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麗燕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會有同學產生疑問,“嚴謹”與“生動”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語言特點竟然能同時出現在一篇文章里?沒錯。
何為“嚴謹”?嚴謹首先是建立在“準確”的基礎之上的。嚴謹的語言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二是概念明晰,推理正確。
何為“生動”?生動是指語言具體、形象、新鮮、活潑,且富有感染力。
由此可見,語言的“嚴謹”與“生動”并不矛盾。相反,如果在日常的閱讀中多留意這兩種語言特點,在練筆時嘗試運用這兩種語言來表達所見、所聞、所感,想必會讓習作質量邁上一個新臺階。
我們以《太空一日》為例,就以上兩種語言特點進行具體分析。
先來說“嚴謹”。首先,“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后,慢慢減輕。”“5時35分,北京航天指揮中心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飛船開始在343公里高的軌道上制動。”“這是一個劇烈的動作。能聽到‘砰的一聲,非常響,164分貝。”“飛船距離地面1.2米,緩沖發動機點火。”這幾句話中的數字都非常精確。其次,作者在表述時非常注意諸如“幾乎”“左右”“可能”“大約”“也許”等詞語的使用。最后,作者秉承著一位宇航員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態度與作風,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這個新的振動疊加在一個大約6G的負荷上。這種疊加太可怕了,我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但是,我沒有看到長城。”“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這些句子讓我們體會到了航天員嚴謹的科學態度。
再來說“生動”。生動形象的語言往往能起到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化枯燥為生動的作用。作為一篇探險題材的科普類文章,《太空一日》的語言在準確嚴謹之外不失生動形象。如“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但是看到舷窗玻璃開始出現裂縫,我緊張了,心想:完了,這個舷窗不行了”……
寫作中,如何做到語言“嚴謹”又“生動”呢?《太空一日》給了同學們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嚴謹
1.嚴謹以準確為先。《太空一日》中的數字,既有估計的,又有具體的;既有整數,又有小數,非常準確,毫不含糊;且文中用到的一些專業術語如“助推器分離”“整流罩”“空間運動病”等,都非常精準,令人信服。
2.嚴謹是實事求是。楊利偉是《太空一日》的作者,他在講述自己的太空所見時,說“我沒有看到長城”。返回地球后,再次試聽神秘敲擊聲,斷斷續續聽了一年多,但因為與最初聽到的聲音不一致,最終都沒有確認簽字,體現了航天員的嚴謹。
3.嚴謹須規范用詞。《太空一日》中的“幾乎”“左右”“可能”“大約”“也許”等就是最好的例證。同學們要學會積累這些詞語,以備不時之需。
二、生動
1.用修辭呈現生動。《太空一日》中“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一句便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再現了作者當時的高度緊張。
2.用描寫展現生動。《太空一日》中有對“我”心理的描寫,也有對所見景物的描寫。這些描寫非常有畫面感,讀來讓人感同身受。
3.用趣聞增添生動。《太空一日》中“神秘的敲擊聲”這一部分,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與可讀性。
此外,同學們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1.在動筆前要細致觀察、深入調查、詳細記錄,做到“心中有數”。比如楊利偉在文中使用的大量數字,就都是他用心觀察、記錄的結果。
2.好的文章,是嚴謹表達,更是生動描摹。這二者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輔相成”。切忌為了嚴謹而板起面孔表達,或為了生動而忽略甚至拋棄了嚴謹。
總之,語言的嚴謹與生動是辯證統一的。語言不嚴謹,其生動性就失去了意義;但嚴謹的語言也依賴于生動的表達。
寫作時,一定要在語言上多下一點功夫,多觀察、多推敲、多比較,力求做到“嚴謹為底色,生動來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