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武

老區要發展,鄉村必振興。幫扶助力鄉村振興,是新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對于河南這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大省來說尤其關鍵。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河南中煙”)對信陽新縣周河鄉毛鋪村十年如一日進行幫扶、助其走上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答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河南中煙黨組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決策部署,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發揮行業優勢,科學謀劃、多維推進,不斷推動定點幫扶工作走深走實。
河南中煙機關及所屬7個單位與21個幫扶村深度融合,強化黨建引領、緊抓產業發展、深挖優勢資源,持續深化定點幫扶措施,打出一套漂亮的“組合拳”,彰顯了國企責任與擔當。
從“泥土地、土坯房,一腳下去一腿泥”到水泥路四通八達、新村居鱗次櫛比,淅川縣厚坡鎮王河村村子美了、產業興了、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黨員帶頭,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正陽縣袁寨鎮孫樓村積極打造“黨支部+黨員致富帶頭人+脫貧戶”黨建特色品牌;深挖紅、綠、古優勢,新縣周河鄉毛鋪村以獨特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產業發展……一幅幅鄉村美景,訴說著鄉村振興路上的故事。
激活鄉村發展動能
可口的板栗、比雞蛋還小的獼猴桃,這樣的野生稀罕物擺上小方桌,不一會兒就被搶購一空。這給新縣周河鄉毛鋪村66歲的張世秀帶來不少收益,最多的時候,她一上午就收入近200元。
忙活著介紹產品、裝袋、掃碼的張世秀笑著說:“每天早飯過后我就上山摘果子,來旅游的人可喜歡了。”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毛鋪村,距新縣縣城26公里,耕地面積僅占全村總面積的9.4%,交通不便、耕作條件差,毛鋪村2000多個村民中,大多數外出務工。
寂靜的小山村,因河南中煙的幫扶而變得生動起來。河南中煙在毛鋪村確定了“三個中心”階段性幫扶目標任務,即滿足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文化旅游服務中心、適應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新形勢的黨群服務中心、與開展紅色教育相配套的培訓中心(大別山干部學院毛鋪校區)。
大別山干部學院毛鋪校區建成以來,累計培訓52期、2400多人次。前來培訓、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毛鋪村熱鬧起來,“天天像過年”。河南中煙機關駐毛鋪村第一書記劉志平與村“兩委”、村民共同開展山貨集市活動,將毛鋪村土特產集中展示、售賣,村民收入也隨之得到增加。
河南中煙黨組定期聽取駐村第一書記工作匯報,深入研究定點幫扶工作措施、項目計劃和預算投入,為幫扶工作取得扎實成效提供有力保障。
“三個中心”是新時代毛鋪村的標志性工程,不僅打造了富民產業和黨建陣地,顯著提升了村容村貌,而且撬動了一批社會資金、集聚了一批人才團隊,對毛鋪村整體發展產生了激活效應。
繪就鄉村振興藍圖
“得感謝河南中煙對毛鋪村的付出。”75歲的彭廣愛是毛鋪村的老支書,他至今還清晰記得2012年河南中煙與毛鋪村簽訂定點幫扶協議的情形。
彭廣愛回憶說,那時候的毛鋪村,村里道路泥濘、村部破敗不堪,村民生活、就醫、出行都非常不方便,更別提收入了。10年來,在河南中煙的幫扶下,毛鋪村越來越好,彭廣愛與村民一道,既是經歷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在彭廣愛眼里,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以貫之”:河南中煙三任駐村第一書記與村“兩委”密切配合、與村民共同商討,提出想法、做出計劃,然后采取措施一步步實現。
鄉村振興是持久戰而不是攻堅戰,不能一舉而竟全功、畢其功于一役,只能穩扎穩打、循序漸進,在動態發展中不斷向前推進。對河南中煙,亦是如此。
從公司班子成員到毛鋪村調研指導,召開定點幫扶工作座談會,與縣鄉村領導共商毛鋪村振興發展計劃,到督導項目進展、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和駐村工作隊,河南中煙結合公司和毛鋪村實際,組織編制了《河南中煙助力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相關部門、卷煙廠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基層黨支部結合實際到村開展結對幫扶、主題黨日等活動,形成強大合力,將定點幫扶不斷引向深入。與清華同衡河南分院合作編制《新縣毛鋪村鄉村振興規劃》,以運營為核心,以五大振興為路徑,助推毛鋪村在邁向共同富裕道路上行穩致遠。
從上任伊始,河南中煙許昌卷煙廠駐襄城縣湛北鄉山前楊莊第一書記龔培便和村“兩委”干部、村民討論村情、商量發展規劃,走遍各個角落,做好山水田文章。收回并平整荒山地、河荒地190余畝,栽種了春季大櫻桃、夏季蟠桃、秋季石榴和冬季柿子為主的11個品種3000棵“搖錢樹”,成功建設“金葉四季采摘園”、11座瓜果大棚,根據村民意愿,采取承包果園、務工等多種形式,發展產業、幫助村民提高收入。昔日的荒地搖身一變,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龔培和村“兩委”、村民代表共同制定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五年規劃》,山前楊莊未來五年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有了路徑。經過不懈努力,該村從一個集體經濟空殼村變為集體經濟的強村大村,逐步形成村北林果采摘、村東冷鏈物流、村南瓜菜大棚的村集體經濟格局。規劃先行,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彰顯著河南中煙的責任與擔當。
