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嘉
[摘 要]為了最大程度履行社會職能,圖書館應切實提高對我國古籍資源的重視程度,加強深度保護工作,進而促進文化傳承,這也要求圖書館應明確當前數字時代帶來的技術變革,加強古籍數字化處理,在開發有效的古籍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完善文獻檢索系統,切實強化古籍編目工作,有效實現古籍整理與保護。本文從闡述古籍資源入手,進一步分析加強古籍整理、保護的重要性,明確相應的整理、保護內容及標準,希望能為有效發揮圖書館職能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數字時代;圖書館;古籍整理;古籍保護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志碼:A
我國在古籍整理方面發展歷史悠久,而通過推進數字化技術,能夠最大程度促進古籍底本保護,有利于為古籍傳播及存儲提供便利。因此,圖書館應提高對古籍整理、保護的關注度,結合當前數字化發展背景,積極加強數字技術引進,從國家政策要求出發,明確古籍整理與保護方向,有效落實各項管理對策,實現對我國古籍資源的傳承,確保古籍能夠得到更加良好的整理與保護,進而提升圖書館管理水平。
1 古籍文獻概述
廣義的古籍主要指甲骨文拓本、青銅器銘文、雕版印刷品,而狹義的古籍主要指1911年之前的寫本及印刷品。古籍整理主要強調對古籍內容的整理,該項工作需要由學術界、出版界共同參與,并完成對古籍書目的編制。通過加強古籍數字化建設,能夠進一步促進古籍價值的發揮,使古籍得以在網絡中傳播,有效打破傳統古籍傳播的限制,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古籍推廣。同時,古籍數字化建設還能夠提高古籍的使用性,可幫助讀者縮短古籍查找時間,進而提升古籍利用價值。另外,對古籍進行數字化處理后,可減少人為借閱操作對古籍的損害,確保古籍的完整性[1]。
2 古籍整理及其保護重要性
2.1 保護古籍底色
做好古籍整理與保護工作,加強數字化技術應用,能夠有效實現古籍底本保護。在既往古籍整理工作中,為實現對學術信息的校對,往往需要對底本進行翻閱,而這將會增加底本的破損速度,進而對古籍保護不利。而借助數字技術,通過對古籍進行數字化轉換,能夠有效減少古籍磨損情況的出現,有利于簡化古籍信息整理步驟,進而提高古籍整理效果。
2.2 便于查閱
既往古籍查閱步驟相對煩瑣,不僅需要獲取工作人員幫助,并且在古籍信息搜集方面還伴隨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而通過對古籍整理進行數字化建設,配套相應的檢索系統,通過合理輸入關鍵詞,能夠有效提高古籍信息獲取的準確率,進一步提高用戶查閱效率[2]。另外,加強數據庫建設,能夠打破古籍查閱限制,經多端登錄,用戶可隨時借助智能設備完成對古籍的查閱。
2.3 便于儲存
在古籍管理中心應用數字化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古籍存儲的便利度。在對底本進行數字化轉換后,可將其上傳到網絡空間中,對底本進行封存。日常僅通過進行電子版古籍管理即可完成工作任務,可有效提升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同時,電子版古籍占用空間相對較小,經備份后,能夠有效降低丟失風險。并且用戶在查閱古籍后,可直接對資料進行下載并保存到云盤中。因此,加強古籍數字化建設,在提升存儲便利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2.4 促進文化傳承
古籍能夠為各領域研究提供依據,但是在時間延長的情況下,古籍典藏量也會隨之增加。因此,要求圖書館應高度重視古籍整理與保護工作,加強數字化建設,在促進古籍保護的同時強化古籍傳播,使用戶能夠在互聯網中對古籍進行閱覽,進而實現對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另外,借助數字技術,能夠提高古籍生命力的持久性,使古籍文化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在文化傳承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5 便于史料研究
古籍具備良好的文化價值,通過查閱古籍,能夠幫助群眾、專家了解古籍承載的文化歷史,因此古籍史料價值顯著。但由于古籍在保護方面要求相對特殊,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其研究價值。具體而言,在對古籍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專家需要提出申請,在審批合格后才能夠得到翻閱機會,不僅程序煩瑣,研究時間也相對有限,不利于歷史研究。同時,普通群眾與古籍接觸較少,也會影響古籍的傳播價值。而通過加強數字化建設,能夠將古籍轉換為電子版格式,在便于專家進行歷史研究的同時,古籍在互聯網中的傳播也能夠使古籍進一步走入群眾生活,提高其文化價值。
