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摘要】目的:探究螺旋CT掃描技術在肺結節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入的肺結節患者總計2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X線檢查與螺旋CT掃描技術,以病理診斷作為金標準,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效果。結果:螺旋CT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分別為95.45%、91.11%和93.50%,高于X線檢查的61.82%、54.44%和58.50%(P<0.05);螺旋CT檢查肺結節疾病總符合率為99.50%,高于X線檢查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螺旋CT掃描技術應用于肺結節患者臨床診斷中能有效提高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且對肺結節疾病診斷總符合率較高,整體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應用。
【關鍵詞】螺旋CT掃描技術;肺結節;病理診斷;X線檢查
The effect and clinical value of spiral CT scanning technology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nodules
LIU Hongmei
Linfen People’s Hospital, Linfen, Shanxi 04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efficacy of spiral CT scanning technology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s. Methods: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21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X-ray examination and spiral CT scanning technology,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and the diagnostic effects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spiral CT examination were 95.45%,91.11% and 93.50% respectively,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X-rayexamination (61.82%,54.44% and 58.50%)(P<0.05);The total coincidence rate of spiral CT examination of pulmonary nodule disease was 99.50%,which was higher than 75.00% of X-ray examination(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piral CTscanningtechnology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nodul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and the overall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pulmonary nodules is high,the overall application effect is good,it is worth applying.
【Key Words】Spiral CT scanning technique; Pulmonary nodules; Pathological diagnosis; X-ray examination
肺結節主要是指在肺部組織出現大小不等,直徑≤3cm的局灶性圓形致密影,目前對疾病發病病因尚不明確,普遍認為細胞免疫功能與體液免疫功能紊亂相關[1]。患者因起病緩慢,所累及器官不同存在差異,早期患者無顯著表現,偶爾伴有咳嗽、少量咯血癥狀,部分伴有乏力、發熱和盜汗等表現。病變廣泛伴有胸悶、氣急和發紺等,甚至會合并感染及其他肺部疾病,加重患者病情。肺結節甚至會對眼底、關節、骨骼及神經系統等多個臟器器官造成影響,引起多器官功能損害,影響患者生命安全與預后情況。為此,早期診斷與治療肺結節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2]。當前臨床多采取X線胸片檢查,但臨床診斷準確率相對有限。螺旋CT掃描技術有立體直觀、可連續掃描特點被廣泛用于多種疾病診斷中[3]。本文就螺旋CT掃描技術在肺結節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效果進行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入的肺結節患者總計200例,納入標準:①精神狀態佳,能正常交流溝通;②完整臨床基礎資料;③無全身性疾病;④患者知曉研究內容;⑤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不同意參與研究者;②基礎資料不全者;③伴有精神疾病、智力低下以及認知功能障礙。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齡23~79歲,平均年齡(49.69±6.65)歲。
1.2 方法
