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青青
[摘 要]在新形勢下,高校食堂管理面臨著嚴峻的創新風險和人員管理挑戰,如何幫助員工進行積極的心理建設逐漸成為后勤管理工作研究的熱點。本文從新形勢下的高校食堂管理現狀出發,分析積極心理學在高校食堂管理應用中的意義,并提出相應的管理策略,旨在幫助高校食堂管理者培養員工的積極情緒和積極人格,推動高校食堂管理應和師生的需求,構建高校后勤育人模式。
[關鍵詞]新形勢; 積極心理學;高校食堂; 管理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志碼:A
1 新形勢下高校食堂的管理現狀
在新形勢下,國家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全面提高,市場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強。2020年2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把監管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服務防控大局。作為服務在校師生的高校食堂面臨著嚴峻的創新風險和人員管理挑戰。新形勢下的高校食堂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高校食堂員工焦慮和危機感加劇
隨著社會局勢的不斷變化及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對高校食堂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食堂員工普遍年齡偏大且文化程度不高,他們的服務對象又是文化水平較高且需求多樣化的年輕知識分子,該類人群對服務的期望值往往較高,這無疑給高校食堂的管理和經營增加了難度。加上各地對食品安全的打擊力度逐漸加強,特別是在高等院校領域,這使得員工對新形勢下來自各級的各種食品安全檢查產生焦慮和危機,甚至產生強烈的抵觸感。
1.2 組織激勵機制不科學
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經營者在對員工的行為規范停留在制度和考核層面,獎罰措施的比例不當,使得員工在工作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較低。在日常檢查中僅僅按照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學校的要求直接運用到食堂管理中,未能充分考慮將硬性化要求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剛柔并濟。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重視經濟利益,而忽視對員工長期穩定的管理,使得員工缺乏工作熱情,負面情緒也逐漸增長。例如,在面臨市場監督局或者高校后勤負責人的抽查中,如在現場發現問題,直接當面指出錯誤并開罰單,未考慮在檢查后進行總結,這使得營業窗口負責人難以接受,并出現抵觸的情緒。在組織的激勵機制中,容易形成“重視工作要求的完成、輕視員工內在”的精神獎勵。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更應該重視員工自身培訓和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提高高校食堂員工的食品安全意識和食品安全的責任感,形成長效激勵機制。比如,高校食堂管理者在規劃經營管理方案時,未將員工的個人發展與經營發展相結合,未做到為員工提供分階段的理論或實踐培訓,未關注員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1.3 團隊合作意識薄弱
雖然很多企業都在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并開展關于團建的活動,但是在實際的獎勵中并沒有體現集體協作的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部門或者團隊都是一種消極打壓,逐漸讓員工形成個人利益第一的氛圍。在高校食堂管理過程中,不管是在公平競爭的比賽中還是在日常食品安全檢查中,食堂經營者往往忽視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突出對員工的個人獎勵,無形中形成“功利主義”意識。為了追求企業的獎勵,重視利益而忽視集體的作用,員工之間缺乏相互協作的動力,未能按照同一個目標進行建設和管理,使員工感到不被尊重,在工作中的幸福感逐漸降低。
2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意義
自馬丁·塞里格曼提出積極心理學理論以來,社會上掀起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熱潮[1]。主要研究圍繞情感體驗、人格特質、社會組織系統展開討論,提出PERMA的五要素,即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成就,積極心理學已被應用到社會各大領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高校食堂管理是經營者和后勤管理者所面臨的困境之一,使員工和管理者的焦慮感和危機感增強。而積極心理學提倡員工幸福快樂地工作,互相欣賞和共同進步,這些研究成果為高校食堂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2.1 有利于營造積極的工作氛圍,提升員工的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從研究人自身的積極、優秀的因素入手,關注每個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品質和美德,然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待一切現象,不斷地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由此而獲得幸福的生活。在疫情防控期間,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高校食堂管理中,以關注員工的積極心理品質為主導,開發員工的積極情感體驗,將高校食堂的總體目標與員工之間形成相互協作的關系,發掘食堂員工的積極人格與積極情緒,讓他們愉悅地投入市場監督要求的規范化操作,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提升幸福感,與企業形成隱形的積極心理契約,進而全員共同努力,推動企業長遠而穩定的發展。
2.2 有利于創新食堂管理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積極性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倡 “全面推進幸福企業建設”下,企業更應承擔起挖掘員工的積極品質、提升員工幸福感的責任,堅持以員工為主導的理念來培育員工的積極人格特質,提高員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激勵員工、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員工的添磚加瓦,在食堂管理中融入積極心理學理論優勢,在管理激勵機制中充分挖掘員工的愉悅感和幸福感,引導員工在工作中有更多的積極情緒,將物質與精神獎勵相結合,推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將員工的價值與高校食堂的發展有利結合。
2.3 有利于提升員工忠誠度,促進高校食堂長遠穩定的發展
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組織環境中是目前組織心理學研究的重點。積極心理學研究者表示,朝著積極方向發展的企業組織有利于員工個體積極品質與積極情緒的培養[2]。在高校食堂管理模式中引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有助于高校食堂經營者完善企業文化建設,而企業文化是高校食堂提升競爭力與軟實力的具體表現。所以,以員工需求為出發點的積極向上的組織文化將有效轉變食堂員工內心認知模式的轉變,進而提升對崗位的認同感、組織的忠誠度和工作的愉悅感,充分增加食堂內部的員工凝聚力。
3 疫情防控期間積極心理學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應用途徑
3.1 轉變高校食堂管理思維,營造積極快樂的工作氛圍