3 數字時代古籍整理及保護內容
在對古籍進行數字化整理的同時應加強保護工作,并使更多人接觸古籍,確保古籍文化價值得到最大化利用。因此,應采取發掘式保護措施,積極引進信息技術,建設古籍保護平臺,在保障古籍整理水平的基礎上提高古籍檢索能力。
3.1 數據轉化
古籍數據庫建設應做好數據轉化工作,要求在轉化過程中應至少存在三種形式,有效優化古籍的轉化效果。其中,針對文字轉化,可在獲取古籍內容的基礎上將信息上傳至數據庫,形成電子古籍,對古籍文化、文字價值進行記錄。同時,可借助掃描技術對古籍進行掃描,以圖片形式對古籍進行展示,清晰地記錄古籍的印章、字體等信息。當前在古籍轉化中,視頻轉化相對較少,多用于古籍修復保護工作[3]??傮w而言,數據轉化應從古籍的具體情況出發,選擇相應的轉化方式,確保數據能夠充分符合古籍原件。
3.2 建立數據庫
數據庫建設應做好古籍數據存儲工作,進而實現對古籍的整理。同時,圖書館應結合古籍使用需求,進一步建立相應的文字、圖片識別系統,確保能夠在登錄界面后結合圖片、文字,實現對數據資源的查找,提高古籍管理規范性。
3.3 編制索引
在圖書館古籍管理工作中,索引編制將會直接對后續數據庫的使用產生重要影響。在實際工作中,可借助數字化技術完成目錄編制。明確古籍名字及涉及的篇名,記錄古籍作者等信息,可借助多種索引編制,提升索引搜索能力,進而更好地滿足大眾的檢索需求。
4 數字時代古籍整理及其保護措施
當前研究顯示,加強古籍整理保護工作,能夠在促進古籍保護的基礎上推動我國文化傳承。但由于我國大部分古籍飽經歲月洗禮,相對脆弱,提升了圖書館進行古籍管理的難度。同時,一般情況下群眾往往無法接觸到古籍,即使是專家開展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這將對圖書館文化集散職能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圖書館在數字時代應切實加強信息技術引進,強化古籍保護工作,通過明確古籍保護內容,加強相關保護平臺建設,進一步發揮圖書館的社會職能。
4.1 加強古籍加工處理
由于我國古籍種類多、數量巨大,一旦沒有明確的管理標準,將會增加古籍數據錄入的工作量,并且還會伴隨數據庫內容混亂的情況,為后續古籍查閱增加難度。因此,圖書館應切實完善標準化加工步驟,在保障古籍原有價值的基礎上,明確建立更加規范、科學的管理目標,有效提升古籍數據轉化效果,這也要求工作人員應從圖片解析度、數據格式兩方面出發,加強管理工作[4]。其中,在圖片解析度相對較高的情況下,不僅能夠實現對古籍原本價值的有效保存,還能夠為專家的細節化研究提供便利,但同時也會導致數據庫運行負擔加重。因此,圖書館應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根據古籍研究及查閱需求,合理調整圖片解析度。例如,上海圖書館的電子版古籍主要以黑白圖像為主,部分古籍可進一步結合彩色圖像形式完成存儲。這種存儲方式在保留古籍文化氣質的同時能夠有效控制開發失真率,確保壓縮比處于平衡狀態,進而滿足查閱、研究需求。在數據格式方面,可以將古籍價值作為分類標準,明確數據轉化方式,還可以通過聯合使用相關數據轉化方式,確保古籍存儲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4.2 完善古籍全文數據庫
結合當前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在古籍整理與保護工作中伴隨著以下幾方面問題。古籍中文字較小,不僅提高了掃描難度,還降低了掃描準確率;由于古籍存儲時間較長,有一定的腐蝕現象,部分古籍伴隨文字殘缺情況,導致資料不連貫;當古籍出現磨損情況時無法支持掃描技術的應用;針對保存良好的古籍,在經過掃描后雖然能夠為讀者查閱提供便利,但由于查閱存在及時性,在未經過光學字符識別的情況下,古籍檢索步驟相對復雜,并且讀者無法對古籍進行轉換、保存,這將降低讀者的查閱效率和古籍的利用率。
