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蓮花山保護區管護中心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臨夏、甘南、定西三州(市)的康樂、臨潭、卓尼、渭源、臨洮五縣交界處,總面積11691 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3.24%。2003年2 月,蓮花山保護區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國家級森林病蟲害中心測報點,同年11 月,保護區森防站被國家林業局確認為“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標準站”。
蓮花山國測點在國家林草局防控中心、省林草局、省林檢站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物安全重要論述和“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方針,緊抓林長制實施的契機,積極推進森林健康理念,全面落實監測防控責任,切實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預防,嚴密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按照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以下簡稱“國測點”)管理規定有關要求,扎實推進國測點建設,有效提升監測防控能力,全力開創蓮花山測報工作新局面。近年來,保護區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測報準確率均超過96%,有效指導了全區防治工作,全區未發生大面積暴發成災等情況。
一是抓組織領導。建立以松材線蟲病為重點的監測防控領導組織機構,健全多層次聯防聯控機制,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防控格局。二是抓目標管理。年初將省林草局下達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四率”指標層層分解,納入管護中心保護管理年度目標考核,全面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常態化監測預報責任體系。三是抓責任落實。管護中心、林檢站(國測點)、保護站、監測員簽訂防控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防控責任,將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和監測調查、防控工作任務落實到人頭地塊。并建立健全督導檢查機制,確保高質量完成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任務。四是抓制度建設。制定《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制度》《外來和突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確保測報工作高效推進。五是抓機制完善。制定年度《監測預報工作實施方案》和工作日歷,建立以國測點、專(兼)職測報員、巡護員逐層落實工作任務的機制。研究制定《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方案(2021 年~2025 年)》和《年度實施方案》,確保了監測防控的精度和質量。
一是設置監測線路。根據保護區森林資源分布現狀和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在全區范圍內布設巡查線路13 條、面上災情監測點11 個、松材線蟲病防控監測點3 個,設置監測標識牌40 塊,確定主要監測對象為中華鼢鼠、云杉葉銹病等8 種林業有害生物。二是建立測報網絡體系。確定責任心強、業務精通的技術人員為專職測報員組建監測隊伍,建立以國測點為中心、6 個監測點為基礎、巡護員為補充的林業有害生物三級測報網絡。三是強化數字賦能建設。堅持全面監測、全域防治相結合,推進“空、天、地”立體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依托建設項目引入無人機、視頻監控、農林氣象監測預警和蟲情測報系統、殺蟲燈、移動巡護終端等人工智能監測新設備、新技術,基本實現測報工作可視化、實時化管理,保護區智能化監測覆蓋面達85%,最大限度減少林業生物災害損失。四是緊盯松材線蟲病防控。根據《甘肅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區劃表》,以2021 年春季普查數據為基準,蓮花山保護區作為一般預防區,力爭到2025 年無疫情發現,對全區松材線蟲病進行監測防控,堅決守住疫情防控底線,嚴防松材線蟲病傳入。
嚴格執行國測點管理規定,按照“監測全面、預測準確、預報及時”的總體要求,以保護森林資源安全為中心,及時、有效、迅速、有序的開展監測、普查、防控工作。一是災情監測水平有效提升。每月組織開展2 次日常巡查和災情調查,重點區域每半月開展1 次人工地面詳查,利用巡護系統和無人機開展巡航,實時查看蟲情監測設備,采用線路踏查和標準地調查相結合方式開展青楊葉銹病、白楊葉甲等病蟲情監測調查,確保測報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二是主測對象趨勢預測更加準確。按發生世代、常發季節發布蟲情動態和短期預報,及時做出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預測,在常發區域布設防治試驗示范區和輻射推廣區,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建議。三是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普查科學有效。布設松材線蟲病、中華鼢鼠監測點各3 個,深入監測點和常發區開展松材線蟲病春秋季普查和中華鼢鼠專項調查,對轄區3.64 萬畝松林進行了全覆蓋監測普查,至目前未發現松材線蟲病。四是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積極推進。制定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組織召開工作推進暨培訓會,完成25 條外業調查線路的布設和40 條調查線路的現地踏查,踏查面積達1.228 萬公頃,暫未發現外來入侵物種。五是數據直報工作及時準確。年均發布病蟲害蟲情動態16次,發布中短期預報32 份,國測點主測對象直報數據在全省35 個國測點中名列前茅,2019 年蓮花山國測點榮獲“全省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先進單位”稱號,2023 年1 月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物災害防控中心評為“2022 年度先進國家級中心測報點”。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國測點依托“全國林草科普基地”等平臺,利用“兩微、一抖、一快+互聯網”線上融媒體宣傳為主,進村入戶、走進校園講堂為輔,先后組織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控、“5·12 林草生物災害防控宣傳周”等宣傳活動50 多次,多角度、全方位宣傳講解《植物檢疫條例》《甘肅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條例》等林業法規和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知識,進一步提升了全民對林業有害生物危害風險的防范意識和能力,為依法防治、科學防治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講好森防故事。通過微信、網絡等媒體發布國測點工作動態、森防人精神風貌等方面的文章和視頻,積極組織參加國家和省上各類競賽活動,選送的散文《森防人的初心》榮獲全國林草防治系統“森防歲月稠”征文三等獎、散文《筑牢使命攻堅克難》、詩歌《綠色守護者》分別榮獲全省“最感人林業和草原故事”征文一等獎和三等獎;參賽選手榮獲全省森防站線“凝聚森防心 鑄就綠色夢”主題演講二等獎,進一步擴大了森防工作的社會影響力。三是狠抓學習培訓。形成了人人學專業、個個鉆業務的良好氛圍,先后發表20 余篇森防科技論文。近三年組織舉辦5 期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技術培訓班,累計培訓技術人員200 人次,測報隊伍業務能力得到大力提升,從而實現從“試試看”到“能勝任”的轉變。
堅持以林長制為抓手,加大檢疫執法力度,科學開展綜合防治,保護生態建設成果。一是持續加強檢疫執法。深入開展“綠盾”林業植物檢疫執法專項行動,聯合森林公安等部門,共同開展檢疫執法檢查,強化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和調入地復檢,加強外來有害生物追本溯源,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調運林業植物及其產品的行為,至目前未發現違法調運松木及其制品現象。二是持續開展綜合防治。通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大力推行無公害防治藥劑和先進的防治技術,全面實施保護區主要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技術示范項目,完成云杉葉銹病、白楊葉甲等防治示范推廣3000 畝,有效提升了保護區綠色防控能力。
蓮花山測報人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決落實省林草局各項決策部署,虛心借鑒先進國測點管理經驗,凝心聚力、奮楫篤行,用實際行動踐行守護綠色的錚錚誓言,以無愧于時代的責任感奮力書寫蓮花山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事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