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治業
2023年5月6日,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專程出席了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加冕儀式。英王加冕,各國來賓云集,但并非都是國家元首。聯想起去年9月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后,呼日勒蘇赫前往英國駐蒙使館吊唁、總理奧云額爾登赴倫敦出席國葬,此次總統又親赴慶典,足見蒙方對英國的重視程度。2023年恰是蒙英建交60周年,兩國正在計劃建立“戰略伙伴關系”。
1963年1月蒙英正式建交。英國是第一個與蒙古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西方國家,英國駐蒙使館也是烏蘭巴托開設的首家西方國家使館。這在當時對提升蒙古國(時稱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影響力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蒙英建交后,其他西方國家也很快跟進。1987年,蒙英兩國外交部在倫敦舉行了第一次“蒙英圓桌會議”,此后該磋商機制每兩年在倫敦或烏蘭巴托輪流舉行。
蘇東劇變、冷戰結束和經互會解散促使蒙古國轉向自由化和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的蒙古國急需西方資金支持,因此向西方大國開放市場,蒙英關系也開始打開局面。1996年4月蒙古國總統奧其爾巴特訪英,這是建交以來蒙方領導人第一次訪英。1991~2000年間英國對蒙直接投資從零起步,10年投資總額約1700萬美元。進入21世紀后兩國關系才真正熱絡起來。2002年蒙古銀行(央行)在倫敦開設辦事處,以便與國際金融機構建立聯系,促進蒙英經貿合作。在兩國建交40周年之際,2003年10月蒙古國總理恩赫巴亞爾訪問英國,2004年11月、2007年4月他又分別以國家大呼拉爾主席(議長)和總統身份兩次訪英。
在英國,1997年5月~2010年5月一直是工黨執政。在蒙古國,2000年7月~2004年8月、2006年1月~2012年8月則是人民黨執政或者主導議會。英國工黨屬傳統的中左翼政黨,蒙古人民黨也自我定位為中左翼政黨,并于2021年12月在該黨“三十大”上明確了向西方式的社會民主黨方向轉型的目標。意識形態的接近使英國工黨視蒙古人民黨為“姊妹黨”。2007年4月,英國首相、工黨領袖布萊爾會見到訪的蒙古國總統恩赫巴亞爾時還表示,由于英國是第一個承認蒙古國的西方國家,兩國“這種長期的關系賦予了英國在蒙古國的特殊地位,蒙古國在向民主和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向英國尋求建議”。
2010年5月工黨下臺后,英國一直是保守黨執政。因2010年9月英國當局“誘捕蒙古國情報高官”一事,剛開始升溫的英蒙關系又降至冰點。時任蒙古國國家情報總局下屬的反恐部門負責人巴特·庫茨(后升任國家情報總局局長)受英方邀請參加反恐情報合作官方會談而赴倫敦公差,他原打算會晤卡梅倫政府國家安全顧問和反恐局局長,但飛機降落倫敦希思羅機場后,他卻因德國當局簽發的歐洲逮捕令而被捕,罪名是“涉嫌綁架一名蒙古國難民”(蒙古國方面認為是“跨國追逃”),隨后被關入英國旺茲沃思監獄(后被引渡到德國,2011年9月獲釋回國)。蒙古國政府指責英國釣魚執法,對蒙古國高級官員進行誘捕。
這一事件導致蒙英關系緊張,甚至引發外交糾紛,蒙古國總理巴特包勒德也取消了2010年11月的訪英行程。直到2012年7月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出席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兩國關系才算冰釋前嫌。

由英澳合資公司力拓集團投資開發的蒙古國奧尤陶勒蓋金銅礦。
經此風波,兩國開始注重議會(立法機構)之間的友好交流作用。蒙英議會之間的接觸最早始于1970年。2012年,蒙古國議會(國家大呼拉爾)重新成立了由前總理阿瑪爾扎爾嘎勒領銜的“蒙英友好小組”,同時在英國議會也成立了“英蒙友好小組”。
2013年10月英國外相威廉·黑格訪問蒙古國。此訪恰逢兩國建交50周年,這也是英國外相第二次到訪蒙古國,距前次1996年9月外相馬爾科姆·里夫金德訪蒙已隔17年。蒙方表示愿與英國加強在礦業、金融和基礎設施等關鍵領域的合作,并在國際舞臺上相互支持。2014年5月,英國外相雨果·施維爾訪蒙。他也是首位造訪奧尤陶勒蓋(Oyu Tolgoi)金銅礦的英國內閣部長,該礦由英國和澳大利亞合資公司力拓集團投資70億美元開發。但該礦在2013年投產當年即出現虧損,其后蒙古國政府認為力拓集團過度開支,因此擱置了原計劃中的地下礦區擴建項目,雙方在稅收及第二期地下礦井建設成本方面產生分歧,導致擴建項目被暫停。直到2015年5月蒙政府與力拓達成“迪拜協議”,才解決了圍繞銅礦持續兩年的僵局。7月,蒙古國總理賽汗比勒格訪問英國。2018年10月,蒙古國外交部長朝格特巴特爾訪問英國。2019年10月,英國外交部亞太事務國務大臣希瑟·惠勒回訪蒙古國。雙方高層往來相當密集,但英方訪問蒙古國的最高政府官員只是外交部長,英國首相至今尚未訪問過蒙古國,而蒙古國方面總統、議長、總理三巨頭多次訪英。