針對上述問題,圖書館不僅需要合理應用掃描技術,完成古籍的數字化處理,還應進一步完善古籍全文數據庫建設,在滿足讀者對古籍進行下載、儲存需求的同時最大程度提升古籍的利用率。古籍全文數據庫管理能夠有效保障古籍查閱及管理效率,促進古籍數字化保護工作的開展。在該項工作中,可根據古籍實際保存情況,合理選擇相應的管理方式。例如,針對文字相對較小且紙張殘缺的古籍,可借助人工錄入方式,將古籍內容上傳到數據庫中,而這也強調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還需要存在一定的歷史知識及古籍閱讀能力。另外,在上傳古籍內容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同樣需要做好??ぷ?,并集中對殘缺部分進行彌補,進而實現古籍全文數字化,提高管理效果。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古籍管理工作主要采取手動錄入方式實現對古籍內容的轉換,并將其上傳到全文數據庫中。同時,通過完善古籍全文檢索,能夠有效促進古籍保護效果。針對文字大小適當、未出現明顯破損情況的古籍,可借助智能化文字識別技術,在自動化識別錄入基礎上實現對古籍資料的上傳,進而形成全文數據庫。借助該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古籍保護智能化發展,并且在提升古籍管理效率方面優勢顯著[5]??傮w而言,結合數字時代發展背景,圖書館應切實落實古籍保護工作,積極學習國內圖書館優秀經驗,實現對全文數據庫的有效完善。
4.3 強化檢索系統研發
圖書館應切實圍繞古籍管理建立相應的檢索系統,為古籍查閱提供便利。具體而言,在建設古籍全文數據庫后,為有效提高讀者查閱效率,可配套相應的古籍檢索系統,幫助讀者迅速查找到想要閱覽的古籍,提升數據庫管理效率。由于古籍中涉及大量異體字、古今字,并伴隨木刻版、手寫版,當前的檢索系統無法實現對別體字的有效檢索,這將會增加實際工作中的漏檢、多檢問題。而在該系統中,經關鍵詞、全文檢索,有利于提高古籍資料查閱精確度。另外,圖書館應切實強化檢索技術開發工作,結合實際工作需求,對古籍檢索系統加以完善,進一步強化古籍檢索兼容性,進而促進古籍資源共享。
4.4 合作古籍編目
結合現代圖書館發展,針對古籍數據庫建設工作,通過采取合作編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數據庫建設水平。在該項工作開展過程中,圖書館應加強資料整合工作,明確操作規范設置,進而為數據庫建設提供保障。同時,圖書館應明確收錄范疇,并做好對細節性問題的控制,通過借助各方力量,統一規范標準,進而在最大程度上優化數據庫建設效果。在聯機編目數據庫中通過明確編目客戶端對數據格式進行統一管理,數據庫建設效果良好。經合作古籍編目,有利于提升古籍編目進度,優化圖書館管理效果,具有示范作用。
4.5 制定元數據標準
當前我國高度重視傳統文化保護工作,而在數字圖書館建設工作中,古籍文獻占據重要地位,在完成數據庫建設的同時,圖書館對檢索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館藏古籍,元數據能夠起到描述作用,并且通過建立元數據,不僅便于圖書館檢索管理工作的開展,還能夠進一步提升數據庫分析功能。當前古籍數字化建設要求圖書館應高度重視古籍管理系統的數字化建設,強調工作人員不僅應加強古籍本身管理,還要進一步完善書目信息,圍繞古籍對各項信息進行優化,進而為讀者檢索提供便利。古籍屬于傳統文物,作為圖書館文獻具有珍貴性。因此,為充分發揮古籍利用優勢,應密切元數據、古籍之間的關聯性。當前北京大學圖書館為營造更加良好的數字環境,在使用網絡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借助網絡傳輸語言XML完成編目工作?;谠摷夹g的應用,用戶無需安裝軟件即可完成編目聯機,而這也使圖書館在圖文管理方面的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利于強化古籍圖像與內容之間的連接。同時,在該圖書館系統中,通過簡化MARC格式,能夠提高編目界面簡潔度,便于編目員之間開展工作。
5 結論
以促進圖書館整體發展作為重點,加強古籍整理與保護工作,能夠確保古籍文化價值得到最大化發揮,滿足專家文化研究需求。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圖書館應明確古籍保護需求,在加強數字化技術引進的基礎上,不僅要做好古籍保護工作,還要進一步實現對古籍文化價值的開發,通過完善古籍數據庫,并強化多方面建設,能夠有效提升古籍管理效率,進而保障圖書館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瀟. 基于互聯網視角簡析圖書館古籍整理工作的創新實踐[J]. 文化產業,2022(16):113-115.
[2]李金玲. 供需視角下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古籍資源服務優化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
[3]張麗偉. 數字環境下的圖書館古籍整理及其保護[J]. 收藏與投資,2022,13(1):121-123.
[4]寧勇. 論數字時代圖書館古籍整理與保護[J]. 辦公室業務,2021(15):178-179.
[5]劉捷. 數字環境下的圖書館古籍整理及其保護淺談[J]. 蘭臺內外,2020(3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