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娟 符加強 杜榮清 黃其星
面對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和日益增加的學業壓力,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的適應校園環境,在保證自身健康成長的前提下,提高學習成績。我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雖然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遠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分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探究其解決措施,成為當前小學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
一、現階段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對從業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實際教學經驗有著嚴格要求。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直接決定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質量。例如,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不僅要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取得相關的教學資格證書,而且必須具備3-5年及以上的教學經驗;從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更是需要取得本專業的博士學位以及參加一年的專業培訓。而我國雖然也開辦了各種形式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活動,但是其輔導和培訓質量參差不齊,教師往往很難學習到可借鑒的教學經驗。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心理輔導教師往往只具備理論教學知識,在實際開展心理健康問題輔導時,也就不能給學生提出實質性的幫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得不到明顯體現。
學校重視不足,教學形式化嚴重:部分學校的管理者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以實際行動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環境。首先,在任職教師的安排上,多由兼職教師擔任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形式化嚴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難以貫徹落實。部分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純粹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大搞“面子工程”。在當地教育部門檢查之前,臨時“抱佛腳”,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而一旦檢查工作結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被擱置起來。
過分推崇心理測驗:心理測驗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種常用手段,無論是采用問卷測驗還是對話測驗,都能夠幫助心理輔導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但是心理測驗只能從一個方面展現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測驗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緒波動、配合程度等因素,都會對最終的測驗結果產生影響。如果心理健康輔導教師完全以心理測驗作為參考依據,那么其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也會偏離方向,難以起到糾正和輔導作用。