2022年5月,第14屆“英蒙圓桌會議”在烏蘭巴托舉行。英國外交部負責中東和亞洲事務的國務大臣阿曼達·米林率團訪蒙,雙方商定啟動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和合作協議的談判,以深化兩國各領域合作,并在2023年安排高層互訪和共同慶祝兩國建交60周年的活動。
蒙英兩國軍事關系始于北約框架下的交流合作。蒙古國在2003~2021年間派遣軍人參與了北約在伊拉克、阿富汗和科索沃等地的軍事行動,與英國軍隊并肩執行任務。隨著2021年8月美國從阿富汗撤軍,蒙古國軍人也結束了在阿富汗的“維和任務”。此外,英國通過派兵參加在蒙古國舉行的由美國主導的“可汗探索”多國軍演,與蒙軍進行人員培訓和實戰經驗交流。
蒙古國看重英國的核保護傘和維護其獨立主權的安全承諾。1992年9月,蒙古國總統奧其爾巴特在第47屆聯合國大會上公開宣布蒙古國為“無核武器區”,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和支持。1998年12月聯大通過決議支持蒙古國關于在全境設立無核武器區的聲明。2000年10月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發表聯合聲明,正式為蒙古國的“無核武器地位”提供政治保障和安全承諾,此后聯合國大會每兩年都會通過一項“蒙古國國際安全和無核武器地位決議案”。2022年是蒙古國宣布“無核武器區”30周年,在烏克蘭危機形成僵局、且俄羅斯與美英法三國互相發出核戰爭威脅的背景下,聯大再次更新了“蒙古國國際安全和無核武器地位決議案”,這對蒙古國來說十分重要。
在兩國人文交流和旅游業方面,中俄韓日美德法英澳加印依次占據赴蒙人數排名前列。英國是蒙古國的歐洲(除俄羅斯外)第三大客源國,排在德法之后。英國年赴蒙人數至今未超過8000人,2011年達到峰值時才7436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為461人、2021年更降至269人。英國劍橋大學開設有蒙古學課程,蒙古國駐英大使館與劍橋大學蒙古與內亞研究中心合作,發起“劍橋-蒙古”論壇,首屆論壇于2022年12月在劍橋大學舉行。
蒙古國在地理上僅有中俄兩個鄰國,但其外交上的“第三鄰國”名單中包括了美日韓英法德澳加印等眾多國家。其中只有英國在對蒙貿易上存在逆差,而其他國家都是順差國,即對蒙出口額大于自蒙進口額。
英國是蒙古國10個主要貿易伙伴之一,也是其主要外資來源國之一。2021年英國占蒙古國商品和服務領域的總市場份額為5.2%,其中占蒙古國服務市場份額為20.3%、占商品市場份額為0.6%。而蒙古國在英國的貿易伙伴國中排名第124位、在英國的出口市場中排名第108位、在進口市場中排名第133位,占英國外貿總額、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的比例均不足0.1%。由此可見,若從純經濟收益角度來看,蒙古國對于英國來說無關緊要,而蒙古國則更需要英國市場和投資。
2021年1月1日起,蒙古國正式加入英國的“新關稅制度”,同年2月蒙英互換“關于蒙古國加入英國新關稅制度”的照會,蒙古國出口英國的至少85%的商品將享受免稅或減稅待遇。對于蒙方而言,享受英國新的優惠關稅有利于增加雙邊貿易額,減少蒙古國對采礦業的過度依賴,推動出口多樣化。英國企業在蒙投資涉足領域及占比包括: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占36%、地質勘探和開采業占15.5%、銀行和金融業占9%、其它領域占28.5%。蒙古國向英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是羊絨、羊絨制品和黃金,兩國企業主要在礦業、教育、銀行、金融、股市等領域開展合作。
根據《蒙古國統計年鑒》,在2001~2021年間,蒙英貿易總額約為39.332億美元,其中蒙方向英出口總額約34.462億美元,蒙自英方進口總額約4.87億美元。實際上,在兩國雙邊貿易中,從1990~2021年,除1993、2011、2012、2021年之外,其余年份蒙古國一直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順差,蒙古國在兩國貿易中是有利可圖的。
建交60年來,兩國在政治外交、軍事安全、經濟貿易、文化教育和人道主義援助等領域的關系均得到了較大發展,時至今日,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努力增加貿易額、減少貿易逆差、加強投資合作。雙方計劃今年舉辦一系列建交60周年慶祝活動,安排高層互訪。2020年英國正式脫歐后,在推進其“印太傾斜”政策過程中緊緊追隨美國的“印太戰略”,瞄準對華戰略競爭。目前,蒙英兩國正計劃將雙邊關系升級為戰略伙伴關系,未來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