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紅彬

沙坡村面向陸渾湖,背靠當地有名的禹王山,有13公里環湖公路,歷史文化厚重,山水資源豐富。幾年前,沙坡人守著金飯碗,過著窮日子,重要原因是該村道路通行條件差。
2020年,借助嵩縣“湖山圣域環湖旅游路”提升改造的東風,沙坡村修復了“禹王臺”,建設了農耕園,成功創建3A級鄉村旅游風景區。2022年春節假期,日接待游客超1萬人次。
一條路改變一個村,沙坡村因路而富,是嵩縣大力實施公路提升改造,由點串線、連線成片、串珠成鏈,打造多個“一帶一韻、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風貌帶,留住鄉愁,留住游客,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力鄉村振興的縮影。
串出風景線
時間進入2023年,隨著國家疫情防控不斷優化調整,嵩縣白云山、木札嶺景區和“白云小鎮”天橋溝、頂寶石等景區的自駕游營地人滿為患,“冰雪經濟”熱起來。
近年來,嵩縣著力打造“一點多廊”“三環疊翠”新格局:陸渾湖國家濕地公園“點亮”,洛欒快速通道、洛欒高速公路、堯欒西高速公路“多廊”;環陸渾湖,環縣城,環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三環疊翠”。
2022年,嵩縣重點謀劃了“生態伏牛1號”“湖山圣域百里畫廊”“嵩縣愛你”“三條旅游公路”,473.2公里投資約20億元。互通互聯,由白變黑,由斷變通,串聯起全縣13個鄉鎮,助推了全域化無目的地沉浸式旅游新方式的形成。如今,旅行嵩縣,路在景中,景在路上,多彩養眼,“車在林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撲面而來。
串出文化線
一條旅游公路,連接的是鄉村與城市,打通的卻是突破與希望。
近年來,嵩縣加快推進“山城”向“湖城”轉變,加速構建“一心兩翼三片區”新型城鎮化格局,著力做好“養湖、觀湖、享湖、親湖、品湖”五篇文章;加快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講好黃河文化“嵩縣故事”;擦亮伏牛山水“金字招牌”,做強“嵩縣愛你”營銷品牌,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持續辦好了“中國·嵩縣黃河文化”與二程理學當代價值高層論壇、中國嵩縣伊尹文化高層論壇;依托“三環疊翠”旅游公路,串聯產業、生態、人文、歷史、鄉村旅游、研學旅行、精品民宿、露營基地、景觀打卡地等,提升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冰雪等文化系列主題活動,打造了文化精品游,文化文旅文創產業持續“出圈”。
2022年8月,首屆全魚宴大賽烹出家鄉味兒,清蒸魴魚、酥炸銀魚等贏得游客紛紛說“中”。伏牛山山珍節的佳肴美味與現場演繹交相輝映,在何村鄉箭口河國潮美食節上,羊肉串、小龍蝦、冰啤酒喚醒游客的味蕾,流行音樂嗨爆全場,點燃夏日激情。據統計,80%是來自嵩縣之外的游客。
兔年春節將至,嵩縣提前布局,就“百戲鬧新春·歡樂中國年”“千年古文化·萬物中國風”等五大活動做出具體安排,融合民俗表演、國潮文化、非遺文創等,努力營造濃厚新春文化氛圍。
串出產業線
“農旅文”融合,產業基地變網紅打卡地。“湖山圣域百里畫廊旅游公路”穿越城關鎮葉嶺村,2021年該村村民通過發展丹參種植和鄉村游過上了好日子。
1月10日,該村舉行了分紅儀式,村民喜領91萬元分紅。該村黨支部書記董廣聚說:“路通了,來旅游的人也多了,產品運得出去了,集體經濟變強了!”
