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經濟發展風起云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乘“數”而上,山東省作為經濟大省,正在新“藍海”中奮楫揚帆,聚焦數字經濟,以數字經濟激發新動能,塑造新引擎,奮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5 月9 日,2023 年山東省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正式啟動,此次活動以“數字賦能全民共享”為主題,包括“數字科普大篷車沿黃行”“青少年數字素養提升沙龍”“超算賦能千行百業”“大數據科普展覽”等多項主題活動,旨在匯聚社會各方力量,融合線上線下渠道,推廣數字技術應用,弘揚向善網絡文化,加快構建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體系,促進全民共建共享數字化發展成果。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顯示,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2022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 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GDP 比重提升至41.5%。而山東省是數字大省,根據《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22 年)》顯示,山東產業數字化水平位居全國第三位。“十三五”期間,山東數字經濟總量突破3 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30%,顯著高于同期GDP 增速,成為驅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也提升了山東省的民生福祉,讓群眾享受到了數字紅利。千兆光纖網絡將覆蓋政府辦公區、重點產業園區、商務樓宇以及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場所,電子證照共享應用、“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智行山東”出行服務小程序、“山東通”協同辦公平臺等數字技術的應用,讓線上線下公共服務深度融合,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輻射覆蓋范圍,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近年來,山東省善于抓住數字時代新機遇,讓數字經濟賦能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2022 年前三季度,山東省大數據產業業務收入1137.2 億元,同比增長25.9%;軟件業務收入達7344.1億元,同比增長17.8%,居全國第4 位;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累計增長18.1%。全省網絡零售額達4472.7 億元,同比增長21%;實物商品的網絡零售額為3935.6 億元,同比增長28.8%。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增至四家,占全國七分之一;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等數量居全國第一。
制造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山東省作為實體經濟大省自然少不了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探索。目前,山東省產業數字化指數全國第一。依托實體經濟規模體量大、應用場景豐富等比較優勢,山東省持續推動“工賦山東”專項行動,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加速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入選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20 個、“數字領航”企業4個,均居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17.1,居全國第二。數字農業全面提質,智慧農業應用基地超500 家,淘寶村達866 個。新零售、“宅經濟”等新業態和新模式實現較快增長,全年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21.8%,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增長30.2%,增幅均居全國重點省市首位。
在持續發力數字經濟的同時,山東省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根據《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20 年)》評價,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水平未進入全國前十,數字產業化水平偏弱。具體表現在:人工智能創新的專利申請量與先進省份差距大,部分關鍵技術對外省依賴性強;數字產業資本化率較低,A 股數字經濟上市公司的數量和體量與山東的經濟體量不匹配;數字經濟證券化程度低等。
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新活力,面向數字經濟領域科技創新發展需求,山東省在2021 年以來,先后制定出臺《山東省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實施方案》《數字強省建設2023 年工作要點》等配套政策措施,通過自然科學基金累計資助數字科技人才2000 余人,打造了“5351”數字經濟創新平臺體系。重點圍繞先進半導體、高端工業軟件等培育50 個創新實驗室、300 個產業創新中心、50 個創新服務機構、100 個創新人才基地。截至2022 年,山東省的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已達3468 家。
面向未來,山東省將加快數字化變革,優化頂層設計,強化政策供給,解決創新和成果轉化難題,支持數字經濟企業上市,打造數字化轉型示范樣板。與此同時,山東還將加強數字領域高端人才集聚與培養,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力量,著力戰略性資源爭取與建設,提升山東省的數字化區域服務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數字經濟思維能力和專業素質,增強發展數字經濟本領,強化安全意識,推動數字經濟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目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是實現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的必由之路。而山東正加速駛入數字經濟“快車道”,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實現數字強省建設新突破,在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