深入學習新課標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基礎上,基于四大節慶活動,對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了頂層規劃,為校本化實施找準了切入點和突破口,同時為節慶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全新動能。學校每一個節慶活動均面向全體學生搭建為期兩個月的長周期實踐平臺,做到了班級全覆蓋、學生全參與、展示全方位。其一,科技節以觀察、體驗、發現為核心,通過科普講座、科技小制作、科技競賽、科技嘉年華等活動形式,實施班班有主題、人人做研究、處處有展示的綜合實踐活動,向學生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其二,體育節開展班級競選申奧活動,1~2年級舉辦模擬冬奧會,3~6年級舉辦模擬夏奧會,同時各年級開展班級籃球聯賽、競選體育小達人等活動,注重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質,促進身心健康。其三,藝術節以國際理解教育為基礎,一個班級代表一個國家,引導學生充分體驗所代表國家的角色,參與到班級合唱節、多元文化游園會活動中,圍繞自己班級所代表的國家,從多個領域展開綜合實踐活動,引領學生感知、體驗與理解多元文化藝術,提升人文素養。其四,讀書節聚焦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辯論賽、讀書漂流、紅色經典誦讀、課本劇等形式,分年級以多種形式進行綜合性實踐,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堅定文化自信。

打破學科壁壘,融合學科優勢 基于項目和主題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實現各學科之間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學校力求綜合實踐活動充分與學科課程、校本課程相融合,促進跨學科突破,著力構建全新的教學方式,實現育人方式的轉變。
激發創新活力,聚合力量發展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注重資源聯動,以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效果的可持續發展。第一,師資聯動。學校聚合全學科師資參與節慶活動的籌備和實施,確保教師人人參與,建言獻策。同時,我們積極聘請校外專家,引進校外師資力量進行有效補充與提升,搭建高效協作的師資團隊。第二,家校社聯動。學校充分借助家長資源,引導家長積極參與節慶活動。例如,在科技節的科普講座中設立“家長大講堂”,聘請從事相關行業的家長為孩子們普及航空知識。同時,我們還邀請藍天嘉園社區退休空軍干部為學生講授航空發展歷史等。除了資源的有效引進,我們也帶領學生走出學校進行展示。例如,學生社團帶著自己歷時2個月的實踐成果走進北京科學中心,在科學講堂為全市小學生進行分享。
以四大節慶中的科技節為例,我校本屆科技節與往屆科技節有所不同。從教師層面上,各學科教師通力合作,在科學組教師的領銜下,班主任教師主要負責統籌協調,集體參與、集體設計、默契合作。從學生層面上,這是學生們分年級、按主題開展的一次長周期綜合實踐活動。本屆科技節聚焦航空領域,以跨學科主題實踐學習的方式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參與體驗:開展分學段的科普講座,走進科技節;第二階段主題研究:聚焦研究主題進行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第三階段創意物化:組織實踐成果競賽,包括科技制作、科幻畫、模型、飛行競賽等;第四階段展示提升:舉辦科技嘉年華展示及體驗活動。每個年級在航空科技主題背景下,以學科教師為引領,從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確定學習活動主題。隨后,圍繞年級主題,各個班級學生再展開討論,這樣一個個小的研究主題就產生了。例如,研究紙飛機怎么能飛得遠,探秘飛機的空中軌道,了解、經歷飛行員的訓練選拔過程等。
總之,本屆科技節綜合實踐活動的特色創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由學生體驗式參與活動進階為有主題的跨學科實踐活動;二是由單一科學教師參與轉變為全學科教師參與,更新了全體教師育人理念;三是由購買服務為主的科技嘉年華轉變為學生自己為主場的嘉年華。
全景化教育視野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跨學科學習,是一種突出協作的深度學習活動,它鼓勵學生通過對真實而有挑戰性的問題進行持續探究,注重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旨在達成對多學科知識的再建構和思維遷移,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在當前“雙減”“雙新”背景下,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實施的路徑、策略、方式方法的研究與創新,注重引導不同學科教師的合作參與,注重學生課內學習與實踐經驗、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面向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更新觀念,拓寬視野,厚實底蘊,進一步落實新課標,繼續在實踐育人中進行新探索,將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更好地融入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融入學科教學,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探索、學會創造,真正實現“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