修通的是路,連接的是心,看到的是景,通達的是富。
嵩縣通過“三條旅游環線公路”,實現了水路相連、陸路相連、山路相連,變“旅游公路”為“公路旅游”。推動三合、沙坡、老道溝等鄉村旅游特色村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形成一批鄉村旅游示范片區和休閑康養度假單元。
萬畝桑蠶產業園、萬畝丹參基地、萬畝紅薯基地……嵩縣在生態環線周圍發展“林藥煙牧菌蠶油”等特色產業,“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初步形成。伏牛山寫生基地、德亭里仁花海、木植街升坪花谷等一批鄉村旅游點精彩亮相。去年,全縣中藥材種植56萬畝、蠶桑2.3萬畝、食用菌穩定在1.5億袋,建成“托牛所”82個,牛、羊存欄分別在10萬余頭、28萬只,旅游公路成了產業路、富民路,鄉村振興的道路越來越寬。
鄉村振興春風起,湖山圣域煥新顏。嵩縣已經被年味渲染,“湖城”的彩燈五彩繽紛爭奇斗艷;陸渾湖畔的陸渾故城張燈結彩等你來打卡;車村鎮民宿,等你來享受輕“嵩”生活;“最美云中高速”車輛川流不息,山澗銀裝素裹,玉樹瓊枝,霧凇美景,唯美雪景……到處皆詩意,隨處有物華。
串出鄉村振興一條線
昔日的葉嶺村,曾經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各種條件的落后,曾導致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和落戶,十房八空讓“農村”這個親切的詞語,人人不愿提起。
近年來,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銜接,全國上下聚力、合力一盤棋,集中精力辦大事,完成了多少年想干而沒有干成的愿望。
2021年以來,洛陽召開全市“鄉村振興”大會提出“151戰略”部署,城關鎮葉嶺村搶抓機遇,被納入首批“鄉村建設”試點村,通過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吸引鄉賢返鄉、大力實施“三變改革”打了一套“組合拳”。并同步引入政府資金實施道路硬化、污水管網建設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如今的葉嶺村實現完美蛻變,生態宜居、產業突出、鄉村文明、群眾幸福,五星支部有了“領頭雁”,鄉村運營助推鄉村振興開辟新引擎。
“合適的鞋只有腳知道”,面對只有土地的鄉村如何運營?支部書記在全縣“鄉村運營”畢業典禮上發出了感慨與分享。“因地制宜,說的就是就地說地的事,我們村到處都是地,有的面積小不能機械化、有的雜草叢生無人耕種,為什么不能小塊變大塊、流轉出來統一經營呢?”他說干就干,以每畝500元價格流轉1076畝土地種植丹參。葉嶺村距離縣城僅2公里,人居環境改善后,一望無際丹參花紫色浪漫,吸引遠近市民打卡拍照。“我這鄉村運營師證不能躺在書架上啊!”董廣聚突發奇想,與村“兩委”商議繼續做大做強丹參產業鏈條,注冊了“嵩州葉嶺”商標,首批蜂蜜8月份銷售一空,下一步,該村利用集體合作社將推出“嵩州葉嶺”系列農產品小米、石磨面、花生油等產品,“我這是產業運營,鄉村運營的目的是讓鄉村資產、資源通過策劃等手段實現變現和增值,我看咱這土特產無污染、無公害一定不愁賣,還能讓老百姓把地里農作物盡快變成有錢人,何樂而不為?”對于鄉村運營新提法“產業運營”,浙江南方一些農業改革的專家也紛紛點贊,“鄉村運營”是一種手段,如何運營就看“操盤手”,“十個指頭各有長短、村落資源千差萬別,能根據自己資源稟賦實現‘運營成效的都是好辦法”。
葉嶺的山坡上,雖然氣溫已驟降,但是一群群忙碌的群眾正在熱火朝天的田埂上栽植丹參苗,仿佛早已忘卻了奧密克戎逼近和凜冽的寒風。
“今冬我們村又流轉1500畝地種植丹參,全村土地流轉率達到85%以上,那邊是相鄰的兩個村已經完成整地和栽植,預計25日前這片新發展的6000畝丹參基地全部能完成種植,按照目前中藥材行情,丹參還要漲價起來,已經多家聯系包銷我們丹參了。”董廣聚滿懷信心地說道,“而且今年政府給我們基地配套了滴灌水利工程,明年收益更有保障了,群眾也是越干越有勁啊!”
不僅僅在城關鎮葉嶺村,“產業運營”僅僅是該縣探索鄉村運營的一個小掠影,據不完全統計,嵩縣已探索出“產業運營”“能人帶動”“文旅融合”等十二種鄉村運營模式。目前,嵩縣318個行政村正統籌按照“以鄉村運營為抓手推動鄉村建設”總抓手,分批次創建“示范村”“達標村”“精品村”,一大批既有“想法”又有“辦法”的基層干部,在培訓、交流下成了“運營師”“農業經理人”等,他們用智慧、勤勞的雙手不斷探索鄉村運營、鄉村振興新模式、新方法。
接下來,嵩縣將持續深化和貫徹落實市委鄉村振興工作部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全面高質量推進鄉村建設、鄉村運營,強化產業培育,激活鄉村發展的“造血”功能,形成以內生動力為主導、鄉村運營為抓手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匯聚鄉村振興新動能,助推鄉村振興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