高校的發展離不開管理者的運籌帷幄和總體布局,管理者需要學習積極心理學理論,轉變以往剛性化管理,營造積極的工作氛圍。積極心理學倡導企業管理者善于發現每個人的積極品質,發掘員工潛在的積極情緒和積極人格[3]。有心理學研究表明,被上司或者崇拜的人鼓勵并贊美時,員工的積極情緒會增加工作上的投入,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大地發揮價值。所以管理者要做到人性化管理,尊重員工、信任員工、關心體諒員工。食堂管理者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①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管理。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閃光點,都希望得到上司或者權威人士的表揚和贊美,管理者應改變對完美主義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學會欣賞員工,使其認為努力是有價值體現的,增強愉悅感。例如,突發檢查的時候保持適中的語速,避免訓導式的催促。②從工作環境入手,培養員工積極情緒。在確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對后廚進行美化布置,張貼令人愉悅的標語,定期對食堂的設備進行維修,擺放花卉綠植,從細節著手,增強員工的積極心理感受。③在餐飲文化建設中融入積極因素。所謂的企業文化,就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將小部分企業員工的積極品質擴散到整個企業當中,以少帶多,形成積極的企業心理特征。食堂管理者應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團體活動,增強員工與管理者的信任,通過集體活動加強組織的凝聚力。在日常工作中為員工提供心理疏導,使員工的負面情緒及時得到宣泄,保持積極的情緒投入工作,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3.2 明確食堂管理目標,重塑員工的希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在某個活動中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促使活動的目標更容易達成,或者在活動效益更好的基礎上很好地激發出人們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期望值與目標效價相乘等于激發的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穩定性從某種程度上加強了高校食堂員工對食品安全檢查的焦慮,在面臨每次突擊檢查后的種種問題顯得手足無措,對規范化的操作又缺乏系統的學習,從而逐漸喪失信心。明確的目標是企業發展的第一步,而充滿希望的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如何才能使員工充滿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促進管理目標的達成,是管理者需要關注的重大課題。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人的愉悅感、幸福感和自我決定等因素,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到食堂管理中,管理者首先應確立科學的企業發展目標,并分解目標至各個部門,為員工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標,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每個員工確立的目標能與食堂管理目標的實現相結合,全食堂上下齊心,共同應對疫情防控期間食品安全檢查工作,共同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若高校食堂不從員工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沒有尊重員工的意愿,則與企業的目標漸行漸遠。
3.3 創新激勵過程,培養員工積極人格特質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之一在于個體積極情緒的調動和維持,個體的積極情緒及體驗有助于個體主觀意識的積極,充分調動自身潛力[4]。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到激勵過程中,將會打破以往物質性激勵的模式,能夠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員工,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員工的積極人格。運用積極心理學對激勵機制進行創新之前,需對員工的實際需求進行調查,讓員工在真正意義上有愉悅感和幸福感。管理者應對員工的生活、婚姻、價值觀、職業規劃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調研,結合員工的實際需求豐富激勵制度的內容,提升激勵機制的有效性。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積極心理學知識找準與員工交流的契機,利用每年的員工滿意度調查,深入員工內部了解,特別是在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方面,食堂員工應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員工敢于說出內心的想法,為食堂目前的管理工作建言獻策。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間,評優評先過程獎勵中,可以邀請家人共同見證;每年的年中和年終總結時,認真分析員工對職位晉升、培訓的機會及增加福利的需求等,從細節上關心員工,給予員工發展空間,信任員工為食堂的發展做貢獻。
3.4 關注和引導高校食堂經營管理者的幸福感
高校食堂管理者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員工的表現,若想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提升員工的幸福感,需要從經營者自身出發。經營者應該學習并使用積極心理學理論,通過制定相關制度將積極品質的培養納入員工心理建設,注重整個企業管理層級的人文關懷和領導干部自身心理健康建設,尊重各部門員工的個性特征和基本訴求,從而增強員工的主動性與忠誠度。從心理學上來說,情緒具有較大的感染性,員工在積極向上的組織領導下會感受到溫暖與愉悅,并愿意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價值[5],所以在高校食堂經營中,需強調充分挖掘員工的優勢,將樂觀、自豪、愉悅與利他主義的積極品質納入高校食堂管理和系統中,提升高校食堂經營團隊的向心力。當面臨來自外界的壓力時,高校食堂的經營者學會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分析當前的形勢,并能理性地指導員工做出判斷,給予員工極大的安全感,逐漸形成高漲的工作熱情。關注與提升組織管理者的幸福感,有利于員工在積極的氛圍中培養自身的積極情緒與積極品質,從而促進整個團隊的積極發展。
4 小結
在新形勢下,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再次提高,而高校食堂服務于廣大師生,承擔著重要的育人責任,這對高校食堂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挑戰。高校食堂管理面臨著員工心理焦慮加劇、激勵機制停留在物質層面及團隊合作意識淡薄,使得食堂的核心競爭力下降。而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積極情緒體驗,強調人的創造性、幸福感和愉悅感,將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融入食堂管理理念中,營造積極的氛圍,創新激勵機制,培養積極人格,讓員工的目標與達成促進食堂管理目標的實現,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共同促進高校食堂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倩,林娜,李振微. 積極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 心理月刊,2021,16(23):235-237.
[2]李金鑫,郭秀蘭.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創新[J]. 中國市場,2019(13):94-95.
[3]高麗.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組織員工激勵策略[J]. 現代經濟信息,2013(23):38-39.
[4]金瑩. 積極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石化,2008(4):48-49
[5]張艷,王妍. 幸福心理學[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