因地制宜深挖特色
淮河的重要支流之一白露河發源于此,40多條山川小溪從南至北穿村而過,給毛鋪村這處蛋圓形小型盆地帶來了秀氣;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2℃、山場面積17000畝,毛鋪村自然環境優越;古寨、古道、古民居,步入毛鋪村,獨有的歷史厚重感撲面而來。
在新縣,紅色老區、綠水青山、古色鄉村并不鮮見,毛鋪村如何脫穎而出?在劉志平看來,要深挖資源,以“特”引人。
“毛鋪村最突出的特色是‘三古,古寨,包括多個山寨遺址,古道即漢潢古道,還有豫南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劉志平說,這是毛鋪村最具優勢的資源,但整個新縣,僅中國傳統村落就有10個,要給毛鋪古色增添故事和文化,才能更加吸引人。
彭氏宗祠、蔡河驛、唐王洞、毛御史墓、香木碓、炮樓嶺,劉長卿、蘇東坡、毛羽健……沿著毛鋪走下來,各種歷史古跡、人文軼事,劉志平總能給學員或游客講上半天。駐村以來,他不斷挖掘毛鋪歷史和文化,編撰的古道風情、文化毛鋪講解詞就有1.9萬余字。為宣傳毛鋪,從零學起維護抖音號“文化毛鋪”,已累計發布短視頻625篇,播放量51萬余次,獲贊3.1萬次,成為大家了解毛鋪特色的一個重要窗口。
整體修繕古民居門樓、陳設新縣雄關古寨展覽館、修復漢潢古道、打造香木碓非遺景區和橫河廣場、修建留耕文化廣場和村史館、承辦新縣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建設農耕文化研學基地、開辦“鄉村振興大講堂”、組織“鄉土手造工坊”技藝培訓……去年以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幫扶項目和重要活動的落地,讓毛鋪大灣在新縣“九鎮十八灣”中脫穎而出,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到此一游。
在河南中煙的幫扶下,毛鋪村探索出了“1236”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明確了“古道風情,文化毛鋪”的發展形象定位,堅持保護與利用并重,深入挖掘彰顯自身特色的生態、人文資源,使之成為人們守望鄉愁鄉憶、體悟鄉韻鄉情的首選地。一手抓教育培訓、一手抓鄉村旅游,修繕古民居建筑群,開發文創旅游產品,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及服務,努力把毛鋪村打造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培訓研學基地、藝術創作基地、康養休閑基地,讓沉睡多年的古民居和山水林田房等資源煥發新生,努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鄉村振興路上,村村不同,把好脈、開好方是關鍵。在河南中煙駐馬店卷煙廠定點幫扶的正陽縣袁寨鎮孫樓村,艾草種植正成為村民致富的新動力。
駐馬店卷煙廠駐孫樓村第一書記夏禹龍感觸頗多,要想徹底拔掉窮根,光靠傳統農業不行,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健康產業里正紅火的艾草,讓村民動了心。孫樓村能不能種艾草?夏禹龍與村“兩委”班子成員一邊到南陽艾草企業實地考察,一邊聯系專家,從土質、光照、水源等自然條件,綜合分析孫樓村種植艾草的可行性,最后決定發展艾草種植。現在,孫樓村的艾草種植面積接近400畝,越來越多的村民從中受益。
筑巢引鳳添動力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既要留住人、還要引進人,更要培育人。一批愛鄉村、愛農業、善經營的人才隊伍,能夠為鄉村發展帶來無窮動力。
看著毛鋪村一天一個樣,在外多年的村民彭軍和妻子支秋妹坐不住了,“返鄉,到家鄉創業去!”看好毛鋪村的發展前景,夫妻倆帶頭組織專業合作社建茶廠、民宿,還成立大福寨科技有限公司收購銷售土特產,帶動村民增加收入。
在河南中煙的支持下,毛鋪村引入洛陽閃迅集團,建設電商服務平臺,依托毛鋪豐富的人文歷史、農特產資源,開發出一套區域公共品牌及產品體系,著力培養一支新農人電商人才隊伍,打造鄉村振興產業電商基地。
現在,支秋妹的抖音號粉絲越來越多,村里的山水、建筑,都成為她的拍攝對象,山里的各種好東西,也不斷吸引粉絲購買。在河南中煙的幫扶下,毛鋪村正致力于打造獨具文化特色的“漢潢八品”系列產品,助雅興的煙、酒、茶、香,享生活的油、米、粉、菜,特色鮮明、韻味十足。
42歲的村民彭方旺在2014年回到毛鋪村,除了養牛、經營土特產,還開設了一個農家樂。“游客到村里來,賞美景、品美食,還能買走不少農產品。”彭方旺預計,隨著毛鋪村發展越來越好,會有更多的村民返鄉。“三年之內,回來十幾家沒問題。”彭方旺說。
既要引來人,更要留住人,為愿意返鄉者提供發展產業的便利條件。
依托山前楊莊大棚瓜菜種植優勢,龔培積極申請,在河南中煙的支持下,為村里建成一座占地220平方米、容積800立方米的保鮮冷藏庫,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以“村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村創建為契機,龔培在村“兩委”的支持下,成功申辦了襄城縣潤楊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湛北鄉首個村黨組織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村民發展產業搭建“新舞臺”。
新時代,新答卷,新風貌,新成績。鄉村美麗蝶變,正悄然發生,實干換來實績。河南中煙定點幫扶鄉村的村容村貌現在更加亮麗、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村民收入不斷增加。鄉村振興路上,河南中煙正源源不斷貢獻著金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