胸部X線平片:DR數字X線攝影系統,設備型號:TITAN2000S。參數設置:管電流500mA,管電壓:150kV,預置曝光時間0.01s,密度補償值0~1。完成對上述參數設定完畢后,協助體檢者取后前正位,叮囑患者維持平靜呼吸,之后叮囑患者維持屏氣,并進行投照。螺旋CT掃描:GE寶石64排CTHD750 ,行全肺CT預掃描,掃描范圍肺尖到肺底,明確結節位置,病灶最大截面為掃描中心,開展局部單肺野高分辨率掃描,設置掃描參數:管電壓:120kV,管電流:300mA,準直64×0.625mm,螺距:0.64,視野180mm,層厚、間隔均5mm,重建層厚、層間距為0.625mm,肺窗窗位-700Hu,窗寬1500Hu,縱膈窗窗寬400Hu,窗位40Hu。掃描完畢傳至處理工作站,標注算法、高分辨率算法重建,多平面重建,2名高年資醫師閱片,并做出良惡性診斷,在意見不統一時,商討達成一致。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種檢查下靈敏度、特異度以及準確度。(2)比較兩種檢查肺結節的檢出情況,包括肺結節、肺炎、腫瘤、其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X線檢查及螺旋CT檢查對肺結節疾病的診斷結果
螺旋CT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分別為95.45%、91.11%和93.50%,高于X線檢查的61.82%、54.44%和5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與表2。
2.2 X線檢查及螺旋CT檢查對肺結節疾病檢出率比較
螺旋CT檢查肺結節疾病總符合率為99.50%,高于X線檢查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肺泡腔正常狀態下,氣體充填其中,若肺部內并發肉芽腫、炎性滲出物以及腫瘤組織等,而影響到肺部正常通氣,此時,肺組織密度影升高在影像學檢查上,圖上呈現出結節影,肺結節伴隨著病程時間延長,可衍變為早期肺癌。既往臨床多采取X射線診斷,其優勢為價格低廉、操作簡便,作為目前早期篩查肺癌的常見工具,既往X射線片檢查中,肺部組織極易與肋骨、心臟、橫隔與縱膈等組織重疊,增加漏診率[4]。目前,在肺結節良惡性鑒別中,穿刺活檢術成為金標準,但依然存在嚴重并發癥風險性,當前在臨床應用受限。CT檢查技術因具有無創、安全、高分辨率等優勢,應用于早期肺癌篩查中,被認為與胸部X線片比較,肺癌死亡率降低20%左右,當前如何高效采取CT檢查技術在肺結節良惡性診斷成為當前研究熱點。
螺旋CT掃描技術目前在臨床各個疾病診斷中取得十分顯著效果。與其他檢查方式相比,螺旋CT掃描技術在多個方面發揮顯著優勢,具有預防患者發生多種不良反應,進而可保障患者健康安全,顯著提升患者疾病檢出率,能早期明確患者病情,在我國,螺旋CT成為近些年來所興起的一類新型檢測技術,特點為圖像立體直觀、掃描連續以及層薄[5]。螺旋CT掃描技術在應用期間,通過三維重建圖像后,能消除X線存在影像重疊問題,并及時去除不必要的組織結構,進而降低臨床漏診率和誤診率。同時,螺旋CT掃描技術開展中,直觀、多角度以及立體顯示。螺旋CT掃描技術在檢出率和準確性等方面優勢顯著高于X線[6]。螺旋CT有掃描快、時間短等優勢。目前,上述診斷方式成為患者首選診斷方式,檢出率較高,誤診率和漏診率偏低,受到患者青睞。本文研究指出,對比常規X線檢查與螺旋CT檢查結果指出:螺旋CT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分別為95.45%、91.11%和93.50%,高于X線檢查的61.82%、54.44%和5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常規X線檢查,螺旋CT技術具備圖像立體直觀、掃描連續以及層薄等特點,能在肺部疾病中進行有效地診斷。同時,螺旋CT掃描應用后,經快速大范圍掃描后及時檢出肺部小結節病灶[7]。在肺結節存在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鄰近支氣管血管束扭曲變形時,可提示為惡性。本文研究結果指出,螺旋CT檢查肺結節疾病總符合率為99.50%,高于X線檢查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層螺旋CT篩查診斷應用能利于早期發現肺部病灶,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預后。CT掃描過程中,能一定程度提升容積掃描速度,降低管電流,影響低對比分辨率,但不影響高對比分辨率[8]。此外,在早期肺部惡性腫瘤診斷中,經CT掃描后有顯著診斷效果,能清晰顯示出肺結節內部征象、分葉征、邊緣征象、密度大小以及數量等,及時發現極小分葉征的肺結節,為早期診斷肺癌提供科學影像學參考資料。
綜上所述,螺旋CT掃描技術應用于肺結節患者臨床診斷中能有效提高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且對肺結節疾病診斷總符合率較高,整體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寧愛東,汪國偉,張林飛.螺旋CT掃描技術在肺結節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效果及臨床價值[J].臨床研究,2022,30(6):160-163.
[2] 顧廣海.螺旋CT掃描技術在肺結節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5):28-29.
[3] 王勇敢.研究并探討64排螺旋CT低劑量掃描技術在肺結節診斷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療,2020,39(8):196-198.
[4] 路彬,張穎.64層螺旋CT平掃聯合增強掃描對肺結節診斷準確性探討[J]. 現代醫用影像學,2022,31(6): 1076-1079.
[5] 何超,杜建革,劉振龍,等.低劑量螺旋CT掃描聯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技術在肺結節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20,36(6):973-976.
[6] 鄭恒,彭昌勇,張昊,等.64排CT支氣管動脈雙期掃描技術對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價值[J].分子影像學雜志,2021,44(2):314-320.
[7] 張田寶,王蔚霖,潘寧,等.基于多層螺旋CT圖像的機器深度學習技術測量仿真胸部體模肺結節體積及長徑的效果[J].廣西醫學,2021,43(3):351-354.
[8] 陳友禧.螺旋CT掃描結合迭代重建技術圖像后處理在肺結節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9,20(5):50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